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除掉
曹植失魂落魄的離開曹操的王府,回到自己的住所,裴寂正來求見,看到曹植的神情不對。
“公子,這是發生了什麽事情?”裴寂詢問道。
曹植見到是裴寂,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已抓住裴寂,曹植激動的道:“先生,這次你一定要救救我,一定要救救我啊,我出大事了。”
裴寂見到曹植如此激動,有點不明所以,忙問道:“公子,到底出來了什麽事情了?”
曹植從激動瞬間到神情落寞:“我勸我父王稱帝,父王將我怒斥了一通。這一次真的完了,我從沒有見過父王對我發這麽大的脾氣。”
裴寂聞言呆了呆,他被曹植這一手騷操作給弄的震驚了。誰都可以去勸曹操稱帝,就是曹操的子嗣不能去勸曹操稱帝。曹操一旦稱帝,就將會成為天下之人共同討伐的對象,稍微有點政治覺悟的人都能清楚,作為曹操的兒子這一點政治考量都沒有,日後還怎麽繼承嗣位?
曹操不喜,不是因為曹植說的話,而是曹植根本沒有一點政治能力。
曹植隻認為,曹操身為魏王,這次漢帝死了,就應該更進一步,絲毫沒有考慮到稱帝後帶來的後果。
這一次幾乎讓曹操一下子看清楚了,曹植就是一個政治白癡,一點也不懂政治。
“公子,這麽大的事情,你怎麽事先不找我商量一下。事情已經發生了,現在真的不好辦了。”裴寂心中哀歎,這曹植果然是扶不起啊。
曹操肯定不會稱帝的,這一點裴寂很清楚。曹操一直都在推進改朝換代這件事情,他是有準備的,並且準備很多,隻是這種準備並不充足,曹操遇到的阻力是非常大的。
比如某個易大師,說曹操終其一生不稱帝,是因為他忘不了荀彧那一雙憂鬱的眼睛。其實這句話,是可以理解成是擁漢派的阻撓。其中荀彧是一個很大的阻力,再有背後的眾多不知名的擁漢派,這些人藏在廟堂之上,或藏在江湖之中,隻要曹操一旦暴露出稱帝野心,他們就可以會站出來,用行動來反對曹操,造成烽煙四起的局麵,另有強敵在外環伺,曹操稱帝的局麵就可能是曹魏分崩離析,還不如做好準備,留給自己的後代來進行稱帝。
再有一個是路線的問題。其實站在曹操的角度上來看,篡位稱帝的案例隻有兩個,一個人實踐了權臣篡奪中央的路線,另一個實踐了地方割據直接稱帝的路線。結果嘛都一樣,死的那叫一個慘。這兩個人一個叫做王莽,一個叫做袁術。
在那個時代曹操所知有用的曆史就這倆,沒有成功的案例,隻有失敗的教訓。
有教訓在前,曹操就不敢稱帝嗎?不是,曹操是在避免走這兩條路,於是曹操就給後世人,做出了教科書一般的篡位手段。
既做權臣,又四處征討,積攢軍功,順便剪除地方異己,利用軍功給自己加官進爵,小弟們跟著喝湯,同樣升職加薪,最後達到自己的集團壟斷朝廷所有重要職位的目的,並且以自己為首的集團,接管了大漢朝廷的所有業務,讓大漢朝廷成為了一個空殼,讓漢帝成了一個政治工具人。
想要吃第一個螃蟹,就是慢慢的摸索。哪怕是進行改革,都要摸著石頭過河。何況是謀朝篡位,改朝換代,並且前麵還沒成功的經驗?
