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網終於有了個苗頭。即便隻是收集最簡單的村裏種植種類,其過程也讓霍崇覺得被上了一課。
這些都是趟路過程中必須經曆的事情,霍崇完全不在意。調查結果出來,大部分農民都種植小麥,沒辦法種植小麥的土地上則種植高粱等作物。在爛地上才會種植些紅薯。農作物的種植種類遠比霍崇想象的要低。
都快一年了,再看到這些報表,霍崇覺得親切的難以形容。往來奔波這麽久,什麽都要親自去做。現在重新能看到報表提供的情報,好多事情就可以根據這些進行籌劃。
再爛的情報,隻要不對其有過度相信與期待,就能利用情報做很多事。
又對這幫年輕人進行了幾天集訓,霍崇再次給他們下達了命令,“俺對三個村的鄉親說過,年關前會把所有種福錢結清。你們回去村裏告訴鄉親們,俺要去各個村。”
把人派出去,霍崇這邊就開始準備銅錢。之前幾次把銅錢都給用盡,這次得去縣城裏再兌換些。霍崇正好趁此機會去縣城看看有沒有可以買的宅子。
要過年了,縣城就比鄉下看著熱鬧。置辦年貨的人在街上到處走,店家生意看著也不錯。霍崇先去找楊友芳這個地頭蛇,請他給介紹幾家店,從店裏換了些銅錢。
這才詢問有沒有宅子可買。楊友芳歎道:“霍兄弟,現在到縣城的人越來越多,地價眼看在漲,哪裏有宅子賣。”
說這些的時候楊友芳一臉為難,霍崇倒是有種聽到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導致城市房價大漲的感覺。這感覺如此熟悉,霍崇竟然沒有絲毫不快。
又聊了一陣,霍崇在楊友芳這裏換了官服,徑直向縣衙門去了。門房遠遠見一位官員前來,立刻打足精神上來迎接。和霍崇打了照麵,門房越看霍崇,神色越是尷尬。看來是認出了霍崇。
就在門房不知道該說什麽的時候,背後有人說道:“不知是哪位大人?”
霍崇扭頭一看,原來是李捕頭。便笑道:“李捕頭,許久不見。”
李捕頭很快認出霍崇,神色看上去比門房還尷尬。霍崇知道李捕頭為何如此,先把拜帖給了門房,這才對捕頭說道:“李捕頭,上次你也是奉命行事。一路上對俺也很是照顧。俺隻記得你的好處。別的事和你沒關係,你也別放心裏。”
聽霍崇這麽講,李捕頭指了指衙門,“霍兄弟……霍大人,進去說話。”
到了衙門裏,李捕頭趕緊向霍崇作揖,“霍大人,俺真的是受命行事。”
霍崇答道:“李捕頭,俺知道。你一路上對俺不打不罵,已經夠照顧俺了。俺怎麽會記你的仇。”
正說話間,縣裏的主簿什麽的也都出來探頭觀望。捕頭看人也多了,連忙找個由頭離開。門房趁著霍崇與捕頭說話的時候已經進去通稟,此時也跑進來告訴霍崇,徐知縣已經在裏麵等。
清朝有知縣與縣令。知縣基本都是進士出身,由國家安排。縣令則是國家指派,雖然都是一縣之長,堂堂百裏侯。一字之差已經決定了他們的地位。
不過這隻是對官場的人而言,至於民間可不懂這些。百姓們隻知道上頭管他們的人是誰,至於這人在官員眼中是什麽樣,完全超出百姓的想象之外。
徐知縣乃是堂堂正七品,比霍崇這買來的從六品隻低了一級。而且徐知縣又是正派科舉出身,見到霍崇之時神色平淡,絲毫沒有因為這個級別差距而有任何示弱的意思。
霍崇本就不是來慪氣的,此時見徐知縣如此,覺得正好。就拱手作揖,“徐知縣,這次俺是專程來拜見。”
徐知縣淡然答道:“霍兄弟,你已經是官員。咱們私下會麵總是不好。”
對如此冷淡的回答,霍崇隻能笑笑。但徐知縣卻很有禮數的請霍崇到後堂說話,在仆人給端茶倒水的時候,霍崇忍不住想起那個著名的故事。曾國藩時代,文人們吟詩作對。有人提了個很刁難的對子,上聯是‘如夫人’,於是有人就對了‘同進士’。
雖然曾國藩那時候地位已經極高,好友中多是進士。譬如李鴻章的老爹。弟子中也有進士,譬如李鴻章。可偏偏曾國藩自己是個同進士。於是曾國藩大怒,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進士分一榜、二榜、三榜。一榜隻有三人,狀元、榜眼、探花。
二榜一般不超過二十人,被授予進士出身。
三榜人數不確定,不過一般不超過四十人。被授予‘同進士’出身。
所以真正的進士,指的就是二榜那些。霍崇其實很想問問徐知縣是哪一級的進士。但是覺得自己在這方麵實在是不熟悉,幹脆斷絕了這個念頭。
可不說這些,霍崇又不知道該說啥。自己這官身本來就被正牌科舉看不起,但是自己真不知道這幫文人到底會說什麽。
想來想去,霍崇突然想起個話題。“徐兄,小弟有個不情之請。小弟這官本來就那樣了。卻害怕小弟做錯了什麽,還請徐兄指教一下要害。”
聽到這話,徐知縣眉頭就皺了起來。又沉默一陣,他說道:“我見霍兄弟麵對王爺尚且能對答如流,官場上的事情怎麽會難得住霍兄弟?”
