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見到蘇言之前,李元胤的內心是激動、緊張的,這份複雜的情感就算是在麵見永曆皇帝的時候也未曾有過。
在近侍的帶領下,李元胤終於來到了蘇言麵前,他恭恭敬敬地向蘇言行禮,行禮的同時,他也偷偷用餘光打量著蘇言,想要見見這位比自己年輕許多,但卻能夠名震華夏的楚王殿下。
蘇言今年已是23歲了,穿越後兩年的征戰在他那年輕的麵容中刻下了許多風霜,也讓他的身上散發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蘇言的上唇蓄起了一層薄薄的胡須,這讓他看起來更加成熟,並帶著上位者的威嚴。
他的雙眼也目光犀利,落在作揖行禮的李元胤身上時,雖然後者沒有直接與他對視,但仍然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威壓籠罩在自己的頭上,讓他不敢大口喘氣,也不敢做出不和禮儀的動作。
蘇言也在觀察著李元胤,李元胤不愧是儒家出身,雖然跟隨李成棟後投了軍,但他的身上仍然帶著儒家子弟特有的文風,好是一員儒將,再結合起他“稍讀書,知大義”和“心計密贍,有器量”的評價,蘇言心中對李元胤的評價也隨之高出了幾分。
如此有勇有謀的忠貞之士,他自然是要重用的。
“元伯。”蘇言直接稱呼了他的表字,言語親切,道:“你之忠勇,本王素有聽聞,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李元胤沒想到蘇言對自己的態度這麽好,他頓時覺得受寵若驚起來,連忙說道:“殿下如此美譽,末將受之有愧,且末將身為明臣,忠君報國實乃份內之事,又有何麵目以忠受讚?”
蘇言見他被誇讚了以後非但沒有洋洋得意,反而是如此回應,心中對李元胤的評價更高了,他笑著說道:“的確如此,隻是朝廷傾覆在即,那些平日裏將忠君報國掛在嘴邊的文武官員氣節盡失,對韃虜卑躬屈膝,更顯得元伯之忠勇罷了。”
李元胤深有同感的點了點頭,他回想起自己昔日隨養父李成棟投降滿清後見到的那些原明降臣的嘴臉,一個個平日裏嘴上喊著忠君報國喊得很凶,可***一南下,他們就嚇得如鵪鶉一般瑟瑟發抖,卑躬屈膝,恨不得爭先跪舔***以表示自己對新朝的忠誠。
若隻是如此便也就罷了,最痛恨的是他們在投降以後便將刀口轉向昔日的同袍,殺起人來哪裏還有之前的軟弱,皆凶猛如虎,盡顯猙獰之色。
見李元胤不說話了,蘇言話鋒一轉,道:“元伯,本王招你回南京,是不願你的才能在廣東白費,本王現在給你兩個選擇,你可有興趣一聽?”
