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伯對漢城港口的炮擊成功讓朝鮮君臣下定了決心,再加上殿下您對胡虜作戰的高歌猛進,朝鮮國王終於做出了選擇——背棄偽清,重新向大明朝貢。”
吳鍾巒話音落下,聽了兩個章節的故事的蘇言終於有了反應,他開口說道:“朝鮮國君的選擇的確是明智的,不過他們要如何應對偽清的反撲?據本王所知,偽清在關外還保留有大量的兵馬。”
“這便是朝鮮君臣的無奈之處,他們雖然願意重新向大明朝貢,但同時也要防備偽清的反撲,不過朝鮮國君已經開始動員軍隊,準備在北部邊境部署軍隊防備偽清大軍南下。”
說完,吳鍾巒頓了頓,道:“除此之外,朝鮮國君也準備派出使團麵見陛下,隻是眼下陛下還困於安隆,就隻能作罷。”
蘇言很想說他們這輩子都沒機會見到永曆皇帝了,但明麵上還是說道:“本王已奏表陛下攜朝廷東遷重返南都,陛下龍輦已踏上歸途,不過半年就能抵達了。”
吳鍾巒身為魯王臣子,對永曆皇帝並沒有太大的感情,他隻是點了點頭,附和了一句,便沒有繼續在這個話題上詳談。
又聊了幾句他在朝鮮的見聞後,吳鍾巒就以旅途疲憊需要休息的借口告辭,蘇言並未挽留,命管家將他送走,自己繼續坐在書房內陷入思考。
吳鍾巒此次出使朝鮮得到的成果可遠遠超過了原計劃的預期,一開始隻是想能夠斷絕朝鮮對清廷的糧草納貢,卻沒想到陳釗俊炮擊港口的效果居然這麽好,直接就讓朝鮮君臣選擇叛離清廷,重歸明朝。
不過眼下朝鮮國君還未公開宣布,蘇言還需慢慢等候消息的發酵。
……
永曆六年五月,朝鮮國王李淏公開宣布將切斷與清廷的藩屬關係,恢複與明朝的朝貢地位,並組織使團出使南京。
公開宣布的同時,李淏全力搜捕朝鮮國內的清廷使者,為了表示決心,他將清廷使者悉數格殺,國內的親清派官員也遭到清洗。
消息傳至京師,攝政王濟爾哈朗勃然大怒,當即就要清點遼東兵馬南下朝鮮教訓教訓不知天高地厚的朝鮮君臣,但清廷國內糧草不濟,大軍雖然接到出兵命令,卻還是遲遲不能開拔。
朝鮮的叛變隻是開胃菜,聽聞清廷逐漸式微,本就與清廷不同心的蒙古人逐漸開始若即若離,蒙古高原上的各部族皆發生了騷動,甚至有一些小部族開始南下越過長城進行劫掠。
各種噩耗如雪花般飛到京師,堆滿了濟爾哈朗的案桌上,讓這位本就53歲高齡的王爺幾乎一夜白發,身心俱疲,巨大的壓力也讓他的身體健康急速下降。
不過有一個勉強算是好消息的是,病倒的順治皇帝終於醒了過來,可他醒過來後的情況並不怎麽樂觀,還是時不時的會昏倒過去,無法長久的重掌朝政。
清醒過來的順治皇帝麵對這愈演愈烈的爛攤子,恨不得自己就這樣昏過去再也別醒過來,但他身為一國之君,還是要強打起精神應對眼前的局勢。_o_m
他想潤了。
弄清楚眼前的局麵後,年幼的順治皇帝又想起了退回關外,早在南京遭到圍攻的時候他就想要逃跑,卻被皇額娘一巴掌扇滅了這個想法。
而現在,他退回關外的心思更加嚴重,在沒有與皇額娘商議的情況下,順治皇帝召見了洪承疇與濟爾哈朗等重臣,經過一番秘密商議後,他於五月中旬下達了聖旨。
北狩盛京!
