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六年四月,劉表以攸令劉磐為討賊中郎將,打著協助豫章剿匪的旗號,率60萬大軍,自長沙進入豫章,正式和劉風爭奪豫章的控製權。


    與此同時,還有一道任命下達,以桂陽太守、南陽張羨為長沙太守。


    得到消息的荊州玩家,頓時興奮起來,尤其是作為荊州老大的水雲城,更是活躍起來。原因無他,對於玩家來說,太過平穩的地方對於尚處在弱小中的玩家發展不利。而張羨,則是荊州下一次動亂的根源。隻有荊州亂起來,他們這些在原住民的監督下小心翼翼遵守規矩的人,才能有機會再次飛躍式發展。


    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劉風,這種bug般的存在還是不說的好。


    有玩家站在劉表這邊嗎?當然有,而且還不少,有人是被迫的,因為領地就在劉表眼皮底下;也有是靠著六百哦發財的,當然也有崇拜劉表的粉絲,真心依附的,畢竟連秦檜那麽湊名昭著的人都有人願意為其辯解,當然也有人希望通過改變劉表以達到改變三國格局的目的。


    但問題是,什麽樣的人說什麽樣的話,依附劉表的那些人,到如今還進不到上層的眼中,要麽隻有中型城市——這已經目前等級最高的領地了,要麽也隻在軍中擔任個牙門將、軍司馬,地位太低,說話又豈會被重視。要是那些諸侯能聽見每一個玩家的話,那遊戲還怎麽進行下去?


    張羨是南陽名士,很早以前就在荊州任職了,劉表初入荊州的時候,長沙太守蘇代以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反,就隻有張羨所在的武陵郡,沒有隨之而反,張羨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說服了當時的太守曹寅,坐觀其變。當然,這也是因為武陵人口稀少,軍隊不多,而且武陵蠻勢力強大,需要有足夠的震懾力防止那些蠻人趁機作亂。


    等到劉表平定了蘇代的叛亂,荊南有一大批官員被嚇得掛印而去,曹寅自知當初勾結孫堅假傳檄文殺了孫堅,不被劉表待見,也乘機隱匿而去,武陵城以張羨為首,投靠了前來接收郡縣的劉表。而因為劉表手下缺人,劉表也需要人來穩固荊南,張羨就被劉表拉攏,拜零陵太守。


    對於張羨,劉表當人不是那麽信任,就算武陵當初沒有叛亂也是一樣,或者說六百哦對荊南的人都不信任,不僅僅是針對張羨。所以僅僅兩年之後,就改任桂陽太守,如今又改遷長沙太守,將荊南四郡跑了個遍。


    而荊州內部下一次的動亂,就是在張羨任長沙太守的時候,那個時候,也是官渡之戰袁曹大戰之時,劉表之所以坐觀袁曹大戰,張羨叛亂拖住了劉表的主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玩家們更是興奮起來,之前劉風表現的再強大,也不過是在地方上逞能,沒有和真正的諸侯大戰過。黃巾時期就不說了,大部分都是剛剛轉化的流民;討董之戰也是一樣,跟著諸侯混功勳;之前殺入揚州,也是趁著陶謙不備,還有袁術的幫忙……這麽算下來,劉風還真沒有和一個諸侯較量過。而這樣未曾經過檢驗的實力,在玩家看來,和原住民諸侯相比差了一籌,需要劉風用戰爭來證明自己。


    而豫章,就是劉峰和劉表之間的第一次碰撞。隻有劉風表現的不弱於劉表,才會被玩家真正認可為一方諸侯。


    ……


    劉磐入豫章,很快就得到了那些投靠劉表的大族的支持,沿瀘水下平都,攻石陽、廬陵,一副要將豫章南部吞下的樣子。


    正在攻略諸縣的劉風軍無暇顧及,隻是加緊了攻城的步伐,而華歆則公開譴責劉表派軍進入豫章,讓襄陽的劉表惱火不已,想要繼續增兵豫章。


    但很快,劉表就無暇顧及豫章了,更重要的事情發生了。


    因為張濟出關東了。


    卻說西涼軍各部,聯合起來驅逐了牛輔之後,相互之間再生嫌隙,並且越來越大,甚至到了在長安城裏大戰的地步。才一開春,就又因為李傕和郭汜之間的矛盾,引起了西涼軍各部之間的混戰。


    逐走了牛輔,西涼軍就以李傕和郭汜實力最強,為了爭奪朝堂的控製權,經常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動武。除了這兩部,就屬樊稠張濟了,也是兩人拉攏的主要目標,而其他各部,也都是被拉攏的對象。郭汜拉攏了樊稠之後,李傕卻沒有如願的將張濟拉攏過來,隻能多拉攏其他各部,而張濟則成了孤軍。


    但長安城太小,容不下那麽多人,尤其是那麽多兵,隻是去外地駐守,之前誰都不願意。如今張濟不管李傕和郭汜之間的鬥爭,隱隱被大家排斥,自然起了外出的意思,眼不見心不煩。再說了,大家都是西涼軍,老師這麽互相廝殺也不是長久之計。


    但是他想走,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因為沒有什麽地方可去了。他們起家的涼州,因為之前董卓身死,大軍都聚集到長安,地盤已經被人奪走;長安以西,牛輔就在右扶風內沒有離開,雖然實力大損,卻也不能被逼急了;還有弘農和左馮翊,距離長安太近,就算他想去,其他人也不會同意。思考良久,張濟最終做出決定——出關。


    所謂出關,就是出東出函穀,但如今函穀關雖然還在西涼軍手裏,卻是段煨的地盤,他想要借道,也得段煨點頭。但是顯然,段煨是不會同意,他自己身在長安,函穀關隻是留下了人把守,生怕張濟假道伐虢,將自己的地盤吞並了。


    所以張濟陷入了為難中,他發現自己處在一個牢籠中,而籠子裏的那些人還在為一點蠅頭小利而爭執不休,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張濟自然不會有那麽好心去提醒,而是更加堅定了離開的心思。於是他一邊和李傕等人在朝上爭吵,要求段煨打開函穀關放他東去,另一邊,卻派自己的侄子張繡,帶著自己麾下的最精銳的一部,晝伏夜出,沿著當初劉風走的道路,直趨東南,趁著袁術的守軍不備,一舉奪下武關,打開了東去的大門。


    然後,他不疾不徐的和李傕等人告別,離開了長安,前去和張繡會和。


    劉表收到消息的時候,張濟已經身在南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坐斷東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隅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隅人並收藏三國之坐斷東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