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古彭城國的別稱,相傳是大堯時期,彭祖受封於此,此地為大彭氏國。禹分九州之時,定此地為徐州,距離劉風所在的時代,已經超過了6000年的文明史。
西周時期,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為了延續殷商的祭祀,於是將微子啟封於商丘,是為宋國,經過一係列的戰爭,宋國後來吞並了這裏的小國,占據了此地,到了戰國時期,更是將國都遷往彭城。但戰國後期,卻被魏、楚、齊三國聯合滅掉。
秦國統一之後,在這裏設彭城縣,屬泗水郡,楚漢爭霸的時候,彭城是西楚霸王項羽的都城。大漢一統,劉邦封韓信為楚王,都於彭城。韓信死後,曆代劉氏楚王也是都於此。漢武帝時期,分天下為十三部州,這裏依舊沿襲上古,為徐州。光武中興以後,楚國又延續了幾代,後來因故廢止,改國為郡。章和二年(公元88年),漢和帝遺詔徙六安王劉恭於彭城,改封彭城王,直至如今,彭城依舊是彭城王的封國。時至如今,作為大漢的十三部州之一,徐州領4國1郡,雖然相較其他各州不多,但卻是不可多得的膏腴之地,隻看大漢在這裏有這麽多王國、侯國就知道了。
如今的徐州牧陶謙,是一個老成持重之人,但他卻並不是一個老實人,守著徐州這富庶之地,卻不能修武備戰,開疆擴土,在這亂世之中,實屬異類。
陶謙這個人,在諸人的眼中,是個文人,曾經舉過茂才,當過縣令、刺史、議郎,但他也是個喜歡軍事的人,少年時就和鄉裏少年以布為戰旗,騎竹馬追逐嬉戲。北宮伯玉等率領羌胡進犯三輔的時候,劉宏召拜陶謙為揚武都尉,隨皇甫嵩一起出征,後來換成車騎將軍張溫統兵,陶謙素來不服張溫,在得勝之後的慶功宴會上公然羞辱張溫,張溫大怒,將陶謙發往邊關,經人勸說下才將改變主意將陶謙追回,還親自出門迎接陶謙,但陶謙並不領情。
中平五年,陶謙出任徐州刺史,恰逢豫兗青徐黃巾四起,陶謙依靠徐州大族的支持,以收服的泰山臧霸為前驅,迅速將徐州的黃巾鎮壓下去,剩下的不是逃進了山裏,就是遠走青州,然後成功在青州打下兩郡。
如今陶謙在徐州,已經有數年之久,從當初參與討伐董卓(曆史上沒有)算起,也已經有5年。但是他除了緊緊守住自己的地盤不出變故,別的什麽都沒有做。哦,不,有一件事他做了,那就是在董卓死後,在西涼軍掌控朝廷之後,他派人去長安朝貢,結果被拜安東將軍,加徐州牧,封溧陽侯,連帶著手下幫忙勸諫的趙昱也擠走了張超,成為廣陵太守,王朗雖然未到會稽任職,卻成了彭城國相(記不太清前麵的設置了)。
其實不是陶謙不想對外擴張,實在是有心無力而已。當初他能在徐州站穩腳跟,一來是大漢的餘威還在,劉宏也還活著,沒有人敢違逆他的意思;二來也是他在家鄉丹陽招募了一支軍隊,號丹陽兵,戰鬥力十分強悍;再有就是他得到了徐州世族的支持,而這也是他能在迅速主掌徐州的重要最重要因素。
但劉宏死後,大漢的威懾力一點點降低,徐州的世族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對他唯命是從,而是一切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就連當初收服的泰山賊臧霸,對他也開始應付起來,和孫觀幾人盤踞在琅琊開陽一帶,儼然一副土皇帝的模樣。陶謙手上的實力不足,不足以在維護自己權威的時候向外擴張,就隻能謹守地盤。
