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璦聽孔誌元要讓自己留下墨寶,趕忙搖頭拒絕,就自己這水準,還是不要丟人現眼了。
終究不是這個時代人,盡管多年下來勉強適應了毛筆字,但所書所寫,隻堪入目。
真要留書供後人鑒賞,那就貽笑大方了。
孔誌元滿心遺憾。
李元璦讓孔誌元自己書寫。
孔誌元身為國子監祭酒甚至不敢動筆,這二十二字言簡意宏,卻闡述了讀書人最崇高的理想。
孔誌元作為國子監的主事人,書法自不會差,但此話非他所言,哪敢下筆。
見動靜鬧得頗大,李元璦給金勝曼使了一個眼色,示意自己過幾日再來尋她,匆匆離去了。
便在李元璦在國子監的時候,弘文館裏亦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裴行儉整理銷毀書冊的時候,意外發現了書冊裏,居然有《綴術注解》一書。
裴行儉出自河東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中眷裴氏,父親裴仁基,在隋朝官至左光祿大夫,其兄裴行儼,為隋末號稱萬人敵的猛將,本出身名門,家世殷實。奈何命運多舛,父兄在他未出身之前就為王世充所殺。
作為遺腹子,他僥幸逃過一劫。
因受滅族之危,裴行儉隻能與母親相依為命,過著清苦的生活。唯一幸運的是,當他少年時,作為名門之後、烈士遺孤的得到了朝廷的照顧和培養,以蔭生的身份被吸收為弘文生。
在弘文館一呆就是十年,也因如此,裴行儉飽覽群書天文地理,陰陽五行,醫卜星象無所不通。
《綴術》是這個時代最深奧的術數典籍,裴行儉在弘文館無書不讀?這真正將他難倒的書籍不多。
《綴術》即是其中之一。
王孝通作為術數當世第一?說《綴術》全錯不通,裴行儉亦看不懂?自然受到了相應影響?不在多究。
今日意外看到《綴術注解》,不免訝異?好奇之下,找出閱覽。
《綴術注解》並未有寫明何人所著?這字跡亦是一般?不免古怪,弘文館現在什麽書都收了?
攤開一看,立刻愣住了。
《綴術注解》沒有任何的咬文嚼字,以沒有任何的自述?一開始就入正題?而且是以白話文的形式下筆的。
裴行儉這一看,登時為之入神。
全篇注解簡單明了,將《綴術》中的術數問題化繁為簡的解釋。
《綴術》要比《緝古算經》複雜的多,所以李元璦在其中運用了大量的開方術、天元術以及增乘開方法。
除了開方術是《九章算術》裏的產物,天元術以及增乘開方法都算是跨時代的解數方法?李元璦特別用了一卷來介紹天元術以及增乘開方法。
裴行儉看得是如癡如醉。
“行儉,你坐在地上看什麽?在這偷懶?都什麽時辰了?還不將內庫的書籍搬出去曬?”
一人來到裴行儉身側,推了推他。
裴行儉這才反應過來?見是自己的同窗崔智聅,忙道:“崔兄?我發現了一本寶貝。這《綴術注解》是何人所著的?居然歸為銷毀一類?簡直暴殄天物。”
崔智聅訝然道:“《綴術》不是全錯不通嘛?王大學士都將《綴術》從弘文館裏除去了?怎麽還有它的注解。”
裴行儉肅然道:“我原也這般認為,可看了這《綴術注解》。或許錯的不是祖家父子,而是王大學士。”
崔智聅臉色一變,急切道:“話不可亂說,王大學士是當今第一術數宗師,而且性子偏激,讓他知道你在這弘文館可幹不下去了。”
裴行儉曬然一笑道:“正好,我最近心有猶疑,在考慮弘文館是否長久之計,也許有此而定,未嚐不可。”
他說著將《綴術注解》一並收起找弘文館館主於誌寧去了。
於誌寧是早年李世民麾下秦王府的十八學士之一。
後來一直負責擔任教導太子的重任,同時兼任弘文館館主一職。
裴行儉將《綴術注解》親自交到了於誌寧手上。
於誌寧見是裴行儉,帶著幾分慎重的收下了。
弘文館與國子監差不多,都算是學府,不過弘文館隻收學生數十名,皆選皇族貴戚及高級京官子弟,師事學士受經史書法。
這一批學子中,最有才略的就是裴行儉,亦深得他器重。
於誌寧打開《綴術注解》,越看越是震撼,好半晌才愁然道:“此書一出,王兄名望掃地矣。唉,這書是何人所著?”
