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從來沒想到自己竟然能被霍崇氣的六神無主。知道在這麽下去自己隻怕會失態,雍正在召開親信大臣開會的途中索性中途離席,讓大臣們先自行討論。
大臣不知道雍正要去哪裏,也不敢問,更不敢走。隻能在十三爺怡親王主持下繼續開會。
每個人的神色看上去很凝重,霍崇的所作所為已經放到了諸位大臣麵前。這幫大臣們那個不是聰明睿智,霍崇的把戲在他們眼中一點都不高深。正因為如此,大臣們更感覺到幾乎無法破解。
因為霍崇在他能做主的地方都做出了看著極為寬容大量的選擇。不屠殺俘虜,也不虐待俘虜,甚至沒有把俘虜身上的錢財奪走。
大臣們不說話,怡親王不能不說話。他知道自己若是什麽都不說,接下來這幫大臣們能把涵養功夫用到極致,能一言不發的等到雍正回來。
作為雍正從小帶大的***,怡親王猜到了雍正去了哪裏。肯定是佛堂。想等雍正通過誦佛念經恢複到正常狀態,得幾個時辰不拉倒。
“諸位,我以為霍崇配得上年羹堯的評價,用兵飄逸,作戰紮實。不知諸位如何看?”
皇上最親愛的怡親王都發話了,大臣們稍微鬆了口氣。若是別人如此重視年羹堯說過的話,必然會惹得雍正不開心。但是廉親王說就沒問題,雍正隻會覺得廉親王說什麽都是出於摯誠。……而且這也是真的。
張廷玉想了一陣,歎道:“這霍崇如此大奸大惡,此次山東輸的徹底。隻怕得調遣老成持重的名將謹慎剿滅。”
“嶽鍾琪如何?”馬齊立刻建議道。
大臣們嘴上不說,心裏麵卻都浮現出一個人名。八爺廉親王。
此次作戰之前,雍正又常態化的刁難廉親王。廉親王的應對則是推薦嶽鍾琪為主帥,理由是嶽鍾琪雖然是猛將,卻也曆練出沉穩。以嶽鍾琪的沉穩對付霍崇的飄逸,朝廷兵力占據巨大優勢,當可解決霍崇。
此次剿滅霍崇失敗,從現在得到的情報看,霍崇又將用兵飄逸發揮到了極致。在濟南城外十幾裏的地方突然就包圍了兩萬官軍,若不是真的發生了,大臣們可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
心裏想,卻沒人敢提及廉親王的名字。如果在雍正麵前提起怡親王,那就一切都是對的。在雍正麵前提及廉親王,那就一切都是不對了。
怡親王覺得嶽鍾琪這個人選不錯,也不再評價什麽。但是眼下濟南城的事情卻還沒結束,也是這麽個問題氣的雍正都難以自己。就趁著雍正不在的時候提起該如何處理濟南的事情,“這陳世倌不是統兵之人,讓他鎮守濟南,不是太妥當。”
大臣們覺得這話沒錯。不能說陳世倌犯了什麽錯,可他的確沒做過對戰局有幫助的事情。作為山東巡撫,就得為這次大敗承擔起責任。
既然如此,那就得給陳世倌找個罪名,兵部尚書法海立刻說道:“此次降兵造反,全是陳世倌之罪。”
沒錯,這位哥們就是叫法海。卻不是那位鎮壓了白蛇娘娘白素貞的法海,這位法海乃是佟佳·法海,是名門望族佟佳氏的人。作為雍正養母的族人,佟佳·法海也算是雍正娘舅一族的。
對於這個罪名沒人反對。怡親王倒是想說幾句,又覺得這話最好對哥哥雍正私下說。與其說是陳世倌有錯,不如說是霍崇太陰損。這才是怡親王最擔心的事情。
就在此時,卻聽張廷玉對一直沒說話的方苞說道:“方先生如何看?”
