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一切都完了。」
浚縣城牆上,看著衛河對岸軍旗獵獵的吳軍軍陣,又緩緩看向城中逃回來的殘兵敗將,河南都指揮使許天寵心中滿是苦澀,背靠著冰冷的牆垛,緩緩坐在地上。
就在數個時辰前,關寧鐵騎輕而易舉的就擊潰了他的大軍,朝著許天寵所在的帥旗殺了過來,他心中恐懼,生怕會死在這裏,便直接帶上帥旗一塊撤退。
帥旗一動,軍心也就動搖了起來,在吳軍的猛攻之下,三萬大軍頃刻瓦解,許天寵狼狽而逃,僅有不到五千人跟著他逃過了衛河,回到浚縣內。
整整三萬大軍,真正被殺死的人隻有少數,更多的還是隨大流加入潰敗的浪潮之中,這很符合這個時代的綠營兵。
許天寵的心中充滿了懊悔,他早知道就不應該主動出城迎戰,如果他不出城迎戰就不會損失了兩萬多人,如果他不損失兩萬多人說不定就能憑借這連下數城的戰功官升幾級,如果他官升幾級……
不管怎麽說,這一切都晚了,許天寵知道寄希望於眼下正在淇縣的王翊,希望他能夠過來解浚縣之圍。
城外,王屏藩正和他的部將開懷大笑。
此戰他們隻付出了少量的代價就擊潰了夏軍,贏得了第一場開門紅,還複活了上萬敵軍,並將其都吸收進軍中,增加了己方軍隊的兵力。
雖然他知道這些潰兵的戰鬥力很不靠譜,但是讓他們幫忙打雜協助攻城之類的,他們還是能夠勝任的。
本來王屏藩還想直接攻下浚縣,將那許天寵的頭顱拿來祭旗,可誰知道許天寵倉皇逃過衛河後居然直接一把火燒了衛河上的橋梁,吳軍隻能就地籌集物資,在衛河上新建一道橋梁渡河。
這讓他很是不滿,那北溪侯王翊隨時都可能殺來,若是因為這小小的衛河被夏軍包抄了,那豈不是完了?
心中再怎麽不滿,王屏藩也隻能盡快建造橋梁渡河,為了加快速度,他直接將兵馬散派出去,沿著衛河尋找船隻,以船隻作為橋墩的地基,造出一道簡易的橋梁。
與此同時,被吳軍擊敗的部分潰兵慌不擇路下逃到了王翊駐紮的淇縣,這位夏王朝的北溪侯此時正籌劃著攻打彰德府,聽聞許天寵被殺得大敗的噩耗後,氣得險些拔劍亂砍。
他雖然知道許天寵那綠營兵不堪重用,可誰能想到居然這麽快就被擊潰了,在他看來,就算是有三萬頭豬,那吳軍也不可能那麽快都殺死。
不管怎麽說,王翊隻能清點兵馬,出城向浚縣趕去,救援被圍在浚縣城內的許天寵。
從淇縣到浚縣有一天半的路程,夏軍星夜趕路,卻是趕在吳軍的橋梁建好之前出現在了吳軍的西側。
王屏藩一直留意著夏軍援軍的動態,因此他第一時間就知道了王翊的到來,他沒有在意躲在浚縣內瑟瑟發抖的許天寵,直接背靠衛河列陣,準備迎擊夏軍。
王翊率軍抵達後,他並沒有急著發起進攻,他早就從潰兵口中知道了吳軍關寧鐵騎的存在,為此他極為小心謹慎。
他麾下的兵馬並無係統軍隊,有的隻是數千接受過係統整訓的曆戰老兵,因為是從江南一路北伐,他軍中也缺乏騎兵,隻能以步軍硬撼關寧鐵騎。
策馬屹立在軍前,王翊遠遠打量著對麵的吳軍軍陣,在吸收了上萬潰兵後,吳軍軍陣規模擴大了一倍,最讓他在意的關寧鐵騎被部署在左翼,即便隔了這麽遠,王翊仍然能夠感受到關寧鐵騎身上散發出的濃鬱殺氣。
他臉色不禁變得陰沉了許多。
思索再三,王翊還是決定暫時不與吳軍交手,他下令全軍後撤數裏安營紮寨,暫避鋒芒,也牽製住吳軍注意力,讓其無法全力攻打浚縣。
……
王翊與王屏藩對峙的同時,北邊,張煌言率領的大軍也在向京師不斷推進,他的兵馬吸收了洪承疇帶來的被擊敗的清軍,又有蘇言在山東新征召的係統軍隊,因此兵力直逼六萬之眾。
