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大家好!”
“老師好!”
“請坐!”
第三次課堂,吳新已經能從容應對了。
教室裏,坐滿了一模一樣的小人兒,就好像複製粘貼似的,絲毫不差。
他也是其中之一,身前身後左右,不知道坐了多少個。
教室看似不大,卻又好像無限寬廣,用高維視野去觀測,得到的是一個類似太空那般深邃的無垠和漆黑,一個個小人兒就好像一團團星雲,又好像無數個菱形截麵組合在一起的光霧。
“上節課我們學習的【物質能】,以及基於【物質能】的初步應用,布置了課外作業,大多數同學都完成的很好,其中46位同學獲得b+以上評價,12位同學獲得a-,5位同學獲得a+……”
作為前12名中的一個,吳新自然欣喜,但那5位a+又讓這份欣喜打了個折扣。
他實在想象不到,除了自己正在實施和準備實施的方法和步驟,還能從什麽地方入手,獲得這樣的高分。
也許,他們並不是人類!?
“先讓我們複習一下上節課學到的知識,這次我們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
這一瞬間,吳新看到視野中的所有小人兒都有了不同的反應和變化,他也全身一震,發現自己能動了。
展開高維視野,所有“星雲”都出現了高頻率的變化,這種變化第一次向外擴展,形成一道道微弱的“漣漪”,讓他頓時感受到來自其他“星雲”的……情緒!?
“按學籍號三人一組,討論的結果要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來,要求200字以內。”
“就作為一次隨堂測驗吧,小朋友們加油,最後要計入總成績哦!”
吳新連忙退出高維視野,因為坐在前麵和左麵的小人兒已經轉過來了。
教室內,三人一組,頃刻間就完成的整整齊齊。
“我是亞瑟!”,坐在前麵的小人說。
“我是迪萊!”,坐在左邊的小人說。
“我是吳新!”,吳新不由自主的說。
這時他才發現,自己並不能保留什麽,甚至不能產生保留的念頭,腦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現想要傾訴的想法和內容,嘴巴隻是機械的將之表達出去,所以才這樣的……詭異。
吳新第一次對課堂產生了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這種不由自主,甚至連思想都能被左右的感覺太恐怖了。
亞瑟:“我先來吧,我采用了打破“次元壁”讓“星物質”倒灌而粉碎“次元壁”物質的做法,提取物質能,隨後撲捉一個同類幼體作為實驗體,趁他還未孕育成型的時機,於“胚胎”中幹涉它的r1-r17“染色體”,成功的將之改造為一種基於星獸的【掠食者】,得到卓越評價,具體過程是這樣的:%%¥5**”
吳新看著身前漂浮而起的高維文字,就好像一團團“蝌蚪”聚集成一個超立方體,“蝌蚪”們是運動的,詭變的,因此文字所傳達的訊息也是動態的、連續的。
一個字,就蘊含著巨量的訊息。
吳新似懂非懂的看著,難點在於大量的名詞形容和定語,沒有對方的文化基礎,完全是一頭霧水,隻能連蒙帶猜。
有所得,但不全麵,也不一定全對。
可能這也是劉莉和小阮他們看《長春功》時候的感覺。
噢,不,甚至比他們還要費勁,因為吳新與他們在種族與文化基因上是相同的。
可以肯定,這位“亞瑟”絕不是人類,而是一種叫做“星獸”的三維智慧生命。
蝌蚪一樣的高維文字存在了十秒,後隱沒下去,亞瑟的心得展示完畢,就一動不動的沉默下來。
