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碼頭。
鄭皓大步走下貨船,見不遠處的李元璦,受寵若驚的上前道:“鄭七何德何能,得吳王親自屈尊相迎?”
“少來!”李元璦示意他免禮,說道:“我是來迎接棉花種子的,你還沒那麽大顏麵。”
他說著,看著傭人將一箱箱的棉花種子從船艙裏搬出,眼睛閃著金光。
搗毀淫祀,推行文教是為了發展江南文化,收江南百姓的心,屬於精神上麵的。
這棉花種子卻是實際利益,是能夠刺激江南發展的關鍵。
有經濟效益,方才能夠追逐精神的舒適。
連生活的滿足不了,談什麽仁義道德?
故而對於其他,他能夠無所顧忌的但甩手掌櫃,唯獨這棉花,百倍上心。
“怎麽了?想通了?”
李元璦看了鄭皓一眼,有些想不到他這個鄭家七公子會親自運送棉花種子。
這在南下之前,李元璦就曾邀請鄭皓跟自己一並南下,開發江南經濟。
真正的暴利再於壟斷,再於開辟全新的商業渠道。
隻要江南開發成功,第一批占領市場的商人絕對是最賺錢的。
他跟鄭皓合作灞水山莊的經營,對於鄭皓的為人,商業手段以及鄭家的財力、人脈都有著深切的認識,江南有他投資,那絕對是雙贏的結局。
但是鄭皓婉拒了。
原因無他,鄭家的財富已經足夠。
作為長安第一富商,鄭家大有問鼎天下第一的勢頭。家族的財富,鄭家上下十輩子都花不完。
堆積如山的財富,讓在商場上混跡半生的鄭鳳熾感受到了危機。
是故鄭家這些年早已放棄了對外擴張,穩固家族的根基產業,讓出了不少利益。
鄭皓盡管看不出江南的發展前景,可相信李元璦有起死回生的本事,且是最先了解棉花內幕之人,自然知道其中巨額利潤。
越是如此,鄭皓越不敢接納。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他們鄭家再富,也不過是商人。
錢財是他們鄭家的保護傘,可這錢財一但過了界限,就是催命符。
李元璦也懂這個道理,所以並沒有強求,反而有些敬佩鄭家的決策,能夠經得住這種利益的誘惑,委實不易。
鄭皓作揖道:“鄭七在長安承蒙殿下照顧,殿下有所需時,卻無法提供幫助,委實過意不去。這些年,我鄭家有些人脈,鄭七經過挑選,擇出其中三家。家主有魄力,亦有人脈,符合殿下要求。殿下若同意,由鄭七出麵,代為轉述殿下之意。殿下若另有打算,亦無妨,便當鄭七從未說過。”
李元璦心如明鏡,若非與自己關係匪淺,他完全不必這般多此一舉。
“便由你去說吧!”
也就是鄭皓這樣的熟人,李元璦才會親自出馬,其餘商人他自不會與之相見。
“不過對於他們,根本沒有對你那樣的優待……對了,你帶了多少棉花種子?”
“五萬粒良種還有三十萬劣種!”鄭皓有些無奈,說道:“這已經是最多了。棉花產於天竺,可他們跟我們差不多,對於棉花根本不重視。這三十五萬棉花種子,是他們費盡千辛萬苦收集來的。根據他們所說,天竺現在野外都不見棉花了,都給殿下送來了。”
李元璦眼中閃過一絲異色,確實如此,棉花說是花,可真沒啥好看的,也就比路邊野花顏值高一點。
沒有多少觀賞性,在實用性未發現之前,阿三看不上也正常。
不如來個釜底抽薪?
他狡黠一笑,說道:“回京之後,你知會那些天竺人,就說以後不要棉花種了。然後明年你找另外一批商人,用高於我們這次收購的棉花的價格,向天竺收棉花種子。”
鄭皓很快反應過來,道:“殿下這是要絕了天竺的種子。”
李元璦道:“我倒是想,隻是沒那麽容易。不過這樣一來,我大唐至少能夠壟斷製棉產業二三十年。”
如果他們一味的向天竺求購棉花種子,棉花種子隻會越來越多。
這就是所謂的經濟效應。
需求大,就會有人試著耕種,試著生產。
現在他們不要了,那些意圖賺錢的商人失去了買家,自然不會再行耕種。
待第二年高價求購,收來的必然是最後一批剩餘種子。
如此一來,即便棉織品泄露,天竺也沒有本事量產。
大唐是不可能將棉花種子回銷的。
不隻是天竺,五年以內,李元璦都不打算將棉花種子外傳,包括大唐其他州府,先將江南吃飽,解除經濟疲敝再說。
“關於棉花,你要給我們說清楚。我們不銷售棉,隻銷售棉衣棉褲棉手套之類的棉製品。這類棉製品,全部由官方製作營運。他們負責進貨銷售,孤可以給他們銷售代理權,還必須繳納代理費用。”
“這?”
