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是第一次到杭州滿城來參觀,進了城內之後就感覺什麽都新鮮,什麽都……整齊。
與杭州城內相比,滿城內的一切都顯得格外整齊。街道、建築,整整齊齊幹幹淨淨。包括城內的華夏軍士兵,一個個衣服幹淨,人也幹淨。行走之時兩人成排,三人成列,整齊的難以形容。
青青等人跟著老師走了一陣,就聽老師歎道:“其他地方和這裏差不多。”
明白老師是要回書院,青青趕緊追問道:“先生,何不看看他們的菜都是怎麽種出來的?”
大夥聽了這個請求,也連忙表示讚同。就被先生領著向前走,走了一段,便看到好多比書院玻璃大棚更大的大棚一間挨著一間。
先生拿了通行文件,守衛們沒有阻止他們,而是將眾人放了進去。剛進大棚,就感覺到一陣暖意,仿佛瞬間從冬天到了夏天。隨即見到裏麵的蔬菜清脆一片,不僅長勢比書院的好,種類更比書院的多。
在大棚裏忙活的並非是農民,全部都是軍人。這讓青青感覺非常不習慣,正想扭頭和同伴說這個,卻忍不住抬起手來捂住嘴,一個大大的哈欠就打了出來。看到青青打哈欠,旁邊的同伴們仿佛傳染般,紛紛打起了哈欠。一時間,你也哈欠,我也哈欠,好像大棚內被傳染了瞌睡蟲。
青青記得題庫中有道題,說是最容易引發相同行動的人類行動是什麽。裏麵好幾個選項。標準答案是‘打哈欠’。青青原本不是特別能理解,此時見到大夥這般,隻覺得果然如此。
先生看眾人這般,趕緊帶了大夥出去。大棚外空氣冰冷,青青不禁連著打了幾個寒顫。雖然還是在打哈欠,速度越來越慢,幅度越來越小。周圍同行的眾人也一樣。很快,矗立在隆冬寒風中的人們都被凍的清醒過來。原來是大棚種的溫度太高,太暖和,才弄到如此局麵。
大夥不敢再進去,都在外麵駐足觀看,就見大棚的屋頂全是玻璃製成。屋脊中線上是兩排卷成卷的厚草席,整體構架與……不,是書院的大棚完全是模仿滿城內大棚的模式。
之後眾人繼續向前參觀,越看越覺得軍營內的一切其實沒什麽不對頭,卻整齊的有些不對頭。到了參觀要結束之時,來了一名軍官招呼眾人到旁邊屋子內。
這次的屋子並非是溫室,進去之後的確感覺到一陣溫暖,卻不是溫室那種又濕又熱,隻是簡單的溫暖感受。
軍官詢問眾人可否有什麽疑問,眾人左看右看片刻,當即有人詢問道:“請問這位軍爺……同誌,華夏軍為何能打敗官軍?”
“能打敗清軍是因為清軍無能。隻是這等無能也是相對而已。就如守杭州的清軍,見到局勢不妙立刻撤走。我們隻能說他們走了,卻不能說我們打敗了清軍。”
青青聽到軍官這麽回答,心中大讚,同時高高舉手。然而前麵的男生們也紛紛舉手,他們比較靠前,個頭更高,硬生生把青青擋住了。
之後軍官又點了一人,這人的問題則是,“陛下何時稱帝?”
軍官淡然答道:“這是陛下的事情,我等商議此事,未免越俎代庖。”
在哄笑聲眾,青青趕緊再次舉手,也再次被一眾男生們擋在她前麵。就聽軍官說道:“後麵那位姑娘,你有什麽要問?”
聽到自己被點名,青青大喜,連忙站起身大聲問道:“請問軍中種地麽?”
軍官答道:“軍中不種地,隻是種菜,養點牲口。”
這個回答讓青青有些意外,趕緊接著問道:“請問這是為何?難道是軍中雇人種菜?”