相比之下,剛剛拿下京師不久的吳三桂手頭上的兵力就隻有四萬餘,他眼見夏軍不斷推進,原本還想著憑借京師高大堅固的城牆守一波,但是在夏軍克保定過容城後,這個想法就出現了動搖。
沒有必要。
或者說,固守京師雖然能夠擊退夏軍的進攻,但也將自己的退路給斷了。
現在的京師內部情況可不怎麽好,缺糧斷糧,城中人心不穩,清廷的殘餘勢力也還潛伏在城內沒有冒頭,保不準就趁吳三桂據守的時候從城內冒出來爆他菊花。
這座城市空有政治象征,倉廩空虛,完全沒有守下去的必要,也難怪清廷直接放棄了它,選擇逃出關外。
不過,吳三桂想跑,他的手下卻是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京師,隨軍的大女婿胡國柱和三女婿郭仕圖在得知吳三桂準備跑路,頓時就有些著急了。
他們早就覬覦城中流落民間的財富了,別看官府的倉廩中都可以跑老鼠了,可實際上財富都聚集在京城裏那幫子沒跑的勳貴和大戶人家手中,就連最底層的小老百姓手裏也積攢了一些家當。
這要是能夠都掠奪收集起來,他們也能從中猛發一筆。
因此,他們連忙找上吳三桂,說明京師的重要性,那郭仕圖更是說道:「京師內多為明清兩朝勳貴,其財富累積數代,富可敵國,王爺若是要棄守京師,也應該向從他們手中的錢糧帶走,避免流落入夏軍手中,成為攻打我軍的助力。」
吳三桂入京師時要求軍隊相安無犯,因此京內留下的勳貴和大戶人家都沒有遭到劫掠。
聽了他的話,吳三桂也有些心動起來,他既然都要棄守京師,以後多半再也不會回來,在離開前對城內進行一番掠奪也不是不行。
想到這,吳三桂同意了兩個女婿的意見,傳令京中各部,準許他們在京師內進行掠奪,限期七日,七日後不管搶了多少,都必須要撤離京師。
吳三桂的命令一下達,整座京師內都回蕩起吳軍將士的歡呼聲,他們隨即衝出各自的營房駐地,衝向最近的民居和商鋪,對毫無武力的京師百姓展開了最為殘酷的劫掠。
浚縣城牆上,看著衛河對岸軍旗獵獵的吳軍軍陣,又緩緩看向城中逃回來的殘兵敗將,河南都指揮使許天寵心中滿是苦澀,背靠著冰冷的牆垛,緩緩坐在地上。
就在數個時辰前,關寧鐵騎輕而易舉的就擊潰了他的大軍,朝著許天寵所在的帥旗殺了過來,他心中恐懼,生怕會死在這裏,便直接帶上帥旗一塊撤退。
帥旗一動,軍心也就動搖了起來,在吳軍的猛攻之下,三萬大軍頃刻瓦解,許天寵狼狽而逃,僅有不到五千人跟著他逃過了衛河,回到浚縣內。
整整三萬大軍,真正被殺死的人隻有少數,更多的還是隨大流加入潰敗的浪潮之中,這很符合這個時代的綠營兵。
許天寵的心中充滿了懊悔,他早知道就不應該主動出城迎戰,如果他不出城迎戰就不會損失了兩萬多人,如果他不損失兩萬多人說不定就能憑借這連下數城的戰功官升幾級,如果他官升幾級……
不管怎麽說,這一切都晚了,許天寵知道寄希望於眼下正在淇縣的王翊,希望他能夠過來解浚縣之圍。
城外,王屏藩正和他的部將開懷大笑。
此戰他們隻付出了少量的代價就擊潰了夏軍,贏得了第一場開門紅,還複活了上萬敵軍,並將其都吸收進軍中,增加了己方軍隊的兵力。
雖然他知道這些潰兵的戰鬥力很不靠譜,但是讓他們幫忙打雜協助攻城之類的,他們還是能夠勝任的。
本來王屏藩還想直接攻下浚縣,將那許天寵的頭顱拿來祭旗,可誰知道許天寵倉皇逃過衛河後居然直接一把火燒了衛河上的橋梁,吳軍隻能就地籌集物資,在衛河上新建一道橋梁渡河。
這讓他很是不滿,那北溪侯王翊隨時都可能殺來,若是因為這小小的衛河被夏軍包抄了,那豈不是完了?