此時的陶謙,年事已高,本來他以為自己的餘生就會這樣過去,但沒想到,老天卻給了他一次絕佳的機會。
徐州居然有人造反了,還自稱天子。
造反的人是下邳闕宣,聚眾百萬,但地方卻不是下邳國,而是在徐州的北部,東海國、彭城國和兗州泰山郡交界的地方。
能掀起這麽大的風浪,當然不是闕宣這個底層人物能做到的,事實上,就是陶謙故意縱容,才讓闕宣成長到如此地步。兩地的官員又不是看不到闕宣的危害,若非陶謙從中斡旋,言不是什麽大事,任由他聚集民眾,否則的話,早就有人趁機將他解決了。
闕宣的心思,陶謙也了解一些,之所以養著不動,就是為了今後給自己方便,雖然徐州世族事實上已經不再服從陶謙,但若是徐州發生什麽大事的話,他們還必須以陶謙為主導,否則的話,一旦客大欺主,換了下一任接班,隻要有了足夠的實力,恐怕第一時間就要鏟除這些不聽話的家族了。
闕宣造反,陶謙第一時間就召集麾下的官員前來議事,宣布自己將親自帶兵前去討伐闕宣,保大漢江山穩固。
之所以驚訝,是因為陶謙根本沒必要大張旗鼓,徐州的悍將臧霸就在闕宣附近,還有王朗在彭城做好了準備,隻要陶謙下令,隨時都能進兵剿滅闕宣。但偏偏,陶謙要親自出馬。
闕宣的舉兵已經比曆史上晚了一年,換成曆史上這個時候,陶謙差不多都快病死了,但現在,擁有7階的實力,陶謙的身體身體依舊硬朗。而且因為異人的原因,曹操他爹也沒有避居徐州,而是一直和曹操在一起,因為曹操現在也不強大,對徐州的野心也不是那麽大,陶謙的日子比曆史上好過多了。
徐州的戰況變化十分之快,太史慈才剛剛進駐公主府,陶謙就帶人到達彭城國北部,但他卻根本不忙著剿匪,而是派人和闕宣聯絡,然後在雙方小打了幾次,闕宣直接就帶著自己的“義兵”進入兗州泰山,之後是陶謙跟進。
眾人這才明白,陶謙這是不滿他們這兩年來愈加獨立,不聽從命令,想要借此擴大地盤了。有心反對,但現在闕宣頭上還掛著“天子”的名頭,將其剿滅是他們的義務,隻能跟著陶謙。於是乎,泰山郡各縣遭遇了一場劫難,被闕宣和陶謙連續洗劫。應劭雖然名聲很大,治理一郡還行,但軍事卻非其所長,再加上上次對袁術作戰損失慘重,根本無力製約,隻能眼睜睜看著兩隻軍隊在南部肆虐,謹守郡城,一連幾次向曹操發去求援的書信。
也正是因為這個行為,讓徐州的士人更加看清了陶謙的德行,對於自己的這個長官,也更加不認同。
陶謙的為人,用史書上的話來說,就是“背道任情”、“信用非所,刑政不理”,親小人,遠賢臣,以致“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徐州自古出人才,在漢末也是一樣,但陶謙的麾下,卻沒有什麽像樣的人才,徐州很多的大才寧願逃離也不為所用。就算留下的,也不肯盡心為其賣命。
廣陵太守趙昱,之前是徐州別駕,雖然品秩不高,但權力很大,協理州牧治理一州,卻因為為人忠直,被陶謙借著朝貢立功之機表為廣陵太守,明麵上是升職甚至是為了拉攏徐州世族,實際上就是一種疏遠流放。還有徐州最著名的人物張昭,甚至因為拒絕了他的舉薦而被投入監獄,後來經趙昱搭救才被放出來。
而陶謙信任是曹豹、曹宏、張愷等讒慝小人,沒有什麽本事,卻被陶謙重用。
劉風所等待的,就是徐州的動亂,隻有徐州經曆了大亂,這幾年逐步安穩下來的徐州才有有人因此離開,避亂江東,從而來帶一批人才,充實自己的力量。而彭城張昭,就是劉風的所列的首選人才,用他來主持江東事務,是再好不過的。顧雍,畢竟年輕了些。(未完待續。)
