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土封王這種事情誰不想啊,但是劉備還是有顧慮的。


    這種顧慮主要還是麵子上的。


    我劉玄德口口聲聲喊著匡扶漢室,怎麽能自立為王了?


    這不是和朝廷對著幹嗎?


    不就成了反賊了嗎?


    但是劉備又糾結啊,現在的朝廷哪兒還像個朝廷,完全是被曹操所把控了,自己要不要還在意這個朝廷呢?


    朝廷的意誌等於曹操的意誌,這種朝廷不尊也罷了?


    但大漢朝廷的名義還在。


    這可如何是好?


    “行了,諸位都去忙吧,這件事無需多說了,我不會自立為王的。”


    劉備揮手對眾人說道。


    劉禪看著劉備意誌堅定的樣子,心中嗬嗬冷笑,過幾天你就等著真香吧。


    出了劉備的營帳,龐統等人也跟著出來了,劉禪對幾人示意了一個眼神,幾人會心一笑,龐統說道:“去我的營帳吧。”


    在武都城中劉備有住所,龐統等人也是有住所的,不過大家都還是喜歡住在軍營的營帳裏,沒有其他原因,城裏的屋子破爛不堪還不如住在軍營裏,軍營裏也安全。


    進入營帳的有劉禪、龐統、張鬆、黃忠,這就是目前劉備身邊的左膀右臂了,其他一些人雖然也要有未來的蜀漢朝廷的重臣,但是他們現在還沒有資格參與這場議事。


    “我爹有顧慮啊,他肯定是非常想要當這個王的,隻是麵子抹不開。


    而且於公於私,我爹都應該進王位,於公是目前曹操已經是王爵了,我爹還是一個左將軍,顯然是不對等,在名義上我爹就處於劣勢了,還有諸如其他原因我就不講了,大家都明白。


    於私就是我爹手下的所有人,現在官職說出來卻是不太好聽,我爹升了王爵大家的官職也會跟著水漲船高,但是職權這些的東西也不會有變化。”


    劉禪簡短的說道。


    劉備稱王這件事沒啥好說的,龐統、張鬆、黃忠都知道其中的諸多好處和政治需要,劉禪多說反而顯得膩味。


    其實劉禪還有一條沒有說,那就是現在讓劉備突破心理防線自立為王,那麽未來稱帝就沒有什麽心理防線了。


    正所謂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嗎。


    龐統主意直接上來了:“讓天網走急信,給在涼州、益州、荊州、交州的所有重要官員寫信,讓他們聯名上奏朝廷,然後將名單統計出來,再把他們的副本給主公看。


    涼州這邊再讓張翼德、趙子龍、法孝直、馬孟起等人都暫時先回來,順水推舟,讓主公進王位。”


    張鬆說道:“這個主意不錯,群臣舉薦,主公麵子也有了,天下人也不會有什麽閑話講了。”


    黃忠也出言說道:“怎麽做,都以軍師和長史的意思來就行了,我肯定是支持的。”


    在涼州,軍職和地位最高的都被劉備派去前線了,比如趙雲是安西將軍,都督涼州、漢中軍事,太守魏延都是趙雲的下屬,不過隨著劉備到了涼州,這都督一職就沒有多大意義了,不過人趙子龍在如今涼州軍中地位除開劉備依舊是最高的,這件事龐統覺得還得趙雲其表率作用。


    剩下來的就是張飛,雖然軍職不高,但是地位高啊,沒什麽好說的。


    然後是自然是馬超了,現在是平西將軍,還兼著個武都郡太守,也隻是體現地位罷了,武都郡的治理全都是郡守府的郡丞帶著人管著。


    再就是龐德了,平北將軍,目前跟在趙雲身邊。


    至於關平,那就是個弟弟了,還是安安心心的守在略陽吧。


    說起關平和張飛換防的事情,關平之前還不樂意,他知道街亭的重要性,年輕人嘛總想著出風頭,自己在街亭那就是涼州這場大戰的暴風眼所在啊,那可是萬眾矚目呀。


    正在得意之時,一紙調令讓他和張飛互相挪了個地,關平是一百個不樂意,結果被張飛給揍了一頓,全軍上下有著將軍號的也就隻有關平還被當著數千下屬的麵被另外一個將軍打屁股了。


    這事已經成了關平的奇恥大辱了,劉禪聽說黃敘、鄧艾、劉封三人沒少寫信詢問這件事的細節,雖然從沒有得到回信,不過可以想象到的時候,關平肯定每封信都看了,然後看完肯定是暴跳如雷將信撕的粉碎。


    那三人來信詢問細節能有什麽好事?