眾人目光都落到了方苞身上。方苞一身普通衣衫,和一眾頂戴花翎額的雍正朝核心大臣相比,這身份明顯太低。
可沒人敢小看方苞。
方苞是桐城派的文化首領。康熙五十年(1711年),副都禦史趙申喬彈劾戴名世所著的《南山集》《孑遺錄》裏有大逆不道的話,彈劾的奏章裏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標。
作用康熙朝著名的文字獄之一,戴名世和方苞是一個縣的人,也擅長古文,方苞曾為他的文集作序,被株連下江寧縣監獄。不久,押解到京城下刑部獄,定為死刑。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案件審結,戴名世判斬首。因重臣李光地極力營救,始得清聖祖親筆批示“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遂免死出獄。
赦出後隸漢軍旗籍,命方苞為朝廷當差。康熙隻是“寬宥免治”,並非是認定方苞無罪。又任命方苞為朝廷當差辦事,這就等於是‘勞動改造’。
然而方苞卻被派到康熙的南書房當差辦事,與康熙朝夕相對,見到康熙的次數,與康熙對各種事情進行討論的次數比首輔還多。便是康熙朝炙手可熱的大權臣明珠、索額圖都多得多。
加上康熙其實很善待方苞,幾乎是解衣推食。所以方苞也被認為是布衣宰相。從沒人敢用方苞一個‘勞動改造份子’的實際身份稱呼對待他。康熙死後,雍正也留用了方苞。
聽張廷玉詢問,方苞若有所思的歎道:“大奸大惡必有大智大勇。我擔心的還不光這些,此次陳世倌固然應對失措,可霍崇的安排下,隻要陳世倌收攏敗軍,就必然如此。那些綠營眼見到這麽多銀子,怎麽會放過。可不收攏敗軍,任由敗軍自行其是,定然弄得山東百姓遭殃。諸位,霍崇身為賊寇,竟然能約束的部下不搶奪俘虜身上的財物,這才是令人生畏之處。”
怡親王心中一震。有些話是不好說出來的,而方苞的身份讓他不怎麽顧忌,所以直接說了出來。
霍崇的陰險就在於他料定了滿清的綠營們見到銀子就不會放過,所以霍崇偏偏給敗兵們留下了他們自己的銀子。這種事情傳出去,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就會問一個問題,‘為何賊軍不搶掠俘虜的財物,反倒是官軍們將拚死作戰後幸存下來的官軍搶掠一空。’
如果解釋的話,隻能說霍崇包藏禍心。
然而有些事情是不能討論的。就如此事,霍崇就是罪人,做的一切都是錯。若是討論起細節來,那些參與討論的人其實並不真正站在大清皇帝的立場上,所以他們會注意到霍崇在細節上做的很多事還挺對的,甚至會覺得霍崇做的事情很仁義。
若是霍崇仁義,那大清皇帝又算是什麽?鎮壓仁義之士的暴君麽?
怡親王很清楚,霍崇有能力做到這個地步,的確是因為霍崇大智大勇。而霍崇正試圖用屬於他的大智大勇潛移默化的詆毀大清的正義性。
一旦霍崇真的堅持幾年,甚至與大清形成比肩之勢。那麽霍崇之前的所有仁義都會變成推翻大清的巨大助力。
怡親王知道參加這次會議的大臣都是雍正重用的大臣,忠誠心絕無問題。可便是如此,也不能多討論這個問題。畢竟,霍崇現在自稱大漢,擺明了就是與滿清的滿人當權針鋒相對。
而大清的天下,滿人數量太少了。少到不過是大清朝的百分之一,一旦漢人們思索起漢人建立的朝廷也能廣施仁政,那就是大清滅亡的時候了。
所以怡親王打斷了關於這個的討論,“霍崇如此奸猾,全是陳世倌顢頇無能,才能使得霍崇奸計得逞。陳世倌難辭其咎。”
眾大臣見怡親王已經定了調子,也都不在說話。以怡親王在雍正這裏的受寵程度,別說陳世倌有錯。就算是陳世倌一點錯都沒有,怡親王一句話也能讓雍正殺了陳世倌。
想到年羹堯的下場,大臣們都不再說什麽。麵對雍正這樣的皇帝,說話往往不如不說話。
雍正念了一整晚的佛經,第二天下朝之後才睡了個回籠覺。下午時分醒來,立刻叫來怡親王詢問昨天商議的如何。
怡親王簡單的將商討出來的結果講給雍正,聽到嚴懲陳世倌的理由,雍正籲了口氣,非常滿意。而怡親王擔心雍正還是愛才,就稍微講了點不能討論的理由。雍正連連點頭,“十三弟,你做得好。這全是陳世倌的錯。還有哪些綠營平素裏軍紀渙散,武備不修。當嚴懲!這次決不能給與撫恤!”
