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這桃子好大啊!”那孩童結果範仁遞過來的桃子,一隻手都拿不住便感歎道。
“怎麽樣,小娃兒要不要換。”
“您這肯定是園子裏種出來的大香桃了,可我的這些果子都是我今天在山上摘得,抵不了您的桃子的。”那孩童想了想,雖然眼饞這桃子,但是家訓有言,不能輕占人便宜,他還是搖了搖頭說道。
“哈哈哈,無妨,無妨。範某這桃子都是昨日摘得的了,不比你的新鮮,就按個頭與你換吧。你這裏一共是二十九個果子,這是六個桃子,你且拿好。”
範仁說罷便拿出了六個桃子,然後將孩童攤位上的野果除了手中拿了一個,剩餘的都放進了包袱之中,就準備轉身離去了。
孩童看著攤位上的野果換成了六個桃子,也有些怔了怔神。
如此大個的桃子,他可從來沒見過。
家中貧寒,他見娘親多日勞作,今日就上山摘了些果子,想賣了補貼家用。
如今卻未曾料想竟換了六個大桃子,孩童雖不知這桃子味道如何,但光看這桃子的賣相就比他的野果應該好賣多了。
想到這裏,他連忙用地上鋪著的麻布將桃子都包了起來,然後背在身上,這幾個桃子拿回家,讓爹娘嚐嚐,想必他們會更高興。
等到孩童將桃子背上,再抬頭卻發現範仁已經轉身離去了,他連忙喊道:“您明日還來換果子嗎?”
範仁聽到孩童的聲音,回頭笑笑道:“有緣再見吧!”
隨後他繼續往獻文廟走去,一邊吃著手中的野果,一邊隨意看看周邊的小攤,直到水聲漸響,這獻文廟的全貌才出現在眼前,不遠處便是一道掛山而下的瀑布。
可謂是依山傍水,景色極佳。
廟外院牆之下,則是一排擺著的桌案,每個案台前都排了一些人,書生模樣打扮的人也不少。
遠遠瞧著,也不像是算命測字一類的東西。
範仁問了一下才知道,凡是到獻文廟中求願祈福的不論是不識字,多少都要畫下,或寫下點什麽,進廟之後,以燒代獻,這樣才靈。
這種法子,他還是頭一回聽說,頓時也起了些興致,找了一隊人少的排了起來。
不得不說,在隊伍人數相差不是很懸殊的情況下,這隊伍前進的速度不完全是取決於人多人少的。
就像他排的這一隊,因為前麵有幾名書生,又是寫詩,又是寫文的,等了有一會這才輪到了範仁。
“寫還是畫?”桌案後麵的是一位老先生,正雙手交叉捂袖,雙眼微眯,似乎是在打著盹一般。
範仁一想,便有了主意。
“寫詩。”
“到這邊寫。”那老先生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右邊的紙張筆墨。
範仁點了點頭,執筆便將先前在崖壁上題的那首詩一口氣地寫了下來。
或是因為寫詩的人少,也或許是因為像範仁這樣一口氣寫下來的人不多,老先生微眯的眼睛也不知不覺中睜圓了幾分。
隻不過還沒等他看清範仁所寫的內容,全詩就已經被寫完了。
“寫好了。”
“十文。”
範仁取出銀子放在桌案之上,點了點頭就離去了。
他拿著所寫的詩進了廟中,一股墨香味便撲鼻而來,入院過一條廊道,然後穿過一片假山,才來到正殿的院落之中。
正殿後有一口井,再往後則是則是兩處偏房,若是花些銀錢,便能將所化所寫的紙張存掛與其中。
其中最核心的位置,就當是正殿這一塊了,殿前院中擺著一鼎墨色的雙耳蓋頂香爐,爐前有幾個可供跪拜的蒲團。
最令人詫異的是,這殿中供奉的不是什麽仙神之像,而是一塊巨石。
若是仔細看去,便能發現巨石的石麵之上有許多莫名的符文紋路。
據介紹,巨石之上的符文便是當年獻於仙人的天書,故供奉於此。
範仁遠遠瞧著,符文紋路呈青墨之色,勾畫相連,曲折有度,相排有序,但是他目前還沒摸出些什麽門道來。
隨著院內的人排在香爐之後,他看著前麵的人有人投進去的紙張畫著銅錢,有人畫著房屋,有人一張紙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也有人一張紙上隻寫了一個大字,不禁讓人感歎千人千麵。
輪到範仁的時候,爐內火焰正盛,他輕捏著紙張放於其中,也不感覺著燙。
那紙張在爐中燃燒,他則並沒有去蒲團上跪拜,隻是站在一旁,遠遠看著那殿內巨石。
驀然之間,範仁突然感覺腹中似火爐般燃燒,一股灼熱的感覺從腹部自下而上,就要噴薄而出。
體內之力不自主地運轉了起來,他憑借著下意識的感覺,強忍著那股衝動向正殿之內靠近。
而後,他一張嘴,一股常人不可見的紅色氤氳之氣便撲向了那塊巨石。
......
