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興華的提議並不在蘇言的意料之外。
準確來說,蘇言很早就有打算,以漠北蒙古四部作為攻打羅刹國的主力,如此不僅能夠避免大量漢族兒郎戰死他鄉,保存夏軍實力,還能消耗蒙古各部,讓蒙古各部越來越弱,不敢反抗朝廷。
隨後,蘇言點了點頭,道:「傅卿言之有理,不過蒙古人也不是傻子,若是他們看出了朝廷的意圖,不願繼續為朝廷所驅使,那該如何?」
「那便許以重禮誘之,同時興雷霆之兵攻滅與其交好的部族,殺雞儆猴,如此恩威並施之下,蒙古各部自然不敢再心生反抗之心。」
傅興華殺氣騰騰地說道。
他的這番話深得聖心,蘇言的眼中閃過一抹讚賞的神色,但很快被他藏在眼裏,身為帝王,喜怒哀樂自然不能隨意外露。
於是,他說道:「今日這番談論就此為止吧,在京中多待一些時日,京城的繁華可是貴陽望塵莫及的。」
聽蘇言這樣說,傅興華眼中閃過幾分遺憾的神色,他還以為是自己的回答讓皇帝不滿意了,才這麽快被結束了交談。
他的遺憾沒有展露出來,他再次恭敬地向皇帝行禮,隨後倒退著,緩緩退出禦書房。
等傅興華走後,蘇言命他的近侍去傳喚內閣首輔許赫與內閣次輔孔興席覲見,他將要對二人宣布將傅興華任命為副都護的決定。
除此之外,他也有一個新的主意,那便是在漠北蒙古施行屯田,開墾田地進行種植,收獲的糧食不僅能夠避免漠北蒙古中出現饑荒,還能直接供給北疆兵馬。
在漠北蒙古屯田,聽起來著實有些天方夜譚,但其實這是可行的,漠北蒙古也就是現代在蒙古國治下的外蒙,其國內在2020年農業耕種麵積就達到了58.79萬公頃,有六萬多人從事農業種植,單純的種植業產值就占該國第一產業的1/4。
由此可見,在漠北蒙古實施屯田的確是可行的,屯田時種植的作物可以選擇到了現代都是該國產值「中流砥柱」的土豆和作為主食的小麥、大麥。
不過,現在這個時代的農業水平遠遠比不過現代,在漠北蒙古實施屯田隻能緩解一點糧食問題,主要還是要從中原向草原輸送——在東三省大量開墾並成為朝廷糧倉之前,中原才是主要的輸送地。
開國之君的威嚴和執行力還是毋庸置疑的,蘇言很容易就說服了兩位內閣大臣,並確定了屯田政策的詳細內容。
執行屯田的人員將由朝廷從朝鮮招募的勞工擔任,那些朝鮮勞工一旦踏上前往北疆的路途,此生都將再也不能回到故土,在完成城池據點的修建後,他們也都會被強製編入邊軍的輔兵序列中,作為後勤人員生活在漠北的各個城池據點。
至於這個政策會不會讓後世的某國宣稱外蒙是他們的固有領土,那就不在蘇言的考慮之中了,準確來說,他不認為有了自己建立的夏朝的存在,某國還能獨立出來仇視天朝,既然某國不會仇視天朝,那這個問題就是不存在的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讓邊軍參與屯田,還是為了防止邊軍將士在枯燥的農耕勞動中消磨銳誌,逐漸喪失戰鬥力,他們的責任隻有日複一日的接受訓練,成為一名脫產的職業士兵。
……
另一邊,從宮中離開的傅興華在思考了片刻後,還是決定先去城南購買一些禮品,隨後再前往傅鼎銓的府邸請求拜見。
不過傅鼎銓此時還在吏部辦公,是他的夫人代為接見,一直到傍晚,傅鼎銓才終於匆匆趕回家中,親自招待起傅興華,他在府中擺下宴席,款待這位遠道而來的遠房表親。