“殿下請講,末將自當傾耳細聽。”李元胤抱拳道。
“其一,錦衣衛已隨先帝一同遇難,本王意重組錦衣衛,你曾經被先帝任命為錦衣衛指揮使,有相應的經驗,本王想讓你負責重組錦衣衛,官複原職,再任錦衣衛指揮使。”
蘇言說完,頓了頓,看了一眼李元胤的反應,繼續道:“其二,兵部尚書張煌言眼下正北伐山東,軍中正缺乏良將,若是你不願留守中央,可去往北方隨兵部尚書北伐。”
讓李元胤擔任錦衣衛指揮使,重組錦衣衛的決定並不是蘇言臨時起意的,李元胤心計密贍又有擔任過指揮使的履曆,讓他來負責重組倒也不失為一個好的人選,而且蘇言也不擔心這個重要的情報機構交給他以後會遭到他的背叛——有係統兜底,他會慢慢忠誠於蘇言的。
聽了蘇言給出的兩個選擇,李元胤陷入了沉思之中,心中同時也有著淡淡的感動——這份感動源自於蘇言對他的信任,蘇言隻是見了他第一麵,就決定將錦衣衛這麽一個重要的部門交到他的手裏,這份信任說不重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當年的永曆皇帝也是經過幾次考驗後才任命他為錦衣衛指揮使。
不過這個任命實際上並沒有給他實權,真正掌握錦衣衛的還是永曆身邊的馬吉翔。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單單(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一章重組錦衣衛
是為了蘇言對他的這份信任,李元胤都下定決心要好好為蘇言效力。
他思考了許久,接受了蘇言提出的第一個選擇,表示願意為蘇言重組錦衣衛,蘇言得到了他的選擇後也不多做廢話,當即任命李元胤為新任錦衣衛指揮使,並將王元用已經發展的錦衣衛組織轉交給李元胤,要求其發揚光大——當然,王元用這位勞苦功高的事務官蘇言也沒有虧待他,他授予王元用北鎮撫司指揮同知職,讓其成為錦衣衛中的二號任務,輔佐李元胤。
……
相較於對李元胤的重用,蘇言對南明三馬的態度就顯得很是平淡,他收到了蘇定遠的匯報,得知三人不願留在湖南與秦軍交戰,便在與三人短暫的會麵中詢問起三人的去向意願,最終根據他們三人的意願命三人率軍北上,聽命湖北巡撫張名振的調動,對湖北清軍作戰。
有了南明三馬的參戰,湖北清軍的壓力頓時劇增,本就頹勢已現的戰局更加令人絕望。
九月初,張名振已經率軍成功攻克安陸府,切斷了退守襄陽的柯永盛與荊州的聯係,並傳檄各地,要求湖北各州府縣投降,反響頗多,那些缺少清廷駐軍的州縣皆易幟降楚,改換門庭,唯有各府城還在清軍的占據下沒有輕易投降。
其中以荊州總兵鄭四維最為突出,曾經是大順叛將的他決定固守城池,他親自率軍加固荊州城防,並斬殺了張名振派去勸降的使者,將使者首級懸掛在荊州城門,表示他的決心。
張名振得到消息後勃然大怒,他知道若是不嚴厲處置鄭四維,各地清軍就都不會將他們放在眼裏,對他們產生畏懼之心。
而且他本來還在糾結是要直接攻打襄陽還是先平定長江兩岸,鄭四維的這番作死的行為直接讓張名振下定了決心。
九月八日,張名振命王翊留守安陸,防備襄陽清軍,自己率領第一鎮大軍南下,直撲荊州府,鄭四維得知後連忙組織兵馬固守城池,又動員城內士紳組織民夫守城,五日後,大軍兵臨荊州城下,隨即對荊州展開猛攻。
第一鎮以紅夷大炮、佛朗機炮、虎蹲炮等各式火炮對著荊州城牆不斷轟擊,城中守軍不過四千綠營兵,隻能在楚軍的炮火之下瑟瑟發抖。
九月十四日,楚軍轟塌荊州城牆,鄭四維連忙組織兵力奪回缺口,雙方爆發激戰,缺口來回易手,戰至十五日下午清軍終於損失慘重,軍心動搖,被楚軍衝入城中徹底擊潰,鄭四維***而死,荊州陷落。
荊州被楚軍攻克後,各地清軍皆心中生懼,接連投降,一直到九月下旬,整個湖北就隻剩下襄陽與鄖陽二地還處於清軍控製之下。
九月下旬,南明三馬也率軍進入湖北,正式被編入張名振部下,張名振隨即命馬惟興與馬寶二人率軍自歸州北上攻取鄖陽府,自己親自掛帥,王翊、馬進忠為副,圍攻襄陽府。
雖然攻城還未開始,但包括柯永盛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湖廣徹底落入明軍手中隻是時間問題,他們的抵抗也隻不過是徒勞的,不過為了在京的家人,柯永盛還是決定固守襄陽,他放話將死守襄陽府,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湖北清軍步入絕境,湖南與秦軍的兩線開戰中,楚軍也一直占據著上風。
經過一個月的廝殺,湖南秦軍不斷敗退,接連丟失了永州、寶慶與澧州,孫征淇殘軍固守辰州,他麵對如此絕望的局勢隻覺得無力回天,辜負父親對自己的期望,如果不是王尚禮一直在旁邊安慰他,那他可能直接就心態崩了。
孫可望呢?