吳新開口說:“很精彩的物質能提取與運用,我的辦法是,抽取物質的三維屬性中的一維,形成降維打擊,製造分數維逃逸,以此提取物質能。提取物質能後,我對一隻狗展開了試驗,具體步驟是,先利用自己的肉體和自身的潛意識形成對物質能自身的幹涉,得到一種基於想象和潛意識認知的能量,這種能量是靈力。”
他一邊不由自主的向外傾訴,並沒有保留一絲一毫,但他可以確定,對方能聽懂的內容絕對少之又少,並不會比自己高出多少。
隨後,他也用高維文字展示了具體步驟,結束了講述。
高維文字同樣隻存在了10秒,換成了坐在左邊的第三人。
迪萊:“很精彩,非常精彩,我隱隱聽到一首華麗樂章的前奏序曲,相比兩位的精彩,我的辦法就平庸了許多,提取物質能我借用了“對撞機”,以意識能改造成“空間曲率”反應爐,雖然借助了外力,但勝在持久和穩定。提取物質能後,我製作了許多工具,用於改造我的實驗室,借助分子顯微鏡,從殖民星提取一種甲烷生命體作為實驗體,從最微觀的角度,改變其“神經觸”a集與g集的連接,得到一種基於甲烷生命體的超級寄生菌,我稱之為【寄居烷】,具體步驟是這樣的:#¥##¥”
這次能聽懂和看懂的比第一次還要少。
吳新一個頭兩個大的看著身前的高維文字,它由一個個就好像碎玻璃一樣的斑斕色塊構成,組合在一起成對稱的菱形,也是超立方體,也在做運動和詭變,給人一種極致的對稱與秩序。
可以確定,這位迪萊同學來自一個科技異常發達的外星智慧文明,也就是真正的“et”。
沒有碰到地球人類讓他鬆了口氣,可他完全搞不懂這種分組討論的意義何在。
雞同鴨講,不知道對方是什麽,不知道對方的文明體係,憑空去理解他們所講述的高維內容,真是一點都不契合實際。
難道,這才是隨堂測驗的考點所在?
通過分組討論,揣摩其他學員的身份訊息和文明內涵,窺視他們的【分數維】?
這會不會是競爭的開始?
作業1討論完畢,吳新像是得到了很多,又好像什麽都沒得到,相信其他兩人也是一樣。
亞瑟:“作業2我是這樣入手的……”
……
分組討論直至完成,吳新才開始了書寫。
提筆的瞬間,他就一片茫然,不知道該從什麽地方開始寫。
對兩位同學的觀察和推測?
還是他們對【相對高維】與幹涉力的掌握、理解和應用!?
“老師好!”
“請坐!”
第三次課堂,吳新已經能從容應對了。
教室裏,坐滿了一模一樣的小人兒,就好像複製粘貼似的,絲毫不差。
他也是其中之一,身前身後左右,不知道坐了多少個。
教室看似不大,卻又好像無限寬廣,用高維視野去觀測,得到的是一個類似太空那般深邃的無垠和漆黑,一個個小人兒就好像一團團星雲,又好像無數個菱形截麵組合在一起的光霧。
“上節課我們學習的【物質能】,以及基於【物質能】的初步應用,布置了課外作業,大多數同學都完成的很好,其中46位同學獲得b+以上評價,12位同學獲得a-,5位同學獲得a+……”
作為前12名中的一個,吳新自然欣喜,但那5位a+又讓這份欣喜打了個折扣。
他實在想象不到,除了自己正在實施和準備實施的方法和步驟,還能從什麽地方入手,獲得這樣的高分。
也許,他們並不是人類!?
“先讓我們複習一下上節課學到的知識,這次我們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
這一瞬間,吳新看到視野中的所有小人兒都有了不同的反應和變化,他也全身一震,發現自己能動了。
展開高維視野,所有“星雲”都出現了高頻率的變化,這種變化第一次向外擴展,形成一道道微弱的“漣漪”,讓他頓時感受到來自其他“星雲”的……情緒!?
“按學籍號三人一組,討論的結果要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來,要求200字以內。”
“就作為一次隨堂測驗吧,小朋友們加油,最後要計入總成績哦!”
