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線回到前線。
五月下旬,孫可望終於率軍攻打劉文秀軍營盤。
兩軍於薩爾溫江江畔對峙,劉文秀軍勢三萬餘戰兵,其中一萬為隨他自雲貴出征四川的原大西軍老兵,兩萬則是在四川等級征召訓練的精兵,雖然火器普及率不高,但戰技嫻熟,即便是對抗昔日強大的滿洲大軍也並不畏懼。
而孫可望這邊足足率領了四萬大軍與戰象近百頭,其中兩萬為隨他從雲貴南撤的精銳老兵,另外兩萬則是進入孟艮後從南遷漢人和當地土著中征募訓練的士兵,後者也一同參與了對東籲的戰爭,正是士氣正旺之際。
除了這四萬大軍外,另有民夫輔兵不計,孫可望也將其算入大軍之中,對外號稱十萬大軍,意圖以氣勢先壓夏軍一頭。
麵對來勢洶洶的孫可望,劉文秀沉著冷靜調兵應對,他與孫可望曾經同為張獻忠的義子,兩人之間自然是極為熟悉的。
相較於劉文秀,孫可望在軍略方麵的造詣較弱,但他識人善用,即便是麾下部將在雲貴之戰中大量陣亡,撤到孟艮後他軍中仍然有眾多驍勇的將領供他驅使。
而劉文秀的軍略自然無需細說,從他在曆史上多次被孫可望任命為前線主將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他的軍事才能。
大戰在即,夏軍營盤內,劉文秀將軍中將領集結起來,他言語嚴肅地對眾將說道:「此戰為我蜀軍揚名的機會,若是擊敗孫可望,我蜀軍定能為朝廷重用,此後揚名立萬,建功立業不在話下,眾將當一同勉力,切莫令陛下失望。」
「謹遵將軍令!」
眾將齊聲應諾。
劉文秀麾下的蜀軍正處於尷尬的地位。
盡管蘇言同意保留蜀軍的編製,讓劉文秀單獨統領,給了他們極大的恩賜,但朝中仍然有一股聲音,要求朝廷取締蜀軍,將劉文秀調回京師不再讓他能夠統軍。
這股聲音認為,劉文秀的前身是西賊將領,劣跡斑斑,不應該予以信任,而且相較於李定國,劉文秀至今沒有立下可以堵住他人嘴巴的功績。
要知道,即便是收複了交趾故地的李定國,朝中仍然有部分人認為他不配繼續保留郡王爵,朱成功是國舅,又是曾經的國姓爺,他保留郡王爵沒人會說什麽,可李定國是個什麽東西?他不過西賊出身,與皇室又無瓜葛,不應該繼續保留郡王爵。
相比之下,足以看出劉文秀到底頂著多大的輿論壓力了。
這股聲音讓劉文秀一直沒能放下心來,他擔心哪一天皇帝就會被說服,將他召回京師,將他辛苦打造的蜀軍遣散,但他並沒有造反的想法,先不提他的長子正在京師受到皇帝的重任成為禁軍將領,就算他造反了,也打不過強大的夏軍,最後還是死路一條。
因此,如今有了能夠上戰場的機會,劉文秀心中暗自立誓,一定要借著這個機會堵住百官的悠悠眾口,讓皇帝知道他對自己的信任並非錯誤。
另一邊,秦軍大營內,秦軍將領也同樣戰意盎然,對北方龐然大物的恐懼因為王自奇的勝利而稍稍減弱了許多,他們立誌要再次擊敗夏軍,保衛自己的第二故鄉——在孟艮的這五年內,他們已經將這裏視作自己新的家了。
當然,除了保家衛國的信念之外,他們還懷著對背叛自己的緬人的憤怒,孫可望告訴眾將,在擊退南下的夏軍後,他定然會率領他們反攻阿瓦城,徹底滅亡東籲王國,讓背信棄義的緬王付出沉痛的代價。
戰事於五月二十四日打響,夏秦兩軍背靠營地列陣,在開戰前,孫可望派人前去夏軍軍陣,邀請劉文秀前來與故人相見。
劉文秀麾下部將們都擔心這是孫可望的陰謀,紛紛勸劉文秀不要前往以身犯險,但劉文秀思考再三,還是同意了秦使的邀請,與
孫可望在戰場中心會麵。
秦使走後,祁三升最先站出來,言語有些激動地說道:「將軍,您為何要答應和孫賊見麵?您身為大軍主將,若是出了什麽好歹,大軍將群龍無首,不戰自敗啊!」
劉文秀擺了擺手,說道:「你不用勸說了,我意已決,孫可望終究還是我的義兄,大戰在即,和他見上一麵也並非不可,更何況,我會讓承恩護送我一同前去。」
