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名振和黃安對蘇言的這個部署沒有其他意見,兩人接令後,黃安便告辭離去,張名振沒有一同退下,他看著蘇言,麵露幾分猶豫,似乎是在糾結著什麽。
蘇言見狀,主動問道:「候服,發生什麽事了嗎?」
見蘇言主動詢問了,張名振一咬牙,問道:「督師,眼下南京光複,朝廷遠在雲貴而無法兼顧江南,督師為何不迎魯王殿下至南京,暫攝國政?日後若是朝廷東遷,魯王殿下自然會辭去監國,還政陛下。」
蘇言聽了,臉上的表情沒有絲毫變化,他深深地看著張名振,讓後者感覺他的目光好似能將自己吞噬一般,蘇言說道:「候服,天無二日這個道理你應該不會不懂,陛下為大明正統已是毋庸置疑,大明已經再也承受不起一次內鬥了,先前唐魯爭立,朝廷內鬥以至於北虜趁虛而入連下閩浙二省,俘殺思文皇帝(隆武),此教訓還不夠痛徹嗎?
若是你真心為國為民,忠於朝廷社稷,就請勸諫魯王,讓其自去監國名號,所部重歸朝廷製下,而不是在北虜暫敗之時還意圖爭權奪利。」
蘇言的話說的很不客氣,以至於張名振聽得麵色一時紅一時白,半晌,他才幽幽道:「督師所言甚是,令人振聾發聵,名振……名振記下了。」
「候服。」見張名振如此,蘇言的語氣變得溫和了許多,他繼續道:「候服,魯王於你有賞識提攜之恩,從遊擊之職升為如今的定西侯,你對魯王殿下的感激忠誠我都能夠理解,隻是在國家民族危急存亡之際,個人情感隻能暫時放下,我希望你能夠好好想想。」
張名振低垂著頭,聽著蘇言的諄諄教誨,臉上滿是羞愧之色,他沉默了半晌,才抬起頭來,拱手行禮,道:「督師,名振記下了,請允名振回舟山一趟,當麵勸諫魯王殿下自去監國之位。」
蘇言點了點頭,答應了張名振的請求,不過考慮到魯王朝廷內部也並不是一條心的,蘇言還是讓張名振帶兵返回舟山,這樣一位臨死前都還牢記抗清大業的民族英雄,蘇言不希望他死在自己人的手裏。
張名振雖然不明白蘇言讓他帶兵回去的目的,但出於對蘇言的信任,他還是答應了下來。
當天晚上,蘇言連夜讓中書舍人管嗣裘寫下了一篇交予永曆皇帝的奏折和捷報,捷報內一一細數了參與攻城中的眾位將領的戰功,那些投降的清軍將領也沒有漏掉,蘇言就是準備以此籠絡人心,讓那些投降將領對他心生感激,進而更加忠誠於他。
寫完奏折後,蘇言讓王元用從錦衣衛中挑了幾名機靈點的人,讓他們帶上奏折、捷報和一封蘇言親筆的密信,以及用來上下打點的銀兩,乘坐船隻從海路前往雲貴。
之所以要準備上下打點的銀兩,就是要讓永曆身邊的大臣們幫忙說點好話,讓永曆那老小子授予蘇言設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審理等官的權力,方便施政,同時允許他委任官職。
當然,畫大餅也是必不可少的,蘇言親筆寫下的密信裏就向永曆畫了一番大餅,先是言詞誠懇的表示自己對皇帝是多麽的忠誠,對不尊朝廷的孫可望有多麽的仇視,隨後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全力將皇帝救出來,還於舊都,隻是他的實力和兵員相較於孫可望還是太弱了,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夠授予他上麵的那些權力,讓蘇言在東南迅速積攢起實力,然後就能揮師西進勤王了。