“不,軍中有令。這是陛下建軍沒多久就立下的規矩。各軍皆不種糧食。各軍在營地都要開辟一小片菜園,有條件的則開個飼養場。你們應該看到種植大棚,我軍的蔬菜基本都能自己供應。至於為什麽,陛下說,我華夏朝廷,從軍並非人生全部。對誌願軍人來說,這是選擇的人生職業。對於義務軍人來說,這是人生中三年從軍經曆。歸根結底,我們都是些會種地的人民大眾。”
華夏軍的軍紀是沒的說,又如此驍勇善戰。青青本以為這會是一支評書先生所說的‘嶽家軍’。不成想軍官竟然是用人民大眾來講華夏軍,青青完全沒想到會聽到這樣的回答,訝異中竟然生出些感動來。
然而她的問題已經問完,其他人立刻繼續舉手。聽著軍官回答其他問題,青青帶著感動坐回位置上。
問題很多,軍官一一回答。青青帶著些感動聆聽著,隻覺得軍官講述的真是好。尤其是扣著‘華夏軍也是人民大眾’的立場,感覺更是質樸簡潔。直到書院老師看時間差不多了,主動告訴大家,時間到了,該回去啦。眾人才停下來。
等軍官要走之時,青青突然忍不住站起身,跑到軍官旁邊,大聲問道:“這位同誌,請問你是不是讀過很多書?”
軍官一愣,盯著青青看了看,神色間有些不解。
青青趕緊追問道:“我聽你言談十分高雅,絕不是隻讀了書。而是讀了許多書,明白了許多道理。所以很想知道,你到底讀過多少書!”
“哦。你這麽講我有些明白了。我讀書也不是很多,不過我乃是朝廷新建的禮部成員,所學所知都是跟著禮部組織學習學來的。我還有工作,再見。”禮貌的道別之後,軍官向青青點點頭,轉身就走。
青青看著軍官邁著從容的步伐不緊不慢的離開,隻覺得胸中都是仰慕之情。雖然軍人本就該是赳赳武夫,國之幹城。然而華夏軍的軍人身上卻不是那種如狼似虎的凶惡感覺,而是更加從容自製帶來的感覺。隻是看,就令青青感覺安心。
此時,其他同學們已經嘖嘖稱奇,“這位竟然是禮部的人,不一樣啊,果然不一樣。”
一路回去的時候,眾人議論紛紛。朝廷關於建設禮部的事情已經用公文的方式傳達下來。以考公務員為目的的眾人當然是研讀過朝廷的旨意。
滿清是用的程朱理學,自然要講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
由於華夏朝廷講‘解放’,公布了《婚姻法》。所以三綱遭受到了嚴重衝擊,大家都識趣的不去提。
而六經,是指《詩》、《書》、《禮》、《易》、《樂》、《春秋》。
禮指《大禮》《小禮》,後失傳其一,並更名為《禮記》。所以六部雖然曆史悠久,真正有古風的,其實就是禮部。
霍崇拆分了六部中的五部,隻留下一個禮部。可見對於禮的重視。既然這名軍官乃是禮部的人,能夠與一眾文人對答如流,而且談吐從容淡定,甚至有些優雅。還真有禮部該有的感覺呢。
青青心中很讚同眾人的看法。隻是聽著眾人覺得他們有加入禮部的能耐,心中卻有些覺得這幫家夥們未免太自大。
現在的公務員考試開始有些細分了。原本考試分筆試與麵試,一次考過,就可以成為公務員。由於各部拆分,規定發生了些變化。第一輪考試的確有,然而之後又要根據具體做什麽,去進行新一輪的細分。
譬如教育部這個從禮部裏頭劃分出來的部門,青青很想去這個部門。那麽針對教育部,又出現了新的要求,還需要進行培訓和考試才能拿到教師資格。
當然了,財政部也不錯。青青也覺得想去。而財政部就需要能夠掌握一定程度的數學知識與計算能力。都是考上公務員之後還需要僅需學習考試才能獲取資格。
最初的考試有點科舉的味道,全部是一套試卷。新規定,科舉也隻是敲門磚,讓大夥進了大門。至於最終歸屬於大門內哪一個小院,還得繼續靠自己努力。