在談論到入宮麵聖的事情時,傅興華有些泄氣地將最後的交談說了出來,他沮喪地說道:「陛下在聽完
我的回答後,麵無表情,然後就終止了這場交談,我估計多半是沒戲了。」
「怎麽會呢?先不要急著下定論,等過幾天再看看。」傅鼎銓安慰道,「就算你沒有通過考核,也算是入了陛下的眼,留下了印象,說不定以後還會有重用你的機會。」
「也隻好這樣了,我再待幾天,要是一直沒動靜,我就直接返回貴陽。」
傅興華話音剛落,外麵就突然響起了一陣喧嘩聲,還沒等傅鼎銓站起身詢問,府中管家就滿臉喜色地闖了進來,他行禮作揖,道:「老爺,傅大人,宮中來人,說是有陛下的旨意,命傅大人前去接旨。」
聽到這番話,傅興華的臉色頓時變得精彩起來,還是傅鼎銓最先反應過來,他推了一把還坐在原位不動的表弟,說道:「你還愣在原地做什麽?還不快起身準備接旨!」
被這一推,傅興華才終於反應過來,他同樣麵帶喜色,欣喜地和傅鼎銓一同走了出去,負責傳旨的行人早已在院中等候,他和傅鼎銓二人客套了一陣,隨後就當著眾人的麵高聲宣旨。
這聖旨果真如傅鼎銓所料,將傅興華從貴州按察使一職調任為漠北都護府副都護,並命其暫時在京中留候,等臨國公李來亨返京後再一同北上。
宣旨結束後,傅興華喜氣洋洋地給負責傳旨的行人塞了幾錠白銀,換來了對方的一陣彩虹屁和恭維,隨後,傅興華就又拉著傅鼎銓回到膳廳,二人推杯換盞,一直喝到深夜才終於結束。
……
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朝鮮王朝首都漢城,朝鮮總督蘇輔再一次回到了這座城市,漢城經過之前清軍的屠殺和焚城,雖然又發展恢複了幾年,但還是沒能恢複到鼎盛時期的三分之一。
漢城城中除了光複後逃回來的當地居民外,更多的還是從外地湧入的流民,他們瘋狂擠壓本地居民的生存空間,在一片廢墟上建造房屋,儼然搖身一變成為城中新的居民。
那些先一步湧入城內從零開始打造自己新的家園的人是幸運的,後麵湧入的大量流民已經沒有地方可以讓他們安居樂業,他們的存在讓漢城內外形成了大量殘破不堪的貧民窟,街道上也出現了許多居無定所的流民,治安迅速下降。
然而這一切和蘇輔這位有著天朝背景的大員一點關係都沒有,準確來說,這反而給了他一個完成任務的很好的機會。
他在求見朝鮮國君李淏,將朝廷的意思轉告給對方後,這位勵精圖治,但還是無法解決國內泛濫的饑荒和流民問題的國君隻好無奈的答應下來。
他的想法很簡單,既然他無力安置國內的流民,又無法解決各道的饑荒問題,那不如將那些無用的流民轉交給夏朝換取錢糧,並拿那些換來的糧食到各道賑災,解決饑荒。
既然錢糧最終要拿到朝廷手中,那他就必須拒絕蘇輔在國內設置招收點的要求,他向蘇輔表示,將直接以朝廷的名義向各道下旨,下令各道將轄區內的流民集中收攏起來,押送到兩國邊境再轉交給那裏的夏軍。
隨後,他又與蘇輔進行了一番談判,雖然他仰慕天朝,但那些流民歸根結底也還是他的子民,他在流民交換的價格上沒有讓步,最終敲定了讓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條件。
即一名青壯年男丁換取白銀五兩、穀物一石,一名工匠換取白銀二十兩、穀物五石,兩個適齡女性換取白銀一兩、穀物一石。