裴行儉道:“學生不知!”
於誌寧道:“你去查一查,問問是誰接收的。吾自帶此書,上表陛下。這《綴術注解》開創算學解法先河,此人便如魏晉劉徽,為算術一學,開創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盡管於誌寧與王孝通關係不錯,然在大是大非麵前,於誌寧知道如何選擇。
這一查,立時發現此書居然就是商王李元璦送來的。
“居然是商王?沒有弄錯吧!”
於誌寧不可置信的看著麵前的學生謝集,這李元璦才幾歲?術數研究最無捷徑可言,沒有數十年的研究,怎麽可能有此功底。
謝集作揖道:“學生不敢說謊,是不是商王所著,學生不知,確實是商王派人送來無疑。因是商王,學生不敢大意,親自送到了王大學士的桌上。王大學士身兼數職,當時沒在弘文館。這書上沒有留下姓名嘛?”
於誌寧之前就看了,沒有落名,苦笑道:“王兄這是闖下大禍了。”
裴行儉苦笑道:“學生估計這《綴術注解》王大學士看都沒看,也許……還有回旋餘地。”
盡管這個時候的裴行儉,還沒有遇到人生道路上的導師,但這份揣摩心思的能力已經顯露了。
但便在這時,國子監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弘文館。
於誌寧呆立了片刻,聽得那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瞬間就是熱血上湧,感慨道:“我輩當如此也!”
說著,直接帶著《綴術注解》入宮了。
裴行儉本就身負光宗耀祖之重擔,又得次佳句,亦是血液翻滾,說道:“崔兄,我以決定參加今年科舉,弘文館雖好,卻非我裴行儉久待之處。我輩當跳出束縛,勇往直前,方才不枉此生。”
**********
皇城東宮!
於誌寧兼任太子左庶子,入宮麵見李治並無任何阻礙。
於誌寧將《綴術注解》獻上。
李治瞧了瞧字跡,一眼就認出來了,說道:“這是十六叔的字?”
於誌寧道:“正是商王為《綴術》編的注解,說實話,就注解的內容,商王完全可以自寫一本全新的算經。”
李治翻了翻,沒怎麽看懂。他感興趣的是治國安邦之法,術數非他所長。
“十六叔寫的如何?”
他直接將書放下,問向於誌寧。
於誌寧道:“注解內容可謂震鑠古今!算學術數發展至今,曆經兩大變革,魏晉劉徽一大變革,商王殿下至今一大變革。細說起來還有祖衝之父子應當亦是一大變革,隻是《綴術》深奧難懂,不為世人接受。而今商王為之正名,祖衝之父子當得如此讚譽。”
李治聽得有些傻眼,訝然道:“會不會過譽了?此事不可因為十六叔是商王而過多誇讚,免得為後人恥笑。”
於誌寧搖頭苦笑道:“誰敢如此?商王一席話,震耳發聵。要不了多久,相信我大唐學子將無人不識商王之名。”
李治眨巴著眼睛,就自己十六叔那德行,能名傳天下?
於誌寧將自己得到的消息一股腦告訴了李治。
李治也傻眼了,哪裏想得到李元璦居然能說出這般讓人激昂的話語,連他聽了都極為觸動,可隨即眉頭又微皺起來,覺得自己這個叔叔太不顧正業了,居然在術數上,下此無用之功,一點也不懂得事情的輕重緩急。
當前局麵,明顯就是自己讓他去查的裴律師最為關鍵嘛!
放著裴律師不查,在術數上搗鼓什麽勁呢!
