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掛山已去,這也算是範仁外出之行求緣得果的一小結了。
接下來的路程嘛,已知的有地方能去的則是硯州與黎州了,可長乾郡境內的千懸山,定梨郡境內的丘彌山,第一處屬於不知活了多少年神秘莫測的異獸畢方地盤,第二處則屬於不知深淺的修行之人山門。
對於範仁來說,這兩處地方去的意願卻並不像到雲掛山這般強烈。
既然不是那麽想去,索性就不強求了。
從地圖上來看,這沂州的位置卻是離那鹿州不遠,他伸手拍了拍身後的包袱,其中還有不少武學秘籍,他如今已經看了大半,離全部看完也不遠了。
雖然不見得一一習得,但是已經暫且能記下全文。
也不知道太叔世家現今已經如何了,他從路人商客嘴中得知,鹿州風景別具一格,許多地方依山傍水,極具雅致風貌。
每年更有不少文人騷客專門到鹿州行居一段時間,留墨注彩,許多年下來卻是出了不少好篇章,流觴曲水,琴蕭酣暢,吟詠賦詩,好不暢快。
範仁想了想,便決定先往那鹿州去了,由於沒有什麽明確的事情急著要做,他也隻是打聽了一下那鹿州的大致方向,就直接起行了。
一路上他時走大道,時走小道,於林密處見蜂鳥青蛇,於古道中遇酒客瘦馬,他一邊行進著一邊琢磨鑽研著《雲騰掛》之中的疑難之處。
其雖然是武功,卻不全然是武功,一些思考已經涉及到了一些自然中的規律,不知不覺中引人入勝,加之腰間的玉鈴鐺在不知不覺中使他與無處不在的風更為親和,於周身所見所聞中各種變化更有體會。
雖然這種方式不如他直接推演的效果來的直接,但體悟卻更加深切,其中的所獲所得,範仁以為,不比推演一法收益的少。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在依靠雙腳趕路的過程中,他逐漸摸到了一種節奏,不知是意隨心動,不覺是心隨意動,不明是影隨行動,不白是行隨影從,知呼吸之間,達須臾之見,曉方寸之理,快得連周圍的景色都在拉長的視野中模糊了眼神。
等到從那種狀態出來之後,範仁才放慢了速度,逐漸停了下來,駐足而望,目及所視,皆是陌生之景,不知是已經到了哪裏,也不知這其中過了多少時間。
他找到一處山坡,居高而下,瞄準了一片開闊之地,就往那邊走去,果不其然,走了沒多久就尋到了一條鄉間土路。
看這條路上的車轍印和腳印,應該是一條常用的小路,隨便挑了一個方向後,範仁就直接往過走了過去。
大概走了有一刻鍾左右,他才看到一輛馬車迎麵趕了過來,上麵坐了一個中年人與兩名年輕的漢子。
馬車上拉了幾大箱子東西,而那匹馬看起來又老的可憐,走路顫顫巍巍,範仁都生怕一不小心這馬車就翻了過來,於是連忙往一旁讓了讓。
等到這馬車快要來到麵前,他這才抱拳施禮。
不料還未開口,就被其中一名年輕人搶先打斷。
“您又是城裏來收紙的吧,村中的紙都已經出完了,這個月已經沒有了,閣下還是請回吧。”年輕人雖然言語中還算得禮,但語氣卻是陰陽怪氣的,連帶另一位年輕人對範仁也沒什麽好臉色。
範仁聽到這話也是一愣,不知所雲,但仍舊還是照常開口相詢。
“在下是一過路之人,往鹿州而去,可否向三位打聽一下,這條路前方通往何處?”
“你們這兩個混小子,頭也摸不清,就亂張嘴,真是該打,還不快向這位兄台賠罪!”那中年人聽範仁道清來意之後,轉頭便對兩個年輕人訓斥了起來。
“我等多有失禮,還請您原諒。”兩名年輕人先後致歉道。
嗯,兄台?