“隔行如隔山。若是徐兄讓小弟說如何造琉璃火,小弟定然能口沫橫飛,給徐兄說些道道。可徐兄說起官場的規矩,小弟隻能俯首帖耳,聆聽徐兄的教導。”
徐知縣聽了這話,貌似想生氣,卻又好像不知道該怎麽批駁霍崇這話。
霍崇繼續說道:“小弟全然不懂官場規矩,便是不想做錯事,卻不知道是什麽規矩。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了,是錯。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也是錯。不小弟不求徐兄這樣科舉出身的講官員們那些精妙細節。隻求徐兄講些小弟該守的大節。不知徐兄可否願意賜教。”
聽霍崇說到這裏,徐知縣臉上沒了嘲諷,他盯著霍崇看了一陣才問道:“霍兄弟讀過書?”
“沒讀過書,隻是認過點字。”
“那霍兄弟的老師可不一般。”徐知縣歎道。不過他也沒深究,就說道:“霍兄弟這種預備官,平日裏本就不用辦公務。若是有事要用霍兄弟,官府自然會派人去叫霍兄弟。霍兄弟若是想補了實缺,那可就得多去省城走動。”
最後一句話甚是嘲諷,霍崇就當沒聽到。
“隻是霍兄弟平日可得多來縣城。十四爺已經告訴知府,霍兄弟最近得運些東西到京城。十四爺讓山東這邊押運。霍兄弟平日裏也來說說造了多少,省的搬運時讓縣裏措手不及。”
霍崇連忙答應。正以為事情差不多到此為止,就聽徐知縣說道:“霍兄弟既然已經為官,這村裏代繳稅金之事,隻怕還得由霍兄弟擔起來。”
這些都是趟路過程中必須經曆的事情,霍崇完全不在意。調查結果出來,大部分農民都種植小麥,沒辦法種植小麥的土地上則種植高粱等作物。在爛地上才會種植些紅薯。農作物的種植種類遠比霍崇想象的要低。
都快一年了,再看到這些報表,霍崇覺得親切的難以形容。往來奔波這麽久,什麽都要親自去做。現在重新能看到報表提供的情報,好多事情就可以根據這些進行籌劃。
再爛的情報,隻要不對其有過度相信與期待,就能利用情報做很多事。
又對這幫年輕人進行了幾天集訓,霍崇再次給他們下達了命令,“俺對三個村的鄉親說過,年關前會把所有種福錢結清。你們回去村裏告訴鄉親們,俺要去各個村。”
把人派出去,霍崇這邊就開始準備銅錢。之前幾次把銅錢都給用盡,這次得去縣城裏再兌換些。霍崇正好趁此機會去縣城看看有沒有可以買的宅子。
要過年了,縣城就比鄉下看著熱鬧。置辦年貨的人在街上到處走,店家生意看著也不錯。霍崇先去找楊友芳這個地頭蛇,請他給介紹幾家店,從店裏換了些銅錢。
這才詢問有沒有宅子可買。楊友芳歎道:“霍兄弟,現在到縣城的人越來越多,地價眼看在漲,哪裏有宅子賣。”
說這些的時候楊友芳一臉為難,霍崇倒是有種聽到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導致城市房價大漲的感覺。這感覺如此熟悉,霍崇竟然沒有絲毫不快。
又聊了一陣,霍崇在楊友芳這裏換了官服,徑直向縣衙門去了。門房遠遠見一位官員前來,立刻打足精神上來迎接。和霍崇打了照麵,門房越看霍崇,神色越是尷尬。看來是認出了霍崇。
就在門房不知道該說什麽的時候,背後有人說道:“不知是哪位大人?”
