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機陣完全的融入天地間,充滿了神秘和莫測。
元清道人自知沒有把握闖過這座大陣,而且他此來本就是有求於人,自然也不會莽撞的硬闖天機陣。
喊話之後,元清道人就站在天機陣前,觀摩陣紋,領悟其中奧妙。
片刻。
元清道人的身前不遠處,噴湧出來一片白光,白光璀璨奪目,向著兩邊分開,露出一條青石小路。
“好巧妙的天機陣,我站在這裏都沒有感覺到前方的陣光,這天機陣已經完全的融入了天地,巧奪天工。”
元清道人輕輕讚歎,真心實意。
望著前方出現的一條單行道,抬步走了進去。
元清道人踏上了青石小路之後,每走一步,身後的白光就會重新匯聚在一起,掩蓋了青石小路。
朝後看,直接看到的是山下,卻看不到走過的青石小路。
朝前看,一條青石小路的盡頭也是白茫茫一片,隱藏在白光中,難以知路之盡頭在何方。
元清道人腳下符光流轉,神行道符發出圈圈光暈,光暈如輪,四下蔓延,每走一步,就有光輪蕩漾。
“道友,請!”
前方白光散開,路到盡頭,一位白發白須,滿臉紅潤,手持一杆拂塵,身穿一件純白道袍的老者,雙眸生輝,神采奕奕。
看到元清道人的身形之後,微微躬身,稽首行禮出聲。
元清道人踏出青石小路,一晃眼,就到了白發道人的麵前,稽首回禮。
身後的青石小路消失不見。
“道友的修為更見精湛,凝聚大道金丹指日可待,真是令人羨慕。”
天機老人笑了笑,微微搖頭,“金丹天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離三災九劫,周流三界功。
長生久視,逍遙自在。
需悟出一條完整的道。
須經風、火、雷三重磨練成就天仙之肉體,隨後再經心魔劫成就天仙之道心,盡皆度過,方才算是逍遙自在的天仙。
想要成就大道金丹何等艱難,如今世間唯有武周女帝武行空領悟出來至尊帝皇道,才凝聚了大道金丹。
貧道苦修千年,至今逗留元神,還沒有領悟出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難以五氣朝元,凝聚大道金丹。”
每一個修行者,都渴望凝聚大道金丹,到了這一步,修行者才算是真正的脫離了普通生靈的範疇,成就金丹天仙,逍遙自在。
可是近千年來,唯一凝聚了大道金丹的隻有武周女帝武行空。
“道友已是元神巔峰,隻差臨門一腳,隨時都會突破。”
元清道人笑著,但是他也知道,很多元神高人都到了巔峰,在這臨門一腳前停止,眾生難以踏入大道金丹的境界。
就算是他自己,也摸索了不知道多少年,靜室靜坐,苦思冥想,也是不得。
想要凝聚大道金丹,需要大勇氣,大智慧,大毅力,大氣運,四者缺一不可。
天機門的門主都自稱天機老人,乃是一脈通傳的名號。
無論是年輕,還是年來,一旦繼承了天機門,成為天機門主,道號就是天機老人。
天機老人、元清道人兩人沿著山中小路,一路向著天機門走去,元清道人仔細打量著四周,山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蘊含著造化,有著神秘紋路生出。
山之巔。
有著三間普通的木屋,上麵衰草鋪成,古樸而自然,看似平常,卻是有著道韻蒸騰,符光通天。
“這天機房,所用的木材、衰草等等,都是天生道紋,在其中修行,不用擔心心魔來襲,愛能夠靜心凝神,真是了不起。”
元清道人也是有些羨慕,很多修行者,都需要長時間的做關來淬煉法力,打磨肉身、神魂。
可是長時間的做關,會讓修行者的心生浮躁,走火入魔。
因而做關一段時間之後,就要出關和外界交流,撫平糟亂的心。
而在天機門顯然不用考慮這些,隻要在這天機房中一坐,心緒平靜,如水無痕,可以一直在其中坐下去,直到天荒地老。
“幾間茅屋,比不得符籙派的玄符閣。
玄符閣中有著許多上古神符,符光照耀,有著種種不可思議的奧妙,比起我這幾間茅屋可要強上許多。”
越過茅屋,到了一處飛瀑前,天機老人在一塊青石上坐了下來,元清道人也坐在旁邊。
“道友前來所問的事情,我也推演不出來。
那人的天機混沌一片,仿若早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奇怪的很。
要知道就算是純陽真仙這樣的存在,也沒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可是和盜竊符籙派種種資源的人,按照卦象顯示,早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而且我從中看到,符籙派的氣運也開始下降,應該就是因為符籙派和此人結下了因果。
這樣的大能,我們天機門是不敢繼續測算的,還請道友見諒。”
隨意測算一位大能,會被大能輕易的感應到,惹怒了這樣的存在,天機門隨時都會遭受滅門之災。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世上真有這樣的存在?
