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登帝位


    合肥戰場的失利,也讓曹丕意識到,這場防禦戰爭可能並不會一切都如意料中的走向進行,很可能出現多種例外。


    在曹操還活著的時候商議的戰略對策,劉備擁有了炸藥之後,不能隻利用城池來防守了,務必要與劉備軍隊謀求野戰,並且盡可能多的野戰,如果曹操沒死,劉備發動的這一場戰爭,與曹軍的對戰,定然大多數都是野戰的。這幾年曹魏軍團的士兵們,都著重對野外戰爭進行了訓練。


    想法固然是對的,依靠城池退兵的可能性已經很低了,反而靠著城牆會被甕中捉鱉,但唯一不同的是曹操的死,並不隻是表麵上的這麽一點影響,也並不是隻看到的影響到鄴城一個地方。


    曹操去世的當時,曹操麾下的一批重臣,甚至曹丕,都認為應當秘不發喪,先穩一把局勢,消除一些影響後再發喪,這件事被劉曄所阻止,他認為魏王死了這麽大的一件事,怎麽能瞞得住天下人,如果這樣做了,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後果。


    秘不發喪的事情被阻止,又想著魏王的兩個子嗣在北邊還有著兵權,隨時可能南下來爭權,又有人提議應該將鄴城的城防全部換成譙郡籍的將領,這個提議一樣被阻止,魏郡太守徐宣阻止道:人們都想報效國家,為什麽一定要任用譙縣人或者沛國人,傷害保衛國家人的心。這個提議也被製止了。


    鄴城終究沒有出亂子,冀州也沒有出亂子,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亂子出在洛陽!


    曹操去世的消息傳到了洛陽,洛陽因為緊鄰函穀關前線,近年來征發徭役頗為繁重,百姓多有怨言,固然有青州兵駐守,一直不曾發生大亂,但是曹操一死的消息傳過來,這些青州兵就發生了騷亂了。


    青州兵顧名思義,多是青州人士,曹操用他們征戰多年,可謂是東西奔赴,無一日之娛,士兵們思念家鄉已經很久了,不少人都盼著能回到青州老家。隻是作為一支重要的戰鬥力,曹操怎麽能讓他們解散回家。


    曹操的死,讓青州兵失去了壓製,可以說是放飛自我了,上至軍官將領,下至普通小卒,他們成群結隊的擅自離開軍營,然後向東而去,出虎牢關,打算回青州。


    洛陽的這場大亂,甚至可能直接動搖函穀關前線!


    隨著青州兵的離去,洛陽等地的服徭役的百姓也紛紛逃離,如為函穀關押運糧草的百姓紛紛逃離,不願意服徭役了。


    整個洛陽地區到處都亂糟糟起來了,這個時候的天網肯定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他們開始了煽風點火,四處作亂,甚至引來了嵩山上的山匪開始在洛陽盆地作亂。


    若真就是這樣能讓洛陽大亂起來,從而廢了函穀關防線那邊是最好不過了,隻是曹操能占據北方,終究是有著無數的人幫助他,曹操遺留給曹丕最大的遺產,就是他數十年收攏下來的豐富的人才庫了。


    這個時代從不缺少天降猛人。


    在洛陽辦理公務的諫議大夫賈逵,知曉了青州兵的兵變,立即挺身而出,他沒有阻止青州兵的離開,而是給青州兵們發了一封信,告訴他們不會追究擅自離開軍營的罪責,免除了他們在逃散軍營時毆打同僚,強行闖關的等等罪名,並且讓他們趕緊來洛陽城外的軍營,領取文書,這樣他們在回家的路上,就不會被沿途官府阻攔、刁難,如果他們回到家鄉後想要參軍,可以就地在郡縣中服役,如果有不願意回去的士兵們,安心呆在軍營裏,吃好喝好。


    賈逵的這一手操作,徹底的穩住了青州兵騷動的心思,於是歸鄉的歸鄉,願意留下來的就留了下來。穩定了青州兵之後,賈逵立馬又穩住了逃散的徭役,並且一樣不追究責任,讓他重新回來,許諾一個月後,便將他們輪換,同時對洛陽地區的百姓的怨聲載道,擅自做主,給他們免了一年的賦稅,但是徭役還是征發,戰爭離不開徭役。


    於是洛陽在短短數天的騷亂之後,經過賈逵的一陣布置,洛陽徹底的穩定了下來。


    這樣的幹吏,曹魏的地盤上還有很多,以至於大亂子一直沒有發生,曹魏的基本盤總體上是穩妥的。不過小亂子還是有的,最主要的還是曹操死後的人心動蕩。


    軍中是人心不穩最主要地方了,其原因還是出在了曹操的三個子嗣的上麵。曹丕固然是嫡子,但也不是軍隊出身,跟軍隊裏的將領們也沒有什麽接觸,他是一心走權謀路線的,曹植是走文學路線的,也不是軍隊出身,這兩個嗣子都不是軍中出身,但是一個勝在是嫡長子,一個勝在得曹操喜愛,並且現在統帥大軍鎮守北疆,算是半個軍隊裏的人了。


