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步入九月,吳三桂建立的周朝的局勢也愈發不妙起來。
首先是在川北戰場,周軍雖然成功憑借著川北複雜的地形擋住了夏軍數月之久,但在夏軍優勢火力的覆蓋下,周軍防線還是節節敗退。
九月初,夏軍以重炮轟塌保寧府城牆,大軍順著缺口攻入城內,在城內與周軍爆發激戰,雙方一直奮戰到天黑,周軍才終於被殺潰,坐鎮保寧府的四川巡撫李國英趁亂棄城而逃。
保寧府平定後,周軍在川北的行政中心就此淪陷,在川北組織禦敵的大將吳國貴聽聞這個噩耗後,知道川北已經沒有繼續守下去的必要了,便組織兵馬撤向漢中。
不過,通往漢中的各個關隘他還是以重兵把守,盡力組織夏軍進犯漢中。
蘇定遠在攻陷保寧府後,便組織兵馬繼續北伐,夏軍雖然攻勢凶猛,但奈何要害關隘都被敵軍掌控,因此進展緩慢,先進火器也無法發揮作用。
既然川北遲遲沒有進展,蘇言為了盡快消滅吳三桂,統一全國,隻能從河南方向想辦法,他將稱帝後與近衛步兵一塊生產征募出來的12磅步兵炮盡數運往前線,補充到張名振的軍中,並叮囑他盡快攻入陝西,解救秦晉之地的百姓。
為了能夠將這48門12磅步兵炮盡快運往軍中,蘇言將其全部裝上舟船,沿著大運河進入黃河河道,最終運到洛陽府卸下,走陸路送往前線。
事實證明水路的確比陸路效率更高,這48門沉重的火炮若是走陸路,沒有幾個月是送不到前線去的,可走了水路以後,隻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送到了前線,由張名振簽收。
新獲得了這48門步兵炮後,張名振隨即向古老的潼關城牆展開猛烈炮擊,這場炮擊一直持續了整整三天,夏軍射出了上千發炮彈,讓潼關城牆多處破損倒塌,城中守軍亦是軍心動蕩,毫無戰意。
待城牆被轟塌後,伴隨著激昂的進攻號角,夏軍踩著一地的廢墟攻入關內,殺死了部分敢於抵抗的周軍將士後,其餘人等皆主動放下了武器,選擇投降。
潼關陷落,通往吳周陪都西京的道路上一路暢通無阻,再也沒有什麽天險能夠擋住夏軍的步伐了。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聽聞潼關陷落的消息後,西京城內頓時慌作一團,吳周在這裏並沒有部署多少兵力,留守西京的皇太子吳應熊與皇後張氏慌忙準備逃離西京,到更加安全的山西去。
城中沒有轉移到太原的文武官員也都同樣慌亂,他們這時也顧不上身居高位的威嚴了,連忙收拾整理出大包小包,趕在夏軍殺來之前逃往北方。
整座城市宛如末日來臨一般,街上隨處可見驚慌失措的亂民,城中的守衛部隊也因為高層的失態而拋棄了他們的職責,或是加入了逃跑的浪潮,或是幹脆化身亂軍,趁機渾水摸魚。
在這種背景下,反倒是吳周成立後投靠吳三桂的原陝西總統虞胤站了出來,他在投靠吳三桂以後便被封為平東將軍,鎮守華州。
在夏軍攻破潼關,又攻下華陰後,他組織兵馬固守華州,號召城中百姓上下齊心,抵抗夏軍。
雖然他的號召響應者寥寥,但在這個吳周高層都倉皇北逃的背景下,他還能夠勇敢地站出來,他的品格和勇氣也是值得肯定的。
隻可惜這並沒有什麽用,麵對虞胤的堅守,夏軍火炮開路,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攻克了華州,夏軍士兵從死人堆裏將受傷的虞胤挖了出來,給他簡單治療了一番,便直接送到了後方關押。
夏軍攻克華州後隻修整了一個晚上,便繼續向西挺進,九月廿八日,夏軍克臨潼,前鋒直抵西京東麵。
九月三十日夏軍兵臨西京城下,吳周皇室和高層官員早已提前幾天渡過渭河逃往太原,城中缺兵少
將,麵對夏軍兵鋒,在幾乎沒有任何抵抗的情況下,西京便主動開城投降。
張名振攻克西京後,恢複了它原來的名字西安,並傳檄陝西各城,要求他們棄暗投明,歸順夏朝。