為了防止朝鮮人倒垃圾似的將流民一股腦丟過來,蘇輔還額外規定不接受任何一個老弱婦孺,那老弱婦孺不僅沒辦法做出貢獻,還有可能死在前往漠北的半路上,那不是白白浪費了交換的錢糧了麽。
最後,蘇輔決定第一批先從朝鮮國內招收青壯年男丁三萬、適齡女性兩萬、工匠兩千五百人,共計支付朝鮮
朝廷二十一萬兩白銀及穀物五萬兩千五百石。
這五萬多穀物可都是麥子和稻子,其中雖然有許多陳年老米,但朝鮮國內都鬧饑荒了,哪裏還管得了那麽多,隻要能順利分發下去,國內的饑荒也就能夠穩定下來了。
不過,朝鮮朝廷內部貪腐成風,藏汙納垢,這五萬多石糧食能夠發下去一半都算貪官汙吏們突然良心發現了,李淏也意識到這一點,他隻能以曾經在質清時光中收下的九個漢人仆從(即朝鮮史稱「九義士」)為班底,負責監察賑災放糧。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圍攻盛京之戰的兩位朝鮮官軍的兵馬節度使,正是從這九人中挑選擔任的,當初麵對兩班貴族的反對,他以兩人熟悉遼東局勢為由,又得到蘇輔的默許,才強行通過這項任命。
除了命九義士負責監察賑災放糧外,李淏為了防止從天朝手中接過的銀兩被朝中大臣貪汙,直接命人拿出其中的一半,在天朝境內購買糧食,這樣就算逃不過被貪汙的命運,起碼有一半被拿出來換成實實在在的糧食了。
隻可惜李淏小瞧了他手下那些官員貪腐的能力和手段,被命令在夏朝購買糧食的那十萬兩白銀,最終隻有將近一半真正用在購買糧食上,剩下一半都被以各種方式給貪汙了。
當然,這一切就不關蘇輔的事情了,他的任務已經完成,可為了防止出現什麽岔子,他還是親自留在漢城,監督移交流民的事務。
準確來說,蘇言很早就有打算,以漠北蒙古四部作為攻打羅刹國的主力,如此不僅能夠避免大量漢族兒郎戰死他鄉,保存夏軍實力,還能消耗蒙古各部,讓蒙古各部越來越弱,不敢反抗朝廷。
隨後,蘇言點了點頭,道:「傅卿言之有理,不過蒙古人也不是傻子,若是他們看出了朝廷的意圖,不願繼續為朝廷所驅使,那該如何?」
「那便許以重禮誘之,同時興雷霆之兵攻滅與其交好的部族,殺雞儆猴,如此恩威並施之下,蒙古各部自然不敢再心生反抗之心。」
傅興華殺氣騰騰地說道。
他的這番話深得聖心,蘇言的眼中閃過一抹讚賞的神色,但很快被他藏在眼裏,身為帝王,喜怒哀樂自然不能隨意外露。
於是,他說道:「今日這番談論就此為止吧,在京中多待一些時日,京城的繁華可是貴陽望塵莫及的。」
聽蘇言這樣說,傅興華眼中閃過幾分遺憾的神色,他還以為是自己的回答讓皇帝不滿意了,才這麽快被結束了交談。
他的遺憾沒有展露出來,他再次恭敬地向皇帝行禮,隨後倒退著,緩緩退出禦書房。
等傅興華走後,蘇言命他的近侍去傳喚內閣首輔許赫與內閣次輔孔興席覲見,他將要對二人宣布將傅興華任命為副都護的決定。
除此之外,他也有一個新的主意,那便是在漠北蒙古施行屯田,開墾田地進行種植,收獲的糧食不僅能夠避免漠北蒙古中出現饑荒,還能直接供給北疆兵馬。
在漠北蒙古屯田,聽起來著實有些天方夜譚,但其實這是可行的,漠北蒙古也就是現代在蒙古國治下的外蒙,其國內在2020年農業耕種麵積就達到了58.79萬公頃,有六萬多人從事農業種植,單純的種植業產值就占該國第一產業的1/4。