順治皇帝以要回關外祭祖的借口宣布北狩盛京,將政務委托給濟爾哈朗全權處理,又任命洪承疇以兼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禦使的名義總督軍務經略五省,全力清剿山東、山西、河南、北直、陝西的起義軍。
隨後,他不顧皇太後和一眾朝臣的反對,於五月中旬正式開拔,乘坐龍輦前往盛京。
順治皇帝的北狩給予清廷本就不。
多的威嚴沉重的打擊,這下是不僅各地的百姓了,就連官員和鄉紳地主都對清廷失望透頂。
這本是南明朝廷北伐收複失地的最好時機,但蘇言和孫可望之間都在相互防備,而沒有全力組織北伐。
孫可望將直屬他的軍隊前部調到了湖南境內,重兵雲集防備蘇言發難,而蘇言也從福建、浙江、江南三省調動新兵,每省組建一旅,合並為第二鎮調往湖廣。首發更新@
雖然他名義上是要攻伐湖北的清軍柯永盛部,但南明內部的眾多官員都看出來蘇言的真實目的極有可能就是連日來調兵遣將的孫可望。
不過蘇言雖然這邊防備著孫可望,卻也沒有錯失北伐良機,他將北伐軍務全權交給張煌言,給予張煌言便宜行事之權,命其北伐山東。
一直到五月下旬,張煌言才在鳳陽誓師北伐,其麾下三路大軍越過黃河攻入兗州府地界,兗州清軍皆望風而降,短短數日便攻占了多個縣城,並攻克濟寧州,兵鋒直指兗州。
山東總督張存仁聽聞明軍北伐之噩耗,顧不上清繳山東此起彼伏的義軍,匆忙調遣還在魯東剿匪的山東巡撫夏玉領軍馳援兗州。
但那夏玉也不是傻子,他清楚明軍在江北的戰績,不是好惹的對手,因此在接到張存仁的命令後,他雖然奉命馳援,但路上磨磨蹭蹭的,正常來說行軍一天能夠走三四十裏,可他偏偏就走個二十裏,還走走停停,眼睜睜看著兗州城陷。
像夏玉這樣的官員和將領在順治北狩後冒出頭的比比皆是,清王朝還未到鼎盛期便被打斷了脊柱迅速衰弱,每個人都能夠看出清廷氣數已盡,自然沒人願意為其效死殉國。
時間很快來到六月初,在夏玉的消極抵抗和各地清軍的望風而降之下,兗州府大半皆被明軍收複,還在曹州苟延殘喘的榆園軍殘部也趕往兗州拜見張煌言,主動表示希望能夠加入明軍,共同對抗清軍。
對於這些主動來投的榆園軍殘部,張煌言自然是熱情款待,當即允諾了對方的請求,將榆園軍編入軍中,給予軍械糧草,讓他們能夠安心修整。
張煌言在山東捷報頻傳的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湖南辰州府境內,永曆皇帝的車隊正準備渡過舞水,卻沒想到暗處中已經有許多雙眼睛盯上了他們。。
吳鍾巒話音落下,聽了兩個章節的故事的蘇言終於有了反應,他開口說道:“朝鮮國君的選擇的確是明智的,不過他們要如何應對偽清的反撲?據本王所知,偽清在關外還保留有大量的兵馬。”
“這便是朝鮮君臣的無奈之處,他們雖然願意重新向大明朝貢,但同時也要防備偽清的反撲,不過朝鮮國君已經開始動員軍隊,準備在北部邊境部署軍隊防備偽清大軍南下。”
說完,吳鍾巒頓了頓,道:“除此之外,朝鮮國君也準備派出使團麵見陛下,隻是眼下陛下還困於安隆,就隻能作罷。”
蘇言很想說他們這輩子都沒機會見到永曆皇帝了,但明麵上還是說道:“本王已奏表陛下攜朝廷東遷重返南都,陛下龍輦已踏上歸途,不過半年就能抵達了。”
吳鍾巒身為魯王臣子,對永曆皇帝並沒有太大的感情,他隻是點了點頭,附和了一句,便沒有繼續在這個話題上詳談。
又聊了幾句他在朝鮮的見聞後,吳鍾巒就以旅途疲憊需要休息的借口告辭,蘇言並未挽留,命管家將他送走,自己繼續坐在書房內陷入思考。
吳鍾巒此次出使朝鮮得到的成果可遠遠超過了原計劃的預期,一開始隻是想能夠斷絕朝鮮對清廷的糧草納貢,卻沒想到陳釗俊炮擊港口的效果居然這麽好,直接就讓朝鮮君臣選擇叛離清廷,重歸明朝。
不過眼下朝鮮國君還未公開宣布,蘇言還需慢慢等候消息的發酵。
……
永曆六年五月,朝鮮國王李淏公開宣布將切斷與清廷的藩屬關係,恢複與明朝的朝貢地位,並組織使團出使南京。
