來使自然是袁術所派,為的是說服劉風一起,攻打荊州的劉表。
南陽的丟失,給袁術狠狠的一擊,讓他意識到自己缺陷——遍地皆敵。孫堅雖然名義上依附於自己,卻已經指揮不動,而原本的盟友陶謙,卻是他自己作死,結下了仇怨。任誰被人差點奪取所有,也都會是一樣的反應。
張濟和劉表圍攻宛城那麽久,袁術為什麽不再調派兵馬前去支援?不是他不想,而是無力。一旦他剛剛有些行動,曹操的大軍就不斷集結訓練,一副要有大動作的樣子。剛剛在徐州和曹操達成協議,但袁術依然不敢賭曹操不會攻打自己的領地,此外陶謙也在時刻牽製著他的大軍。總之曹操和陶謙的意思,就是造成既定的事實,讓袁術失去這天下第一大郡,削弱他的實力,而孫堅也樂得看笑話,畢竟隻有袁術越來越弱,他能夠獨立的機會才越大。
等到張濟和劉表瓜分了南陽,曹操才終於消停,陶謙也不再騷擾,袁術終於能派人反攻南陽。但可惜已經晚了,失去了地利人和,在劉表和張濟的聯手下,袁術始終無法再進南陽。多番嚐試之下,損失越來越大,袁術終於放棄,在自己的老家汝南駐重兵防守,默認了失去南陽這個事實。
但是,在內心,袁術是不甘心的,無論是對敢於挑釁他的張濟、劉表,還是拖他後腿的曹操、陶謙,亦或是漸漸壓製不住的孫堅,都充滿了怨憤,於是乎,身在江東沒有嫌隙甚至於關係還不錯的劉風,就成了袁術考慮事情的首選。
所以,失去了南陽之後,袁術堪堪穩定住治下的混亂,就派長史楊弘前來吳縣,想要聯合劉風共伐劉表。
按照袁術所想,劉風在進攻豫章的時候,劉表派人幹涉,拖延了他攻下豫章的速度,這是和劉表結下了仇怨。隻要自己站出來,帶頭先行討伐劉表,劉風自然沒有不應的道理。
這種世家子弟所想,還真是符合他們的身份,以為所有人都圍著他們轉。
在此之前,劉風在袁術的眼中,不足為慮,隻要他想,隨時可渡江南下,橫掃江東。但在丟掉南陽之後,他忽然反應過來,好像沒有那麽順利了。劉風的實力不弱,若是自己真的南下江東,放鬆了對豫州的防禦,誰知道劉表、曹操、張濟、陶謙會不會默契的再次同時行動,將他的豫州也奪去。還有潁川的孫堅,不思報恩,若是反咬一口,以他的能力,更是自己的大患。更別說身在冀州正在謀奪青州的袁紹了,袁術十分相信,若是他離自己再近一些的話,說不定會直接出兵攻擊自己。到時候自己大軍身在江東,鞭長莫及,豈不是真要丟掉自己的老家?