於誌寧繼續道:“其實關於這《綴術注解》,臣下隻能窺探其中一二,真正要想了解全貌,唯有將太史丞李淳風道長叫來品評。”
李治本越想越氣,但聽於誌寧說到了李淳風,忽然將裴律師的職位跟李淳風聯係起來。
瞬間就明白了。
自己這個十六叔是想從李淳風這裏入手,通過他來接觸裴律師,了解情況。
念及此處,李治除了苦笑還是苦笑,就為了調查一個裴律師,弄出這麽大的動靜?
真要讓他去辦大事,還不得將天都捅了?
很快消息傳到了內宮,傳到了李世民的麵前。
《綴術注解》也到了李世民手上。
李世民亦看不太懂,但是他與李淳風關係密切,時常向他請教養生之法,長命之法。
尤其是從高句麗歸來,李世民召見李淳風的次數,越發多了。
但這一次,卻不是因為養生,而是《綴術注解》。
殿內寂靜無聲。
李世民斜靠在胡床上,看著李淳風一臉震撼的表情,若有所思。
沒有人比李淳風更加清楚《綴術注解》的精妙。
從一開始,他的態度就不同於王孝通。
王孝通是將《綴術》說的一文不值,而李淳風覺得《綴術》是因為過於深奧,而導致他們理解不能。
文人大多相輕,自視甚高,故而王孝通的說詞更得人心,而且王孝通專精術數一道,在術數水平上,確實勝李淳風一籌。
故而諸多讀書人都排斥《綴術》,更有人申請將《綴術》移出算經十書,不配呆在其中。
李淳風甚至有一種感覺,如此下去《綴術》亦可能失傳於世。
不想當今之世,竟然有人看懂了《綴術》,而且解釋的如此直白通透。
“商王可為吾師矣!”
看完《綴術注解》,李淳風發出如此感歎。
李世民也感慨道:“年輕真好!”
李淳風不明所以,但作揖道:“皇上臣以為可下令商王重新編撰算經。《綴術注解》中本身的內容,遠不及注解中的天元術以及增乘開方法,無注解入《綴術》必要。隻要習得天元術以及增乘開方法,《綴術》亦無需注解,個中內容,自然理解。術數一學,或許不及經學深奧,但最重實踐,若得大成,大利天下。”
李世民哪能不清楚個中高下?
經學傳授的是道德品格,而算學關鍵在於實踐。
一個官員空有道德而無實踐比貪官更加可怕。
現今因孔穎達之故《五經正義》經學大興,算學卻並沒有什麽起色。
而今確實可以推一波算學了!
李世民心底念叨著。
隻是讓那小子充當門麵靠譜嘛?
孔穎達是孔子第三十一世孫,當代最負盛名的大儒,《五經正義》融合了諸多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
李元璦?
為了追女人大鬧國子監?
別人沒有看出貓膩,李世民倒是整明白了。
早在高句麗的時候,自己這個弟弟就對金勝曼垂涎三尺。
回到長安,滿以為他懂事了,在娶徐家女之前,不鬧幺蛾子。
結果,還沒幾天,就弄得滿城風雨。
為了一個女人,弄出這麽大的動靜?
這種人能幹大事?
不過李世民也樂得如此,說道:“此事你自去找他,告訴他,可以成書,但不急著發布。要反複考究,確保正確。算學不同於經學,不能有錯。一數字錯漏,可能帶來巨大危害。”
到了最後,他才說出了道理來:“本朝有《五經正義》足矣,算學就留給雉奴吧!”
“臣下明白!”
李世民讓李淳風給他研磨,親自寫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二十二字,道:“順便再將這字帖給他帶去,讓他好好練練字,朕用腳都比他寫的好看!”