他現在還在貴州與廣西的交界處防備著楚軍,李明忠直接攻入貴州境內的舉動讓貴陽朝廷都為之震動,孫可望為了不讓貴陽朝廷直接被端了,隻能將主要的兵力退守雲貴基本盤,並與攻入貴州的李明忠展開激戰。
那李明忠麾下雖然有三千驍勇善戰的狼兵,但麵對孫可望的大軍圍剿還是隻(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一章重組錦衣衛
能被迫退回廣西,在郭之奇的調遣下與孫可望展開拉鋸和僵持。
雙線開戰的窘迫並沒有讓孫可望太過頭疼,更致命的還是他麾下的那些原南明官員的異動,以僥幸沒有跟隨永曆皇帝一同殉難的黔國公沐天波為首的南明官員逐漸開始不安分了起來,他們似乎是看出了孫可望的衰弱,原本被壓抑住的小心思開始活絡起來。
可不要以為他們對永曆皇帝和一幹皇子妃嬪和朝臣的死一點反應都沒有,隻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在孫可望的***之下不敢表露出來,眼下孫可望雙線開戰又幾乎丟失湖南,南京朝廷的勝利幾乎隻是時間問題了。
見狀,在雲南的沐天波便開始暗中與其他忠於明室的官員和將領聯絡起來,他們中隻有少數人還握有兵權,而這些人也在孫可望的防範名單上,因此沐天波並不寄希望於武力推翻孫可望,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秦軍的情報,並送往楚軍手中。
第二百七十一章重組錦衣衛
在近侍的帶領下,李元胤終於來到了蘇言麵前,他恭恭敬敬地向蘇言行禮,行禮的同時,他也偷偷用餘光打量著蘇言,想要見見這位比自己年輕許多,但卻能夠名震華夏的楚王殿下。
蘇言今年已是23歲了,穿越後兩年的征戰在他那年輕的麵容中刻下了許多風霜,也讓他的身上散發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蘇言的上唇蓄起了一層薄薄的胡須,這讓他看起來更加成熟,並帶著上位者的威嚴。
他的雙眼也目光犀利,落在作揖行禮的李元胤身上時,雖然後者沒有直接與他對視,但仍然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威壓籠罩在自己的頭上,讓他不敢大口喘氣,也不敢做出不和禮儀的動作。
蘇言也在觀察著李元胤,李元胤不愧是儒家出身,雖然跟隨李成棟後投了軍,但他的身上仍然帶著儒家子弟特有的文風,好是一員儒將,再結合起他“稍讀書,知大義”和“心計密贍,有器量”的評價,蘇言心中對李元胤的評價也隨之高出了幾分。
如此有勇有謀的忠貞之士,他自然是要重用的。
“元伯。”蘇言直接稱呼了他的表字,言語親切,道:“你之忠勇,本王素有聽聞,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李元胤沒想到蘇言對自己的態度這麽好,他頓時覺得受寵若驚起來,連忙說道:“殿下如此美譽,末將受之有愧,且末將身為明臣,忠君報國實乃份內之事,又有何麵目以忠受讚?”