範仁聽著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須,好像是有些長了,皮膚也曬黑了些,不免看起來有些滄桑。
這兩名年輕人看上去應該是年歲不足十八,中年人覺得範仁與他像是同齡之人,倒也差不了太多,畢竟風吹日曬的,難免不好分辨,範仁隻能這樣自我安慰一下了。
“無妨,無妨,兩位小兄弟也不必多禮,在下也年長無幾,今日貌似是走岔路了,若有叨擾之處,還請這位兄台見諒啊!”範仁應道。
“兄台客氣了,這條小路本就離大路不遠,往年也常有人到村中求紙,跟著的便有走岔了路的人,隻是今年少了許多,這倆混小子才錯識了兄台來意。”中年男子說道,言語之間流露出些許愁容。
“哦?先前聽到兩位小兄弟提到收紙之事,兄台又提到求紙,這可有什麽說頭,能否為在下解惑一二?”範仁聽著,一半疑惑,一般猜測,於是便問了出來。
“當然,這條路通往寧墨村,我等村人世代造紙,今年製出的紙卻是成色差了許多,以至。”中年說著突然感到自己說多了,於是頓了頓,就轉了話鋒。
“兄台如若不嫌,可在馬車上擠個小坐,隨車到路口,回返大路即可。”
“自是不嫌,不過在下步行便好,這包袱也是極輕的,隻是不知村中事務可繁忙,能否觀覽一番,範某雖寫字用紙,但還未曾親眼見過造紙之法。”
範仁不坐馬車,一方麵是客氣,另一方麵實在是怕壓垮了這匹老馬,而進村參觀卻是他的真實想法,畢竟不管從前如今,他寫字用紙,但還從沒見過如何造紙。
如今造紙的地方就在眼前,沒準還是正宗的古法造紙,若是不看上一看,豈不是要留有遺憾。
“兄台竟有此意,當然可以了,還請上車敘話,我等要將馬車之上的成紙送到前方路頭,然後便與兄台一同回村。”中年人語氣平和,臉上露出了些欣喜之意。
“我們寧墨村可是方圓百裏的造紙名村,您可是來對了。”其中一名年輕人有些起興地插嘴道。
“在下範仁,謝過三位了。”範仁猶豫了一下,畢竟是二次邀請,他雖然擔心這馬年老,但還是上了馬車,然後謝禮道。
“寧育年,見過兄台!”中年人回禮道。
“寧源(寧紀)!”兩個年輕人也是自報姓名。
“幸會,幸會。”
接下來的路程嘛,已知的有地方能去的則是硯州與黎州了,可長乾郡境內的千懸山,定梨郡境內的丘彌山,第一處屬於不知活了多少年神秘莫測的異獸畢方地盤,第二處則屬於不知深淺的修行之人山門。
對於範仁來說,這兩處地方去的意願卻並不像到雲掛山這般強烈。
既然不是那麽想去,索性就不強求了。
從地圖上來看,這沂州的位置卻是離那鹿州不遠,他伸手拍了拍身後的包袱,其中還有不少武學秘籍,他如今已經看了大半,離全部看完也不遠了。
雖然不見得一一習得,但是已經暫且能記下全文。
也不知道太叔世家現今已經如何了,他從路人商客嘴中得知,鹿州風景別具一格,許多地方依山傍水,極具雅致風貌。
每年更有不少文人騷客專門到鹿州行居一段時間,留墨注彩,許多年下來卻是出了不少好篇章,流觴曲水,琴蕭酣暢,吟詠賦詩,好不暢快。
範仁想了想,便決定先往那鹿州去了,由於沒有什麽明確的事情急著要做,他也隻是打聽了一下那鹿州的大致方向,就直接起行了。
一路上他時走大道,時走小道,於林密處見蜂鳥青蛇,於古道中遇酒客瘦馬,他一邊行進著一邊琢磨鑽研著《雲騰掛》之中的疑難之處。
其雖然是武功,卻不全然是武功,一些思考已經涉及到了一些自然中的規律,不知不覺中引人入勝,加之腰間的玉鈴鐺在不知不覺中使他與無處不在的風更為親和,於周身所見所聞中各種變化更有體會。
雖然這種方式不如他直接推演的效果來的直接,但體悟卻更加深切,其中的所獲所得,範仁以為,不比推演一法收益的少。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在依靠雙腳趕路的過程中,他逐漸摸到了一種節奏,不知是意隨心動,不覺是心隨意動,不明是影隨行動,不白是行隨影從,知呼吸之間,達須臾之見,曉方寸之理,快得連周圍的景色都在拉長的視野中模糊了眼神。