同時,他也命令麾下大將蕩胡伯阮進率領軍中所有騎軍渡過渭河,追擊逃亡山西的吳周高層。
即便是在逃命的情況下,吳應熊一行人仍然攜帶著大包小包各種器物,單是馬車就有數十輛,因此行進速度遭到極大的拖延。
這使得在他們出發的幾天後才進行追擊的阮進隻用了不到五天的時間就殺到了車隊的後方,得知夏軍居然追殺過來了,車隊中更加陷入了手足無措的境地之中。
在這一刻,身為皇太子的吳應熊理所應當扛起了重任,他咬著牙組織護送車隊的兵馬列陣迎敵,意圖擊退這支夏軍追兵。
但阮進怎麽說也是曾經的魯監國朝廷內第一悍將,他身先士卒,帶頭向周軍軍陣發起衝鋒。
在平地上,麵對數千騎兵的衝鋒,周軍軍陣理所當然的出現了騷動和恐慌,他們甚至沒有等夏軍騎兵衝到自己麵前就先一步尖叫著丟下武器四散而逃。
隨後,夏軍如同一柄鋼刀一般硬生生撕裂了周軍軍陣,所有擋在騎兵衝鋒路線上的步卒皆被卷入馬蹄之下,活生生踏成了肉泥。
周軍潰不成軍,直接拋棄了那些孤立無助的車隊上的高層勳貴,隻求活命地埋頭狂奔。
好在阮進的目標並不是他們,在擊潰了被組織起來的周軍步卒後,阮進便率領著騎軍包圍了這支車隊,勒令吳應熊等人下馬投降。
吳應熊本就不是什麽強勢之人,他心中膽怯,看著那些有如殺神一般的夏軍騎兵,隻得雙股戰栗地下馬投降。
見皇太子都帶頭投降了,那些宮中女眷和一同出逃的官員及其家眷隻得跟著向夏軍投降,車隊內滿是女眷們的哭啼聲,仿佛她們下一秒就會被夏軍抓起來淩辱一般。
西京淪陷、皇太子及皇後盡數被夏軍俘虜,這些噩耗迅速傳遍了吳周朝廷境內,在太原的吳三桂得知此噩耗後頓時氣血上湧,一口老血噴出,隨即暈厥過去。
陝西各地也隨即紛紛反正歸附夏軍,僅有漢中一府還旗幟堅定地站在吳三桂這邊。
從川北撤回漢中的吳國貴為了避免陷入雙麵夾擊的境地,以重兵切斷了漢中通往川北與陝西的要道,他身為吳三桂的死忠,是鐵了心要為吳三桂效死而戰了。
首先是在川北戰場,周軍雖然成功憑借著川北複雜的地形擋住了夏軍數月之久,但在夏軍優勢火力的覆蓋下,周軍防線還是節節敗退。
九月初,夏軍以重炮轟塌保寧府城牆,大軍順著缺口攻入城內,在城內與周軍爆發激戰,雙方一直奮戰到天黑,周軍才終於被殺潰,坐鎮保寧府的四川巡撫李國英趁亂棄城而逃。
保寧府平定後,周軍在川北的行政中心就此淪陷,在川北組織禦敵的大將吳國貴聽聞這個噩耗後,知道川北已經沒有繼續守下去的必要了,便組織兵馬撤向漢中。
不過,通往漢中的各個關隘他還是以重兵把守,盡力組織夏軍進犯漢中。
蘇定遠在攻陷保寧府後,便組織兵馬繼續北伐,夏軍雖然攻勢凶猛,但奈何要害關隘都被敵軍掌控,因此進展緩慢,先進火器也無法發揮作用。
既然川北遲遲沒有進展,蘇言為了盡快消滅吳三桂,統一全國,隻能從河南方向想辦法,他將稱帝後與近衛步兵一塊生產征募出來的12磅步兵炮盡數運往前線,補充到張名振的軍中,並叮囑他盡快攻入陝西,解救秦晉之地的百姓。
為了能夠將這48門12磅步兵炮盡快運往軍中,蘇言將其全部裝上舟船,沿著大運河進入黃河河道,最終運到洛陽府卸下,走陸路送往前線。
事實證明水路的確比陸路效率更高,這48門沉重的火炮若是走陸路,沒有幾個月是送不到前線去的,可走了水路以後,隻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送到了前線,由張名振簽收。
新獲得了這48門步兵炮後,張名振隨即向古老的潼關城牆展開猛烈炮擊,這場炮擊一直持續了整整三天,夏軍射出了上千發炮彈,讓潼關城牆多處破損倒塌,城中守軍亦是軍心動蕩,毫無戰意。
待城牆被轟塌後,伴隨著激昂的進攻號角,夏軍踩著一地的廢墟攻入關內,殺死了部分敢於抵抗的周軍將士後,其餘人等皆主動放下了武器,選擇投降。