虞山深處,杳無人跡,幽穀之中,兩邊皆是懸崖峭壁,雖有靈芝寶材,但卻無人可取,穀低卻是一塊綿延數十丈的嶙峋怪石。
山風自西北而來往東南吹去,經此穀而過,周遭林木奇石與風交簇時常發出呼嘯之聲,一起一落,有時聽起來好似有山中巨人發出低沉的呼吸聲一般。
若是有修行之人在穀中探查一番的話,就會發現這綿延著的嶙峋怪石如同有生命一般,正在以一種獨有的頻率起伏著。
而這修行之人若是本事不淺,又有些見地在身的話,就能辨認出這怪石已化成山魅,成了不小的氣候了。
可要是範仁來過此地的話,他八成會發現,這一片嶙峋怪石與那獻文廟中所供奉的那個巨石材質一般無二。
在這幽穀不遠處的險峰之間,一隻稍稍有些駝背的麻衣老猴正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挎著一籃豐碩的桃子,正在靈活跳躍而來。
雖然這險峰四周都難以立足,但是這老猴的身形矯健無比,很多極是危險的地方,他隻用那木杖輕輕一點,然後整個身子就能一躍而過,很快便來到了這處幽穀之前。
老猴還未站定,這幽穀兩側的穀嶺便是一陣晃動,一位高有十數丈的青石巨人便抖了抖身上零落的石子,從中走了出來。
“噤聲!”青石巨人以一種怪異的音節對老猴說道,表情上並未夾雜著任何感情。
“怎麽樣,小娃兒要不要換。”
“您這肯定是園子裏種出來的大香桃了,可我的這些果子都是我今天在山上摘得,抵不了您的桃子的。”那孩童想了想,雖然眼饞這桃子,但是家訓有言,不能輕占人便宜,他還是搖了搖頭說道。
“哈哈哈,無妨,無妨。範某這桃子都是昨日摘得的了,不比你的新鮮,就按個頭與你換吧。你這裏一共是二十九個果子,這是六個桃子,你且拿好。”
範仁說罷便拿出了六個桃子,然後將孩童攤位上的野果除了手中拿了一個,剩餘的都放進了包袱之中,就準備轉身離去了。
孩童看著攤位上的野果換成了六個桃子,也有些怔了怔神。
如此大個的桃子,他可從來沒見過。
家中貧寒,他見娘親多日勞作,今日就上山摘了些果子,想賣了補貼家用。
如今卻未曾料想竟換了六個大桃子,孩童雖不知這桃子味道如何,但光看這桃子的賣相就比他的野果應該好賣多了。
想到這裏,他連忙用地上鋪著的麻布將桃子都包了起來,然後背在身上,這幾個桃子拿回家,讓爹娘嚐嚐,想必他們會更高興。
等到孩童將桃子背上,再抬頭卻發現範仁已經轉身離去了,他連忙喊道:“您明日還來換果子嗎?”
範仁聽到孩童的聲音,回頭笑笑道:“有緣再見吧!”