《綴術注解》與橫渠四句在極短的時間裏傳遍長安,傳遍京畿洛陽,從而天下。
《綴術》這原本即將走向失傳,無人問津的書籍,人人搶購,各大印刷作坊日夜加工。
橫渠四句更是成為了萬千學子得座右銘,直接導致了大唐紙貴這一現象。
遠比曆史上洛陽紙貴更加誇讚。
也隻有李世民、李治這對父子清楚李元璦的真正用意了。
終究不是這個時代人,盡管多年下來勉強適應了毛筆字,但所書所寫,隻堪入目。
真要留書供後人鑒賞,那就貽笑大方了。
孔誌元滿心遺憾。
李元璦讓孔誌元自己書寫。
孔誌元身為國子監祭酒甚至不敢動筆,這二十二字言簡意宏,卻闡述了讀書人最崇高的理想。
孔誌元作為國子監的主事人,書法自不會差,但此話非他所言,哪敢下筆。
見動靜鬧得頗大,李元璦給金勝曼使了一個眼色,示意自己過幾日再來尋她,匆匆離去了。
便在李元璦在國子監的時候,弘文館裏亦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裴行儉整理銷毀書冊的時候,意外發現了書冊裏,居然有《綴術注解》一書。
裴行儉出自河東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中眷裴氏,父親裴仁基,在隋朝官至左光祿大夫,其兄裴行儼,為隋末號稱萬人敵的猛將,本出身名門,家世殷實。奈何命運多舛,父兄在他未出身之前就為王世充所殺。
作為遺腹子,他僥幸逃過一劫。
因受滅族之危,裴行儉隻能與母親相依為命,過著清苦的生活。唯一幸運的是,當他少年時,作為名門之後、烈士遺孤的得到了朝廷的照顧和培養,以蔭生的身份被吸收為弘文生。
在弘文館一呆就是十年,也因如此,裴行儉飽覽群書天文地理,陰陽五行,醫卜星象無所不通。
《綴術》是這個時代最深奧的術數典籍,裴行儉在弘文館無書不讀?這真正將他難倒的書籍不多。
《綴術》即是其中之一。
王孝通作為術數當世第一?說《綴術》全錯不通,裴行儉亦看不懂?自然受到了相應影響?不在多究。
今日意外看到《綴術注解》,不免訝異?好奇之下,找出閱覽。
《綴術注解》並未有寫明何人所著?這字跡亦是一般?不免古怪,弘文館現在什麽書都收了?
攤開一看,立刻愣住了。
《綴術注解》沒有任何的咬文嚼字,以沒有任何的自述?一開始就入正題?而且是以白話文的形式下筆的。
裴行儉這一看,登時為之入神。
全篇注解簡單明了,將《綴術》中的術數問題化繁為簡的解釋。
《綴術》要比《緝古算經》複雜的多,所以李元璦在其中運用了大量的開方術、天元術以及增乘開方法。
除了開方術是《九章算術》裏的產物,天元術以及增乘開方法都算是跨時代的解數方法?李元璦特別用了一卷來介紹天元術以及增乘開方法。
裴行儉看得是如癡如醉。
“行儉,你坐在地上看什麽?在這偷懶?都什麽時辰了?還不將內庫的書籍搬出去曬?”
一人來到裴行儉身側,推了推他。
裴行儉這才反應過來?見是自己的同窗崔智聅,忙道:“崔兄?我發現了一本寶貝。這《綴術注解》是何人所著的?居然歸為銷毀一類?簡直暴殄天物。”
崔智聅訝然道:“《綴術》不是全錯不通嘛?王大學士都將《綴術》從弘文館裏除去了?怎麽還有它的注解。”
裴行儉肅然道:“我原也這般認為,可看了這《綴術注解》。或許錯的不是祖家父子,而是王大學士。”
崔智聅臉色一變,急切道:“話不可亂說,王大學士是當今第一術數宗師,而且性子偏激,讓他知道你在這弘文館可幹不下去了。”
裴行儉曬然一笑道:“正好,我最近心有猶疑,在考慮弘文館是否長久之計,也許有此而定,未嚐不可。”
他說著將《綴術注解》一並收起找弘文館館主於誌寧去了。
於誌寧是早年李世民麾下秦王府的十八學士之一。
後來一直負責擔任教導太子的重任,同時兼任弘文館館主一職。
裴行儉將《綴術注解》親自交到了於誌寧手上。
於誌寧見是裴行儉,帶著幾分慎重的收下了。
弘文館與國子監差不多,都算是學府,不過弘文館隻收學生數十名,皆選皇族貴戚及高級京官子弟,師事學士受經史書法。
這一批學子中,最有才略的就是裴行儉,亦深得他器重。
於誌寧打開《綴術注解》,越看越是震撼,好半晌才愁然道:“此書一出,王兄名望掃地矣。唉,這書是何人所著?”