這些進度完成的的緩慢,到了差不多要完成的時候了,曹操已經年邁了。況且這個時候進度還遠遠沒有達成,劉備這個最大的異己,已經強大到能與曹操平分秋色了,這個時候曹操稱帝,就是給了劉備巨大的把柄。
再加上曹操如今也已經年邁,他是斷然不會稱帝的。
不是不想稱帝,是還沒有到時候。曹植就是沒有看清楚這一點,才會去勸曹操稱帝。
沒法挽救了,已經證明了曹植沒有政治眼光,曹植在曹操心裏的地位,已經一落千丈了,甚至可能與嗣位已經完全無緣了。
“裴先生,這一次你一定要好好幫幫我。”曹植對裴寂說道。
裴寂無奈道:“我之前就想過一事,用來增強公子在魏王心中的地位,鞏固嗣位的繼承,隻是公子這比我快一步啊。”
“如今再用這個辦法,就是不知道還有沒有效果了。”
曹植抓住了救命稻草,對裴寂說道:“先生快快說。”
裴寂說道:“關鍵點還是在劉協的子嗣身上。”
“濟陰王,劉熙是劉協的長子,但此人繼承帝位最適合不過。其他在許都的漢帝子嗣,都不適宜繼承大統,公子當立即差人前往濟陰,將濟陰王迎入許都,勸魏王立濟陰王為帝。”裴寂說道。
劉協的大子、二子為伏皇後所生,被曹操所殺。剩下來的子嗣裏麵,濟陰王生母不知,但卻是劉協目前最大的嫡子了。
曹植忙說道:“就這麽做,就這麽做,我立馬安排人去濟陰。”
裴寂歎了一口氣,希望能做到吧。
自己能想到的,那個曹丕身邊的對手一樣能想到,希望對方能慢一點,這也是最後的希望了。
魏王府發生的事情,有心人想要知道,消息就能立即從王府裏傳出去,曹植和曹丕的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嗣位之爭,很多人都已經開始站隊了,這種小道消息的傳遞,甚至都不需要曹丕刻意的去安排人打聽,就用人送到了自己耳中。
司馬懿與曹丕一起,聽說了這件事,司馬懿撫掌大笑道:“真乃是自掘墳墓。子桓,嗣位之爭,可以有明確的結果了。”
相比於司馬懿的自信,曹丕還是覺得有點玄的,曹操更加喜愛一點曹植,這是曹操一直以來的表現,鬼知道曹植會不會又做出什麽事情來,重新獲取曹操的喜愛?
司馬懿對曹丕說道:“子桓,曹子建在魏王麵前的這番話,定然是曹子建自作主張,裴寂不會如此愚蠢的。接下來裴寂肯定會想一些補救的方法。但也無需操心他能補救到何種程度,我們現在應該做自己的了。”
曹丕問道:“該如何?”
“去將濟陰王接入許都,勸魏王立濟陰王。”司馬懿說道。
曹丕不由問道:“為何不立我妹妹的子嗣?”
曹節為皇後,子嗣才一歲,另外還有曹丕的另外兩個妹妹曹節和曹華,三人一同嫁給了劉協,都有子嗣。她們的子嗣若能成為漢帝,在曹丕看來這才是最符合曹家利益的。
司馬懿卻搖頭道:“那個位置上坐著誰都是一樣的,若是立曹皇後之子,還是會落下罵名。魏王顯然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反而會名正言順的立劉協的長子為皇帝。”
以目前曹操的能力,誰坐在漢帝的位置上,都是沒有任何用處的,難道還想翻起來風浪不成?所以,為了名義和不挨罵,立長子,才是最符合曹操利益的。
這一點曹丕也沒有看穿,反而是裴寂和司馬懿二人看的清楚。
曹丕說道:“我立即安排人去濟陰。”
司馬懿對曹曹丕道:“一定要快,裴寂也想到這一點,定然會派人去濟陰。”
曹丕立即去安排人了,安排完之後,對司馬懿問道:“仲達,你為什麽不早點說這個事情,這樣我們就能更早的出手,將濟陰王接過來了。”
司馬懿笑著說道:“那是因為,魏王,我看不透。不知道他心裏的具體想法,但是曹植親自去試探了一下,我們才明白魏王的想法。子桓,你得好好的感謝下你弟弟啊。”
高手對決,誰先出了紕漏,誰就敗北。政治鬥爭也一樣,兩方鬥得不相上下,但是一方腦袋昏了,出了昏招,那就能讓對方抓住優勢,一舉擊敗對方了。
司馬懿已經認為曹丕贏了,這才曹植出現的紕漏太大了。
曹操憤怒於曹植的愚蠢,又感歎裴寂的能耐。這一下就看出來了,沒有裴寂的幫忙,曹植是多麽的不堪了。
“這件事背後肯定是沒有裴寂,若是裴寂,定然幹不出如此愚蠢的事情來。”曹操尋思想道,這麽久了都沒有人來勸自己稱帝,都在等著第一個愚蠢的人去試探,結果連曹操自己都沒想到,第一個過來試探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兒子。
現在消息傳開過後,應該不會有人再來勸自己稱帝了。
稱帝的阻礙還沒有掃清,曹操也深感自己身體不是很好了,恐怕沒有多少年能活了,自己不能稱帝,必須要為自己的後代掃清一些障礙。
目前最大的障礙就是荀彧了。想到這個昔日為自己鞠躬盡瘁的老臣,如今和自己背道而馳,曹操也是心有戚戚焉。
這個障礙必須要清除。這是曹家的萬年基業,任何人都不能阻擋。
荀彧久在中樞,知道許多東西,雖然被人呼為漢賊,曹操卻極少做能在大義上站不住腳的事情,所以一直沒有激起那些心存漢室的人的反對,他們看來,曹操固然是權臣,但是曹操一死,漢室還是有希望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荀彧是知道曹操下令殺了漢帝了。這是唯一一個變故,一個不再信任自己的變故。
要除掉這個變故的。
曹植失魂落魄的離開曹操的王府,回到自己的住所,裴寂正來求見,看到曹植的神情不對。
“公子,這是發生了什麽事情?”裴寂詢問道。
曹植見到是裴寂,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已抓住裴寂,曹植激動的道:“先生,這次你一定要救救我,一定要救救我啊,我出大事了。”
裴寂見到曹植如此激動,有點不明所以,忙問道:“公子,到底出來了什麽事情了?”