隨後他繼續往獻文廟走去,一邊吃著手中的野果,一邊隨意看看周邊的小攤,直到水聲漸響,這獻文廟的全貌才出現在眼前,不遠處便是一道掛山而下的瀑布。
可謂是依山傍水,景色極佳。
廟外院牆之下,則是一排擺著的桌案,每個案台前都排了一些人,書生模樣打扮的人也不少。
遠遠瞧著,也不像是算命測字一類的東西。
範仁問了一下才知道,凡是到獻文廟中求願祈福的不論是不識字,多少都要畫下,或寫下點什麽,進廟之後,以燒代獻,這樣才靈。
這種法子,他還是頭一回聽說,頓時也起了些興致,找了一隊人少的排了起來。
不得不說,在隊伍人數相差不是很懸殊的情況下,這隊伍前進的速度不完全是取決於人多人少的。
就像他排的這一隊,因為前麵有幾名書生,又是寫詩,又是寫文的,等了有一會這才輪到了範仁。
“寫還是畫?”桌案後麵的是一位老先生,正雙手交叉捂袖,雙眼微眯,似乎是在打著盹一般。
範仁一想,便有了主意。
“寫詩。”
“到這邊寫。”那老先生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右邊的紙張筆墨。
範仁點了點頭,執筆便將先前在崖壁上題的那首詩一口氣地寫了下來。
或是因為寫詩的人少,也或許是因為像範仁這樣一口氣寫下來的人不多,老先生微眯的眼睛也不知不覺中睜圓了幾分。
隻不過還沒等他看清範仁所寫的內容,全詩就已經被寫完了。
“寫好了。”
“十文。”
範仁取出銀子放在桌案之上,點了點頭就離去了。
他拿著所寫的詩進了廟中,一股墨香味便撲鼻而來,入院過一條廊道,然後穿過一片假山,才來到正殿的院落之中。
正殿後有一口井,再往後則是則是兩處偏房,若是花些銀錢,便能將所化所寫的紙張存掛與其中。
其中最核心的位置,就當是正殿這一塊了,殿前院中擺著一鼎墨色的雙耳蓋頂香爐,爐前有幾個可供跪拜的蒲團。
最令人詫異的是,這殿中供奉的不是什麽仙神之像,而是一塊巨石。
若是仔細看去,便能發現巨石的石麵之上有許多莫名的符文紋路。
據介紹,巨石之上的符文便是當年獻於仙人的天書,故供奉於此。
範仁遠遠瞧著,符文紋路呈青墨之色,勾畫相連,曲折有度,相排有序,但是他目前還沒摸出些什麽門道來。
隨著院內的人排在香爐之後,他看著前麵的人有人投進去的紙張畫著銅錢,有人畫著房屋,有人一張紙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也有人一張紙上隻寫了一個大字,不禁讓人感歎千人千麵。
輪到範仁的時候,爐內火焰正盛,他輕捏著紙張放於其中,也不感覺著燙。
那紙張在爐中燃燒,他則並沒有去蒲團上跪拜,隻是站在一旁,遠遠看著那殿內巨石。
驀然之間,範仁突然感覺腹中似火爐般燃燒,一股灼熱的感覺從腹部自下而上,就要噴薄而出。
體內之力不自主地運轉了起來,他憑借著下意識的感覺,強忍著那股衝動向正殿之內靠近。
而後,他一張嘴,一股常人不可見的紅色氤氳之氣便撲向了那塊巨石。
......
虞山深處,杳無人跡,幽穀之中,兩邊皆是懸崖峭壁,雖有靈芝寶材,但卻無人可取,穀低卻是一塊綿延數十丈的嶙峋怪石。
山風自西北而來往東南吹去,經此穀而過,周遭林木奇石與風交簇時常發出呼嘯之聲,一起一落,有時聽起來好似有山中巨人發出低沉的呼吸聲一般。
若是有修行之人在穀中探查一番的話,就會發現這綿延著的嶙峋怪石如同有生命一般,正在以一種獨有的頻率起伏著。
而這修行之人若是本事不淺,又有些見地在身的話,就能辨認出這怪石已化成山魅,成了不小的氣候了。
可要是範仁來過此地的話,他八成會發現,這一片嶙峋怪石與那獻文廟中所供奉的那個巨石材質一般無二。
在這幽穀不遠處的險峰之間,一隻稍稍有些駝背的麻衣老猴正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挎著一籃豐碩的桃子,正在靈活跳躍而來。
雖然這險峰四周都難以立足,但是這老猴的身形矯健無比,很多極是危險的地方,他隻用那木杖輕輕一點,然後整個身子就能一躍而過,很快便來到了這處幽穀之前。
老猴還未站定,這幽穀兩側的穀嶺便是一陣晃動,一位高有十數丈的青石巨人便抖了抖身上零落的石子,從中走了出來。
“噤聲!”青石巨人以一種怪異的音節對老猴說道,表情上並未夾雜著任何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