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韓王最終還是沒能逃出去,他派出去變賣家產的下人一從側門或後門離開王府,沒走多遠就被監視的錦衣衛控製了起來。
控製住他們的錦衣衛隻一番威逼利誘,膽小的下人們就哆哆嗦嗦將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說了出來,錦衣衛們一聽到韓王準備跑路,連忙匯報給了指揮使李元胤。
李元胤聽完手下人的匯報後也不敢怠慢,馬不停蹄的趕往首輔家中,向許赫匯報這件事,許赫聽了以後,隻一番思索,便提筆書信一封,讓李元胤派人轉送兵部左侍郎顧炎武。
李元胤並不知道這封書信的內容是什麽,等他派人送到顧炎武手上後不久,下午時分,駐守南京的城防軍突然湧上街頭,在大街小巷張貼告示,稱今日有一夥亂黨出現在南京周圍,為了保衛京畿安全,南京暫時戒嚴,各門提前關閉。
等韓王朱璟溧聽到這個消息後,他好似遭到雷劈一般,整個人重重坐在椅子上,動彈不得。
他知道,自己一定已經被盯上了。
和朱璟溧一樣慌的還有其他參與密謀的宗室,他們的反應如何無需用筆墨贅述。
兩天後,也就是監國二年五月十八,蘇言率領近衛團渡過長江,抵達南京。
蘇言安然無恙的出現頓時轟動了整個南京城,南京百姓爭先上街一睹蘇言的模樣,想要確定蘇言是否真的沒有受到那場刺殺的影響。
許赫提前一天就得知蘇言即將渡江的消息,因此他早已率領文武百官在下關碼頭迎接蘇言,在蘇言從渡船下來後,他帶頭拱手作揖,向蘇言行禮問候。
蘇言的歸來徹底穩定了朝野上下的人心,但文武百官們也非常清楚,蘇言這一次回來,定然是有了萬全的準備,隻怕是要殺得一場人頭滾滾了。
果不其然,蘇言回家安撫了受驚悲傷的鄭茶姑,向大嫂董酉姑報喜後,第二天早朝,蘇言就直接拿出了孔府在曲阜盤踞多年的各種罪狀,以及孔興燮被抓後的口供。
種種證據和那刺眼的口供讓滿朝文武大為震驚,他們相互議論紛紛起來,每個人都表現得極為驚訝,在驚訝過後,便是濃濃的憤慨。
他們為孔家曆代深受國恩卻不思忠君報國,反而荼毒鄉裏的行為而感到不齒,也為韓王及其黨羽意圖刺殺楚王的舉動充滿了憤怒。
在文武官員的議論聲中,麵露憤慨之色的刑部尚書揭重熙出列,他言辭激烈,高聲奏道:
「殿下,衍聖公一脈荼毒鄉裏,為禍多年,有賣主求榮,向胡虜卑躬屈膝在前,有為虎作倀,刺殺監國在後,其罪行人神共憤,天地不容,罪無可赦。
不應以其身為衍聖公就輕拿放過,理應予以嚴懲,奪其衍聖公名號,涉事子弟投入獄中,按律嚴懲,昭顯我大明律法威嚴,震懾各地官員,警示後來之人!」
「臣吳鍾巒附議!」禮部尚書吳鍾巒出列,高聲道:「衍聖公一脈無才無德,枉為聖人後裔,朝廷應在未涉案的孔氏子弟中進行選拔,此才德兼備、忠心為國之人為新任衍聖公。」
他話音落下,又陸陸續續有多名官員出列附和,蘇言點了點頭,道:「擬詔,衍聖公孔興燮及其涉案子弟盡數投入獄中,押往南京由三法司會審,曲阜孔府往年的不義之財盡數收歸國庫,清點佃戶人數,將孔府田產發放歸還。
衍聖公一職暫且廢置,在此事塵埃落定之前,暫不新設。」
蘇言話音落下,坐在一側的中書舍人管嗣裘手中毛筆不斷書寫著,記錄下他剛剛所說的一切。
處理完孔氏的事情後,接下來就是對刺殺案的主謀——韓王一黨的處置。
因為事關皇室宗親,慷慨直言的官員少了很多,剛正不阿的揭重熙還是第一個站起來,建議朝廷將韓王、徽
王、長沙王、瀘溪王、善化王、樂安王六位參與刺殺的宗室先行收押,待調查清楚後再行決定。
這是目前最為妥善的處置辦法,不過這六位宗室在被收押起來以後,他們的清白就不是揭重熙能夠決定的了。
蘇言已經決定弄死這些蛀蟲,因此不管能不能找到證據,他都能拿出相關的證據來。