見劉文秀點了自己名字,他麾下部將高承恩抱拳說道:「末將誓死護衛將軍周全。」
沒過多久,劉文秀便帶著數十騎離開軍陣,向戰場中心策馬而去,等他到的時候,孫可望也早已在此等候,他同樣隻帶了十餘騎。
劉文秀勒停戰馬,在離孫可望兩三米開外的位置停下來,他的目光漫不經心地打量了一圈孫可望和他身後的騎兵,肉眼可見,孫可望和他記憶中的那個模樣有了很大的變化,他的長發中多出了許多銀絲,臉頰也消瘦了下來,沒有當年的意氣風發。
劉文秀打量著他的同時,孫可望也在觀察著自己這多年未見的義弟,過了一會,孫可望最先開口打破寂靜,他拱手抱拳,道:「溫甫,多年未見,你的變化很大。」
「你也一樣。」劉文秀回答道,他說道:「永曆五年一別,時過境遷,現在卻已經是物是人非了,你我也不再如當年那般親如兄弟。」
孫可望聽言輕聲發笑,道:「是啊,物是人非,你和鴻遠(李定國字)投靠了蘇言那黃口小兒,我卻成王敗寇,被迫逃到了這邊陲之地苟延殘喘,溫甫,這五年來我無時無刻不再思念著你我當年的兄弟情義,若是你當年選擇站在我這一邊,或許現在的結果將大為不同。」
「不,你錯了。」劉文秀搖了搖頭,他麵容發沉:「陛下天命在身,是注定要統一天下的天子,任何與他為敵之人都會被擊敗,這是毋庸置疑的,我若是選擇幫助你,我便是與天道為敵,最終還是會敗於陛下之手,北邊的吳三桂還有關外的滿人便是最好的例子。」
孫可望並不知道吳三桂和清廷的事情,不過聽劉文秀這樣說,這兩者多半也和他一樣成王敗寇了。
見劉文秀如此為蘇言說話,孫可望心中很是煩躁,他也知道兩人之間沒有繼續交流下去的必要了,他緩緩吐出胸中濁氣,道:
「溫甫,既然你決心為蘇言而戰,那就休怪為兄不講昔日情分了。」
劉文秀點了點頭,再次抱拳,他的千言片語隻變化成兩個字,從他的嘴裏吐出來:「保重。」
說罷,二人各自策馬返回己方軍陣,待二人回軍後,號角聲從雙方軍中響起,兩軍將士發出陣陣戰吼,以號角聲作為背景,向敵軍掩殺而去。
五月下旬,孫可望終於率軍攻打劉文秀軍營盤。
兩軍於薩爾溫江江畔對峙,劉文秀軍勢三萬餘戰兵,其中一萬為隨他自雲貴出征四川的原大西軍老兵,兩萬則是在四川等級征召訓練的精兵,雖然火器普及率不高,但戰技嫻熟,即便是對抗昔日強大的滿洲大軍也並不畏懼。
而孫可望這邊足足率領了四萬大軍與戰象近百頭,其中兩萬為隨他從雲貴南撤的精銳老兵,另外兩萬則是進入孟艮後從南遷漢人和當地土著中征募訓練的士兵,後者也一同參與了對東籲的戰爭,正是士氣正旺之際。
除了這四萬大軍外,另有民夫輔兵不計,孫可望也將其算入大軍之中,對外號稱十萬大軍,意圖以氣勢先壓夏軍一頭。
麵對來勢洶洶的孫可望,劉文秀沉著冷靜調兵應對,他與孫可望曾經同為張獻忠的義子,兩人之間自然是極為熟悉的。
相較於劉文秀,孫可望在軍略方麵的造詣較弱,但他識人善用,即便是麾下部將在雲貴之戰中大量陣亡,撤到孟艮後他軍中仍然有眾多驍勇的將領供他驅使。
而劉文秀的軍略自然無需細說,從他在曆史上多次被孫可望任命為前線主將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他的軍事才能。
大戰在即,夏軍營盤內,劉文秀將軍中將領集結起來,他言語嚴肅地對眾將說道:「此戰為我蜀軍揚名的機會,若是擊敗孫可望,我蜀軍定能為朝廷重用,此後揚名立萬,建功立業不在話下,眾將當一同勉力,切莫令陛下失望。」
「謹遵將軍令!」
眾將齊聲應諾。
劉文秀麾下的蜀軍正處於尷尬的地位。
盡管蘇言同意保留蜀軍的編製,讓劉文秀單獨統領,給了他們極大的恩賜,但朝中仍然有一股聲音,要求朝廷取締蜀軍,將劉文秀調回京師不再讓他能夠統軍。
這股聲音認為,劉文秀的前身是西賊將領,劣跡斑斑,不應該予以信任,而且相較於李定國,劉文秀至今沒有立下可以堵住他人嘴巴的功績。
