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大師
父母難得出來一趟,自然不能一直窩在家裏。
收拾好碗筷,鄧家一家人加上陳良便出了門,四人乘車來到了寶光寺。
老一輩,都比較信佛,彭恩翠更是每年觀音生日,都會去沙城附近的鄉鎮祭拜。
寶光寺距離榕城市區十八公裏,為古蜀國三郡之一,位列南方“四大佛教叢林”,在佛教地位非凡,每年前往遊覽、朝拜者在百萬人次以上。
這座古刹始建於東漢,曆經戰火,幾度重修,終成今日之規模。相傳唐僖宗因黃巢起義逃亡到川府,在夜間看見寺內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隨後挖出一內藏13顆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為“寶光寺“,將舍利子置於塔下,改塔名為“無垢淨觀舍利寶塔“,又稱寶光塔。
相傳古時地震,寶塔搖搖欲墜,佛教徒冒生命危險前來保護,感動了天帝,派來四位與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個用力過猛,塔從此向西傾斜,因此寶光塔素有“東方斜塔“之稱。
“我陪你阿姨就行了,你們年輕人不用跟我們老家夥,自己去轉轉吧。”
鄧知先抓住一切機會給一對孩子創造獨處空間。
四人在廟中分開。
“你來過這嗎?”
陳良問。
鄧禾搖頭,看著廟內人流如織的熱鬧景象,“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又不信這些。”
確實。
寶光寺雖然香火鼎盛,但密密麻麻的香客中,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很少能見到年輕麵孔。
“我不知道我媽為什麽相信這些東西,還不如去看熊貓呢。”
鄧禾歎了口氣。
陳良莞爾。
“那,你快看!”
鄧禾突然拽了拽陳良的胳膊。
“好可愛的小和尚。”
陳良朝鄧禾所指的方向瞧去,很快發現了一個粉雕玉琢的小沙彌。
他大約六七歲左右,穿著小號的百衲衣,把花叢裏一根紅花連根拔了起來,
或許是天性作祟,對於可愛的孩童,人們大都是沒什麽免疫力的,更何況對方還是一個小和尚,那個錚亮的小光頭看著就讓人覺得有趣。
“他要幹什麽?”
鄧禾隻見那個小和尚把開的正鮮豔的紅花連根莖拔下來後,迅速跑到一個被家長牽著的小女孩旁,貌似想把花送給人家。
“這小和尚五根未淨啊。”
陳良忍俊不禁。
鄧禾也是啼笑皆非。
那小女孩顯然沒那麽大方,好像被小和尚嚇到,躲到媽媽身後。
她媽媽倒比較和藹。帶著善意的笑容,摸了摸小沙彌的頭,說了些什麽,然後拉著女兒走開了。
小沙彌孤零零的站在那裏,目送小女孩遠去,手裏還拿著那支紅花,似乎非常失落。
看到這一幕的人,都笑容滿麵。
“他要走了。”
見小沙彌落寞的轉身,鄧禾情不自禁跟了上去。
陳良也隻能陪同。
二人跟著小沙彌,一路來到了一棵參天大樹下,隻見一個中年和尚拿著一把掃帚,彎著腰,正在清掃落葉。
過慣了物欲橫流的日子,突然見到這樣的場景,確實能清晰感受到一股洗滌人心的力量。
“師父……”
小沙彌委屈的跑了過去。
中年和沙彌直起身,瞧見小沙彌失落的模樣,再瞧瞧他手裏還捏著的紅花,笑道:“一禪,你又把三戒師叔種的花給拔了。”
“師父,我是想把它送給別人。”
小沙彌辯解道,“你不是常說,美好的東西,要懂得分享嗎?”
“那為什麽花還在你手上?”
“人家……人家不收……”
小沙彌癟了癟嘴,可愛的光頭耷拉了下去。
“那你為什麽想送她花呢?”
中年和尚慈祥問道。
“因為,因為她一直盯著我看……”
“所以你就覺得她喜歡你,所以就想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她?”