同意了揭重熙的建議後,由於朝廷暫時沒有宗人府(準確來說其實是有宗人府的,但是宗人府宗正是遠在台灣的朱成功),蘇言隻能命令錦衣衛指揮使李元胤將六人暫時收押到錦衣衛詔獄內。
朝會結束後,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緹騎從北鎮撫司衙門魚貫而出,快馬向居住在南京城內外城的六位宗親的王府而去。
「北鎮撫司辦案,速速回避!」
街巷內,剛剛從茶樓走出來的文安之看著快馬疾馳而去的錦衣衛緹騎,臉色微變,昨天蘇言返回南京的時候他就在場,在看見蘇言安然無恙的時候,他就清楚肯定會爆發一場腥風血雨。
可沒想到,速度居然這麽快,錦衣衛大舉出動,接下來定然會有無數人被關進詔獄。
錦衣衛的抓捕行動並不順利,韓王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在錦衣衛上門時,他直接拿出王府內私藏的火器和弓弩刀槍分發給王府護衛,和他的胞弟朱璟湲一同指揮護衛進行抵抗。
錦衣衛沒有想到韓王盡然敢公然對抗,猝不及防下一時間被殺傷數人,其餘人等連忙隱蔽起來,向附近的城防軍求援。
火器的響聲在這個祥和的南京城內顯得多麽刺耳,附近的城防軍很快就趕了過來,與錦衣衛一同向韓王府展開圍攻。
盡管韓王朱璟溧拚死抵抗,但府中的王府護衛還是在正規軍的進攻下死傷慘重,眼見官軍即將撞開王府大門,絕望之下的朱璟溧帶著他的胞弟和妻兒躲進了柴房,點火***。
但朱璟湲不願如此慘死,在點火前逃了出來,他才剛剛跑出幾步,柴房便燃起了熊熊大火,這時官兵和錦衣衛陸續衝了過來,將朱璟湲摁在地上捆綁起來。
其餘人看著那逐漸蔓延開來的大火,連忙去尋找水源救火,在大火燃燒的劈裏啪啦的聲響中,韓王朱璟溧絕望地放聲大笑。
他隔著火牆,對著外麵忙碌的官兵和錦衣衛們高聲喊道:「孤乃太祖高皇帝血胤,怎能恥辱死於閩南村夫之手!」
話落,一道橫梁重重砸下,一代韓王就此薨逝。
控製住他們的錦衣衛隻一番威逼利誘,膽小的下人們就哆哆嗦嗦將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說了出來,錦衣衛們一聽到韓王準備跑路,連忙匯報給了指揮使李元胤。
李元胤聽完手下人的匯報後也不敢怠慢,馬不停蹄的趕往首輔家中,向許赫匯報這件事,許赫聽了以後,隻一番思索,便提筆書信一封,讓李元胤派人轉送兵部左侍郎顧炎武。
李元胤並不知道這封書信的內容是什麽,等他派人送到顧炎武手上後不久,下午時分,駐守南京的城防軍突然湧上街頭,在大街小巷張貼告示,稱今日有一夥亂黨出現在南京周圍,為了保衛京畿安全,南京暫時戒嚴,各門提前關閉。
等韓王朱璟溧聽到這個消息後,他好似遭到雷劈一般,整個人重重坐在椅子上,動彈不得。
他知道,自己一定已經被盯上了。
和朱璟溧一樣慌的還有其他參與密謀的宗室,他們的反應如何無需用筆墨贅述。
兩天後,也就是監國二年五月十八,蘇言率領近衛團渡過長江,抵達南京。
蘇言安然無恙的出現頓時轟動了整個南京城,南京百姓爭先上街一睹蘇言的模樣,想要確定蘇言是否真的沒有受到那場刺殺的影響。
許赫提前一天就得知蘇言即將渡江的消息,因此他早已率領文武百官在下關碼頭迎接蘇言,在蘇言從渡船下來後,他帶頭拱手作揖,向蘇言行禮問候。
蘇言的歸來徹底穩定了朝野上下的人心,但文武百官們也非常清楚,蘇言這一次回來,定然是有了萬全的準備,隻怕是要殺得一場人頭滾滾了。
果不其然,蘇言回家安撫了受驚悲傷的鄭茶姑,向大嫂董酉姑報喜後,第二天早朝,蘇言就直接拿出了孔府在曲阜盤踞多年的各種罪狀,以及孔興燮被抓後的口供。
種種證據和那刺眼的口供讓滿朝文武大為震驚,他們相互議論紛紛起來,每個人都表現得極為驚訝,在驚訝過後,便是濃濃的憤慨。