公開宣布的同時,李淏全力搜捕朝鮮國內的清廷使者,為了表示決心,他將清廷使者悉數格殺,國內的親清派官員也遭到清洗。
消息傳至京師,攝政王濟爾哈朗勃然大怒,當即就要清點遼東兵馬南下朝鮮教訓教訓不知天高地厚的朝鮮君臣,但清廷國內糧草不濟,大軍雖然接到出兵命令,卻還是遲遲不能開拔。
朝鮮的叛變隻是開胃菜,聽聞清廷逐漸式微,本就與清廷不同心的蒙古人逐漸開始若即若離,蒙古高原上的各部族皆發生了騷動,甚至有一些小部族開始南下越過長城進行劫掠。
各種噩耗如雪花般飛到京師,堆滿了濟爾哈朗的案桌上,讓這位本就53歲高齡的王爺幾乎一夜白發,身心俱疲,巨大的壓力也讓他的身體健康急速下降。
不過有一個勉強算是好消息的是,病倒的順治皇帝終於醒了過來,可他醒過來後的情況並不怎麽樂觀,還是時不時的會昏倒過去,無法長久的重掌朝政。
清醒過來的順治皇帝麵對這愈演愈烈的爛攤子,恨不得自己就這樣昏過去再也別醒過來,但他身為一國之君,還是要強打起精神應對眼前的局勢。_o_m
他想潤了。
弄清楚眼前的局麵後,年幼的順治皇帝又想起了退回關外,早在南京遭到圍攻的時候他就想要逃跑,卻被皇額娘一巴掌扇滅了這個想法。
而現在,他退回關外的心思更加嚴重,在沒有與皇額娘商議的情況下,順治皇帝召見了洪承疇與濟爾哈朗等重臣,經過一番秘密商議後,他於五月中旬下達了聖旨。
北狩盛京!
順治皇帝以要回關外祭祖的借口宣布北狩盛京,將政務委托給濟爾哈朗全權處理,又任命洪承疇以兼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禦使的名義總督軍務經略五省,全力清剿山東、山西、河南、北直、陝西的起義軍。
隨後,他不顧皇太後和一眾朝臣的反對,於五月中旬正式開拔,乘坐龍輦前往盛京。
順治皇帝的北狩給予清廷本就不。
多的威嚴沉重的打擊,這下是不僅各地的百姓了,就連官員和鄉紳地主都對清廷失望透頂。
這本是南明朝廷北伐收複失地的最好時機,但蘇言和孫可望之間都在相互防備,而沒有全力組織北伐。
孫可望將直屬他的軍隊前部調到了湖南境內,重兵雲集防備蘇言發難,而蘇言也從福建、浙江、江南三省調動新兵,每省組建一旅,合並為第二鎮調往湖廣。首發更新@
雖然他名義上是要攻伐湖北的清軍柯永盛部,但南明內部的眾多官員都看出來蘇言的真實目的極有可能就是連日來調兵遣將的孫可望。
不過蘇言雖然這邊防備著孫可望,卻也沒有錯失北伐良機,他將北伐軍務全權交給張煌言,給予張煌言便宜行事之權,命其北伐山東。
一直到五月下旬,張煌言才在鳳陽誓師北伐,其麾下三路大軍越過黃河攻入兗州府地界,兗州清軍皆望風而降,短短數日便攻占了多個縣城,並攻克濟寧州,兵鋒直指兗州。
山東總督張存仁聽聞明軍北伐之噩耗,顧不上清繳山東此起彼伏的義軍,匆忙調遣還在魯東剿匪的山東巡撫夏玉領軍馳援兗州。
但那夏玉也不是傻子,他清楚明軍在江北的戰績,不是好惹的對手,因此在接到張存仁的命令後,他雖然奉命馳援,但路上磨磨蹭蹭的,正常來說行軍一天能夠走三四十裏,可他偏偏就走個二十裏,還走走停停,眼睜睜看著兗州城陷。
像夏玉這樣的官員和將領在順治北狩後冒出頭的比比皆是,清王朝還未到鼎盛期便被打斷了脊柱迅速衰弱,每個人都能夠看出清廷氣數已盡,自然沒人願意為其效死殉國。
時間很快來到六月初,在夏玉的消極抵抗和各地清軍的望風而降之下,兗州府大半皆被明軍收複,還在曹州苟延殘喘的榆園軍殘部也趕往兗州拜見張煌言,主動表示希望能夠加入明軍,共同對抗清軍。
對於這些主動來投的榆園軍殘部,張煌言自然是熱情款待,當即允諾了對方的請求,將榆園軍編入軍中,給予軍械糧草,讓他們能夠安心修整。
張煌言在山東捷報頻傳的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湖南辰州府境內,永曆皇帝的車隊正準備渡過舞水,卻沒想到暗處中已經有許多雙眼睛盯上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