由此可見,在漠北蒙古實施屯田的確是可行的,屯田時種植的作物可以選擇到了現代都是該國產值「中流砥柱」的土豆和作為主食的小麥、大麥。
不過,現在這個時代的農業水平遠遠比不過現代,在漠北蒙古實施屯田隻能緩解一點糧食問題,主要還是要從中原向草原輸送——在東三省大量開墾並成為朝廷糧倉之前,中原才是主要的輸送地。
開國之君的威嚴和執行力還是毋庸置疑的,蘇言很容易就說服了兩位內閣大臣,並確定了屯田政策的詳細內容。
執行屯田的人員將由朝廷從朝鮮招募的勞工擔任,那些朝鮮勞工一旦踏上前往北疆的路途,此生都將再也不能回到故土,在完成城池據點的修建後,他們也都會被強製編入邊軍的輔兵序列中,作為後勤人員生活在漠北的各個城池據點。
至於這個政策會不會讓後世的某國宣稱外蒙是他們的固有領土,那就不在蘇言的考慮之中了,準確來說,他不認為有了自己建立的夏朝的存在,某國還能獨立出來仇視天朝,既然某國不會仇視天朝,那這個問題就是不存在的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讓邊軍參與屯田,還是為了防止邊軍將士在枯燥的農耕勞動中消磨銳誌,逐漸喪失戰鬥力,他們的責任隻有日複一日的接受訓練,成為一名脫產的職業士兵。
……
另一邊,從宮中離開的傅興華在思考了片刻後,還是決定先去城南購買一些禮品,隨後再前往傅鼎銓的府邸請求拜見。
不過傅鼎銓此時還在吏部辦公,是他的夫人代為接見,一直到傍晚,傅鼎銓才終於匆匆趕回家中,親自招待起傅興華,他在府中擺下宴席,款待這位遠道而來的遠房表親。
在談論到入宮麵聖的事情時,傅興華有些泄氣地將最後的交談說了出來,他沮喪地說道:「陛下在聽完
我的回答後,麵無表情,然後就終止了這場交談,我估計多半是沒戲了。」
「怎麽會呢?先不要急著下定論,等過幾天再看看。」傅鼎銓安慰道,「就算你沒有通過考核,也算是入了陛下的眼,留下了印象,說不定以後還會有重用你的機會。」
「也隻好這樣了,我再待幾天,要是一直沒動靜,我就直接返回貴陽。」
傅興華話音剛落,外麵就突然響起了一陣喧嘩聲,還沒等傅鼎銓站起身詢問,府中管家就滿臉喜色地闖了進來,他行禮作揖,道:「老爺,傅大人,宮中來人,說是有陛下的旨意,命傅大人前去接旨。」
聽到這番話,傅興華的臉色頓時變得精彩起來,還是傅鼎銓最先反應過來,他推了一把還坐在原位不動的表弟,說道:「你還愣在原地做什麽?還不快起身準備接旨!」
被這一推,傅興華才終於反應過來,他同樣麵帶喜色,欣喜地和傅鼎銓一同走了出去,負責傳旨的行人早已在院中等候,他和傅鼎銓二人客套了一陣,隨後就當著眾人的麵高聲宣旨。
這聖旨果真如傅鼎銓所料,將傅興華從貴州按察使一職調任為漠北都護府副都護,並命其暫時在京中留候,等臨國公李來亨返京後再一同北上。
宣旨結束後,傅興華喜氣洋洋地給負責傳旨的行人塞了幾錠白銀,換來了對方的一陣彩虹屁和恭維,隨後,傅興華就又拉著傅鼎銓回到膳廳,二人推杯換盞,一直喝到深夜才終於結束。
……
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朝鮮王朝首都漢城,朝鮮總督蘇輔再一次回到了這座城市,漢城經過之前清軍的屠殺和焚城,雖然又發展恢複了幾年,但還是沒能恢複到鼎盛時期的三分之一。