聽著同學們各種說法,青青心思卻不禁落在了那名擁有禮部成員身份的軍官身上。若是嫁人的話,能嫁給這樣的人才好。看看周圍這幫難免有些輕佻的家夥,那是真的靠不住。
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學員們回到書院就繼續他們的日常學習,青青正在上課的時候卻見老師突然被叫走了。大夥沒了老師,隻能自習。
自習了兩節課,老師突然請了一人前來,向眾人介紹道:“諸位同學,這位乃是江浙鹽政陳銘泰陳廳長。”
聽到陳銘泰的名字,青青是真的有些驚訝。原本陳銘泰就有些名聲,直到陳銘泰的弟子高龐考上了朝廷恩科的狀元,又‘失足落入江中淹死’,陳銘泰才大大有名起來。
當高龐並沒有死,而是隱藏了行蹤,投奔霍崇,之後當了江浙總督的消息傳遍。陳銘泰的名聲更加顯赫起來。
此時看這位著名的文人,就見他一身普通官員的製服,頭上一頂普通的襆頭。與傳聞中的種種相比,顯得十分普通。
或許是有同樣想法,已經有人忍不住請教起陳銘泰來,擺明是想看看陳銘泰可否有傳說中的神奇。
青青自己雖然不想試探考較陳銘泰,卻也樂見。不成想這位看著挺普通的人,那些看似刁鑽的科舉問題根本難不住他。陳銘泰解答了問題之後,還偶爾反問幾句,立刻將這幫都沒考上功名的文人給問的回答不上來。
那些被考住的學員有些賭氣的請陳銘泰公布答案,陳銘泰從容解答。盡顯狀元公授業恩師該有的水準。讓一眾學員們都沒了小看陳銘泰的心思。
這時候書院老師才告訴一眾學員,陳銘泰此行是受學院所請,給大夥來上課的。
說完了這些,書院老師甚至帶了些故弄玄虛的感覺,“陳先生尤其要講朝廷禮部的事情,若是諸位有意加入禮部,可得好好聽。”
課程進行了兩天,青青就覺得到書院學習是個非常正確的選擇。陳銘泰果然有教出狀元公的實力,同樣的課程,在陳銘泰講來就信手拈來,深入淺出。若是不來書院,真的沒機會接觸到這樣的先生。
隻是聽聞陳銘泰隻來講一周課,令青青有些失落。同學們也是如此,王思宇就在課間歎道:“聽聞禮部那些人都是聽陛下授課,高總督這狀元公又有陳先生這樣老師講課。真是羨煞人啊。”
眾人都頗為認同,可這等事就得看命。青青同樣羨慕,卻隻有羨慕的份。
陳銘泰與書院的老師並不知道學生們怎麽想,他們正在談論著相當世俗化的內容。
書院先生低聲問道:“陳公,江浙朋友們說,還是想讓朝廷官員娶了咱們江浙讀書人家的姑娘,真的行麽?”
陳銘泰並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妥,低聲答道:“若是以前隻怕是不行,現在卻不同了。陛下公布了《婚姻法》,又提倡了新生活。成親已經是個人的事情,不得進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問過高龐,他言說,朝廷對於官員尤其要管理婚姻。盡可能讓官員娶考上公務員的女子。陛下的確是明君。各書院可得讓諸位讀書的兄弟們送女兒來讀書考試。”
聽陳銘泰直呼江浙總督高龐的名字,杭州地方書院的先生心中著實羨慕。陳銘泰是真的混出來了,他自己不僅當了鹽政,女婿又是江浙總督,女兒還是公務員。隻要華夏朝廷打下天下,這就是妥妥的從龍之臣。又全是文人出身,以後混個世家是沒跑的。
羨慕歸羨慕,陳銘泰此行的目的乃是應了江南願意投奔霍崇的眾文人的請求而來指點,書院的先生也趕緊把陳銘泰指出的要點記在心裏。
女人當官的確是駭人聽聞。但是官畢竟是官,女人通過考試當上官,那也是官。更不用說江南文人們知道自己無法與山東軍官們爭奪將門地位。那麽文人與將門聯姻,不就是本該如此的選擇麽?