他們為孔家曆代深受國恩卻不思忠君報國,反而荼毒鄉裏的行為而感到不齒,也為韓王及其黨羽意圖刺殺楚王的舉動充滿了憤怒。
在文武官員的議論聲中,麵露憤慨之色的刑部尚書揭重熙出列,他言辭激烈,高聲奏道:
「殿下,衍聖公一脈荼毒鄉裏,為禍多年,有賣主求榮,向胡虜卑躬屈膝在前,有為虎作倀,刺殺監國在後,其罪行人神共憤,天地不容,罪無可赦。
不應以其身為衍聖公就輕拿放過,理應予以嚴懲,奪其衍聖公名號,涉事子弟投入獄中,按律嚴懲,昭顯我大明律法威嚴,震懾各地官員,警示後來之人!」
「臣吳鍾巒附議!」禮部尚書吳鍾巒出列,高聲道:「衍聖公一脈無才無德,枉為聖人後裔,朝廷應在未涉案的孔氏子弟中進行選拔,此才德兼備、忠心為國之人為新任衍聖公。」
他話音落下,又陸陸續續有多名官員出列附和,蘇言點了點頭,道:「擬詔,衍聖公孔興燮及其涉案子弟盡數投入獄中,押往南京由三法司會審,曲阜孔府往年的不義之財盡數收歸國庫,清點佃戶人數,將孔府田產發放歸還。
衍聖公一職暫且廢置,在此事塵埃落定之前,暫不新設。」
蘇言話音落下,坐在一側的中書舍人管嗣裘手中毛筆不斷書寫著,記錄下他剛剛所說的一切。
處理完孔氏的事情後,接下來就是對刺殺案的主謀——韓王一黨的處置。
因為事關皇室宗親,慷慨直言的官員少了很多,剛正不阿的揭重熙還是第一個站起來,建議朝廷將韓王、徽
王、長沙王、瀘溪王、善化王、樂安王六位參與刺殺的宗室先行收押,待調查清楚後再行決定。
這是目前最為妥善的處置辦法,不過這六位宗室在被收押起來以後,他們的清白就不是揭重熙能夠決定的了。
蘇言已經決定弄死這些蛀蟲,因此不管能不能找到證據,他都能拿出相關的證據來。
同意了揭重熙的建議後,由於朝廷暫時沒有宗人府(準確來說其實是有宗人府的,但是宗人府宗正是遠在台灣的朱成功),蘇言隻能命令錦衣衛指揮使李元胤將六人暫時收押到錦衣衛詔獄內。
朝會結束後,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緹騎從北鎮撫司衙門魚貫而出,快馬向居住在南京城內外城的六位宗親的王府而去。
「北鎮撫司辦案,速速回避!」
街巷內,剛剛從茶樓走出來的文安之看著快馬疾馳而去的錦衣衛緹騎,臉色微變,昨天蘇言返回南京的時候他就在場,在看見蘇言安然無恙的時候,他就清楚肯定會爆發一場腥風血雨。
可沒想到,速度居然這麽快,錦衣衛大舉出動,接下來定然會有無數人被關進詔獄。
錦衣衛的抓捕行動並不順利,韓王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在錦衣衛上門時,他直接拿出王府內私藏的火器和弓弩刀槍分發給王府護衛,和他的胞弟朱璟湲一同指揮護衛進行抵抗。
錦衣衛沒有想到韓王盡然敢公然對抗,猝不及防下一時間被殺傷數人,其餘人等連忙隱蔽起來,向附近的城防軍求援。
火器的響聲在這個祥和的南京城內顯得多麽刺耳,附近的城防軍很快就趕了過來,與錦衣衛一同向韓王府展開圍攻。
盡管韓王朱璟溧拚死抵抗,但府中的王府護衛還是在正規軍的進攻下死傷慘重,眼見官軍即將撞開王府大門,絕望之下的朱璟溧帶著他的胞弟和妻兒躲進了柴房,點火***。
但朱璟湲不願如此慘死,在點火前逃了出來,他才剛剛跑出幾步,柴房便燃起了熊熊大火,這時官兵和錦衣衛陸續衝了過來,將朱璟湲摁在地上捆綁起來。
其餘人看著那逐漸蔓延開來的大火,連忙去尋找水源救火,在大火燃燒的劈裏啪啦的聲響中,韓王朱璟溧絕望地放聲大笑。
他隔著火牆,對著外麵忙碌的官兵和錦衣衛們高聲喊道:「孤乃太祖高皇帝血胤,怎能恥辱死於閩南村夫之手!」
話落,一道橫梁重重砸下,一代韓王就此薨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