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區區諸葛亮
劉備現在每天都是粗茶淡飯,穿著也沒有以前那麽華麗了,每日節衣縮食,並且還號召了官府人員不得鋪張浪費,若有鋪張浪費、耗費糧食的行為,必定是要受到嚴懲了。
已經打算過兩三個月的苦日子了,隻要荊州、益州這邊的夏糧能收上來,苦日子就要結束了。
關中因為人口少的緣故,大量的土地荒蕪,劉備已經讓駐守在關中的軍隊全部開始了屯田,並且大力的發展農業,此外還讓更多的流民進入關中開始定居。
官府過起了苦日子,百姓的日子就更加的苦了。
南陽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了小規模的百姓起義事件了,南陽太守劉琰為此事也已經焦頭爛額。劉備也有命令在先,以安撫為主,安撫不了的進行鎮壓。不過總體局勢還是要照顧好南陽百姓。
以工代賑的事情已經開始施行,出現的難民潮以及家中沒有糧食的百姓,這些都是以工代賑的對象,借著這個機會,劉備治下各郡都將此事進行重要事情來推進。
最重要的還是興修水利,比如關中就是疏通渠道,讓關中的水利恢複到過去的水平,重新讓關中成為一個大糧倉。
荊州,包括南陽在內,則是以修路為主,水利為輔。
不過各地工程量都比較小,涼州是因為人口少,荊州是除開南陽外,其他各地百姓都還有一口餘糧。
用劉禪的話說,就是現在大家都是命懸一線,稍微有一點點天災,可能就會出現大規模的流民。
現在唯一百姓不擔心吃食的就是益州了,這裏當得起天府之國的名號,百姓在兩年免稅期到了後,第一年交了賦稅,結果這一年的產出下來,還有富餘的。百姓富足了,自然就安康了,益州現在是劉備的大後方,這裏提供了兵源和大量的糧草。
益州也更加堅定了劉備集團打擊豪強解放土地的決心,看看益州對打擊豪強做的徹底之後的結果,這個結果就是劉備打涼州,真的是益州百姓貢獻出來的極大的力量。
隻要熬到了夏季水稻豐收,糧食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接下來就是積蓄實力的時間。
涼州的戰事無法給予太多的支援,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解決百姓吃飯的問題。所以對於涼州,劉備很滿意自己當初派了諸葛亮前往,自己能省下不少的心了。
涼州平叛戰事進行的如火如荼,胡人和豪強軍隊聲勢浩大,兩路行軍,勢如破竹,豪強軍隊眼看就要到達冀縣城外了。
不過豪強和胡人大規模的集中起來,卻讓其他各地的胡人和豪強不見了蹤影。哪去了?全都去參與聯軍了。
諸葛亮想要的就是一網打盡,殺胡令能削弱胡人的實力,但是卻沒有辦法將胡人和豪強一網打盡。現在胡人、豪強聯合起來組成軍隊,隻需要打敗這兩支軍隊之後,兩方的實力能銳減個八成,剩下的兩成,殺胡令就能讓這兩成消失了。
豪強軍隊距離冀縣三百裏的時候,馬超率部已經返回。馬超兩萬人動作快再其次,在一個就是豪強這支軍隊行軍速度慢。
“根據情報,豪強軍隊行軍速度每日隻有四十裏,五十裏都不到,龜速前進。”馬順最近這段時間也比較幸苦,搜集各路情報,還要注意著草原的動靜,大戰將近,他才回到冀縣,隨時聽候諸葛亮的調遣。
“主要原因有兩點,最重要的一點是,名義上這支聯軍選出來了一個統領,此人名為韓德,金城郡人士,是當地的豪強,實力強悍,麾下兵馬就有近萬人,家族門客、佃戶擁有數萬人的規模,在金城郡內算是勢力首屈一指的豪強,並且他還娶了幾個羌人和氐人部族首領的女兒為妾,進行了聯姻,就算是韓遂,也不敢得罪此人。”馬順說道。
“能被推上統領的位置,一個是他的實力強悍,再有一個原因是他有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武藝非凡,可以說是猛將,力壓其他諸豪強一頭。”
“四個兒子分別各統一軍,麾下也有著無數的豪強軍隊,但是四人並不齊心。一個先鋒,誰都不願意當,在韓德的營帳內甚至還差點發生過打鬥。因此先鋒一事耽擱下來,行軍速度也被耽擱了下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豪強們都不願意打頭陣,怕消耗自己家族的力量,所以一直拖延著,自然也影響著韓德四子誰來當先鋒的這個問題。”