霍崇扭頭一看,原來是李捕頭。便笑道:“李捕頭,許久不見。”
李捕頭很快認出霍崇,神色看上去比門房還尷尬。霍崇知道李捕頭為何如此,先把拜帖給了門房,這才對捕頭說道:“李捕頭,上次你也是奉命行事。一路上對俺也很是照顧。俺隻記得你的好處。別的事和你沒關係,你也別放心裏。”
聽霍崇這麽講,李捕頭指了指衙門,“霍兄弟……霍大人,進去說話。”
到了衙門裏,李捕頭趕緊向霍崇作揖,“霍大人,俺真的是受命行事。”
霍崇答道:“李捕頭,俺知道。你一路上對俺不打不罵,已經夠照顧俺了。俺怎麽會記你的仇。”
正說話間,縣裏的主簿什麽的也都出來探頭觀望。捕頭看人也多了,連忙找個由頭離開。門房趁著霍崇與捕頭說話的時候已經進去通稟,此時也跑進來告訴霍崇,徐知縣已經在裏麵等。
清朝有知縣與縣令。知縣基本都是進士出身,由國家安排。縣令則是國家指派,雖然都是一縣之長,堂堂百裏侯。一字之差已經決定了他們的地位。
不過這隻是對官場的人而言,至於民間可不懂這些。百姓們隻知道上頭管他們的人是誰,至於這人在官員眼中是什麽樣,完全超出百姓的想象之外。
徐知縣乃是堂堂正七品,比霍崇這買來的從六品隻低了一級。而且徐知縣又是正派科舉出身,見到霍崇之時神色平淡,絲毫沒有因為這個級別差距而有任何示弱的意思。
霍崇本就不是來慪氣的,此時見徐知縣如此,覺得正好。就拱手作揖,“徐知縣,這次俺是專程來拜見。”
徐知縣淡然答道:“霍兄弟,你已經是官員。咱們私下會麵總是不好。”
對如此冷淡的回答,霍崇隻能笑笑。但徐知縣卻很有禮數的請霍崇到後堂說話,在仆人給端茶倒水的時候,霍崇忍不住想起那個著名的故事。曾國藩時代,文人們吟詩作對。有人提了個很刁難的對子,上聯是‘如夫人’,於是有人就對了‘同進士’。
雖然曾國藩那時候地位已經極高,好友中多是進士。譬如李鴻章的老爹。弟子中也有進士,譬如李鴻章。可偏偏曾國藩自己是個同進士。於是曾國藩大怒,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進士分一榜、二榜、三榜。一榜隻有三人,狀元、榜眼、探花。
二榜一般不超過二十人,被授予進士出身。
三榜人數不確定,不過一般不超過四十人。被授予‘同進士’出身。
所以真正的進士,指的就是二榜那些。霍崇其實很想問問徐知縣是哪一級的進士。但是覺得自己在這方麵實在是不熟悉,幹脆斷絕了這個念頭。
可不說這些,霍崇又不知道該說啥。自己這官身本來就被正牌科舉看不起,但是自己真不知道這幫文人到底會說什麽。
想來想去,霍崇突然想起個話題。“徐兄,小弟有個不情之請。小弟這官本來就那樣了。卻害怕小弟做錯了什麽,還請徐兄指教一下要害。”
聽到這話,徐知縣眉頭就皺了起來。又沉默一陣,他說道:“我見霍兄弟麵對王爺尚且能對答如流,官場上的事情怎麽會難得住霍兄弟?”
“隔行如隔山。若是徐兄讓小弟說如何造琉璃火,小弟定然能口沫橫飛,給徐兄說些道道。可徐兄說起官場的規矩,小弟隻能俯首帖耳,聆聽徐兄的教導。”
徐知縣聽了這話,貌似想生氣,卻又好像不知道該怎麽批駁霍崇這話。
霍崇繼續說道:“小弟全然不懂官場規矩,便是不想做錯事,卻不知道是什麽規矩。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了,是錯。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也是錯。不小弟不求徐兄這樣科舉出身的講官員們那些精妙細節。隻求徐兄講些小弟該守的大節。不知徐兄可否願意賜教。”
聽霍崇說到這裏,徐知縣臉上沒了嘲諷,他盯著霍崇看了一陣才問道:“霍兄弟讀過書?”
“沒讀過書,隻是認過點字。”
“那霍兄弟的老師可不一般。”徐知縣歎道。不過他也沒深究,就說道:“霍兄弟這種預備官,平日裏本就不用辦公務。若是有事要用霍兄弟,官府自然會派人去叫霍兄弟。霍兄弟若是想補了實缺,那可就得多去省城走動。”
最後一句話甚是嘲諷,霍崇就當沒聽到。
“隻是霍兄弟平日可得多來縣城。十四爺已經告訴知府,霍兄弟最近得運些東西到京城。十四爺讓山東這邊押運。霍兄弟平日裏也來說說造了多少,省的搬運時讓縣裏措手不及。”
霍崇連忙答應。正以為事情差不多到此為止,就聽徐知縣說道:“霍兄弟既然已經為官,這村裏代繳稅金之事,隻怕還得由霍兄弟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