多以對於劉風,他已經改變了策略,在周圍的環境沒有改善之前,隻能拉攏,不能敵對。楊弘此次前來,除了要說服劉風共同進攻劉表之外,也肩負著改善和劉風之間關係的使命。
對於楊弘,史料著筆不多,隻知道是袁術的長史,在袁術敗亡之後想要投靠孫策,卻被劉勳所阻。
不錯,正是那個在贛水大戰時坑了劉風一把的劉勳。楊弘見到劉風時,首先就對當初劉勳的行為做了解釋,言其違背了袁術的命令,現如今已經受到懲罰,被免去了廬江太守之職,前去邊界駐守。
所謂的解釋什麽的,都隻是借口罷了,劉風十分明白,劉勳的調離絕不是什麽發配,而是袁術需要大將鎮守和其他諸侯的邊界。
因此,他自然不會認真,袁術是在表明他的態度,他明白了,雙方就有繼續合作的基礎。
然而,對於楊弘提出的兩家合作進攻劉表的建議,已經做好了休養生息準備的劉風,想也不想的拒絕了。
“劉將軍,身為平東將軍,主持揚州事務理所應當,然劉景升身為荊州牧,悍然插手豫章事,攻擊將軍的部曲,難道將軍就這麽忍了?就一點怨言也沒有?”楊弘還是想說服劉風。
“劉景升此舉,的確有違道義,本將軍也的確對此不滿,恨不得立即殺入荊州。”劉風十分肯定的表達自己對劉表的不爽。
“那為什麽將軍不願和我主聯合討伐劉表?”楊弘問道。
“雖然本將軍想,但卻有心無力啊!”劉風歎了一口氣,“本將軍不像公路兄家大業大,連續征戰之下,財政已經見絀,已經無法保證後勤,拿什麽再去打仗?還有就是,江東曆來人口不多,兵力自然就少,除卻守衛各城的兵力,總共就那麽一兩百萬人,連連征戰,疲敝不堪,不休整一段時間,也無法再出征了所以對於公路兄的好建議,隻能忍痛放棄。”
“劉將軍掌控江東四郡,難道麾下就區區兩百萬兵馬?”楊弘明顯不信。
“楊長史誤會了,吳郡當年大戰了一年多,損失太大,至今都未恢複,豫章也是才拿下,都需要大量的兵力駐防,短期內這兩郡隻能是負擔,起不到大的作用。”劉風解釋道,“會稽丹陽都是,偏僻之地,本來人就少,募兵自然就不能太多。前次征伐豫章,就已經是行險,那裏還有能出動的兵力。本來還想著徐州人多,讓公路兄放些流民過來呢。”
……
不管楊弘信不信,也不管袁術會不會因此而發怒,反正最後楊弘是沒有達到目地,隻能離開。劉風對其保證,自己會永遠支持袁術,永遠和其站在一邊,若是過上一兩年袁術還有聯合的意向,到時可以試一試。
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自己一個人孤掌難鳴,在應付劉表和張濟的同時,還需要提防周圍的諸侯袁術顯然無力兼顧,隻帶著不甘,熄滅了之前的心思。
讓劉風沒有想到的是,袁術這邊剛剛消停,西涼軍又開始鬧了起來。
原本這沒有什麽,反正大家都已經習慣了西涼軍的“胡鬧”,但這次卻不一樣。
因為其中出現了李儒的影子。
南陽的丟失,給袁術狠狠的一擊,讓他意識到自己缺陷——遍地皆敵。孫堅雖然名義上依附於自己,卻已經指揮不動,而原本的盟友陶謙,卻是他自己作死,結下了仇怨。任誰被人差點奪取所有,也都會是一樣的反應。
張濟和劉表圍攻宛城那麽久,袁術為什麽不再調派兵馬前去支援?不是他不想,而是無力。一旦他剛剛有些行動,曹操的大軍就不斷集結訓練,一副要有大動作的樣子。剛剛在徐州和曹操達成協議,但袁術依然不敢賭曹操不會攻打自己的領地,此外陶謙也在時刻牽製著他的大軍。總之曹操和陶謙的意思,就是造成既定的事實,讓袁術失去這天下第一大郡,削弱他的實力,而孫堅也樂得看笑話,畢竟隻有袁術越來越弱,他能夠獨立的機會才越大。
等到張濟和劉表瓜分了南陽,曹操才終於消停,陶謙也不再騷擾,袁術終於能派人反攻南陽。但可惜已經晚了,失去了地利人和,在劉表和張濟的聯手下,袁術始終無法再進南陽。多番嚐試之下,損失越來越大,袁術終於放棄,在自己的老家汝南駐重兵防守,默認了失去南陽這個事實。
但是,在內心,袁術是不甘心的,無論是對敢於挑釁他的張濟、劉表,還是拖他後腿的曹操、陶謙,亦或是漸漸壓製不住的孫堅,都充滿了怨憤,於是乎,身在江東沒有嫌隙甚至於關係還不錯的劉風,就成了袁術考慮事情的首選。
所以,失去了南陽之後,袁術堪堪穩定住治下的混亂,就派長史楊弘前來吳縣,想要聯合劉風共伐劉表。
按照袁術所想,劉風在進攻豫章的時候,劉表派人幹涉,拖延了他攻下豫章的速度,這是和劉表結下了仇怨。隻要自己站出來,帶頭先行討伐劉表,劉風自然沒有不應的道理。
這種世家子弟所想,還真是符合他們的身份,以為所有人都圍著他們轉。
在此之前,劉風在袁術的眼中,不足為慮,隻要他想,隨時可渡江南下,橫掃江東。但在丟掉南陽之後,他忽然反應過來,好像沒有那麽順利了。劉風的實力不弱,若是自己真的南下江東,放鬆了對豫州的防禦,誰知道劉表、曹操、張濟、陶謙會不會默契的再次同時行動,將他的豫州也奪去。還有潁川的孫堅,不思報恩,若是反咬一口,以他的能力,更是自己的大患。更別說身在冀州正在謀奪青州的袁紹了,袁術十分相信,若是他離自己再近一些的話,說不定會直接出兵攻擊自己。到時候自己大軍身在江東,鞭長莫及,豈不是真要丟掉自己的老家?