聽了這話,怡親王本想勸勸。卻還是啥也沒說。雍正這麽做是要殺雞駭猴,把罪責都推到陳世倌與這兩萬剿匪的官軍身上,就可以擺脫了朝廷的責任。
……而且這次官軍戰鬥中就死了上萬,剩下的這幾千被釋放的降兵又被殺了許多。若是撫恤起來一來不好甄別,二來花錢太多。有這些錢,還不如直接給下一次討伐的清軍做開拔錢呢。
然而聽到大臣們推舉嶽鍾琪領兵討伐霍崇,雍正立刻皺起了眉頭。思忖一陣,雍正不快的說道:“這定然是想起了老八的話吧?”
怡親王連忙勸道:“皇上,嶽鍾琪堪當此任。隻要剿滅了霍崇,大家記得的還是皇上下旨。”
雍正氣惱了一陣,最後還是勉強同意了。又命怡親王趕緊製定下次出兵的花銷。
這邊怡親王剛走,又有人送來一份東西。雍正念了一晚上的佛經,又睡了個回頭覺,覺得此時已經心平氣和。然而隻讀了一半,已經把雍正氣的從椅子上跳起來,左看右看沒啥可發泄的對象,對著旁邊侍奉的太監就是一頓踹。
踹完之後還是不解氣,幹脆一腳踹翻了書案。硯台在地上摔成幾塊,奏折嘩啦啦落地,狼毫筆劈劈啪啪在地上彈跳。
看到這模樣,沒挨打的太監們已經準備好去請怡親王回來了。
大臣不知道雍正要去哪裏,也不敢問,更不敢走。隻能在十三爺怡親王主持下繼續開會。
每個人的神色看上去很凝重,霍崇的所作所為已經放到了諸位大臣麵前。這幫大臣們那個不是聰明睿智,霍崇的把戲在他們眼中一點都不高深。正因為如此,大臣們更感覺到幾乎無法破解。
因為霍崇在他能做主的地方都做出了看著極為寬容大量的選擇。不屠殺俘虜,也不虐待俘虜,甚至沒有把俘虜身上的錢財奪走。
大臣們不說話,怡親王不能不說話。他知道自己若是什麽都不說,接下來這幫大臣們能把涵養功夫用到極致,能一言不發的等到雍正回來。
作為雍正從小帶大的***,怡親王猜到了雍正去了哪裏。肯定是佛堂。想等雍正通過誦佛念經恢複到正常狀態,得幾個時辰不拉倒。
“諸位,我以為霍崇配得上年羹堯的評價,用兵飄逸,作戰紮實。不知諸位如何看?”
