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之後,楚念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一次楚念途經那座神山,看到那隻仍在奮筆疾書的毛筆,試著朝它發射出一股強大的法力,那隻筆振動了幾下,可惜並沒倒下來。它在振動幾下之後又再繼續奮筆疾書。
楚念墜入到了一個新的肉身當中,大量原主記憶湧入腦海的同時,遠處有古老幽長的鍾聲響起。她那驚人的感觀還聽到有和尚誦經的聲音。
她感覺胸口劇痛不已,原主應該是受了極重的傷。與前幾次挨板子所受的外傷不同,這次原主受的應該是內傷。
楚念打算利用靈力在這副身體內周遊檢查,不想卻發現重傷之下數個穴位被徹底封死,竟然是一個已廢之軀。
如今她這靈力在體內行動都受限,想要修複這個廢體可不是什麽簡單的事。眼見原主躺在一個裝修古樸簡單的無人房間內,楚念感覺沒什麽危險就決定先整理原主的記憶。
原主,自幼便生活在峨嵋仙山之中,乃是峨嵋山中青雲庵內的一個女尼。她自小跟隨師父修煉長生仙法,因是佛門中人,故而主修無情道。
因出生就在山裏修行,並沒有名字,隻有師父賜的法號悟念。
悟念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極高的修煉天賦,倍得師父寵愛。待修煉小有所成,師父便令她與從師姐妹們一起下山曆練。
她與其他修行之人不同的地方是,她從來沒在世俗待過,雖自小靜心修行,但是並不代表她真的能夠做到心思純淨,永不動情。他日一旦動情,這無情道的第一要素被破,她可能就要就此止步,修為再難寸進。
所以師父雖然寵著她,但也很擔心她。她愛好修行,其實並不想要下山,可在師父的威逼之下隻能跟師姐妹們一起下山。
她第一次與眾同門一起下山,目的是剿滅在峨嵋山腳下諸多村莊城鎮為禍的魔道。她們在行動中遇到了同樣來剿魔的其他幾大宗門弟子,其中不乏佛門弟子,大家共同論道,讓悟念頗有心得,頓悟之後修為大進。
此時的她才相信師父的話不錯:她必須要多經曆多見識,這樣才可能悟得更多,修行才能往更高更深的境界發展。
此後她便經常主動下山曆練,有時是自己獨行,有時是與同門,有時則是在途中遇到其他宗門的同道中人結伴而行。既然是曆練,自然充滿著危險,有一次她被結伴而行的一個其他宗門修士出賣,被賣進了魔族。
此後她被幾經轉手,被送入了魔君殿,成為一個魔仆。魔君的名字沒有人知道,隻知道他是在一個遠古秘境出來的,就被人稱為遠古。
悟念以前一直以為自己道心堅定,卻沒想到在見到魔君遠古的第一眼時便對其心動不已,可說是一見鍾情,再難自拔。
她修的本是無情道,這一動情,修為不進反退,而魔君也令她改修魔道。她為了能和魔君在一起,便真的改修了魔道。
她成魔的消息傳回峨嵋,令她的師父又震驚又失望。準備了數十年,其師感覺時機成熟,便號召佛門眾人,率領青雲庵眾弟子一起攻上魔山,奪回了悟念,廢去她一身魔功。
悟念最初以為魔君會護她周全,但是他沒有,眾佛門弟子攻上魔山的時候魔君不知所蹤;後來,她以為魔君會來救她,但是也沒有,據說魔君已經發布消息,說她悟念與自己毫無關係。
師父雖然廢去了她的魔功,但是對她還抱有一絲希望,希望她能夠棄魔重修佛道。此時的悟念已經無處可去,隻能聽從師父的安排,重修佛道。
其後數百年間,師父為報奪弟子之仇,號召眾修曾數次攻打魔山。終於,在最後一次攻打魔山的時候,魔君在眾強者圍攻之下,被打入魔山一道深不見底的懸崖,從此不知所蹤,幾千年間都沒再出現。
據說此崖下麵是萬毒所在,就算是仙尊掉下去也難逃一死。
悟念其實從來沒有忘記過魔君,幾次跟著師父攻打魔山,也隻是想再見見魔君,想要親口問問他,他對自己到底有沒有一絲半點的感情。
可是,當她親眼看到魔君墜崖身隕還是心痛不已。
她雖然聽從師命重修佛道,奈何動了情根本就修不了無情道,修為在結嬰之後就再難寸進。魔君死後她更是萬念俱灰,潛回魔山,也跳入了魔君所墜的那道懸崖。
墜崖時她親眼看到魔君躺在一個水晶棺中沉睡。這應該是魔君提早就安排好的,所以他可能並不是隕落,而隻是不想再理會世事紛擾,故意找機會讓自己陷入了沉睡。
而她卻受不了萬毒噬體,墜崖後撐了不到片刻就身隕了。
原主的怨念起於魔君,她對魔君情根深種,但魔君對她卻從來沒放在心上過。她的願望就是要讓魔君永遠記住她,永遠忘不了她,要讓魔君想到她就心痛,就像她想到他時那樣。
楚念穿越過來的這個時間正是原主被師父廢去魔功,勒令她重修佛法的時候。
整理完原主的記憶,楚念就倍感頭痛,百般無奈地歎息道:“造孽啊!”