曹植從激動瞬間到神情落寞:“我勸我父王稱帝,父王將我怒斥了一通。這一次真的完了,我從沒有見過父王對我發這麽大的脾氣。”
裴寂聞言呆了呆,他被曹植這一手騷操作給弄的震驚了。誰都可以去勸曹操稱帝,就是曹操的子嗣不能去勸曹操稱帝。曹操一旦稱帝,就將會成為天下之人共同討伐的對象,稍微有點政治覺悟的人都能清楚,作為曹操的兒子這一點政治考量都沒有,日後還怎麽繼承嗣位?
曹操不喜,不是因為曹植說的話,而是曹植根本沒有一點政治能力。
曹植隻認為,曹操身為魏王,這次漢帝死了,就應該更進一步,絲毫沒有考慮到稱帝後帶來的後果。
這一次幾乎讓曹操一下子看清楚了,曹植就是一個政治白癡,一點也不懂政治。
“公子,這麽大的事情,你怎麽事先不找我商量一下。事情已經發生了,現在真的不好辦了。”裴寂心中哀歎,這曹植果然是扶不起啊。
曹操肯定不會稱帝的,這一點裴寂很清楚。曹操一直都在推進改朝換代這件事情,他是有準備的,並且準備很多,隻是這種準備並不充足,曹操遇到的阻力是非常大的。
比如某個易大師,說曹操終其一生不稱帝,是因為他忘不了荀彧那一雙憂鬱的眼睛。其實這句話,是可以理解成是擁漢派的阻撓。其中荀彧是一個很大的阻力,再有背後的眾多不知名的擁漢派,這些人藏在廟堂之上,或藏在江湖之中,隻要曹操一旦暴露出稱帝野心,他們就可以會站出來,用行動來反對曹操,造成烽煙四起的局麵,另有強敵在外環伺,曹操稱帝的局麵就可能是曹魏分崩離析,還不如做好準備,留給自己的後代來進行稱帝。
再有一個是路線的問題。其實站在曹操的角度上來看,篡位稱帝的案例隻有兩個,一個人實踐了權臣篡奪中央的路線,另一個實踐了地方割據直接稱帝的路線。結果嘛都一樣,死的那叫一個慘。這兩個人一個叫做王莽,一個叫做袁術。
在那個時代曹操所知有用的曆史就這倆,沒有成功的案例,隻有失敗的教訓。
有教訓在前,曹操就不敢稱帝嗎?不是,曹操是在避免走這兩條路,於是曹操就給後世人,做出了教科書一般的篡位手段。
既做權臣,又四處征討,積攢軍功,順便剪除地方異己,利用軍功給自己加官進爵,小弟們跟著喝湯,同樣升職加薪,最後達到自己的集團壟斷朝廷所有重要職位的目的,並且以自己為首的集團,接管了大漢朝廷的所有業務,讓大漢朝廷成為了一個空殼,讓漢帝成了一個政治工具人。
想要吃第一個螃蟹,就是慢慢的摸索。哪怕是進行改革,都要摸著石頭過河。何況是謀朝篡位,改朝換代,並且前麵還沒成功的經驗?