心中再怎麽不滿,王屏藩也隻能盡快建造橋梁渡河,為了加快速度,他直接將兵馬散派出去,沿著衛河尋找船隻,以船隻作為橋墩的地基,造出一道簡易的橋梁。
與此同時,被吳軍擊敗的部分潰兵慌不擇路下逃到了王翊駐紮的淇縣,這位夏王朝的北溪侯此時正籌劃著攻打彰德府,聽聞許天寵被殺得大敗的噩耗後,氣得險些拔劍亂砍。
他雖然知道許天寵那綠營兵不堪重用,可誰能想到居然這麽快就被擊潰了,在他看來,就算是有三萬頭豬,那吳軍也不可能那麽快都殺死。
不管怎麽說,王翊隻能清點兵馬,出城向浚縣趕去,救援被圍在浚縣城內的許天寵。
從淇縣到浚縣有一天半的路程,夏軍星夜趕路,卻是趕在吳軍的橋梁建好之前出現在了吳軍的西側。
王屏藩一直留意著夏軍援軍的動態,因此他第一時間就知道了王翊的到來,他沒有在意躲在浚縣內瑟瑟發抖的許天寵,直接背靠衛河列陣,準備迎擊夏軍。
王翊率軍抵達後,他並沒有急著發起進攻,他早就從潰兵口中知道了吳軍關寧鐵騎的存在,為此他極為小心謹慎。
他麾下的兵馬並無係統軍隊,有的隻是數千接受過係統整訓的曆戰老兵,因為是從江南一路北伐,他軍中也缺乏騎兵,隻能以步軍硬撼關寧鐵騎。
策馬屹立在軍前,王翊遠遠打量著對麵的吳軍軍陣,在吸收了上萬潰兵後,吳軍軍陣規模擴大了一倍,最讓他在意的關寧鐵騎被部署在左翼,即便隔了這麽遠,王翊仍然能夠感受到關寧鐵騎身上散發出的濃鬱殺氣。
他臉色不禁變得陰沉了許多。
思索再三,王翊還是決定暫時不與吳軍交手,他下令全軍後撤數裏安營紮寨,暫避鋒芒,也牽製住吳軍注意力,讓其無法全力攻打浚縣。
……
王翊與王屏藩對峙的同時,北邊,張煌言率領的大軍也在向京師不斷推進,他的兵馬吸收了洪承疇帶來的被擊敗的清軍,又有蘇言在山東新征召的係統軍隊,因此兵力直逼六萬之眾。
相比之下,剛剛拿下京師不久的吳三桂手頭上的兵力就隻有四萬餘,他眼見夏軍不斷推進,原本還想著憑借京師高大堅固的城牆守一波,但是在夏軍克保定過容城後,這個想法就出現了動搖。
沒有必要。
或者說,固守京師雖然能夠擊退夏軍的進攻,但也將自己的退路給斷了。
現在的京師內部情況可不怎麽好,缺糧斷糧,城中人心不穩,清廷的殘餘勢力也還潛伏在城內沒有冒頭,保不準就趁吳三桂據守的時候從城內冒出來爆他菊花。
這座城市空有政治象征,倉廩空虛,完全沒有守下去的必要,也難怪清廷直接放棄了它,選擇逃出關外。
不過,吳三桂想跑,他的手下卻是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京師,隨軍的大女婿胡國柱和三女婿郭仕圖在得知吳三桂準備跑路,頓時就有些著急了。
他們早就覬覦城中流落民間的財富了,別看官府的倉廩中都可以跑老鼠了,可實際上財富都聚集在京城裏那幫子沒跑的勳貴和大戶人家手中,就連最底層的小老百姓手裏也積攢了一些家當。
這要是能夠都掠奪收集起來,他們也能從中猛發一筆。
因此,他們連忙找上吳三桂,說明京師的重要性,那郭仕圖更是說道:「京師內多為明清兩朝勳貴,其財富累積數代,富可敵國,王爺若是要棄守京師,也應該向從他們手中的錢糧帶走,避免流落入夏軍手中,成為攻打我軍的助力。」
吳三桂入京師時要求軍隊相安無犯,因此京內留下的勳貴和大戶人家都沒有遭到劫掠。
聽了他的話,吳三桂也有些心動起來,他既然都要棄守京師,以後多半再也不會回來,在離開前對城內進行一番掠奪也不是不行。
想到這,吳三桂同意了兩個女婿的意見,傳令京中各部,準許他們在京師內進行掠奪,限期七日,七日後不管搶了多少,都必須要撤離京師。
吳三桂的命令一下達,整座京師內都回蕩起吳軍將士的歡呼聲,他們隨即衝出各自的營房駐地,衝向最近的民居和商鋪,對毫無武力的京師百姓展開了最為殘酷的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