怎麽可能,在我們符籙派的古老典籍的記載中,都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存在?
這樣的存在是何等的偉大,隻要一個念頭,就能夠輕而易舉的滅了符籙派,何須這麽麻煩?
再說這樣的存在,又怎麽會放下身段,來盜取符籙派的資源?
這、這、這不太可能吧?”
元清道人心中一陣驚悸,感覺不可思議,要是真的得罪了這樣的存在,符籙派的未來會在哪裏?
縱使底蘊齊出,也擋不住人家一個眼神的威力。
“我在一些古籍看到,修行者會在紅塵中悟道,於世俗中超脫,一些強者,到了瓶頸的時候,會選擇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遊戲紅塵。
也許這位強者,封印了自己的修為,準備重走修行路,再次領悟一番修行也說不準。
總之,符籙派得罪了這樣的一個存在,我覺得還是盡快反省自身,不然的話,一旦大禍臨頭,悔之晚矣。”
元清道人自知沒有把握闖過這座大陣,而且他此來本就是有求於人,自然也不會莽撞的硬闖天機陣。
喊話之後,元清道人就站在天機陣前,觀摩陣紋,領悟其中奧妙。
片刻。
元清道人的身前不遠處,噴湧出來一片白光,白光璀璨奪目,向著兩邊分開,露出一條青石小路。
“好巧妙的天機陣,我站在這裏都沒有感覺到前方的陣光,這天機陣已經完全的融入了天地,巧奪天工。”
元清道人輕輕讚歎,真心實意。
望著前方出現的一條單行道,抬步走了進去。
元清道人踏上了青石小路之後,每走一步,身後的白光就會重新匯聚在一起,掩蓋了青石小路。
朝後看,直接看到的是山下,卻看不到走過的青石小路。
朝前看,一條青石小路的盡頭也是白茫茫一片,隱藏在白光中,難以知路之盡頭在何方。
元清道人腳下符光流轉,神行道符發出圈圈光暈,光暈如輪,四下蔓延,每走一步,就有光輪蕩漾。
“道友,請!”