多以對於劉風,他已經改變了策略,在周圍的環境沒有改善之前,隻能拉攏,不能敵對。楊弘此次前來,除了要說服劉風共同進攻劉表之外,也肩負著改善和劉風之間關係的使命。
對於楊弘,史料著筆不多,隻知道是袁術的長史,在袁術敗亡之後想要投靠孫策,卻被劉勳所阻。
不錯,正是那個在贛水大戰時坑了劉風一把的劉勳。楊弘見到劉風時,首先就對當初劉勳的行為做了解釋,言其違背了袁術的命令,現如今已經受到懲罰,被免去了廬江太守之職,前去邊界駐守。
所謂的解釋什麽的,都隻是借口罷了,劉風十分明白,劉勳的調離絕不是什麽發配,而是袁術需要大將鎮守和其他諸侯的邊界。
因此,他自然不會認真,袁術是在表明他的態度,他明白了,雙方就有繼續合作的基礎。
然而,對於楊弘提出的兩家合作進攻劉表的建議,已經做好了休養生息準備的劉風,想也不想的拒絕了。
“劉將軍,身為平東將軍,主持揚州事務理所應當,然劉景升身為荊州牧,悍然插手豫章事,攻擊將軍的部曲,難道將軍就這麽忍了?就一點怨言也沒有?”楊弘還是想說服劉風。
“劉景升此舉,的確有違道義,本將軍也的確對此不滿,恨不得立即殺入荊州。”劉風十分肯定的表達自己對劉表的不爽。
“那為什麽將軍不願和我主聯合討伐劉表?”楊弘問道。
“雖然本將軍想,但卻有心無力啊!”劉風歎了一口氣,“本將軍不像公路兄家大業大,連續征戰之下,財政已經見絀,已經無法保證後勤,拿什麽再去打仗?還有就是,江東曆來人口不多,兵力自然就少,除卻守衛各城的兵力,總共就那麽一兩百萬人,連連征戰,疲敝不堪,不休整一段時間,也無法再出征了所以對於公路兄的好建議,隻能忍痛放棄。”
“劉將軍掌控江東四郡,難道麾下就區區兩百萬兵馬?”楊弘明顯不信。
“楊長史誤會了,吳郡當年大戰了一年多,損失太大,至今都未恢複,豫章也是才拿下,都需要大量的兵力駐防,短期內這兩郡隻能是負擔,起不到大的作用。”劉風解釋道,“會稽丹陽都是,偏僻之地,本來人就少,募兵自然就不能太多。前次征伐豫章,就已經是行險,那裏還有能出動的兵力。本來還想著徐州人多,讓公路兄放些流民過來呢。”
……
不管楊弘信不信,也不管袁術會不會因此而發怒,反正最後楊弘是沒有達到目地,隻能離開。劉風對其保證,自己會永遠支持袁術,永遠和其站在一邊,若是過上一兩年袁術還有聯合的意向,到時可以試一試。
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自己一個人孤掌難鳴,在應付劉表和張濟的同時,還需要提防周圍的諸侯袁術顯然無力兼顧,隻帶著不甘,熄滅了之前的心思。
讓劉風沒有想到的是,袁術這邊剛剛消停,西涼軍又開始鬧了起來。
原本這沒有什麽,反正大家都已經習慣了西涼軍的“胡鬧”,但這次卻不一樣。
因為其中出現了李儒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