    軍隊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軍隊裏派係從事是很正常的事情,由於兩個可能的繼承人,都跟軍隊聯係不深,軍中這些將領們便各自支持者各自的認定的嗣子。好比曹洪,就支持曹植,曹仁肯定是支持曹丕的,並不是曹仁喜歡曹丕,而是曹丕是曹操指定的繼承人。


    曹家兄弟內部都不統一,更不用說軍隊裏那些將領了。再有一個奇特的現象,曹家、夏侯家的二代們,有的跟曹植走得近,有的跟曹丕走得近,支持的對象也不一樣。這就是人心動蕩的原因所在了。


    要消除這些人心,不是簡簡單單的曹丕繼位就能消除掉的。


    軍事會議開完之後,曹丕又召見了司馬懿,表示了自己對如今局勢的擔憂,以及痛罵了一頓曹植和曹彰,罵曹植是應該的,對曹彰更是恨鐵不成鋼,幹什麽要跟曹植混在一起?若是曹彰願意支持曹丕,軍隊裏麵的不少人會立即支持曹丕,並且對軍隊的影響能降低到最小。


    “仲達,軍心不穩,你有什麽好辦法,能讓軍心穩定下來嗎?”曹丕對司馬懿詢問道。


    這段時日,曹丕的壓力很大,焦頭爛額,他從曹操那裏繼承來的不單單是權力,同樣還有這一大堆爛攤子,尤其是劉備發起的戰爭,更是雪上加霜。


    司馬懿經常幫助曹丕出謀劃策,曹丕能曹操確定繼承人,司馬懿居功至偉。


    對司馬懿,曹丕是極為看重的。當然,司馬懿對曹丕也絕對沒有什麽二心。曆史上,司馬懿在曹丕時代,表現的老老實實,哪怕是在曹丕的兒子,曹叡時期,同樣也不敢放肆,什麽狼顧之相,完全沒這回事,司馬懿一家子不敢有絲毫的反心。隻是隨著曹叡一死,曹家後代也不怎麽堪用了,曹氏、夏侯氏的後代們也都一代不如一代,這才讓司馬家得勢,隨著得勢,野心也開始增生了。


    “大王,如今隻有釜底抽薪一計了。”司馬懿沉吟片刻後,一直藏在他心裏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即將問世。


    曹丕不解其意:“此話何解?兩個心腹之患,抽誰的釜底之薪?”


    “曹植為奸賊所蠱惑,在北疆與曹彰聯合,擁兵數萬,也正是因為曹植、曹彰,讓不少人在大王繼位之後,依舊處於觀望之中。如果讓這些暗中支持曹植、曹彰的人徹底的不再支持兩人,並且天下軍民之心,都寄於大王一身,其民心、軍心不就可用,大王不就可專心對付劉備了嗎?”


    “仲達,你不妨明說。”


    司馬懿答道:“釜底抽薪,是抽大漢的薪。”


    曹丕麵色精彩至極,有驚訝,有欣喜,有懼怕,有猶豫…聰明如他,已經知道了司馬懿接下來要說什麽了。


    司馬懿一字一句的道:“請大王登帝位。”


    猶如驚雷炸響,曹丕聽完震驚無法說話,這是一條從未設想過的道路。篡漢,登帝位?讓這天子之尊號,從劉氏身上易位?


    “仲達…你…仲達…”曹丕一時之間言語無措,不知該如何說話。


    司馬懿卻道:“四百年大漢,天子都姓劉,天命已經不在劉漢了,天命當在曹!大王,攘外必先安內,先王曾經說過,自己當為周文王。文王之子周武王,開大周八百年基業,正如先王所言,大王當為周武王!且,先王生前,已經為大王掃清了一切障礙。”


    當皇帝啊,古往今來多少人想當皇帝而不能,如今一個這麽好的機會就放在了曹丕眼前,曹丕是不可能不心動的。


    沉思後,曹丕對司馬懿說道:“可是天下人心思漢,我若是登帝位,天下人必然聲討。”


    司馬懿道:“除開劉備,誰還會討伐大王?且劉備大軍不正是與我軍交戰嗎?至於如今我們的地盤上,誰還會反對?沒有人反對,反而眾多的將領,會非常的支持大王登帝位,隻要大王登帝位,對文武進行封賞,讓他們成為從龍之臣,沒有人會反對大王的。”


    曹丕從魏王變成皇帝,底下的一幹臣子,也不會往上升一升?


    帝位都坐上去了,曹植還拿什麽跟曹丕爭?支持曹植的那些人,還有什麽心思跟著曹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扶得起的阿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洌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洌酒並收藏扶得起的阿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