西周時期,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為了延續殷商的祭祀,於是將微子啟封於商丘,是為宋國,經過一係列的戰爭,宋國後來吞並了這裏的小國,占據了此地,到了戰國時期,更是將國都遷往彭城。但戰國後期,卻被魏、楚、齊三國聯合滅掉。
秦國統一之後,在這裏設彭城縣,屬泗水郡,楚漢爭霸的時候,彭城是西楚霸王項羽的都城。大漢一統,劉邦封韓信為楚王,都於彭城。韓信死後,曆代劉氏楚王也是都於此。漢武帝時期,分天下為十三部州,這裏依舊沿襲上古,為徐州。光武中興以後,楚國又延續了幾代,後來因故廢止,改國為郡。章和二年(公元88年),漢和帝遺詔徙六安王劉恭於彭城,改封彭城王,直至如今,彭城依舊是彭城王的封國。時至如今,作為大漢的十三部州之一,徐州領4國1郡,雖然相較其他各州不多,但卻是不可多得的膏腴之地,隻看大漢在這裏有這麽多王國、侯國就知道了。
如今的徐州牧陶謙,是一個老成持重之人,但他卻並不是一個老實人,守著徐州這富庶之地,卻不能修武備戰,開疆擴土,在這亂世之中,實屬異類。
陶謙這個人,在諸人的眼中,是個文人,曾經舉過茂才,當過縣令、刺史、議郎,但他也是個喜歡軍事的人,少年時就和鄉裏少年以布為戰旗,騎竹馬追逐嬉戲。北宮伯玉等率領羌胡進犯三輔的時候,劉宏召拜陶謙為揚武都尉,隨皇甫嵩一起出征,後來換成車騎將軍張溫統兵,陶謙素來不服張溫,在得勝之後的慶功宴會上公然羞辱張溫,張溫大怒,將陶謙發往邊關,經人勸說下才將改變主意將陶謙追回,還親自出門迎接陶謙,但陶謙並不領情。
中平五年,陶謙出任徐州刺史,恰逢豫兗青徐黃巾四起,陶謙依靠徐州大族的支持,以收服的泰山臧霸為前驅,迅速將徐州的黃巾鎮壓下去,剩下的不是逃進了山裏,就是遠走青州,然後成功在青州打下兩郡。
如今陶謙在徐州,已經有數年之久,從當初參與討伐董卓(曆史上沒有)算起,也已經有5年。但是他除了緊緊守住自己的地盤不出變故,別的什麽都沒有做。哦,不,有一件事他做了,那就是在董卓死後,在西涼軍掌控朝廷之後,他派人去長安朝貢,結果被拜安東將軍,加徐州牧,封溧陽侯,連帶著手下幫忙勸諫的趙昱也擠走了張超,成為廣陵太守,王朗雖然未到會稽任職,卻成了彭城國相(記不太清前麵的設置了)。
其實不是陶謙不想對外擴張,實在是有心無力而已。當初他能在徐州站穩腳跟,一來是大漢的餘威還在,劉宏也還活著,沒有人敢違逆他的意思;二來也是他在家鄉丹陽招募了一支軍隊,號丹陽兵,戰鬥力十分強悍;再有就是他得到了徐州世族的支持,而這也是他能在迅速主掌徐州的重要最重要因素。
但劉宏死後,大漢的威懾力一點點降低,徐州的世族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對他唯命是從,而是一切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就連當初收服的泰山賊臧霸,對他也開始應付起來,和孫觀幾人盤踞在琅琊開陽一帶,儼然一副土皇帝的模樣。陶謙手上的實力不足,不足以在維護自己權威的時候向外擴張,就隻能謹守地盤。
此時的陶謙,年事已高,本來他以為自己的餘生就會這樣過去,但沒想到,老天卻給了他一次絕佳的機會。
徐州居然有人造反了,還自稱天子。