要知道,即便是收複了交趾故地的李定國,朝中仍然有部分人認為他不配繼續保留郡王爵,朱成功是國舅,又是曾經的國姓爺,他保留郡王爵沒人會說什麽,可李定國是個什麽東西?他不過西賊出身,與皇室又無瓜葛,不應該繼續保留郡王爵。
相比之下,足以看出劉文秀到底頂著多大的輿論壓力了。
這股聲音讓劉文秀一直沒能放下心來,他擔心哪一天皇帝就會被說服,將他召回京師,將他辛苦打造的蜀軍遣散,但他並沒有造反的想法,先不提他的長子正在京師受到皇帝的重任成為禁軍將領,就算他造反了,也打不過強大的夏軍,最後還是死路一條。
因此,如今有了能夠上戰場的機會,劉文秀心中暗自立誓,一定要借著這個機會堵住百官的悠悠眾口,讓皇帝知道他對自己的信任並非錯誤。
另一邊,秦軍大營內,秦軍將領也同樣戰意盎然,對北方龐然大物的恐懼因為王自奇的勝利而稍稍減弱了許多,他們立誌要再次擊敗夏軍,保衛自己的第二故鄉——在孟艮的這五年內,他們已經將這裏視作自己新的家了。
當然,除了保家衛國的信念之外,他們還懷著對背叛自己的緬人的憤怒,孫可望告訴眾將,在擊退南下的夏軍後,他定然會率領他們反攻阿瓦城,徹底滅亡東籲王國,讓背信棄義的緬王付出沉痛的代價。
戰事於五月二十四日打響,夏秦兩軍背靠營地列陣,在開戰前,孫可望派人前去夏軍軍陣,邀請劉文秀前來與故人相見。
劉文秀麾下部將們都擔心這是孫可望的陰謀,紛紛勸劉文秀不要前往以身犯險,但劉文秀思考再三,還是同意了秦使的邀請,與
孫可望在戰場中心會麵。
秦使走後,祁三升最先站出來,言語有些激動地說道:「將軍,您為何要答應和孫賊見麵?您身為大軍主將,若是出了什麽好歹,大軍將群龍無首,不戰自敗啊!」
劉文秀擺了擺手,說道:「你不用勸說了,我意已決,孫可望終究還是我的義兄,大戰在即,和他見上一麵也並非不可,更何況,我會讓承恩護送我一同前去。」
見劉文秀點了自己名字,他麾下部將高承恩抱拳說道:「末將誓死護衛將軍周全。」
沒過多久,劉文秀便帶著數十騎離開軍陣,向戰場中心策馬而去,等他到的時候,孫可望也早已在此等候,他同樣隻帶了十餘騎。
劉文秀勒停戰馬,在離孫可望兩三米開外的位置停下來,他的目光漫不經心地打量了一圈孫可望和他身後的騎兵,肉眼可見,孫可望和他記憶中的那個模樣有了很大的變化,他的長發中多出了許多銀絲,臉頰也消瘦了下來,沒有當年的意氣風發。
劉文秀打量著他的同時,孫可望也在觀察著自己這多年未見的義弟,過了一會,孫可望最先開口打破寂靜,他拱手抱拳,道:「溫甫,多年未見,你的變化很大。」
「你也一樣。」劉文秀回答道,他說道:「永曆五年一別,時過境遷,現在卻已經是物是人非了,你我也不再如當年那般親如兄弟。」
孫可望聽言輕聲發笑,道:「是啊,物是人非,你和鴻遠(李定國字)投靠了蘇言那黃口小兒,我卻成王敗寇,被迫逃到了這邊陲之地苟延殘喘,溫甫,這五年來我無時無刻不再思念著你我當年的兄弟情義,若是你當年選擇站在我這一邊,或許現在的結果將大為不同。」
「不,你錯了。」劉文秀搖了搖頭,他麵容發沉:「陛下天命在身,是注定要統一天下的天子,任何與他為敵之人都會被擊敗,這是毋庸置疑的,我若是選擇幫助你,我便是與天道為敵,最終還是會敗於陛下之手,北邊的吳三桂還有關外的滿人便是最好的例子。」
孫可望並不知道吳三桂和清廷的事情,不過聽劉文秀這樣說,這兩者多半也和他一樣成王敗寇了。
見劉文秀如此為蘇言說話,孫可望心中很是煩躁,他也知道兩人之間沒有繼續交流下去的必要了,他緩緩吐出胸中濁氣,道:
「溫甫,既然你決心為蘇言而戰,那就休怪為兄不講昔日情分了。」
劉文秀點了點頭,再次抱拳,他的千言片語隻變化成兩個字,從他的嘴裏吐出來:「保重。」
說罷,二人各自策馬返回己方軍陣,待二人回軍後,號角聲從雙方軍中響起,兩軍將士發出陣陣戰吼,以號角聲作為背景,向敵軍掩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