等到從那種狀態出來之後,範仁才放慢了速度,逐漸停了下來,駐足而望,目及所視,皆是陌生之景,不知是已經到了哪裏,也不知這其中過了多少時間。
他找到一處山坡,居高而下,瞄準了一片開闊之地,就往那邊走去,果不其然,走了沒多久就尋到了一條鄉間土路。
看這條路上的車轍印和腳印,應該是一條常用的小路,隨便挑了一個方向後,範仁就直接往過走了過去。
大概走了有一刻鍾左右,他才看到一輛馬車迎麵趕了過來,上麵坐了一個中年人與兩名年輕的漢子。
馬車上拉了幾大箱子東西,而那匹馬看起來又老的可憐,走路顫顫巍巍,範仁都生怕一不小心這馬車就翻了過來,於是連忙往一旁讓了讓。
等到這馬車快要來到麵前,他這才抱拳施禮。
不料還未開口,就被其中一名年輕人搶先打斷。
“您又是城裏來收紙的吧,村中的紙都已經出完了,這個月已經沒有了,閣下還是請回吧。”年輕人雖然言語中還算得禮,但語氣卻是陰陽怪氣的,連帶另一位年輕人對範仁也沒什麽好臉色。
範仁聽到這話也是一愣,不知所雲,但仍舊還是照常開口相詢。
“在下是一過路之人,往鹿州而去,可否向三位打聽一下,這條路前方通往何處?”
“你們這兩個混小子,頭也摸不清,就亂張嘴,真是該打,還不快向這位兄台賠罪!”那中年人聽範仁道清來意之後,轉頭便對兩個年輕人訓斥了起來。
“我等多有失禮,還請您原諒。”兩名年輕人先後致歉道。
嗯,兄台?
範仁聽著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須,好像是有些長了,皮膚也曬黑了些,不免看起來有些滄桑。
這兩名年輕人看上去應該是年歲不足十八,中年人覺得範仁與他像是同齡之人,倒也差不了太多,畢竟風吹日曬的,難免不好分辨,範仁隻能這樣自我安慰一下了。
“無妨,無妨,兩位小兄弟也不必多禮,在下也年長無幾,今日貌似是走岔路了,若有叨擾之處,還請這位兄台見諒啊!”範仁應道。
“兄台客氣了,這條小路本就離大路不遠,往年也常有人到村中求紙,跟著的便有走岔了路的人,隻是今年少了許多,這倆混小子才錯識了兄台來意。”中年男子說道,言語之間流露出些許愁容。
“哦?先前聽到兩位小兄弟提到收紙之事,兄台又提到求紙,這可有什麽說頭,能否為在下解惑一二?”範仁聽著,一半疑惑,一般猜測,於是便問了出來。
“當然,這條路通往寧墨村,我等村人世代造紙,今年製出的紙卻是成色差了許多,以至。”中年說著突然感到自己說多了,於是頓了頓,就轉了話鋒。
“兄台如若不嫌,可在馬車上擠個小坐,隨車到路口,回返大路即可。”
“自是不嫌,不過在下步行便好,這包袱也是極輕的,隻是不知村中事務可繁忙,能否觀覽一番,範某雖寫字用紙,但還未曾親眼見過造紙之法。”
範仁不坐馬車,一方麵是客氣,另一方麵實在是怕壓垮了這匹老馬,而進村參觀卻是他的真實想法,畢竟不管從前如今,他寫字用紙,但還從沒見過如何造紙。
如今造紙的地方就在眼前,沒準還是正宗的古法造紙,若是不看上一看,豈不是要留有遺憾。
“兄台竟有此意,當然可以了,還請上車敘話,我等要將馬車之上的成紙送到前方路頭,然後便與兄台一同回村。”中年人語氣平和,臉上露出了些欣喜之意。
“我們寧墨村可是方圓百裏的造紙名村,您可是來對了。”其中一名年輕人有些起興地插嘴道。
“在下範仁,謝過三位了。”範仁猶豫了一下,畢竟是二次邀請,他雖然擔心這馬年老,但還是上了馬車,然後謝禮道。
“寧育年,見過兄台!”中年人回禮道。
“寧源(寧紀)!”兩個年輕人也是自報姓名。
“幸會,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