蘇言見他被誇讚了以後非但沒有洋洋得意,反而是如此回應,心中對李元胤的評價更高了,他笑著說道:“的確如此,隻是朝廷傾覆在即,那些平日裏將忠君報國掛在嘴邊的文武官員氣節盡失,對韃虜卑躬屈膝,更顯得元伯之忠勇罷了。”
李元胤深有同感的點了點頭,他回想起自己昔日隨養父李成棟投降滿清後見到的那些原明降臣的嘴臉,一個個平日裏嘴上喊著忠君報國喊得很凶,可***一南下,他們就嚇得如鵪鶉一般瑟瑟發抖,卑躬屈膝,恨不得爭先跪舔***以表示自己對新朝的忠誠。
若隻是如此便也就罷了,最痛恨的是他們在投降以後便將刀口轉向昔日的同袍,殺起人來哪裏還有之前的軟弱,皆凶猛如虎,盡顯猙獰之色。
見李元胤不說話了,蘇言話鋒一轉,道:“元伯,本王招你回南京,是不願你的才能在廣東白費,本王現在給你兩個選擇,你可有興趣一聽?”
“殿下請講,末將自當傾耳細聽。”李元胤抱拳道。
“其一,錦衣衛已隨先帝一同遇難,本王意重組錦衣衛,你曾經被先帝任命為錦衣衛指揮使,有相應的經驗,本王想讓你負責重組錦衣衛,官複原職,再任錦衣衛指揮使。”
蘇言說完,頓了頓,看了一眼李元胤的反應,繼續道:“其二,兵部尚書張煌言眼下正北伐山東,軍中正缺乏良將,若是你不願留守中央,可去往北方隨兵部尚書北伐。”
讓李元胤擔任錦衣衛指揮使,重組錦衣衛的決定並不是蘇言臨時起意的,李元胤心計密贍又有擔任過指揮使的履曆,讓他來負責重組倒也不失為一個好的人選,而且蘇言也不擔心這個重要的情報機構交給他以後會遭到他的背叛——有係統兜底,他會慢慢忠誠於蘇言的。
聽了蘇言給出的兩個選擇,李元胤陷入了沉思之中,心中同時也有著淡淡的感動——這份感動源自於蘇言對他的信任,蘇言隻是見了他第一麵,就決定將錦衣衛這麽一個重要的部門交到他的手裏,這份信任說不重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當年的永曆皇帝也是經過幾次考驗後才任命他為錦衣衛指揮使。
不過這個任命實際上並沒有給他實權,真正掌握錦衣衛的還是永曆身邊的馬吉翔。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單單(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一章重組錦衣衛
是為了蘇言對他的這份信任,李元胤都下定決心要好好為蘇言效力。
他思考了許久,接受了蘇言提出的第一個選擇,表示願意為蘇言重組錦衣衛,蘇言得到了他的選擇後也不多做廢話,當即任命李元胤為新任錦衣衛指揮使,並將王元用已經發展的錦衣衛組織轉交給李元胤,要求其發揚光大——當然,王元用這位勞苦功高的事務官蘇言也沒有虧待他,他授予王元用北鎮撫司指揮同知職,讓其成為錦衣衛中的二號任務,輔佐李元胤。
……
相較於對李元胤的重用,蘇言對南明三馬的態度就顯得很是平淡,他收到了蘇定遠的匯報,得知三人不願留在湖南與秦軍交戰,便在與三人短暫的會麵中詢問起三人的去向意願,最終根據他們三人的意願命三人率軍北上,聽命湖北巡撫張名振的調動,對湖北清軍作戰。
有了南明三馬的參戰,湖北清軍的壓力頓時劇增,本就頹勢已現的戰局更加令人絕望。
九月初,張名振已經率軍成功攻克安陸府,切斷了退守襄陽的柯永盛與荊州的聯係,並傳檄各地,要求湖北各州府縣投降,反響頗多,那些缺少清廷駐軍的州縣皆易幟降楚,改換門庭,唯有各府城還在清軍的占據下沒有輕易投降。
其中以荊州總兵鄭四維最為突出,曾經是大順叛將的他決定固守城池,他親自率軍加固荊州城防,並斬殺了張名振派去勸降的使者,將使者首級懸掛在荊州城門,表示他的決心。