潼關陷落,通往吳周陪都西京的道路上一路暢通無阻,再也沒有什麽天險能夠擋住夏軍的步伐了。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聽聞潼關陷落的消息後,西京城內頓時慌作一團,吳周在這裏並沒有部署多少兵力,留守西京的皇太子吳應熊與皇後張氏慌忙準備逃離西京,到更加安全的山西去。
城中沒有轉移到太原的文武官員也都同樣慌亂,他們這時也顧不上身居高位的威嚴了,連忙收拾整理出大包小包,趕在夏軍殺來之前逃往北方。
整座城市宛如末日來臨一般,街上隨處可見驚慌失措的亂民,城中的守衛部隊也因為高層的失態而拋棄了他們的職責,或是加入了逃跑的浪潮,或是幹脆化身亂軍,趁機渾水摸魚。
在這種背景下,反倒是吳周成立後投靠吳三桂的原陝西總統虞胤站了出來,他在投靠吳三桂以後便被封為平東將軍,鎮守華州。
在夏軍攻破潼關,又攻下華陰後,他組織兵馬固守華州,號召城中百姓上下齊心,抵抗夏軍。
雖然他的號召響應者寥寥,但在這個吳周高層都倉皇北逃的背景下,他還能夠勇敢地站出來,他的品格和勇氣也是值得肯定的。
隻可惜這並沒有什麽用,麵對虞胤的堅守,夏軍火炮開路,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攻克了華州,夏軍士兵從死人堆裏將受傷的虞胤挖了出來,給他簡單治療了一番,便直接送到了後方關押。
夏軍攻克華州後隻修整了一個晚上,便繼續向西挺進,九月廿八日,夏軍克臨潼,前鋒直抵西京東麵。
九月三十日夏軍兵臨西京城下,吳周皇室和高層官員早已提前幾天渡過渭河逃往太原,城中缺兵少
將,麵對夏軍兵鋒,在幾乎沒有任何抵抗的情況下,西京便主動開城投降。
張名振攻克西京後,恢複了它原來的名字西安,並傳檄陝西各城,要求他們棄暗投明,歸順夏朝。
同時,他也命令麾下大將蕩胡伯阮進率領軍中所有騎軍渡過渭河,追擊逃亡山西的吳周高層。
即便是在逃命的情況下,吳應熊一行人仍然攜帶著大包小包各種器物,單是馬車就有數十輛,因此行進速度遭到極大的拖延。
這使得在他們出發的幾天後才進行追擊的阮進隻用了不到五天的時間就殺到了車隊的後方,得知夏軍居然追殺過來了,車隊中更加陷入了手足無措的境地之中。
在這一刻,身為皇太子的吳應熊理所應當扛起了重任,他咬著牙組織護送車隊的兵馬列陣迎敵,意圖擊退這支夏軍追兵。
但阮進怎麽說也是曾經的魯監國朝廷內第一悍將,他身先士卒,帶頭向周軍軍陣發起衝鋒。
在平地上,麵對數千騎兵的衝鋒,周軍軍陣理所當然的出現了騷動和恐慌,他們甚至沒有等夏軍騎兵衝到自己麵前就先一步尖叫著丟下武器四散而逃。
隨後,夏軍如同一柄鋼刀一般硬生生撕裂了周軍軍陣,所有擋在騎兵衝鋒路線上的步卒皆被卷入馬蹄之下,活生生踏成了肉泥。
周軍潰不成軍,直接拋棄了那些孤立無助的車隊上的高層勳貴,隻求活命地埋頭狂奔。
好在阮進的目標並不是他們,在擊潰了被組織起來的周軍步卒後,阮進便率領著騎軍包圍了這支車隊,勒令吳應熊等人下馬投降。
吳應熊本就不是什麽強勢之人,他心中膽怯,看著那些有如殺神一般的夏軍騎兵,隻得雙股戰栗地下馬投降。
見皇太子都帶頭投降了,那些宮中女眷和一同出逃的官員及其家眷隻得跟著向夏軍投降,車隊內滿是女眷們的哭啼聲,仿佛她們下一秒就會被夏軍抓起來淩辱一般。
西京淪陷、皇太子及皇後盡數被夏軍俘虜,這些噩耗迅速傳遍了吳周朝廷境內,在太原的吳三桂得知此噩耗後頓時氣血上湧,一口老血噴出,隨即暈厥過去。
陝西各地也隨即紛紛反正歸附夏軍,僅有漢中一府還旗幟堅定地站在吳三桂這邊。
從川北撤回漢中的吳國貴為了避免陷入雙麵夾擊的境地,以重兵切斷了漢中通往川北與陝西的要道,他身為吳三桂的死忠,是鐵了心要為吳三桂效死而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