小沙彌垂頭喪氣。
中年和尚笑而不語,彎腰從小沙彌手中將那朵花接過,然後轉身,小心的重新種在了大樹下。
“每個人都是一朵花,有人路過的時候喜歡了你一下,他摸了摸你的葉子,吻了吻你的花瓣,這時候,你千萬不要把底下的東西連根拔起放到天光下,然後蹦跳著到他麵前說你一定也會喜歡這些根莖吧,這才是完整的樣子,很遺憾,你就是不能這麽做。”
“有些人就是隻懂得欣賞你的花瓣,這不是你的錯,這個世界,渾渾噩噩,等了半生歸人,眼見盡是過客。”
小沙彌抬起頭,看著重新被師父種下的花,似懂非懂。
重新將花摘下的中年和尚轉過身,瞧見了站在不遠處的陳良鄧禾二人,雙手合十,低眉垂眼,施了個佛禮。
小沙彌回頭,這才發現一直跟蹤自己的兩個大人。
陳良鄧禾回禮,沒再打擾這對師徒,悄然轉身離開。
“那個師父想必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羅漢堂裏。
陳良笑道。
鄧禾深有同感的點頭。
其實受一些輿論影響,對於寺廟裏這些貌似隔絕紅塵的和尚,她沒什麽好感,但剛才的一幕,讓她對這個群體有些改觀。
羅漢堂塑像,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形態表情富於變化,姿勢動作各不相同。
其形態有胖有瘦,有老有幼,有高有矮,有美有醜……其表情或喜笑顏開,或愁容滿麵,或慈祥和善,或橫眉瞪眼,或文靜端莊,或勇武驃悍,或憨厚滑稽,或狡黠老練……
其姿勢有正襟危坐,合掌參禪者;有翹腿抱膝,怡然自得者;有張口振臂,談笑風生者;有閉目托腮,若有所思者……同時,其衣著的款式、色調、紋飾也各有差別,這些都與人物性格和所處環境巧妙配合,從而使五百多尊塑像造型千姿百態,各有旨趣。
出了羅漢塔,二人撞見鄧知先夫婦。
“媽,我們剛才遇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小和尚,還有一個大師。”
鄧禾故意道。
“大師?”
彭恩翠聞言,立即來了興趣。
“在哪呢?”
“好了。”
鄧知先趕緊打斷,他屬於那種不信奉,但心存敬畏的那種人,對所謂的大師,也不太感冒。
這裏遊人實在太多,他不想繼續待下去。
“去別處逛逛吧。”
(本章完)
父母難得出來一趟,自然不能一直窩在家裏。
收拾好碗筷,鄧家一家人加上陳良便出了門,四人乘車來到了寶光寺。
老一輩,都比較信佛,彭恩翠更是每年觀音生日,都會去沙城附近的鄉鎮祭拜。
寶光寺距離榕城市區十八公裏,為古蜀國三郡之一,位列南方“四大佛教叢林”,在佛教地位非凡,每年前往遊覽、朝拜者在百萬人次以上。
這座古刹始建於東漢,曆經戰火,幾度重修,終成今日之規模。相傳唐僖宗因黃巢起義逃亡到川府,在夜間看見寺內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隨後挖出一內藏13顆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為“寶光寺“,將舍利子置於塔下,改塔名為“無垢淨觀舍利寶塔“,又稱寶光塔。
相傳古時地震,寶塔搖搖欲墜,佛教徒冒生命危險前來保護,感動了天帝,派來四位與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個用力過猛,塔從此向西傾斜,因此寶光塔素有“東方斜塔“之稱。
“我陪你阿姨就行了,你們年輕人不用跟我們老家夥,自己去轉轉吧。”
鄧知先抓住一切機會給一對孩子創造獨處空間。
四人在廟中分開。
“你來過這嗎?”
陳良問。
鄧禾搖頭,看著廟內人流如織的熱鬧景象,“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又不信這些。”
確實。
寶光寺雖然香火鼎盛,但密密麻麻的香客中,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很少能見到年輕麵孔。
“我不知道我媽為什麽相信這些東西,還不如去看熊貓呢。”
鄧禾歎了口氣。
陳良莞爾。
“那,你快看!”
鄧禾突然拽了拽陳良的胳膊。
“好可愛的小和尚。”
陳良朝鄧禾所指的方向瞧去,很快發現了一個粉雕玉琢的小沙彌。
他大約六七歲左右,穿著小號的百衲衣,把花叢裏一根紅花連根拔了起來,
或許是天性作祟,對於可愛的孩童,人們大都是沒什麽免疫力的,更何況對方還是一個小和尚,那個錚亮的小光頭看著就讓人覺得有趣。
“他要幹什麽?”