皇上最親愛的怡親王都發話了,大臣們稍微鬆了口氣。若是別人如此重視年羹堯說過的話,必然會惹得雍正不開心。但是廉親王說就沒問題,雍正隻會覺得廉親王說什麽都是出於摯誠。……而且這也是真的。
張廷玉想了一陣,歎道:“這霍崇如此大奸大惡,此次山東輸的徹底。隻怕得調遣老成持重的名將謹慎剿滅。”
“嶽鍾琪如何?”馬齊立刻建議道。
大臣們嘴上不說,心裏麵卻都浮現出一個人名。八爺廉親王。
此次作戰之前,雍正又常態化的刁難廉親王。廉親王的應對則是推薦嶽鍾琪為主帥,理由是嶽鍾琪雖然是猛將,卻也曆練出沉穩。以嶽鍾琪的沉穩對付霍崇的飄逸,朝廷兵力占據巨大優勢,當可解決霍崇。
此次剿滅霍崇失敗,從現在得到的情報看,霍崇又將用兵飄逸發揮到了極致。在濟南城外十幾裏的地方突然就包圍了兩萬官軍,若不是真的發生了,大臣們可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
心裏想,卻沒人敢提及廉親王的名字。如果在雍正麵前提起怡親王,那就一切都是對的。在雍正麵前提及廉親王,那就一切都是不對了。
怡親王覺得嶽鍾琪這個人選不錯,也不再評價什麽。但是眼下濟南城的事情卻還沒結束,也是這麽個問題氣的雍正都難以自己。就趁著雍正不在的時候提起該如何處理濟南的事情,“這陳世倌不是統兵之人,讓他鎮守濟南,不是太妥當。”
大臣們覺得這話沒錯。不能說陳世倌犯了什麽錯,可他的確沒做過對戰局有幫助的事情。作為山東巡撫,就得為這次大敗承擔起責任。
既然如此,那就得給陳世倌找個罪名,兵部尚書法海立刻說道:“此次降兵造反,全是陳世倌之罪。”
沒錯,這位哥們就是叫法海。卻不是那位鎮壓了白蛇娘娘白素貞的法海,這位法海乃是佟佳·法海,是名門望族佟佳氏的人。作為雍正養母的族人,佟佳·法海也算是雍正娘舅一族的。
對於這個罪名沒人反對。怡親王倒是想說幾句,又覺得這話最好對哥哥雍正私下說。與其說是陳世倌有錯,不如說是霍崇太陰損。這才是怡親王最擔心的事情。
就在此時,卻聽張廷玉對一直沒說話的方苞說道:“方先生如何看?”
眾人目光都落到了方苞身上。方苞一身普通衣衫,和一眾頂戴花翎額的雍正朝核心大臣相比,這身份明顯太低。
可沒人敢小看方苞。
方苞是桐城派的文化首領。康熙五十年(1711年),副都禦史趙申喬彈劾戴名世所著的《南山集》《孑遺錄》裏有大逆不道的話,彈劾的奏章裏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標。
作用康熙朝著名的文字獄之一,戴名世和方苞是一個縣的人,也擅長古文,方苞曾為他的文集作序,被株連下江寧縣監獄。不久,押解到京城下刑部獄,定為死刑。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案件審結,戴名世判斬首。因重臣李光地極力營救,始得清聖祖親筆批示“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遂免死出獄。
赦出後隸漢軍旗籍,命方苞為朝廷當差。康熙隻是“寬宥免治”,並非是認定方苞無罪。又任命方苞為朝廷當差辦事,這就等於是‘勞動改造’。
然而方苞卻被派到康熙的南書房當差辦事,與康熙朝夕相對,見到康熙的次數,與康熙對各種事情進行討論的次數比首輔還多。便是康熙朝炙手可熱的大權臣明珠、索額圖都多得多。
加上康熙其實很善待方苞,幾乎是解衣推食。所以方苞也被認為是布衣宰相。從沒人敢用方苞一個‘勞動改造份子’的實際身份稱呼對待他。康熙死後,雍正也留用了方苞。
聽張廷玉詢問,方苞若有所思的歎道:“大奸大惡必有大智大勇。我擔心的還不光這些,此次陳世倌固然應對失措,可霍崇的安排下,隻要陳世倌收攏敗軍,就必然如此。那些綠營眼見到這麽多銀子,怎麽會放過。可不收攏敗軍,任由敗軍自行其是,定然弄得山東百姓遭殃。諸位,霍崇身為賊寇,竟然能約束的部下不搶奪俘虜身上的財物,這才是令人生畏之處。”
怡親王心中一震。有些話是不好說出來的,而方苞的身份讓他不怎麽顧忌,所以直接說了出來。
霍崇的陰險就在於他料定了滿清的綠營們見到銀子就不會放過,所以霍崇偏偏給敗兵們留下了他們自己的銀子。這種事情傳出去,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就會問一個問題,‘為何賊軍不搶掠俘虜的財物,反倒是官軍們將拚死作戰後幸存下來的官軍搶掠一空。’
如果解釋的話,隻能說霍崇包藏禍心。
然而有些事情是不能討論的。就如此事,霍崇就是罪人,做的一切都是錯。若是討論起細節來,那些參與討論的人其實並不真正站在大清皇帝的立場上,所以他們會注意到霍崇在細節上做的很多事還挺對的,甚至會覺得霍崇做的事情很仁義。
若是霍崇仁義,那大清皇帝又算是什麽?鎮壓仁義之士的暴君麽?