這些進度完成的的緩慢,到了差不多要完成的時候了,曹操已經年邁了。況且這個時候進度還遠遠沒有達成,劉備這個最大的異己,已經強大到能與曹操平分秋色了,這個時候曹操稱帝,就是給了劉備巨大的把柄。
再加上曹操如今也已經年邁,他是斷然不會稱帝的。
不是不想稱帝,是還沒有到時候。曹植就是沒有看清楚這一點,才會去勸曹操稱帝。
沒法挽救了,已經證明了曹植沒有政治眼光,曹植在曹操心裏的地位,已經一落千丈了,甚至可能與嗣位已經完全無緣了。
“裴先生,這一次你一定要好好幫幫我。”曹植對裴寂說道。
裴寂無奈道:“我之前就想過一事,用來增強公子在魏王心中的地位,鞏固嗣位的繼承,隻是公子這比我快一步啊。”
“如今再用這個辦法,就是不知道還有沒有效果了。”
曹植抓住了救命稻草,對裴寂說道:“先生快快說。”
裴寂說道:“關鍵點還是在劉協的子嗣身上。”
“濟陰王,劉熙是劉協的長子,但此人繼承帝位最適合不過。其他在許都的漢帝子嗣,都不適宜繼承大統,公子當立即差人前往濟陰,將濟陰王迎入許都,勸魏王立濟陰王為帝。”裴寂說道。
劉協的大子、二子為伏皇後所生,被曹操所殺。剩下來的子嗣裏麵,濟陰王生母不知,但卻是劉協目前最大的嫡子了。
曹植忙說道:“就這麽做,就這麽做,我立馬安排人去濟陰。”
裴寂歎了一口氣,希望能做到吧。
自己能想到的,那個曹丕身邊的對手一樣能想到,希望對方能慢一點,這也是最後的希望了。
魏王府發生的事情,有心人想要知道,消息就能立即從王府裏傳出去,曹植和曹丕的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嗣位之爭,很多人都已經開始站隊了,這種小道消息的傳遞,甚至都不需要曹丕刻意的去安排人打聽,就用人送到了自己耳中。
司馬懿與曹丕一起,聽說了這件事,司馬懿撫掌大笑道:“真乃是自掘墳墓。子桓,嗣位之爭,可以有明確的結果了。”
相比於司馬懿的自信,曹丕還是覺得有點玄的,曹操更加喜愛一點曹植,這是曹操一直以來的表現,鬼知道曹植會不會又做出什麽事情來,重新獲取曹操的喜愛?
司馬懿對曹丕說道:“子桓,曹子建在魏王麵前的這番話,定然是曹子建自作主張,裴寂不會如此愚蠢的。接下來裴寂肯定會想一些補救的方法。但也無需操心他能補救到何種程度,我們現在應該做自己的了。”
曹丕問道:“該如何?”
“去將濟陰王接入許都,勸魏王立濟陰王。”司馬懿說道。
曹丕不由問道:“為何不立我妹妹的子嗣?”
曹節為皇後,子嗣才一歲,另外還有曹丕的另外兩個妹妹曹節和曹華,三人一同嫁給了劉協,都有子嗣。她們的子嗣若能成為漢帝,在曹丕看來這才是最符合曹家利益的。
司馬懿卻搖頭道:“那個位置上坐著誰都是一樣的,若是立曹皇後之子,還是會落下罵名。魏王顯然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反而會名正言順的立劉協的長子為皇帝。”
以目前曹操的能力,誰坐在漢帝的位置上,都是沒有任何用處的,難道還想翻起來風浪不成?所以,為了名義和不挨罵,立長子,才是最符合曹操利益的。
這一點曹丕也沒有看穿,反而是裴寂和司馬懿二人看的清楚。
曹丕說道:“我立即安排人去濟陰。”
司馬懿對曹曹丕道:“一定要快,裴寂也想到這一點,定然會派人去濟陰。”
曹丕立即去安排人了,安排完之後,對司馬懿問道:“仲達,你為什麽不早點說這個事情,這樣我們就能更早的出手,將濟陰王接過來了。”
司馬懿笑著說道:“那是因為,魏王,我看不透。不知道他心裏的具體想法,但是曹植親自去試探了一下,我們才明白魏王的想法。子桓,你得好好的感謝下你弟弟啊。”
高手對決,誰先出了紕漏,誰就敗北。政治鬥爭也一樣,兩方鬥得不相上下,但是一方腦袋昏了,出了昏招,那就能讓對方抓住優勢,一舉擊敗對方了。
司馬懿已經認為曹丕贏了,這才曹植出現的紕漏太大了。
曹操憤怒於曹植的愚蠢,又感歎裴寂的能耐。這一下就看出來了,沒有裴寂的幫忙,曹植是多麽的不堪了。
“這件事背後肯定是沒有裴寂,若是裴寂,定然幹不出如此愚蠢的事情來。”曹操尋思想道,這麽久了都沒有人來勸自己稱帝,都在等著第一個愚蠢的人去試探,結果連曹操自己都沒想到,第一個過來試探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兒子。
現在消息傳開過後,應該不會有人再來勸自己稱帝了。
稱帝的阻礙還沒有掃清,曹操也深感自己身體不是很好了,恐怕沒有多少年能活了,自己不能稱帝,必須要為自己的後代掃清一些障礙。
目前最大的障礙就是荀彧了。想到這個昔日為自己鞠躬盡瘁的老臣,如今和自己背道而馳,曹操也是心有戚戚焉。
這個障礙必須要清除。這是曹家的萬年基業,任何人都不能阻擋。
荀彧久在中樞,知道許多東西,雖然被人呼為漢賊,曹操卻極少做能在大義上站不住腳的事情,所以一直沒有激起那些心存漢室的人的反對,他們看來,曹操固然是權臣,但是曹操一死,漢室還是有希望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荀彧是知道曹操下令殺了漢帝了。這是唯一一個變故,一個不再信任自己的變故。
要除掉這個變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