這副肉身被廢,想要重修何等不益,原主也是忍受了無盡的痛苦才重新打開諸多被封死的竅穴,這才得以重新修行。
她利用精神力在自己儲備的一堆藥材當中尋找可供這副身體食用的藥材,所以一直閉著眼睛假裝還暈著。
原主沒有她這麽強大的靈魂,被廢之後昏昏沉沉地睡了好幾個月,師父用靈丹吊著她一口氣,她這才活了下來。
楚念打算這副身體修複到七八成之前,也和原主一樣一直躺在床上。隻要病著,那個老尼姑暫時就不會有那麽多的事。
楚念可不想像原主那樣,在徹底清醒之後被這老尼姑罰寫《金剛經》五萬遍。她現在回想原主的這段記憶,都還手疼呢!
不過她睡了兩天,就聽到有熟悉的腳步聲,躡手躡腳地進了這間女尼的禪房。
這一次楚念途經那座神山,看到那隻仍在奮筆疾書的毛筆,試著朝它發射出一股強大的法力,那隻筆振動了幾下,可惜並沒倒下來。它在振動幾下之後又再繼續奮筆疾書。
楚念墜入到了一個新的肉身當中,大量原主記憶湧入腦海的同時,遠處有古老幽長的鍾聲響起。她那驚人的感觀還聽到有和尚誦經的聲音。
她感覺胸口劇痛不已,原主應該是受了極重的傷。與前幾次挨板子所受的外傷不同,這次原主受的應該是內傷。
楚念打算利用靈力在這副身體內周遊檢查,不想卻發現重傷之下數個穴位被徹底封死,竟然是一個已廢之軀。
如今她這靈力在體內行動都受限,想要修複這個廢體可不是什麽簡單的事。眼見原主躺在一個裝修古樸簡單的無人房間內,楚念感覺沒什麽危險就決定先整理原主的記憶。
原主,自幼便生活在峨嵋仙山之中,乃是峨嵋山中青雲庵內的一個女尼。她自小跟隨師父修煉長生仙法,因是佛門中人,故而主修無情道。
因出生就在山裏修行,並沒有名字,隻有師父賜的法號悟念。
悟念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極高的修煉天賦,倍得師父寵愛。待修煉小有所成,師父便令她與從師姐妹們一起下山曆練。
她與其他修行之人不同的地方是,她從來沒在世俗待過,雖自小靜心修行,但是並不代表她真的能夠做到心思純淨,永不動情。他日一旦動情,這無情道的第一要素被破,她可能就要就此止步,修為再難寸進。
所以師父雖然寵著她,但也很擔心她。她愛好修行,其實並不想要下山,可在師父的威逼之下隻能跟師姐妹們一起下山。
她第一次與眾同門一起下山,目的是剿滅在峨嵋山腳下諸多村莊城鎮為禍的魔道。她們在行動中遇到了同樣來剿魔的其他幾大宗門弟子,其中不乏佛門弟子,大家共同論道,讓悟念頗有心得,頓悟之後修為大進。
此時的她才相信師父的話不錯:她必須要多經曆多見識,這樣才可能悟得更多,修行才能往更高更深的境界發展。
此後她便經常主動下山曆練,有時是自己獨行,有時是與同門,有時則是在途中遇到其他宗門的同道中人結伴而行。既然是曆練,自然充滿著危險,有一次她被結伴而行的一個其他宗門修士出賣,被賣進了魔族。
此後她被幾經轉手,被送入了魔君殿,成為一個魔仆。魔君的名字沒有人知道,隻知道他是在一個遠古秘境出來的,就被人稱為遠古。