鄧禾隻見那個小和尚把開的正鮮豔的紅花連根莖拔下來後,迅速跑到一個被家長牽著的小女孩旁,貌似想把花送給人家。
“這小和尚五根未淨啊。”
陳良忍俊不禁。
鄧禾也是啼笑皆非。
那小女孩顯然沒那麽大方,好像被小和尚嚇到,躲到媽媽身後。
她媽媽倒比較和藹。帶著善意的笑容,摸了摸小沙彌的頭,說了些什麽,然後拉著女兒走開了。
小沙彌孤零零的站在那裏,目送小女孩遠去,手裏還拿著那支紅花,似乎非常失落。
看到這一幕的人,都笑容滿麵。
“他要走了。”
見小沙彌落寞的轉身,鄧禾情不自禁跟了上去。
陳良也隻能陪同。
二人跟著小沙彌,一路來到了一棵參天大樹下,隻見一個中年和尚拿著一把掃帚,彎著腰,正在清掃落葉。
過慣了物欲橫流的日子,突然見到這樣的場景,確實能清晰感受到一股洗滌人心的力量。
“師父……”
小沙彌委屈的跑了過去。
中年和沙彌直起身,瞧見小沙彌失落的模樣,再瞧瞧他手裏還捏著的紅花,笑道:“一禪,你又把三戒師叔種的花給拔了。”
“師父,我是想把它送給別人。”
小沙彌辯解道,“你不是常說,美好的東西,要懂得分享嗎?”
“那為什麽花還在你手上?”
“人家……人家不收……”
小沙彌癟了癟嘴,可愛的光頭耷拉了下去。
“那你為什麽想送她花呢?”
中年和尚慈祥問道。
“因為,因為她一直盯著我看……”
“所以你就覺得她喜歡你,所以就想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她?”
小沙彌垂頭喪氣。
中年和尚笑而不語,彎腰從小沙彌手中將那朵花接過,然後轉身,小心的重新種在了大樹下。
“每個人都是一朵花,有人路過的時候喜歡了你一下,他摸了摸你的葉子,吻了吻你的花瓣,這時候,你千萬不要把底下的東西連根拔起放到天光下,然後蹦跳著到他麵前說你一定也會喜歡這些根莖吧,這才是完整的樣子,很遺憾,你就是不能這麽做。”
“有些人就是隻懂得欣賞你的花瓣,這不是你的錯,這個世界,渾渾噩噩,等了半生歸人,眼見盡是過客。”
小沙彌抬起頭,看著重新被師父種下的花,似懂非懂。
重新將花摘下的中年和尚轉過身,瞧見了站在不遠處的陳良鄧禾二人,雙手合十,低眉垂眼,施了個佛禮。
小沙彌回頭,這才發現一直跟蹤自己的兩個大人。
陳良鄧禾回禮,沒再打擾這對師徒,悄然轉身離開。
“那個師父想必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羅漢堂裏。
陳良笑道。
鄧禾深有同感的點頭。
其實受一些輿論影響,對於寺廟裏這些貌似隔絕紅塵的和尚,她沒什麽好感,但剛才的一幕,讓她對這個群體有些改觀。
羅漢堂塑像,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形態表情富於變化,姿勢動作各不相同。
其形態有胖有瘦,有老有幼,有高有矮,有美有醜……其表情或喜笑顏開,或愁容滿麵,或慈祥和善,或橫眉瞪眼,或文靜端莊,或勇武驃悍,或憨厚滑稽,或狡黠老練……
其姿勢有正襟危坐,合掌參禪者;有翹腿抱膝,怡然自得者;有張口振臂,談笑風生者;有閉目托腮,若有所思者……同時,其衣著的款式、色調、紋飾也各有差別,這些都與人物性格和所處環境巧妙配合,從而使五百多尊塑像造型千姿百態,各有旨趣。
出了羅漢塔,二人撞見鄧知先夫婦。
“媽,我們剛才遇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小和尚,還有一個大師。”
鄧禾故意道。
“大師?”
彭恩翠聞言,立即來了興趣。
“在哪呢?”
“好了。”
鄧知先趕緊打斷,他屬於那種不信奉,但心存敬畏的那種人,對所謂的大師,也不太感冒。
這裏遊人實在太多,他不想繼續待下去。
“去別處逛逛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