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大家對自己如此信任,陸元策這個時候又把幾個人叫過去開小會去了,謝如令又玩起了老套路。
這次她不但把煮粥的水換了,還借著黃連的苦味,又加了幾味藥進去。
這下真變成一鍋,啊不對,是兩壺外加一飯盒藥粥了。
帶著苦味,但卻很香的粥,讓幾個好多天都沒吃過飽飯的人,吃的那叫一個幸福滿滿。
然後騰出來的水壺,謝如令又把蛇肉加進去,又煮了兩壺蛇肉粥。
為了提高香味,這次她還加了一些鹽進去。
實際她空間裏調料多著呢,可麵對這些不同尋常的聰明人,她哪敢往裏加別的東西。
尤其那個溫毅,那人一看就不是個簡單的,而且她總有一種感覺,那人好像比陸元策還要難對付。
加點鹽,她還好解釋,因為這的人的確都有在身上帶點鹽巴的習慣。
而且他們這也不缺這東西。
原主的記憶裏,他們這已經成立了鹽場,他們村就有很多人在鹽場幹活,她大伯家有個哥哥就在鹽場上班。
為了這件事,她那個大伯娘可沒少去他們家顯擺。
不過在那工作的人肯定是沒有工資拿的,但在鹽場工作的工人,家裏吃鹽肯定是免費的,而且分魚的時候,還能多分上幾條。
在這地方,別說紙質的錢幣沒人要,就是純黃金都沒用。
想求人幹活,或是來求她爸出診看病的,給啥都不如給點吃食來的實惠。
這幾個月,不知不覺中,也沒用什麽人阻止,這的居民就自動自覺的學著古人的方法,需要啥東西,就拿自家閑置的物件去交換。
實際哪有啥閑置的東西,而且拿出去與人交換的,還不能是太差的東西。
就比如有的人家想換點針頭線腦,你就得拿塊布,或是補丁少點的衣服去換。
還有的人家為了換一口鍋,居然舍出了全家半月的口糧。
啥都不如活著重要,想活著,就得有飯吃,所以能拿出全家半月口糧去換一口鍋的人家,也是實在沒辦法。
當初出逃的時候,有些太過細節的東西,比如針頭線腦,忘了帶都是很正常的。
但忘了帶鍋的人家,大多都是因為帶了太多貴重物品,或是棉衣棉被糧食之類的東西。
還有些人家,可能貴重物品就是那兩口鍋,然後就全背出來了。
這會兒就派上用場了,一口鍋就能換十五斤糧食,這是目前為止,最貴重的交換了。
見老百姓這麽熱衷以物換物,三十個村的村長就找到陸元策,一商量,就在三十個村中間,清出來一大塊空地,成立個大集市。
這樣平時誰家需要換點啥東西,就去集市上轉轉,說不定就能換到自己急需用到的物件。
所以說在鹽場工作,隻是給點鹽,給幾條魚,也是有很多人爭搶著去報名,最終能選上的,那都得是身強力壯的。
當然了,為了幾萬人的安全著想,陸元策對於鹽場的把控也是很嚴的,也不是什麽人想去就能去上的。
要不她大伯娘咋總用這件事去氣她媽,這不就證明了,他們家人可靠,才會被選上。
實際情況卻是,不知謝放同誌在背後和陸元策說了多少好話,才讓她那位老實巴交的二堂哥去了鹽場。
這次她不但把煮粥的水換了,還借著黃連的苦味,又加了幾味藥進去。
這下真變成一鍋,啊不對,是兩壺外加一飯盒藥粥了。
帶著苦味,但卻很香的粥,讓幾個好多天都沒吃過飽飯的人,吃的那叫一個幸福滿滿。
然後騰出來的水壺,謝如令又把蛇肉加進去,又煮了兩壺蛇肉粥。
為了提高香味,這次她還加了一些鹽進去。
實際她空間裏調料多著呢,可麵對這些不同尋常的聰明人,她哪敢往裏加別的東西。
尤其那個溫毅,那人一看就不是個簡單的,而且她總有一種感覺,那人好像比陸元策還要難對付。
加點鹽,她還好解釋,因為這的人的確都有在身上帶點鹽巴的習慣。
而且他們這也不缺這東西。
原主的記憶裏,他們這已經成立了鹽場,他們村就有很多人在鹽場幹活,她大伯家有個哥哥就在鹽場上班。
為了這件事,她那個大伯娘可沒少去他們家顯擺。
不過在那工作的人肯定是沒有工資拿的,但在鹽場工作的工人,家裏吃鹽肯定是免費的,而且分魚的時候,還能多分上幾條。
在這地方,別說紙質的錢幣沒人要,就是純黃金都沒用。
想求人幹活,或是來求她爸出診看病的,給啥都不如給點吃食來的實惠。
這幾個月,不知不覺中,也沒用什麽人阻止,這的居民就自動自覺的學著古人的方法,需要啥東西,就拿自家閑置的物件去交換。
實際哪有啥閑置的東西,而且拿出去與人交換的,還不能是太差的東西。
就比如有的人家想換點針頭線腦,你就得拿塊布,或是補丁少點的衣服去換。
還有的人家為了換一口鍋,居然舍出了全家半月的口糧。
啥都不如活著重要,想活著,就得有飯吃,所以能拿出全家半月口糧去換一口鍋的人家,也是實在沒辦法。
當初出逃的時候,有些太過細節的東西,比如針頭線腦,忘了帶都是很正常的。
但忘了帶鍋的人家,大多都是因為帶了太多貴重物品,或是棉衣棉被糧食之類的東西。
還有些人家,可能貴重物品就是那兩口鍋,然後就全背出來了。
這會兒就派上用場了,一口鍋就能換十五斤糧食,這是目前為止,最貴重的交換了。
見老百姓這麽熱衷以物換物,三十個村的村長就找到陸元策,一商量,就在三十個村中間,清出來一大塊空地,成立個大集市。
這樣平時誰家需要換點啥東西,就去集市上轉轉,說不定就能換到自己急需用到的物件。
所以說在鹽場工作,隻是給點鹽,給幾條魚,也是有很多人爭搶著去報名,最終能選上的,那都得是身強力壯的。
當然了,為了幾萬人的安全著想,陸元策對於鹽場的把控也是很嚴的,也不是什麽人想去就能去上的。
要不她大伯娘咋總用這件事去氣她媽,這不就證明了,他們家人可靠,才會被選上。
實際情況卻是,不知謝放同誌在背後和陸元策說了多少好話,才讓她那位老實巴交的二堂哥去了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