裴行儉道:“學生不知!”
於誌寧道:“你去查一查,問問是誰接收的。吾自帶此書,上表陛下。這《綴術注解》開創算學解法先河,此人便如魏晉劉徽,為算術一學,開創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盡管於誌寧與王孝通關係不錯,然在大是大非麵前,於誌寧知道如何選擇。
這一查,立時發現此書居然就是商王李元璦送來的。
“居然是商王?沒有弄錯吧!”
於誌寧不可置信的看著麵前的學生謝集,這李元璦才幾歲?術數研究最無捷徑可言,沒有數十年的研究,怎麽可能有此功底。
謝集作揖道:“學生不敢說謊,是不是商王所著,學生不知,確實是商王派人送來無疑。因是商王,學生不敢大意,親自送到了王大學士的桌上。王大學士身兼數職,當時沒在弘文館。這書上沒有留下姓名嘛?”
於誌寧之前就看了,沒有落名,苦笑道:“王兄這是闖下大禍了。”
裴行儉苦笑道:“學生估計這《綴術注解》王大學士看都沒看,也許……還有回旋餘地。”
盡管這個時候的裴行儉,還沒有遇到人生道路上的導師,但這份揣摩心思的能力已經顯露了。
但便在這時,國子監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弘文館。
於誌寧呆立了片刻,聽得那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瞬間就是熱血上湧,感慨道:“我輩當如此也!”
說著,直接帶著《綴術注解》入宮了。
裴行儉本就身負光宗耀祖之重擔,又得次佳句,亦是血液翻滾,說道:“崔兄,我以決定參加今年科舉,弘文館雖好,卻非我裴行儉久待之處。我輩當跳出束縛,勇往直前,方才不枉此生。”
**********
皇城東宮!
於誌寧兼任太子左庶子,入宮麵見李治並無任何阻礙。
於誌寧將《綴術注解》獻上。
李治瞧了瞧字跡,一眼就認出來了,說道:“這是十六叔的字?”
於誌寧道:“正是商王為《綴術》編的注解,說實話,就注解的內容,商王完全可以自寫一本全新的算經。”
李治翻了翻,沒怎麽看懂。他感興趣的是治國安邦之法,術數非他所長。
“十六叔寫的如何?”
他直接將書放下,問向於誌寧。
於誌寧道:“注解內容可謂震鑠古今!算學術數發展至今,曆經兩大變革,魏晉劉徽一大變革,商王殿下至今一大變革。細說起來還有祖衝之父子應當亦是一大變革,隻是《綴術》深奧難懂,不為世人接受。而今商王為之正名,祖衝之父子當得如此讚譽。”
李治聽得有些傻眼,訝然道:“會不會過譽了?此事不可因為十六叔是商王而過多誇讚,免得為後人恥笑。”
於誌寧搖頭苦笑道:“誰敢如此?商王一席話,震耳發聵。要不了多久,相信我大唐學子將無人不識商王之名。”
李治眨巴著眼睛,就自己十六叔那德行,能名傳天下?
於誌寧將自己得到的消息一股腦告訴了李治。
李治也傻眼了,哪裏想得到李元璦居然能說出這般讓人激昂的話語,連他聽了都極為觸動,可隨即眉頭又微皺起來,覺得自己這個叔叔太不顧正業了,居然在術數上,下此無用之功,一點也不懂得事情的輕重緩急。
當前局麵,明顯就是自己讓他去查的裴律師最為關鍵嘛!
放著裴律師不查,在術數上搗鼓什麽勁呢!