與杭州城內相比,滿城內的一切都顯得格外整齊。街道、建築,整整齊齊幹幹淨淨。包括城內的華夏軍士兵,一個個衣服幹淨,人也幹淨。行走之時兩人成排,三人成列,整齊的難以形容。
青青等人跟著老師走了一陣,就聽老師歎道:“其他地方和這裏差不多。”
明白老師是要回書院,青青趕緊追問道:“先生,何不看看他們的菜都是怎麽種出來的?”
大夥聽了這個請求,也連忙表示讚同。就被先生領著向前走,走了一段,便看到好多比書院玻璃大棚更大的大棚一間挨著一間。
先生拿了通行文件,守衛們沒有阻止他們,而是將眾人放了進去。剛進大棚,就感覺到一陣暖意,仿佛瞬間從冬天到了夏天。隨即見到裏麵的蔬菜清脆一片,不僅長勢比書院的好,種類更比書院的多。
在大棚裏忙活的並非是農民,全部都是軍人。這讓青青感覺非常不習慣,正想扭頭和同伴說這個,卻忍不住抬起手來捂住嘴,一個大大的哈欠就打了出來。看到青青打哈欠,旁邊的同伴們仿佛傳染般,紛紛打起了哈欠。一時間,你也哈欠,我也哈欠,好像大棚內被傳染了瞌睡蟲。
青青記得題庫中有道題,說是最容易引發相同行動的人類行動是什麽。裏麵好幾個選項。標準答案是‘打哈欠’。青青原本不是特別能理解,此時見到大夥這般,隻覺得果然如此。
先生看眾人這般,趕緊帶了大夥出去。大棚外空氣冰冷,青青不禁連著打了幾個寒顫。雖然還是在打哈欠,速度越來越慢,幅度越來越小。周圍同行的眾人也一樣。很快,矗立在隆冬寒風中的人們都被凍的清醒過來。原來是大棚種的溫度太高,太暖和,才弄到如此局麵。
大夥不敢再進去,都在外麵駐足觀看,就見大棚的屋頂全是玻璃製成。屋脊中線上是兩排卷成卷的厚草席,整體構架與……不,是書院的大棚完全是模仿滿城內大棚的模式。
之後眾人繼續向前參觀,越看越覺得軍營內的一切其實沒什麽不對頭,卻整齊的有些不對頭。到了參觀要結束之時,來了一名軍官招呼眾人到旁邊屋子內。
這次的屋子並非是溫室,進去之後的確感覺到一陣溫暖,卻不是溫室那種又濕又熱,隻是簡單的溫暖感受。
軍官詢問眾人可否有什麽疑問,眾人左看右看片刻,當即有人詢問道:“請問這位軍爺……同誌,華夏軍為何能打敗官軍?”
“能打敗清軍是因為清軍無能。隻是這等無能也是相對而已。就如守杭州的清軍,見到局勢不妙立刻撤走。我們隻能說他們走了,卻不能說我們打敗了清軍。”
青青聽到軍官這麽回答,心中大讚,同時高高舉手。然而前麵的男生們也紛紛舉手,他們比較靠前,個頭更高,硬生生把青青擋住了。
之後軍官又點了一人,這人的問題則是,“陛下何時稱帝?”
軍官淡然答道:“這是陛下的事情,我等商議此事,未免越俎代庖。”
在哄笑聲眾,青青趕緊再次舉手,也再次被一眾男生們擋在她前麵。就聽軍官說道:“後麵那位姑娘,你有什麽要問?”
聽到自己被點名,青青大喜,連忙站起身大聲問道:“請問軍中種地麽?”
軍官答道:“軍中不種地,隻是種菜,養點牲口。”
這個回答讓青青有些意外,趕緊接著問道:“請問這是為何?難道是軍中雇人種菜?”