造反的人是下邳闕宣,聚眾百萬,但地方卻不是下邳國,而是在徐州的北部,東海國、彭城國和兗州泰山郡交界的地方。
能掀起這麽大的風浪,當然不是闕宣這個底層人物能做到的,事實上,就是陶謙故意縱容,才讓闕宣成長到如此地步。兩地的官員又不是看不到闕宣的危害,若非陶謙從中斡旋,言不是什麽大事,任由他聚集民眾,否則的話,早就有人趁機將他解決了。
闕宣的心思,陶謙也了解一些,之所以養著不動,就是為了今後給自己方便,雖然徐州世族事實上已經不再服從陶謙,但若是徐州發生什麽大事的話,他們還必須以陶謙為主導,否則的話,一旦客大欺主,換了下一任接班,隻要有了足夠的實力,恐怕第一時間就要鏟除這些不聽話的家族了。
闕宣造反,陶謙第一時間就召集麾下的官員前來議事,宣布自己將親自帶兵前去討伐闕宣,保大漢江山穩固。
之所以驚訝,是因為陶謙根本沒必要大張旗鼓,徐州的悍將臧霸就在闕宣附近,還有王朗在彭城做好了準備,隻要陶謙下令,隨時都能進兵剿滅闕宣。但偏偏,陶謙要親自出馬。
闕宣的舉兵已經比曆史上晚了一年,換成曆史上這個時候,陶謙差不多都快病死了,但現在,擁有7階的實力,陶謙的身體身體依舊硬朗。而且因為異人的原因,曹操他爹也沒有避居徐州,而是一直和曹操在一起,因為曹操現在也不強大,對徐州的野心也不是那麽大,陶謙的日子比曆史上好過多了。
徐州的戰況變化十分之快,太史慈才剛剛進駐公主府,陶謙就帶人到達彭城國北部,但他卻根本不忙著剿匪,而是派人和闕宣聯絡,然後在雙方小打了幾次,闕宣直接就帶著自己的“義兵”進入兗州泰山,之後是陶謙跟進。
眾人這才明白,陶謙這是不滿他們這兩年來愈加獨立,不聽從命令,想要借此擴大地盤了。有心反對,但現在闕宣頭上還掛著“天子”的名頭,將其剿滅是他們的義務,隻能跟著陶謙。於是乎,泰山郡各縣遭遇了一場劫難,被闕宣和陶謙連續洗劫。應劭雖然名聲很大,治理一郡還行,但軍事卻非其所長,再加上上次對袁術作戰損失慘重,根本無力製約,隻能眼睜睜看著兩隻軍隊在南部肆虐,謹守郡城,一連幾次向曹操發去求援的書信。
也正是因為這個行為,讓徐州的士人更加看清了陶謙的德行,對於自己的這個長官,也更加不認同。
陶謙的為人,用史書上的話來說,就是“背道任情”、“信用非所,刑政不理”,親小人,遠賢臣,以致“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徐州自古出人才,在漢末也是一樣,但陶謙的麾下,卻沒有什麽像樣的人才,徐州很多的大才寧願逃離也不為所用。就算留下的,也不肯盡心為其賣命。
廣陵太守趙昱,之前是徐州別駕,雖然品秩不高,但權力很大,協理州牧治理一州,卻因為為人忠直,被陶謙借著朝貢立功之機表為廣陵太守,明麵上是升職甚至是為了拉攏徐州世族,實際上就是一種疏遠流放。還有徐州最著名的人物張昭,甚至因為拒絕了他的舉薦而被投入監獄,後來經趙昱搭救才被放出來。
而陶謙信任是曹豹、曹宏、張愷等讒慝小人,沒有什麽本事,卻被陶謙重用。
劉風所等待的,就是徐州的動亂,隻有徐州經曆了大亂,這幾年逐步安穩下來的徐州才有有人因此離開,避亂江東,從而來帶一批人才,充實自己的力量。而彭城張昭,就是劉風的所列的首選人才,用他來主持江東事務,是再好不過的。顧雍,畢竟年輕了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