哦對了,為了讓永曆更加相信,蘇言也不忘讓管嗣裘也寫一封奏折,告訴永曆蘇言和孫可望相比有多麽多麽的好,這幾個大棒一起揮下來,不怕永曆不同意。
送走信使後,蘇言又派出了一隊騎兵前往杭州將張煌言請到南京,他準備邀請張煌言暫時擔任江寧巡撫一職,協助自己處理政務。
十九日,張名振便率軍離開南京城,南下杭州登船,再從
水路返回舟山群島。
張名振走後,原先定下來渡江占領浦口六合的人選便空了下來,蘇言經過一番抉擇後,任命蘇辭為主將,率領六千兵馬渡江。
浦口與六合的清軍本就在之前大部分被調入了南京城內協助防守,而在南京陷落後,當地清軍皆望風而逃,隻留下兩座空城,因此明軍非常順利的占領了兩座城池。
隨後,蘇辭分兵駐紮二城,動員百姓加固城防,將這兩座城打造成南京在江北的最後一道防線——再往前,蘇言準備等江北二城穩固後再出兵廬州和揚州,構築直麵清軍的第一道防線。
廬州也就是後世的合肥,某十萬的怨念之地,它與揚州都是守衛南京的門戶,隻要明軍占領二城並堅守下去,清軍的兵鋒將無法威脅到南京分毫。
當然,在那之前,蘇言還是要先解決一下缺糧的問題,因為缺糧問題還不太嚴重,所以蘇言可以通過向江南的糧商購買和劫掠清廷運糧船來解決,這還不算完,他也要對江南和浙江兩省的鄉紳大族動手。
先前是正在和清軍交戰,還沒有精力騰出手對付鄉紳大族,現在蘇言就要拉幾個典型出來抄家,不僅能夠補充府庫錢糧,還能殺雞儆猴一番。
買糧和劫掠運糧船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長期且穩定的農業生產才是硬道理。
這就到了激勵禮包中獲得的兩個農業科技的用武之地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江浙一代到了明朝後期工商業的逐漸興起,江浙的經濟作物耕種比例已經遠遠超出了糧食耕種比例。
所以,「蘇湖熟天下熟」的諺語已經變成了「湖廣熟天下足」,就連江浙一代的糧食都需要從湖廣輸送過來,蘇言想要恢複江浙糧食生產重地的地位,就必須要減少經濟作物耕種的比例,大力推廣雙季稻。
眼下正是五月中旬,雙季稻是在五月中下旬開始插種早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時收割早稻,然後緊跟著翻耕水田、插種晚稻秧苗,趕在農曆立秋前插種完畢,到11月時收割晚稻,趕在降霜前完成收割。
一年兩熟的稻種,這要是順利收獲了,蘇言也就不必擔心斷糧問題了。
蘇言是不擔心斷糧問題了,可清廷就焦頭爛額了,因為大運河的主要航道已經被蘇言封鎖,湖廣的糧食隻能以陸路運到北方去,陸路運輸花費的成本和消耗無疑要比水路更高。
不出意外,清廷接下來的日子不好過了。
蘇言見狀,主動問道:「候服,發生什麽事了嗎?」
見蘇言主動詢問了,張名振一咬牙,問道:「督師,眼下南京光複,朝廷遠在雲貴而無法兼顧江南,督師為何不迎魯王殿下至南京,暫攝國政?日後若是朝廷東遷,魯王殿下自然會辭去監國,還政陛下。」
蘇言聽了,臉上的表情沒有絲毫變化,他深深地看著張名振,讓後者感覺他的目光好似能將自己吞噬一般,蘇言說道:「候服,天無二日這個道理你應該不會不懂,陛下為大明正統已是毋庸置疑,大明已經再也承受不起一次內鬥了,先前唐魯爭立,朝廷內鬥以至於北虜趁虛而入連下閩浙二省,俘殺思文皇帝(隆武),此教訓還不夠痛徹嗎?