悟念以前一直以為自己道心堅定,卻沒想到在見到魔君遠古的第一眼時便對其心動不已,可說是一見鍾情,再難自拔。
她修的本是無情道,這一動情,修為不進反退,而魔君也令她改修魔道。她為了能和魔君在一起,便真的改修了魔道。
她成魔的消息傳回峨嵋,令她的師父又震驚又失望。準備了數十年,其師感覺時機成熟,便號召佛門眾人,率領青雲庵眾弟子一起攻上魔山,奪回了悟念,廢去她一身魔功。
悟念最初以為魔君會護她周全,但是他沒有,眾佛門弟子攻上魔山的時候魔君不知所蹤;後來,她以為魔君會來救她,但是也沒有,據說魔君已經發布消息,說她悟念與自己毫無關係。
師父雖然廢去了她的魔功,但是對她還抱有一絲希望,希望她能夠棄魔重修佛道。此時的悟念已經無處可去,隻能聽從師父的安排,重修佛道。
其後數百年間,師父為報奪弟子之仇,號召眾修曾數次攻打魔山。終於,在最後一次攻打魔山的時候,魔君在眾強者圍攻之下,被打入魔山一道深不見底的懸崖,從此不知所蹤,幾千年間都沒再出現。
據說此崖下麵是萬毒所在,就算是仙尊掉下去也難逃一死。
悟念其實從來沒有忘記過魔君,幾次跟著師父攻打魔山,也隻是想再見見魔君,想要親口問問他,他對自己到底有沒有一絲半點的感情。
可是,當她親眼看到魔君墜崖身隕還是心痛不已。
她雖然聽從師命重修佛道,奈何動了情根本就修不了無情道,修為在結嬰之後就再難寸進。魔君死後她更是萬念俱灰,潛回魔山,也跳入了魔君所墜的那道懸崖。
墜崖時她親眼看到魔君躺在一個水晶棺中沉睡。這應該是魔君提早就安排好的,所以他可能並不是隕落,而隻是不想再理會世事紛擾,故意找機會讓自己陷入了沉睡。
而她卻受不了萬毒噬體,墜崖後撐了不到片刻就身隕了。
原主的怨念起於魔君,她對魔君情根深種,但魔君對她卻從來沒放在心上過。她的願望就是要讓魔君永遠記住她,永遠忘不了她,要讓魔君想到她就心痛,就像她想到他時那樣。
楚念穿越過來的這個時間正是原主被師父廢去魔功,勒令她重修佛法的時候。
整理完原主的記憶,楚念就倍感頭痛,百般無奈地歎息道:“造孽啊!”
這副肉身被廢,想要重修何等不益,原主也是忍受了無盡的痛苦才重新打開諸多被封死的竅穴,這才得以重新修行。
她利用精神力在自己儲備的一堆藥材當中尋找可供這副身體食用的藥材,所以一直閉著眼睛假裝還暈著。
原主沒有她這麽強大的靈魂,被廢之後昏昏沉沉地睡了好幾個月,師父用靈丹吊著她一口氣,她這才活了下來。
楚念打算這副身體修複到七八成之前,也和原主一樣一直躺在床上。隻要病著,那個老尼姑暫時就不會有那麽多的事。
楚念可不想像原主那樣,在徹底清醒之後被這老尼姑罰寫《金剛經》五萬遍。她現在回想原主的這段記憶,都還手疼呢!
不過她睡了兩天,就聽到有熟悉的腳步聲,躡手躡腳地進了這間女尼的禪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