鄭皓都聽呆了。
做生意,還能這麽做的?
李元璦無所謂的道:“官營,壟斷。隻要懂得經商之道的,都明白意味著什麽。短期內,棉製品可比鹽鐵要值錢的多。”
棉製品自然是不能跟鹽鐵相比的,但在棉花未普及值錢,價值絕對在鹽鐵之上。
畢竟地大物博的華夏大地,能夠生產鹽鐵的不少,可盛產棉的唯有江南。
鄭皓歎服道:“殿下若是從商,我鄭家這第一的名號,早為殿下奪去了。”
李元璦嘿嘿一笑,在遠見這方麵,自己可不輸給任何人。
包括在江南他用的產業國企化就是改革的必需手段之一,將賺錢的產業握在自己手上,才能真正的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至於後來會不會私企化,就不在李元璦的管製之內了。
反正隻要他在這位置上,就不許有人動這奶酪。
指示鄭皓幫自己聯係銷售商後,李元璦將劉仁軌叫到了驛館,讓他安排百姓種植棉花。
這改糧食種棉花,接受任務的百姓肯定會抗拒的。種糧食再窮弓,至少能吃飽飯。
可種棉花那未知的前途,尋常百姓哪裏承受的起。
不過以劉仁軌的本事,李元璦相信他能克服。
也沒有跟他多說,直接將任務交給他了。
棉花種子到位,一切都上了正軌。
便在李元璦有些沾沾自喜的時候,婁師德傳來了請罪的消息:火鳳社劫杭州大獄。
鄭皓大步走下貨船,見不遠處的李元璦,受寵若驚的上前道:“鄭七何德何能,得吳王親自屈尊相迎?”
“少來!”李元璦示意他免禮,說道:“我是來迎接棉花種子的,你還沒那麽大顏麵。”
他說著,看著傭人將一箱箱的棉花種子從船艙裏搬出,眼睛閃著金光。
搗毀淫祀,推行文教是為了發展江南文化,收江南百姓的心,屬於精神上麵的。
這棉花種子卻是實際利益,是能夠刺激江南發展的關鍵。
有經濟效益,方才能夠追逐精神的舒適。
連生活的滿足不了,談什麽仁義道德?
故而對於其他,他能夠無所顧忌的但甩手掌櫃,唯獨這棉花,百倍上心。
“怎麽了?想通了?”
李元璦看了鄭皓一眼,有些想不到他這個鄭家七公子會親自運送棉花種子。
這在南下之前,李元璦就曾邀請鄭皓跟自己一並南下,開發江南經濟。
真正的暴利再於壟斷,再於開辟全新的商業渠道。
隻要江南開發成功,第一批占領市場的商人絕對是最賺錢的。
他跟鄭皓合作灞水山莊的經營,對於鄭皓的為人,商業手段以及鄭家的財力、人脈都有著深切的認識,江南有他投資,那絕對是雙贏的結局。
但是鄭皓婉拒了。
原因無他,鄭家的財富已經足夠。
作為長安第一富商,鄭家大有問鼎天下第一的勢頭。家族的財富,鄭家上下十輩子都花不完。
堆積如山的財富,讓在商場上混跡半生的鄭鳳熾感受到了危機。
是故鄭家這些年早已放棄了對外擴張,穩固家族的根基產業,讓出了不少利益。
鄭皓盡管看不出江南的發展前景,可相信李元璦有起死回生的本事,且是最先了解棉花內幕之人,自然知道其中巨額利潤。
越是如此,鄭皓越不敢接納。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他們鄭家再富,也不過是商人。
錢財是他們鄭家的保護傘,可這錢財一但過了界限,就是催命符。
李元璦也懂這個道理,所以並沒有強求,反而有些敬佩鄭家的決策,能夠經得住這種利益的誘惑,委實不易。
鄭皓作揖道:“鄭七在長安承蒙殿下照顧,殿下有所需時,卻無法提供幫助,委實過意不去。這些年,我鄭家有些人脈,鄭七經過挑選,擇出其中三家。家主有魄力,亦有人脈,符合殿下要求。殿下若同意,由鄭七出麵,代為轉述殿下之意。殿下若另有打算,亦無妨,便當鄭七從未說過。”
李元璦心如明鏡,若非與自己關係匪淺,他完全不必這般多此一舉。
“便由你去說吧!”