“不,軍中有令。這是陛下建軍沒多久就立下的規矩。各軍皆不種糧食。各軍在營地都要開辟一小片菜園,有條件的則開個飼養場。你們應該看到種植大棚,我軍的蔬菜基本都能自己供應。至於為什麽,陛下說,我華夏朝廷,從軍並非人生全部。對誌願軍人來說,這是選擇的人生職業。對於義務軍人來說,這是人生中三年從軍經曆。歸根結底,我們都是些會種地的人民大眾。”
華夏軍的軍紀是沒的說,又如此驍勇善戰。青青本以為這會是一支評書先生所說的‘嶽家軍’。不成想軍官竟然是用人民大眾來講華夏軍,青青完全沒想到會聽到這樣的回答,訝異中竟然生出些感動來。
然而她的問題已經問完,其他人立刻繼續舉手。聽著軍官回答其他問題,青青帶著感動坐回位置上。
問題很多,軍官一一回答。青青帶著些感動聆聽著,隻覺得軍官講述的真是好。尤其是扣著‘華夏軍也是人民大眾’的立場,感覺更是質樸簡潔。直到書院老師看時間差不多了,主動告訴大家,時間到了,該回去啦。眾人才停下來。
等軍官要走之時,青青突然忍不住站起身,跑到軍官旁邊,大聲問道:“這位同誌,請問你是不是讀過很多書?”
軍官一愣,盯著青青看了看,神色間有些不解。
青青趕緊追問道:“我聽你言談十分高雅,絕不是隻讀了書。而是讀了許多書,明白了許多道理。所以很想知道,你到底讀過多少書!”
“哦。你這麽講我有些明白了。我讀書也不是很多,不過我乃是朝廷新建的禮部成員,所學所知都是跟著禮部組織學習學來的。我還有工作,再見。”禮貌的道別之後,軍官向青青點點頭,轉身就走。
青青看著軍官邁著從容的步伐不緊不慢的離開,隻覺得胸中都是仰慕之情。雖然軍人本就該是赳赳武夫,國之幹城。然而華夏軍的軍人身上卻不是那種如狼似虎的凶惡感覺,而是更加從容自製帶來的感覺。隻是看,就令青青感覺安心。
此時,其他同學們已經嘖嘖稱奇,“這位竟然是禮部的人,不一樣啊,果然不一樣。”
一路回去的時候,眾人議論紛紛。朝廷關於建設禮部的事情已經用公文的方式傳達下來。以考公務員為目的的眾人當然是研讀過朝廷的旨意。
滿清是用的程朱理學,自然要講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
由於華夏朝廷講‘解放’,公布了《婚姻法》。所以三綱遭受到了嚴重衝擊,大家都識趣的不去提。
而六經,是指《詩》、《書》、《禮》、《易》、《樂》、《春秋》。
禮指《大禮》《小禮》,後失傳其一,並更名為《禮記》。所以六部雖然曆史悠久,真正有古風的,其實就是禮部。
霍崇拆分了六部中的五部,隻留下一個禮部。可見對於禮的重視。既然這名軍官乃是禮部的人,能夠與一眾文人對答如流,而且談吐從容淡定,甚至有些優雅。還真有禮部該有的感覺呢。
青青心中很讚同眾人的看法。隻是聽著眾人覺得他們有加入禮部的能耐,心中卻有些覺得這幫家夥們未免太自大。
現在的公務員考試開始有些細分了。原本考試分筆試與麵試,一次考過,就可以成為公務員。由於各部拆分,規定發生了些變化。第一輪考試的確有,然而之後又要根據具體做什麽,去進行新一輪的細分。
譬如教育部這個從禮部裏頭劃分出來的部門,青青很想去這個部門。那麽針對教育部,又出現了新的要求,還需要進行培訓和考試才能拿到教師資格。
當然了,財政部也不錯。青青也覺得想去。而財政部就需要能夠掌握一定程度的數學知識與計算能力。都是考上公務員之後還需要僅需學習考試才能獲取資格。
最初的考試有點科舉的味道,全部是一套試卷。新規定,科舉也隻是敲門磚,讓大夥進了大門。至於最終歸屬於大門內哪一個小院,還得繼續靠自己努力。
聽著同學們各種說法,青青心思卻不禁落在了那名擁有禮部成員身份的軍官身上。若是嫁人的話,能嫁給這樣的人才好。看看周圍這幫難免有些輕佻的家夥,那是真的靠不住。