“丞相,那支豪強軍隊,每日發生的事情,事無巨細都匯集在這張紙上,並且已經查明的情報,都在這裏。”馬順將一遝紙交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看了幾張,雖然大部分都是一些豪強軍隊中發生的小事情,不過可能就是這些小事情,會引發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
“不錯,甚至很多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的事情,咱們也都知道了。馬順,情報方麵你算是做的很出色了。”諸葛亮讚歎說道。
豪強之間的關係,馬順也列出來了一個關係表格,哪些豪強之間互相有仇隙,哪些豪強之間背地裏有什麽齷蹉,甚至有豪強睡過某家豪強族長的妻子,天網都查了出來。
在天網的全力運轉下,這支豪強隊伍完全是透明的呈現在了諸葛亮的眼前。
馬順謙虛的道:“豪強這邊容易混進去,所以調差起來比較簡單。隻是胡人那邊,我們的人要混進去比較難,那邊情報得知的就沒有豪強軍隊的這麽詳細了。”
胡人和漢人還是有著長相詫異的,再加上語言差異這一塊,天網密探想要潛伏進入,很難。隻能通過一些利益誘惑等來獲取胡人的情報。
“已經足夠了,有這些信息,這支豪強在我看來,外強中幹,甚至可以說是不堪一擊。”諸葛亮說道。
並非是浪起來了,諸葛亮用兵一向都不喜歡用奇。
但是諸葛亮用兵卻向來非常的自信,這一次同樣如此。敵我實力諸葛亮已經分析的很透徹了,諸葛亮有必勝的把握。
“丞相,我們是選擇守城還是出擊?”諸葛亮的戰術規劃,都還沒有講出來,但是石韜、楊洪等一幹諸葛亮身邊的官吏,都知曉丞相心裏已經有一個能勝利的戰術方案了。
諸葛亮這段時間表現出來的都是胸有成竹,屬下的人看了,都覺得心安。其實這也是諸葛亮領兵打仗的優點,從來都是給麾下將士一種安心的感覺,就是這場仗哪怕打的再難,有丞相諸葛亮在,大家都非常的心安,是覺得能打贏的,不會因為戰爭出現劣勢,就慌亂無措。
諸葛亮卻道:“不急,距離我們還有這麽遠的距離,等到他們還有過了這黃煙界我們在做定奪。”諸葛亮搖著羽扇說道。
楊洪目光看向地圖,找到了距離冀縣五十裏外的黃煙界的位置,這是一處山嶺,從大夏方向過來,不管是走大路還是走小路,都要經過這座長度有大概二十餘裏的山脈走出綿延縱橫的丘陵山脈,然後到達渭水兩岸。渭水衝擊兩岸,讓兩岸成為一道沿著渭水的平原帶,涼州大部分的人口、耕地都集中在這條平原帶上麵,道路也同樣如此,到達冀縣非要走這條沿著渭水而行的大路。
“丞相,這些豪強兵馬多是涼州人士,其麾下也有很多胡騎,他們論及騎射,天下間恐怕難有敵手,固然我們也有不少涼州士兵,但對方人多。我們如果選擇在這樣平坦的地帶開戰,這是擯棄我軍的優勢啊。”楊洪急道。
諸葛亮卻笑而不語,倒是旁邊的石韜對楊洪道:“敵軍十萬人,渭水兩岸狹長如絲帶,放他們進入渭水,正是利用了地形優勢,讓他們人數發揮不出作用。”
楊洪聞言窘迫的道:“是卑職不懂軍事,胡言亂語了。”
“無妨,議事之時暢所欲言即可。”諸葛亮不在意的道,目光卻盯著地圖。
隨著豪強軍隊越來越近,天網不斷的將豪強軍隊的動靜傳遞到了諸葛亮的手中。
韓德站在黃煙界的高處,渭水一路向東,兩岸所見鬱鬱蔥蔥,雄心壯誌的韓德,趁著今日萬裏晴空,眺望遠方,他看到了遠處朦朦朧朧的冀縣城,那裏將會是揚名立萬的地方。
更遠處,他的目光好像已經看到了長安,打下冀縣,大軍就能長驅直入長安,活捉偽帝,擒拿劉備。
他們這一次反涼州打出來的旗號就是除偽帝、殺國賊。國賊肯定就是劉備了。
名分大義是有了,隻是諸葛亮根本沒有搭理他們這打出來的名分旗號,笑話而已。
“父親,距離冀縣隻有五十裏了,我看也不用爭執誰來做先鋒了,咱們十萬兵馬過去,那偽丞相諸葛亮還不得嚇得尿褲子啊。”韓德長子韓瑛跟隨父親站在高處,也是雄心壯誌湧上心頭,他已經想到了攻破冀縣後,諸葛亮跪在自己麵前的樣子了。
小小冀縣,區區諸葛亮,隨手破之。