    除開嘲諷肯定還是嘲諷啊。


    將軍地位高,肯定是要帶頭的,最後這件事在成都的諸葛亮帶文臣這邊的頭。


    取得了一致同意了,天網這邊的信使係統就以最快的速度運轉了起來。


    “交州沒必要去,通知下嶺南都督府的就行了,庲降都督府那邊也一樣。


    這些人地處偏僻,所需要的來回時間太久了,咱們來不及。”


    龐統想了下還是決定不用兩個都督府的聯名了,太廢時間了,因為劉備進王位這件事需要越早越好。


    兩個都督府雖然在劉備現在的官僚體係中非常的重要,但這次也隻能知會他們一聲了,至於兩個都督府肯定會上書給朝廷要求劉備封王,但朝廷如果真正收到這兩封折子恐怕劉備都已經進王爵了。


    當然現實不會如此,劉備這邊所有的折子都不會真正到達劉協的麵前的,隻會到曹操的案幾上麵,然後曹操看一眼就下令全部燒了。


    你曹操燒是一回事,不耽誤我劉備當王爺。


    天網的信使得到了死命令,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將信件送往各地,哪怕是跑死馬累死人也要用最快的速度來傳遞。


    從漢中到成都,再從成都沿途蜀道到荊州,驛站早已經在主要道路上如雨後竹筍冒了出來,這些年荊州和益州都在修繕道路,可沒有忘記修建驛站。


    驛站的功能也已經完善,最重要的消息傳遞功能已經發成的先進完善了。


    因為驛站這個事情,發生過一場隻有幾個人知道的爭論,爭論的目的是驛站收歸國有還是私營,這是唯一一次劉禪和諸葛亮、龐統意見相反。


    驛站國營自古有之的規矩,但是劉禪卻罕見發對,而是要求驛站私營,這個私營老板還是甘夫人。


    劉禪認為,如果將驛站收入國營,將會增加官府的財政支出,這是肯定的,修建驛站、維護驛站運營都需要大量的錢財,而且還沒有辦法增加收入,隻能通過沿途的商旅來增加收入,很多商人根本不願意在驛站中住,最主要的傳遞消息哪有什麽收入?


    官府人員入住驛站還得倒貼錢,如今地盤小,未來地盤大了,驛站到處都是,這種耗費有多大?


    劉禪當即就給兩人算了一筆賬。


    一個驛站最少需要十人,十人吃喝拉撒還在一邊,還需要養馬,這是因為信使傳遞有時候換馬不換人,碰到如劉備封王這種需要聯絡各方的,一個消息傳遞就是換人換馬,養一匹馬就等於養五個人,養五匹馬那得耗費多少?


    那種主要幹道,一年到頭都有官員停駐,這都是要耗費錢財的。


    一個驛站全都是負收入。


    那私營有什麽好處?


    最大的好處就是官府不用承擔龐大的財政支出。


    而盈虧都是要甘老板來負責的啦。


    既然變成了不是官營,那肯定就不需要守一些規矩了,該賺錢還是要賺錢的。


    官府的文書、軍務消息往來傳遞自然是免費的這是驛站為官府服務的基本需求。


    另外為了盈利,驛站會承接路途上一部分茶館、酒館、旅店的業務,讓商旅住在驛站比住在客棧還要舒適。


    驛站還會承接運送業務,對,所有物品都可以通過驛站運送,隻需要錢給足,至於信譽?


    以未來皇族的信用來擔保夠不夠?


    劉禪的野心很大,要把驛站打造成一個集物流、住宿、餐飲的龐大的盈利性機構。


    其盈利用來繼續發展驛站基建和服務、修補道路,另外對官府進行財政輸入。


    劉禪將這幅藍圖描述出來,並且給了個如果全麵鋪開的話,驛站一年的收入,並且能給官府增加多少財政收入後,龐統就沒有說話了。


    隻是諸葛亮提了一句,驛站是軍事設施,如果未來被別有用心之徒利用又該如何?


    劉禪隻答了一句:未來的驛站永遠姓劉。


    這句話便足夠了,諸葛亮也不反對了。


    劉備也沒有反對,反正不管是國營還是私營,都是自己的東西,若是能換個方法能解決這個臃腫的財政支出,還能轉虧為盈,那還有什麽好說的?


    隻是終究影響不太好的樣子,劉備對劉禪道:“給你三年的時間,若是三年不能讓驛站達到你所說效果。


    驛站就全部收歸官府。”


    劉禪笑嗬嗬的應答了,自己說的數據還全都是往小了說。


    漢代驛站一般叫做郵驛,用於官方的政令和軍令傳達,民間是無法使用的,這種三十裏一驛站也並不是到處都是,一般都設置在主要的幹路上,官府為了省錢自然是能少建就少建,那麽在驛站成了私營之後,嚐到了甜頭,肯定會對驛站進行加建,這就促成了驛站的繁榮,對消息傳遞、貨物流轉、經濟繁榮增加了基礎。


    劉禪設想中隻要是有人出錢,驛站就能滿足你一切要求,哪怕是你花錢讓人給你送嶺南的龍眼去長安,並且還要求保持新鮮,那你隻要錢給夠,驛站就能保證能完成你的要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扶得起的阿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洌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洌酒並收藏扶得起的阿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