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學員們回到書院就繼續他們的日常學習,青青正在上課的時候卻見老師突然被叫走了。大夥沒了老師,隻能自習。
自習了兩節課,老師突然請了一人前來,向眾人介紹道:“諸位同學,這位乃是江浙鹽政陳銘泰陳廳長。”
聽到陳銘泰的名字,青青是真的有些驚訝。原本陳銘泰就有些名聲,直到陳銘泰的弟子高龐考上了朝廷恩科的狀元,又‘失足落入江中淹死’,陳銘泰才大大有名起來。
當高龐並沒有死,而是隱藏了行蹤,投奔霍崇,之後當了江浙總督的消息傳遍。陳銘泰的名聲更加顯赫起來。
此時看這位著名的文人,就見他一身普通官員的製服,頭上一頂普通的襆頭。與傳聞中的種種相比,顯得十分普通。
或許是有同樣想法,已經有人忍不住請教起陳銘泰來,擺明是想看看陳銘泰可否有傳說中的神奇。
青青自己雖然不想試探考較陳銘泰,卻也樂見。不成想這位看著挺普通的人,那些看似刁鑽的科舉問題根本難不住他。陳銘泰解答了問題之後,還偶爾反問幾句,立刻將這幫都沒考上功名的文人給問的回答不上來。
那些被考住的學員有些賭氣的請陳銘泰公布答案,陳銘泰從容解答。盡顯狀元公授業恩師該有的水準。讓一眾學員們都沒了小看陳銘泰的心思。
這時候書院老師才告訴一眾學員,陳銘泰此行是受學院所請,給大夥來上課的。
說完了這些,書院老師甚至帶了些故弄玄虛的感覺,“陳先生尤其要講朝廷禮部的事情,若是諸位有意加入禮部,可得好好聽。”
課程進行了兩天,青青就覺得到書院學習是個非常正確的選擇。陳銘泰果然有教出狀元公的實力,同樣的課程,在陳銘泰講來就信手拈來,深入淺出。若是不來書院,真的沒機會接觸到這樣的先生。
隻是聽聞陳銘泰隻來講一周課,令青青有些失落。同學們也是如此,王思宇就在課間歎道:“聽聞禮部那些人都是聽陛下授課,高總督這狀元公又有陳先生這樣老師講課。真是羨煞人啊。”
眾人都頗為認同,可這等事就得看命。青青同樣羨慕,卻隻有羨慕的份。
陳銘泰與書院的老師並不知道學生們怎麽想,他們正在談論著相當世俗化的內容。
書院先生低聲問道:“陳公,江浙朋友們說,還是想讓朝廷官員娶了咱們江浙讀書人家的姑娘,真的行麽?”
陳銘泰並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妥,低聲答道:“若是以前隻怕是不行,現在卻不同了。陛下公布了《婚姻法》,又提倡了新生活。成親已經是個人的事情,不得進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問過高龐,他言說,朝廷對於官員尤其要管理婚姻。盡可能讓官員娶考上公務員的女子。陛下的確是明君。各書院可得讓諸位讀書的兄弟們送女兒來讀書考試。”
聽陳銘泰直呼江浙總督高龐的名字,杭州地方書院的先生心中著實羨慕。陳銘泰是真的混出來了,他自己不僅當了鹽政,女婿又是江浙總督,女兒還是公務員。隻要華夏朝廷打下天下,這就是妥妥的從龍之臣。又全是文人出身,以後混個世家是沒跑的。
羨慕歸羨慕,陳銘泰此行的目的乃是應了江南願意投奔霍崇的眾文人的請求而來指點,書院的先生也趕緊把陳銘泰指出的要點記在心裏。
女人當官的確是駭人聽聞。但是官畢竟是官,女人通過考試當上官,那也是官。更不用說江南文人們知道自己無法與山東軍官們爭奪將門地位。那麽文人與將門聯姻,不就是本該如此的選擇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