劉備現在每天都是粗茶淡飯,穿著也沒有以前那麽華麗了,每日節衣縮食,並且還號召了官府人員不得鋪張浪費,若有鋪張浪費、耗費糧食的行為,必定是要受到嚴懲了。
已經打算過兩三個月的苦日子了,隻要荊州、益州這邊的夏糧能收上來,苦日子就要結束了。
關中因為人口少的緣故,大量的土地荒蕪,劉備已經讓駐守在關中的軍隊全部開始了屯田,並且大力的發展農業,此外還讓更多的流民進入關中開始定居。
官府過起了苦日子,百姓的日子就更加的苦了。
南陽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了小規模的百姓起義事件了,南陽太守劉琰為此事也已經焦頭爛額。劉備也有命令在先,以安撫為主,安撫不了的進行鎮壓。不過總體局勢還是要照顧好南陽百姓。
以工代賑的事情已經開始施行,出現的難民潮以及家中沒有糧食的百姓,這些都是以工代賑的對象,借著這個機會,劉備治下各郡都將此事進行重要事情來推進。
最重要的還是興修水利,比如關中就是疏通渠道,讓關中的水利恢複到過去的水平,重新讓關中成為一個大糧倉。
荊州,包括南陽在內,則是以修路為主,水利為輔。
不過各地工程量都比較小,涼州是因為人口少,荊州是除開南陽外,其他各地百姓都還有一口餘糧。
用劉禪的話說,就是現在大家都是命懸一線,稍微有一點點天災,可能就會出現大規模的流民。
現在唯一百姓不擔心吃食的就是益州了,這裏當得起天府之國的名號,百姓在兩年免稅期到了後,第一年交了賦稅,結果這一年的產出下來,還有富餘的。百姓富足了,自然就安康了,益州現在是劉備的大後方,這裏提供了兵源和大量的糧草。
益州也更加堅定了劉備集團打擊豪強解放土地的決心,看看益州對打擊豪強做的徹底之後的結果,這個結果就是劉備打涼州,真的是益州百姓貢獻出來的極大的力量。
隻要熬到了夏季水稻豐收,糧食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接下來就是積蓄實力的時間。
涼州的戰事無法給予太多的支援,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解決百姓吃飯的問題。所以對於涼州,劉備很滿意自己當初派了諸葛亮前往,自己能省下不少的心了。
涼州平叛戰事進行的如火如荼,胡人和豪強軍隊聲勢浩大,兩路行軍,勢如破竹,豪強軍隊眼看就要到達冀縣城外了。
不過豪強和胡人大規模的集中起來,卻讓其他各地的胡人和豪強不見了蹤影。哪去了?全都去參與聯軍了。
諸葛亮想要的就是一網打盡,殺胡令能削弱胡人的實力,但是卻沒有辦法將胡人和豪強一網打盡。現在胡人、豪強聯合起來組成軍隊,隻需要打敗這兩支軍隊之後,兩方的實力能銳減個八成,剩下的兩成,殺胡令就能讓這兩成消失了。
豪強軍隊距離冀縣三百裏的時候,馬超率部已經返回。馬超兩萬人動作快再其次,在一個就是豪強這支軍隊行軍速度慢。
“根據情報,豪強軍隊行軍速度每日隻有四十裏,五十裏都不到,龜速前進。”馬順最近這段時間也比較幸苦,搜集各路情報,還要注意著草原的動靜,大戰將近,他才回到冀縣,隨時聽候諸葛亮的調遣。
“主要原因有兩點,最重要的一點是,名義上這支聯軍選出來了一個統領,此人名為韓德,金城郡人士,是當地的豪強,實力強悍,麾下兵馬就有近萬人,家族門客、佃戶擁有數萬人的規模,在金城郡內算是勢力首屈一指的豪強,並且他還娶了幾個羌人和氐人部族首領的女兒為妾,進行了聯姻,就算是韓遂,也不敢得罪此人。”馬順說道。
“能被推上統領的位置,一個是他的實力強悍,再有一個原因是他有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武藝非凡,可以說是猛將,力壓其他諸豪強一頭。”
“四個兒子分別各統一軍,麾下也有著無數的豪強軍隊,但是四人並不齊心。一個先鋒,誰都不願意當,在韓德的營帳內甚至還差點發生過打鬥。因此先鋒一事耽擱下來,行軍速度也被耽擱了下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豪強們都不願意打頭陣,怕消耗自己家族的力量,所以一直拖延著,自然也影響著韓德四子誰來當先鋒的這個問題。”