若是你真心為國為民,忠於朝廷社稷,就請勸諫魯王,讓其自去監國名號,所部重歸朝廷製下,而不是在北虜暫敗之時還意圖爭權奪利。」
蘇言的話說的很不客氣,以至於張名振聽得麵色一時紅一時白,半晌,他才幽幽道:「督師所言甚是,令人振聾發聵,名振……名振記下了。」
「候服。」見張名振如此,蘇言的語氣變得溫和了許多,他繼續道:「候服,魯王於你有賞識提攜之恩,從遊擊之職升為如今的定西侯,你對魯王殿下的感激忠誠我都能夠理解,隻是在國家民族危急存亡之際,個人情感隻能暫時放下,我希望你能夠好好想想。」
張名振低垂著頭,聽著蘇言的諄諄教誨,臉上滿是羞愧之色,他沉默了半晌,才抬起頭來,拱手行禮,道:「督師,名振記下了,請允名振回舟山一趟,當麵勸諫魯王殿下自去監國之位。」
蘇言點了點頭,答應了張名振的請求,不過考慮到魯王朝廷內部也並不是一條心的,蘇言還是讓張名振帶兵返回舟山,這樣一位臨死前都還牢記抗清大業的民族英雄,蘇言不希望他死在自己人的手裏。
張名振雖然不明白蘇言讓他帶兵回去的目的,但出於對蘇言的信任,他還是答應了下來。
當天晚上,蘇言連夜讓中書舍人管嗣裘寫下了一篇交予永曆皇帝的奏折和捷報,捷報內一一細數了參與攻城中的眾位將領的戰功,那些投降的清軍將領也沒有漏掉,蘇言就是準備以此籠絡人心,讓那些投降將領對他心生感激,進而更加忠誠於他。
寫完奏折後,蘇言讓王元用從錦衣衛中挑了幾名機靈點的人,讓他們帶上奏折、捷報和一封蘇言親筆的密信,以及用來上下打點的銀兩,乘坐船隻從海路前往雲貴。
之所以要準備上下打點的銀兩,就是要讓永曆身邊的大臣們幫忙說點好話,讓永曆那老小子授予蘇言設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審理等官的權力,方便施政,同時允許他委任官職。
當然,畫大餅也是必不可少的,蘇言親筆寫下的密信裏就向永曆畫了一番大餅,先是言詞誠懇的表示自己對皇帝是多麽的忠誠,對不尊朝廷的孫可望有多麽的仇視,隨後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全力將皇帝救出來,還於舊都,隻是他的實力和兵員相較於孫可望還是太弱了,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夠授予他上麵的那些權力,讓蘇言在東南迅速積攢起實力,然後就能揮師西進勤王了。
哦對了,為了讓永曆更加相信,蘇言也不忘讓管嗣裘也寫一封奏折,告訴永曆蘇言和孫可望相比有多麽多麽的好,這幾個大棒一起揮下來,不怕永曆不同意。
送走信使後,蘇言又派出了一隊騎兵前往杭州將張煌言請到南京,他準備邀請張煌言暫時擔任江寧巡撫一職,協助自己處理政務。
十九日,張名振便率軍離開南京城,南下杭州登船,再從
水路返回舟山群島。
張名振走後,原先定下來渡江占領浦口六合的人選便空了下來,蘇言經過一番抉擇後,任命蘇辭為主將,率領六千兵馬渡江。
浦口與六合的清軍本就在之前大部分被調入了南京城內協助防守,而在南京陷落後,當地清軍皆望風而逃,隻留下兩座空城,因此明軍非常順利的占領了兩座城池。
隨後,蘇辭分兵駐紮二城,動員百姓加固城防,將這兩座城打造成南京在江北的最後一道防線——再往前,蘇言準備等江北二城穩固後再出兵廬州和揚州,構築直麵清軍的第一道防線。
廬州也就是後世的合肥,某十萬的怨念之地,它與揚州都是守衛南京的門戶,隻要明軍占領二城並堅守下去,清軍的兵鋒將無法威脅到南京分毫。
當然,在那之前,蘇言還是要先解決一下缺糧的問題,因為缺糧問題還不太嚴重,所以蘇言可以通過向江南的糧商購買和劫掠清廷運糧船來解決,這還不算完,他也要對江南和浙江兩省的鄉紳大族動手。
先前是正在和清軍交戰,還沒有精力騰出手對付鄉紳大族,現在蘇言就要拉幾個典型出來抄家,不僅能夠補充府庫錢糧,還能殺雞儆猴一番。
買糧和劫掠運糧船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長期且穩定的農業生產才是硬道理。
這就到了激勵禮包中獲得的兩個農業科技的用武之地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江浙一代到了明朝後期工商業的逐漸興起,江浙的經濟作物耕種比例已經遠遠超出了糧食耕種比例。
所以,「蘇湖熟天下熟」的諺語已經變成了「湖廣熟天下足」,就連江浙一代的糧食都需要從湖廣輸送過來,蘇言想要恢複江浙糧食生產重地的地位,就必須要減少經濟作物耕種的比例,大力推廣雙季稻。
眼下正是五月中旬,雙季稻是在五月中下旬開始插種早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時收割早稻,然後緊跟著翻耕水田、插種晚稻秧苗,趕在農曆立秋前插種完畢,到11月時收割晚稻,趕在降霜前完成收割。
一年兩熟的稻種,這要是順利收獲了,蘇言也就不必擔心斷糧問題了。
蘇言是不擔心斷糧問題了,可清廷就焦頭爛額了,因為大運河的主要航道已經被蘇言封鎖,湖廣的糧食隻能以陸路運到北方去,陸路運輸花費的成本和消耗無疑要比水路更高。
不出意外,清廷接下來的日子不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