也就是鄭皓這樣的熟人,李元璦才會親自出馬,其餘商人他自不會與之相見。
“不過對於他們,根本沒有對你那樣的優待……對了,你帶了多少棉花種子?”
“五萬粒良種還有三十萬劣種!”鄭皓有些無奈,說道:“這已經是最多了。棉花產於天竺,可他們跟我們差不多,對於棉花根本不重視。這三十五萬棉花種子,是他們費盡千辛萬苦收集來的。根據他們所說,天竺現在野外都不見棉花了,都給殿下送來了。”
李元璦眼中閃過一絲異色,確實如此,棉花說是花,可真沒啥好看的,也就比路邊野花顏值高一點。
沒有多少觀賞性,在實用性未發現之前,阿三看不上也正常。
不如來個釜底抽薪?
他狡黠一笑,說道:“回京之後,你知會那些天竺人,就說以後不要棉花種了。然後明年你找另外一批商人,用高於我們這次收購的棉花的價格,向天竺收棉花種子。”
鄭皓很快反應過來,道:“殿下這是要絕了天竺的種子。”
李元璦道:“我倒是想,隻是沒那麽容易。不過這樣一來,我大唐至少能夠壟斷製棉產業二三十年。”
如果他們一味的向天竺求購棉花種子,棉花種子隻會越來越多。
這就是所謂的經濟效應。
需求大,就會有人試著耕種,試著生產。
現在他們不要了,那些意圖賺錢的商人失去了買家,自然不會再行耕種。
待第二年高價求購,收來的必然是最後一批剩餘種子。
如此一來,即便棉織品泄露,天竺也沒有本事量產。
大唐是不可能將棉花種子回銷的。
不隻是天竺,五年以內,李元璦都不打算將棉花種子外傳,包括大唐其他州府,先將江南吃飽,解除經濟疲敝再說。
“關於棉花,你要給我們說清楚。我們不銷售棉,隻銷售棉衣棉褲棉手套之類的棉製品。這類棉製品,全部由官方製作營運。他們負責進貨銷售,孤可以給他們銷售代理權,還必須繳納代理費用。”
“這?”
鄭皓都聽呆了。
做生意,還能這麽做的?
李元璦無所謂的道:“官營,壟斷。隻要懂得經商之道的,都明白意味著什麽。短期內,棉製品可比鹽鐵要值錢的多。”
棉製品自然是不能跟鹽鐵相比的,但在棉花未普及值錢,價值絕對在鹽鐵之上。
畢竟地大物博的華夏大地,能夠生產鹽鐵的不少,可盛產棉的唯有江南。
鄭皓歎服道:“殿下若是從商,我鄭家這第一的名號,早為殿下奪去了。”
李元璦嘿嘿一笑,在遠見這方麵,自己可不輸給任何人。
包括在江南他用的產業國企化就是改革的必需手段之一,將賺錢的產業握在自己手上,才能真正的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至於後來會不會私企化,就不在李元璦的管製之內了。
反正隻要他在這位置上,就不許有人動這奶酪。
指示鄭皓幫自己聯係銷售商後,李元璦將劉仁軌叫到了驛館,讓他安排百姓種植棉花。
這改糧食種棉花,接受任務的百姓肯定會抗拒的。種糧食再窮弓,至少能吃飽飯。
可種棉花那未知的前途,尋常百姓哪裏承受的起。
不過以劉仁軌的本事,李元璦相信他能克服。
也沒有跟他多說,直接將任務交給他了。
棉花種子到位,一切都上了正軌。
便在李元璦有些沾沾自喜的時候,婁師德傳來了請罪的消息:火鳳社劫杭州大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