吳新連忙退出高維視野,因為坐在前麵和左麵的小人兒已經轉過來了。
教室內,三人一組,頃刻間就完成的整整齊齊。
“我是亞瑟!”,坐在前麵的小人說。
“我是迪萊!”,坐在左邊的小人說。
“我是吳新!”,吳新不由自主的說。
這時他才發現,自己並不能保留什麽,甚至不能產生保留的念頭,腦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現想要傾訴的想法和內容,嘴巴隻是機械的將之表達出去,所以才這樣的……詭異。
吳新第一次對課堂產生了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這種不由自主,甚至連思想都能被左右的感覺太恐怖了。
亞瑟:“我先來吧,我采用了打破“次元壁”讓“星物質”倒灌而粉碎“次元壁”物質的做法,提取物質能,隨後撲捉一個同類幼體作為實驗體,趁他還未孕育成型的時機,於“胚胎”中幹涉它的r1-r17“染色體”,成功的將之改造為一種基於星獸的【掠食者】,得到卓越評價,具體過程是這樣的:%%¥5**”
吳新看著身前漂浮而起的高維文字,就好像一團團“蝌蚪”聚集成一個超立方體,“蝌蚪”們是運動的,詭變的,因此文字所傳達的訊息也是動態的、連續的。
一個字,就蘊含著巨量的訊息。
吳新似懂非懂的看著,難點在於大量的名詞形容和定語,沒有對方的文化基礎,完全是一頭霧水,隻能連蒙帶猜。
有所得,但不全麵,也不一定全對。
可能這也是劉莉和小阮他們看《長春功》時候的感覺。
噢,不,甚至比他們還要費勁,因為吳新與他們在種族與文化基因上是相同的。
可以肯定,這位“亞瑟”絕不是人類,而是一種叫做“星獸”的三維智慧生命。
蝌蚪一樣的高維文字存在了十秒,後隱沒下去,亞瑟的心得展示完畢,就一動不動的沉默下來。
吳新開口說:“很精彩的物質能提取與運用,我的辦法是,抽取物質的三維屬性中的一維,形成降維打擊,製造分數維逃逸,以此提取物質能。提取物質能後,我對一隻狗展開了試驗,具體步驟是,先利用自己的肉體和自身的潛意識形成對物質能自身的幹涉,得到一種基於想象和潛意識認知的能量,這種能量是靈力。”
他一邊不由自主的向外傾訴,並沒有保留一絲一毫,但他可以確定,對方能聽懂的內容絕對少之又少,並不會比自己高出多少。
隨後,他也用高維文字展示了具體步驟,結束了講述。
高維文字同樣隻存在了10秒,換成了坐在左邊的第三人。
迪萊:“很精彩,非常精彩,我隱隱聽到一首華麗樂章的前奏序曲,相比兩位的精彩,我的辦法就平庸了許多,提取物質能我借用了“對撞機”,以意識能改造成“空間曲率”反應爐,雖然借助了外力,但勝在持久和穩定。提取物質能後,我製作了許多工具,用於改造我的實驗室,借助分子顯微鏡,從殖民星提取一種甲烷生命體作為實驗體,從最微觀的角度,改變其“神經觸”a集與g集的連接,得到一種基於甲烷生命體的超級寄生菌,我稱之為【寄居烷】,具體步驟是這樣的:#¥##¥”
這次能聽懂和看懂的比第一次還要少。
吳新一個頭兩個大的看著身前的高維文字,它由一個個就好像碎玻璃一樣的斑斕色塊構成,組合在一起成對稱的菱形,也是超立方體,也在做運動和詭變,給人一種極致的對稱與秩序。
可以確定,這位迪萊同學來自一個科技異常發達的外星智慧文明,也就是真正的“et”。
沒有碰到地球人類讓他鬆了口氣,可他完全搞不懂這種分組討論的意義何在。
雞同鴨講,不知道對方是什麽,不知道對方的文明體係,憑空去理解他們所講述的高維內容,真是一點都不契合實際。
難道,這才是隨堂測驗的考點所在?
通過分組討論,揣摩其他學員的身份訊息和文明內涵,窺視他們的【分數維】?
這會不會是競爭的開始?
作業1討論完畢,吳新像是得到了很多,又好像什麽都沒得到,相信其他兩人也是一樣。
亞瑟:“作業2我是這樣入手的……”
……
分組討論直至完成,吳新才開始了書寫。
提筆的瞬間,他就一片茫然,不知道該從什麽地方開始寫。
對兩位同學的觀察和推測?
還是他們對【相對高維】與幹涉力的掌握、理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