於誌寧繼續道:“其實關於這《綴術注解》,臣下隻能窺探其中一二,真正要想了解全貌,唯有將太史丞李淳風道長叫來品評。”
李治本越想越氣,但聽於誌寧說到了李淳風,忽然將裴律師的職位跟李淳風聯係起來。
瞬間就明白了。
自己這個十六叔是想從李淳風這裏入手,通過他來接觸裴律師,了解情況。
念及此處,李治除了苦笑還是苦笑,就為了調查一個裴律師,弄出這麽大的動靜?
真要讓他去辦大事,還不得將天都捅了?
很快消息傳到了內宮,傳到了李世民的麵前。
《綴術注解》也到了李世民手上。
李世民亦看不太懂,但是他與李淳風關係密切,時常向他請教養生之法,長命之法。
尤其是從高句麗歸來,李世民召見李淳風的次數,越發多了。
但這一次,卻不是因為養生,而是《綴術注解》。
殿內寂靜無聲。
李世民斜靠在胡床上,看著李淳風一臉震撼的表情,若有所思。
沒有人比李淳風更加清楚《綴術注解》的精妙。
從一開始,他的態度就不同於王孝通。
王孝通是將《綴術》說的一文不值,而李淳風覺得《綴術》是因為過於深奧,而導致他們理解不能。
文人大多相輕,自視甚高,故而王孝通的說詞更得人心,而且王孝通專精術數一道,在術數水平上,確實勝李淳風一籌。
故而諸多讀書人都排斥《綴術》,更有人申請將《綴術》移出算經十書,不配呆在其中。
李淳風甚至有一種感覺,如此下去《綴術》亦可能失傳於世。
不想當今之世,竟然有人看懂了《綴術》,而且解釋的如此直白通透。
“商王可為吾師矣!”
看完《綴術注解》,李淳風發出如此感歎。
李世民也感慨道:“年輕真好!”
李淳風不明所以,但作揖道:“皇上臣以為可下令商王重新編撰算經。《綴術注解》中本身的內容,遠不及注解中的天元術以及增乘開方法,無注解入《綴術》必要。隻要習得天元術以及增乘開方法,《綴術》亦無需注解,個中內容,自然理解。術數一學,或許不及經學深奧,但最重實踐,若得大成,大利天下。”
李世民哪能不清楚個中高下?
經學傳授的是道德品格,而算學關鍵在於實踐。
一個官員空有道德而無實踐比貪官更加可怕。
現今因孔穎達之故《五經正義》經學大興,算學卻並沒有什麽起色。
而今確實可以推一波算學了!
李世民心底念叨著。
隻是讓那小子充當門麵靠譜嘛?
孔穎達是孔子第三十一世孫,當代最負盛名的大儒,《五經正義》融合了諸多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
李元璦?
為了追女人大鬧國子監?
別人沒有看出貓膩,李世民倒是整明白了。
早在高句麗的時候,自己這個弟弟就對金勝曼垂涎三尺。
回到長安,滿以為他懂事了,在娶徐家女之前,不鬧幺蛾子。
結果,還沒幾天,就弄得滿城風雨。
為了一個女人,弄出這麽大的動靜?
這種人能幹大事?
不過李世民也樂得如此,說道:“此事你自去找他,告訴他,可以成書,但不急著發布。要反複考究,確保正確。算學不同於經學,不能有錯。一數字錯漏,可能帶來巨大危害。”
到了最後,他才說出了道理來:“本朝有《五經正義》足矣,算學就留給雉奴吧!”
“臣下明白!”
李世民讓李淳風給他研磨,親自寫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二十二字,道:“順便再將這字帖給他帶去,讓他好好練練字,朕用腳都比他寫的好看!”
《綴術注解》與橫渠四句在極短的時間裏傳遍長安,傳遍京畿洛陽,從而天下。
《綴術》這原本即將走向失傳,無人問津的書籍,人人搶購,各大印刷作坊日夜加工。
橫渠四句更是成為了萬千學子得座右銘,直接導致了大唐紙貴這一現象。
遠比曆史上洛陽紙貴更加誇讚。
也隻有李世民、李治這對父子清楚李元璦的真正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