“丞相,那支豪強軍隊,每日發生的事情,事無巨細都匯集在這張紙上,並且已經查明的情報,都在這裏。”馬順將一遝紙交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看了幾張,雖然大部分都是一些豪強軍隊中發生的小事情,不過可能就是這些小事情,會引發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
“不錯,甚至很多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的事情,咱們也都知道了。馬順,情報方麵你算是做的很出色了。”諸葛亮讚歎說道。
豪強之間的關係,馬順也列出來了一個關係表格,哪些豪強之間互相有仇隙,哪些豪強之間背地裏有什麽齷蹉,甚至有豪強睡過某家豪強族長的妻子,天網都查了出來。
在天網的全力運轉下,這支豪強隊伍完全是透明的呈現在了諸葛亮的眼前。
馬順謙虛的道:“豪強這邊容易混進去,所以調差起來比較簡單。隻是胡人那邊,我們的人要混進去比較難,那邊情報得知的就沒有豪強軍隊的這麽詳細了。”
胡人和漢人還是有著長相詫異的,再加上語言差異這一塊,天網密探想要潛伏進入,很難。隻能通過一些利益誘惑等來獲取胡人的情報。
“已經足夠了,有這些信息,這支豪強在我看來,外強中幹,甚至可以說是不堪一擊。”諸葛亮說道。
並非是浪起來了,諸葛亮用兵一向都不喜歡用奇。
但是諸葛亮用兵卻向來非常的自信,這一次同樣如此。敵我實力諸葛亮已經分析的很透徹了,諸葛亮有必勝的把握。
“丞相,我們是選擇守城還是出擊?”諸葛亮的戰術規劃,都還沒有講出來,但是石韜、楊洪等一幹諸葛亮身邊的官吏,都知曉丞相心裏已經有一個能勝利的戰術方案了。
諸葛亮這段時間表現出來的都是胸有成竹,屬下的人看了,都覺得心安。其實這也是諸葛亮領兵打仗的優點,從來都是給麾下將士一種安心的感覺,就是這場仗哪怕打的再難,有丞相諸葛亮在,大家都非常的心安,是覺得能打贏的,不會因為戰爭出現劣勢,就慌亂無措。
諸葛亮卻道:“不急,距離我們還有這麽遠的距離,等到他們還有過了這黃煙界我們在做定奪。”諸葛亮搖著羽扇說道。
楊洪目光看向地圖,找到了距離冀縣五十裏外的黃煙界的位置,這是一處山嶺,從大夏方向過來,不管是走大路還是走小路,都要經過這座長度有大概二十餘裏的山脈走出綿延縱橫的丘陵山脈,然後到達渭水兩岸。渭水衝擊兩岸,讓兩岸成為一道沿著渭水的平原帶,涼州大部分的人口、耕地都集中在這條平原帶上麵,道路也同樣如此,到達冀縣非要走這條沿著渭水而行的大路。
“丞相,這些豪強兵馬多是涼州人士,其麾下也有很多胡騎,他們論及騎射,天下間恐怕難有敵手,固然我們也有不少涼州士兵,但對方人多。我們如果選擇在這樣平坦的地帶開戰,這是擯棄我軍的優勢啊。”楊洪急道。
諸葛亮卻笑而不語,倒是旁邊的石韜對楊洪道:“敵軍十萬人,渭水兩岸狹長如絲帶,放他們進入渭水,正是利用了地形優勢,讓他們人數發揮不出作用。”
楊洪聞言窘迫的道:“是卑職不懂軍事,胡言亂語了。”
“無妨,議事之時暢所欲言即可。”諸葛亮不在意的道,目光卻盯著地圖。
隨著豪強軍隊越來越近,天網不斷的將豪強軍隊的動靜傳遞到了諸葛亮的手中。
韓德站在黃煙界的高處,渭水一路向東,兩岸所見鬱鬱蔥蔥,雄心壯誌的韓德,趁著今日萬裏晴空,眺望遠方,他看到了遠處朦朦朧朧的冀縣城,那裏將會是揚名立萬的地方。
更遠處,他的目光好像已經看到了長安,打下冀縣,大軍就能長驅直入長安,活捉偽帝,擒拿劉備。
他們這一次反涼州打出來的旗號就是除偽帝、殺國賊。國賊肯定就是劉備了。
名分大義是有了,隻是諸葛亮根本沒有搭理他們這打出來的名分旗號,笑話而已。
“父親,距離冀縣隻有五十裏了,我看也不用爭執誰來做先鋒了,咱們十萬兵馬過去,那偽丞相諸葛亮還不得嚇得尿褲子啊。”韓德長子韓瑛跟隨父親站在高處,也是雄心壯誌湧上心頭,他已經想到了攻破冀縣後,諸葛亮跪在自己麵前的樣子了。
小小冀縣,區區諸葛亮,隨手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