漢城城中除了光複後逃回來的當地居民外,更多的還是從外地湧入的流民,他們瘋狂擠壓本地居民的生存空間,在一片廢墟上建造房屋,儼然搖身一變成為城中新的居民。
那些先一步湧入城內從零開始打造自己新的家園的人是幸運的,後麵湧入的大量流民已經沒有地方可以讓他們安居樂業,他們的存在讓漢城內外形成了大量殘破不堪的貧民窟,街道上也出現了許多居無定所的流民,治安迅速下降。
然而這一切和蘇輔這位有著天朝背景的大員一點關係都沒有,準確來說,這反而給了他一個完成任務的很好的機會。
他在求見朝鮮國君李淏,將朝廷的意思轉告給對方後,這位勵精圖治,但還是無法解決國內泛濫的饑荒和流民問題的國君隻好無奈的答應下來。
他的想法很簡單,既然他無力安置國內的流民,又無法解決各道的饑荒問題,那不如將那些無用的流民轉交給夏朝換取錢糧,並拿那些換來的糧食到各道賑災,解決饑荒。
既然錢糧最終要拿到朝廷手中,那他就必須拒絕蘇輔在國內設置招收點的要求,他向蘇輔表示,將直接以朝廷的名義向各道下旨,下令各道將轄區內的流民集中收攏起來,押送到兩國邊境再轉交給那裏的夏軍。
隨後,他又與蘇輔進行了一番談判,雖然他仰慕天朝,但那些流民歸根結底也還是他的子民,他在流民交換的價格上沒有讓步,最終敲定了讓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條件。
即一名青壯年男丁換取白銀五兩、穀物一石,一名工匠換取白銀二十兩、穀物五石,兩個適齡女性換取白銀一兩、穀物一石。
為了防止朝鮮人倒垃圾似的將流民一股腦丟過來,蘇輔還額外規定不接受任何一個老弱婦孺,那老弱婦孺不僅沒辦法做出貢獻,還有可能死在前往漠北的半路上,那不是白白浪費了交換的錢糧了麽。
最後,蘇輔決定第一批先從朝鮮國內招收青壯年男丁三萬、適齡女性兩萬、工匠兩千五百人,共計支付朝鮮
朝廷二十一萬兩白銀及穀物五萬兩千五百石。
這五萬多穀物可都是麥子和稻子,其中雖然有許多陳年老米,但朝鮮國內都鬧饑荒了,哪裏還管得了那麽多,隻要能順利分發下去,國內的饑荒也就能夠穩定下來了。
不過,朝鮮朝廷內部貪腐成風,藏汙納垢,這五萬多石糧食能夠發下去一半都算貪官汙吏們突然良心發現了,李淏也意識到這一點,他隻能以曾經在質清時光中收下的九個漢人仆從(即朝鮮史稱「九義士」)為班底,負責監察賑災放糧。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圍攻盛京之戰的兩位朝鮮官軍的兵馬節度使,正是從這九人中挑選擔任的,當初麵對兩班貴族的反對,他以兩人熟悉遼東局勢為由,又得到蘇輔的默許,才強行通過這項任命。
除了命九義士負責監察賑災放糧外,李淏為了防止從天朝手中接過的銀兩被朝中大臣貪汙,直接命人拿出其中的一半,在天朝境內購買糧食,這樣就算逃不過被貪汙的命運,起碼有一半被拿出來換成實實在在的糧食了。
隻可惜李淏小瞧了他手下那些官員貪腐的能力和手段,被命令在夏朝購買糧食的那十萬兩白銀,最終隻有將近一半真正用在購買糧食上,剩下一半都被以各種方式給貪汙了。
當然,這一切就不關蘇輔的事情了,他的任務已經完成,可為了防止出現什麽岔子,他還是親自留在漢城,監督移交流民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