怡親王很清楚,霍崇有能力做到這個地步,的確是因為霍崇大智大勇。而霍崇正試圖用屬於他的大智大勇潛移默化的詆毀大清的正義性。
一旦霍崇真的堅持幾年,甚至與大清形成比肩之勢。那麽霍崇之前的所有仁義都會變成推翻大清的巨大助力。
怡親王知道參加這次會議的大臣都是雍正重用的大臣,忠誠心絕無問題。可便是如此,也不能多討論這個問題。畢竟,霍崇現在自稱大漢,擺明了就是與滿清的滿人當權針鋒相對。
而大清的天下,滿人數量太少了。少到不過是大清朝的百分之一,一旦漢人們思索起漢人建立的朝廷也能廣施仁政,那就是大清滅亡的時候了。
所以怡親王打斷了關於這個的討論,“霍崇如此奸猾,全是陳世倌顢頇無能,才能使得霍崇奸計得逞。陳世倌難辭其咎。”
眾大臣見怡親王已經定了調子,也都不在說話。以怡親王在雍正這裏的受寵程度,別說陳世倌有錯。就算是陳世倌一點錯都沒有,怡親王一句話也能讓雍正殺了陳世倌。
想到年羹堯的下場,大臣們都不再說什麽。麵對雍正這樣的皇帝,說話往往不如不說話。
雍正念了一整晚的佛經,第二天下朝之後才睡了個回籠覺。下午時分醒來,立刻叫來怡親王詢問昨天商議的如何。
怡親王簡單的將商討出來的結果講給雍正,聽到嚴懲陳世倌的理由,雍正籲了口氣,非常滿意。而怡親王擔心雍正還是愛才,就稍微講了點不能討論的理由。雍正連連點頭,“十三弟,你做得好。這全是陳世倌的錯。還有哪些綠營平素裏軍紀渙散,武備不修。當嚴懲!這次決不能給與撫恤!”
聽了這話,怡親王本想勸勸。卻還是啥也沒說。雍正這麽做是要殺雞駭猴,把罪責都推到陳世倌與這兩萬剿匪的官軍身上,就可以擺脫了朝廷的責任。
……而且這次官軍戰鬥中就死了上萬,剩下的這幾千被釋放的降兵又被殺了許多。若是撫恤起來一來不好甄別,二來花錢太多。有這些錢,還不如直接給下一次討伐的清軍做開拔錢呢。
然而聽到大臣們推舉嶽鍾琪領兵討伐霍崇,雍正立刻皺起了眉頭。思忖一陣,雍正不快的說道:“這定然是想起了老八的話吧?”
怡親王連忙勸道:“皇上,嶽鍾琪堪當此任。隻要剿滅了霍崇,大家記得的還是皇上下旨。”
雍正氣惱了一陣,最後還是勉強同意了。又命怡親王趕緊製定下次出兵的花銷。
這邊怡親王剛走,又有人送來一份東西。雍正念了一晚上的佛經,又睡了個回頭覺,覺得此時已經心平氣和。然而隻讀了一半,已經把雍正氣的從椅子上跳起來,左看右看沒啥可發泄的對象,對著旁邊侍奉的太監就是一頓踹。
踹完之後還是不解氣,幹脆一腳踹翻了書案。硯台在地上摔成幾塊,奏折嘩啦啦落地,狼毫筆劈劈啪啪在地上彈跳。
看到這模樣,沒挨打的太監們已經準備好去請怡親王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