前方白光散開,路到盡頭,一位白發白須,滿臉紅潤,手持一杆拂塵,身穿一件純白道袍的老者,雙眸生輝,神采奕奕。
看到元清道人的身形之後,微微躬身,稽首行禮出聲。
元清道人踏出青石小路,一晃眼,就到了白發道人的麵前,稽首回禮。
身後的青石小路消失不見。
“道友的修為更見精湛,凝聚大道金丹指日可待,真是令人羨慕。”
天機老人笑了笑,微微搖頭,“金丹天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離三災九劫,周流三界功。
長生久視,逍遙自在。
需悟出一條完整的道。
須經風、火、雷三重磨練成就天仙之肉體,隨後再經心魔劫成就天仙之道心,盡皆度過,方才算是逍遙自在的天仙。
想要成就大道金丹何等艱難,如今世間唯有武周女帝武行空領悟出來至尊帝皇道,才凝聚了大道金丹。
貧道苦修千年,至今逗留元神,還沒有領悟出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難以五氣朝元,凝聚大道金丹。”
每一個修行者,都渴望凝聚大道金丹,到了這一步,修行者才算是真正的脫離了普通生靈的範疇,成就金丹天仙,逍遙自在。
可是近千年來,唯一凝聚了大道金丹的隻有武周女帝武行空。
“道友已是元神巔峰,隻差臨門一腳,隨時都會突破。”
元清道人笑著,但是他也知道,很多元神高人都到了巔峰,在這臨門一腳前停止,眾生難以踏入大道金丹的境界。
就算是他自己,也摸索了不知道多少年,靜室靜坐,苦思冥想,也是不得。
想要凝聚大道金丹,需要大勇氣,大智慧,大毅力,大氣運,四者缺一不可。
天機門的門主都自稱天機老人,乃是一脈通傳的名號。
無論是年輕,還是年來,一旦繼承了天機門,成為天機門主,道號就是天機老人。
天機老人、元清道人兩人沿著山中小路,一路向著天機門走去,元清道人仔細打量著四周,山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蘊含著造化,有著神秘紋路生出。
山之巔。
有著三間普通的木屋,上麵衰草鋪成,古樸而自然,看似平常,卻是有著道韻蒸騰,符光通天。
“這天機房,所用的木材、衰草等等,都是天生道紋,在其中修行,不用擔心心魔來襲,愛能夠靜心凝神,真是了不起。”
元清道人也是有些羨慕,很多修行者,都需要長時間的做關來淬煉法力,打磨肉身、神魂。
可是長時間的做關,會讓修行者的心生浮躁,走火入魔。
因而做關一段時間之後,就要出關和外界交流,撫平糟亂的心。
而在天機門顯然不用考慮這些,隻要在這天機房中一坐,心緒平靜,如水無痕,可以一直在其中坐下去,直到天荒地老。
“幾間茅屋,比不得符籙派的玄符閣。
玄符閣中有著許多上古神符,符光照耀,有著種種不可思議的奧妙,比起我這幾間茅屋可要強上許多。”
越過茅屋,到了一處飛瀑前,天機老人在一塊青石上坐了下來,元清道人也坐在旁邊。
“道友前來所問的事情,我也推演不出來。
那人的天機混沌一片,仿若早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奇怪的很。
要知道就算是純陽真仙這樣的存在,也沒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可是和盜竊符籙派種種資源的人,按照卦象顯示,早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而且我從中看到,符籙派的氣運也開始下降,應該就是因為符籙派和此人結下了因果。
這樣的大能,我們天機門是不敢繼續測算的,還請道友見諒。”
隨意測算一位大能,會被大能輕易的感應到,惹怒了這樣的存在,天機門隨時都會遭受滅門之災。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世上真有這樣的存在?
怎麽可能,在我們符籙派的古老典籍的記載中,都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存在?
這樣的存在是何等的偉大,隻要一個念頭,就能夠輕而易舉的滅了符籙派,何須這麽麻煩?
再說這樣的存在,又怎麽會放下身段,來盜取符籙派的資源?
這、這、這不太可能吧?”
元清道人心中一陣驚悸,感覺不可思議,要是真的得罪了這樣的存在,符籙派的未來會在哪裏?
縱使底蘊齊出,也擋不住人家一個眼神的威力。
“我在一些古籍看到,修行者會在紅塵中悟道,於世俗中超脫,一些強者,到了瓶頸的時候,會選擇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遊戲紅塵。
也許這位強者,封印了自己的修為,準備重走修行路,再次領悟一番修行也說不準。
總之,符籙派得罪了這樣的一個存在,我覺得還是盡快反省自身,不然的話,一旦大禍臨頭,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