張名振得到消息後勃然大怒,他知道若是不嚴厲處置鄭四維,各地清軍就都不會將他們放在眼裏,對他們產生畏懼之心。
而且他本來還在糾結是要直接攻打襄陽還是先平定長江兩岸,鄭四維的這番作死的行為直接讓張名振下定了決心。
九月八日,張名振命王翊留守安陸,防備襄陽清軍,自己率領第一鎮大軍南下,直撲荊州府,鄭四維得知後連忙組織兵馬固守城池,又動員城內士紳組織民夫守城,五日後,大軍兵臨荊州城下,隨即對荊州展開猛攻。
第一鎮以紅夷大炮、佛朗機炮、虎蹲炮等各式火炮對著荊州城牆不斷轟擊,城中守軍不過四千綠營兵,隻能在楚軍的炮火之下瑟瑟發抖。
九月十四日,楚軍轟塌荊州城牆,鄭四維連忙組織兵力奪回缺口,雙方爆發激戰,缺口來回易手,戰至十五日下午清軍終於損失慘重,軍心動搖,被楚軍衝入城中徹底擊潰,鄭四維***而死,荊州陷落。
荊州被楚軍攻克後,各地清軍皆心中生懼,接連投降,一直到九月下旬,整個湖北就隻剩下襄陽與鄖陽二地還處於清軍控製之下。
九月下旬,南明三馬也率軍進入湖北,正式被編入張名振部下,張名振隨即命馬惟興與馬寶二人率軍自歸州北上攻取鄖陽府,自己親自掛帥,王翊、馬進忠為副,圍攻襄陽府。
雖然攻城還未開始,但包括柯永盛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湖廣徹底落入明軍手中隻是時間問題,他們的抵抗也隻不過是徒勞的,不過為了在京的家人,柯永盛還是決定固守襄陽,他放話將死守襄陽府,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湖北清軍步入絕境,湖南與秦軍的兩線開戰中,楚軍也一直占據著上風。
經過一個月的廝殺,湖南秦軍不斷敗退,接連丟失了永州、寶慶與澧州,孫征淇殘軍固守辰州,他麵對如此絕望的局勢隻覺得無力回天,辜負父親對自己的期望,如果不是王尚禮一直在旁邊安慰他,那他可能直接就心態崩了。
孫可望呢?
他現在還在貴州與廣西的交界處防備著楚軍,李明忠直接攻入貴州境內的舉動讓貴陽朝廷都為之震動,孫可望為了不讓貴陽朝廷直接被端了,隻能將主要的兵力退守雲貴基本盤,並與攻入貴州的李明忠展開激戰。
那李明忠麾下雖然有三千驍勇善戰的狼兵,但麵對孫可望的大軍圍剿還是隻(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一章重組錦衣衛
能被迫退回廣西,在郭之奇的調遣下與孫可望展開拉鋸和僵持。
雙線開戰的窘迫並沒有讓孫可望太過頭疼,更致命的還是他麾下的那些原南明官員的異動,以僥幸沒有跟隨永曆皇帝一同殉難的黔國公沐天波為首的南明官員逐漸開始不安分了起來,他們似乎是看出了孫可望的衰弱,原本被壓抑住的小心思開始活絡起來。
可不要以為他們對永曆皇帝和一幹皇子妃嬪和朝臣的死一點反應都沒有,隻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在孫可望的***之下不敢表露出來,眼下孫可望雙線開戰又幾乎丟失湖南,南京朝廷的勝利幾乎隻是時間問題了。
見狀,在雲南的沐天波便開始暗中與其他忠於明室的官員和將領聯絡起來,他們中隻有少數人還握有兵權,而這些人也在孫可望的防範名單上,因此沐天波並不寄希望於武力推翻孫可望,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秦軍的情報,並送往楚軍手中。
第二百七十一章重組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