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方瞧著走出來的宗氏眾人,對韓冉道:“還算聰明,知道負隅頑抗下去會被我們一鍋端了的。”
韓冉意味深長的看著鄧方:“都督打算怎麽處置這些人?”
“那就看看他們的表現了。”鄧方拍馬上前。
宗淳帶著宗氏的老老小小,站在莊園門口,等著大軍到來。
五千大軍在幾十丈的距離外停下來,這些都督府的士兵訓練日久,停頓下來的動作都是整齊劃一。
“吼。”武器、旗幟豎立在地,還有最後一聲頓住的腳步聲,聲音洪亮,頗為震懾人心,宗氏的一些小孩子直接給嚇哭了,許多膽小的大人都是害怕的退後了兩步。
宗淳跪伏在地,他身後的宗氏族人也都跪在地上,宗淳大聲喊道:“宗氏願獻上全部家財,以求活命。”
鄧方從馬上跳下來,臉色不好看的問道:“怎麽?難道我庲降都督府像是來搶劫的嗎?你是宗淳吧?宗靖的弟弟,怎麽如此不知好歹?”
宗淳心中自然是將鄧方給罵了千萬遍,當了婊子還立什麽牌坊啊?
隻是現在自己一家人的性命還在人家手中拿捏,是生是死,全都憑借鄧方一句話,宗淳可不敢惹怒了鄧方,馬上改口道:“都督府大軍遠道而來,舟車勞頓,我宗氏願意獻上一些薄禮,犒勞王師。”
鄧方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讓我看看宗氏有多大的誠意。”
韓冉都看不下去了,這鄧方實在是太不要臉了。
咳嗽了一聲,韓冉說道:“都督,我們還有幾家要去,不宜太過於久留了。”
意思就是讓鄧方別繼續廢話了。
鄧方對宗淳道:“你們宗氏所有產業的名冊都拿來給我吧。”
這些自然都已經準備好了,名冊和賬簿全都交給了鄧方。
鄧方粗略的看了一下,產業非常的多,包括牧場在內宗氏還有銅、鐵、金、銀礦,各個商號、商隊,這些都是日進鬥金的生意。
韓冉看的是賬簿,也同樣是粗略的看了一下,對鄧方說道:“都督,和我們與判斷的差不多,不過宗氏肯定還有隱瞞,這點我們讓天網查一查就知道了。”
宗淳聞言色變:“我們宗氏這麽多的人口,總需要幾件立身之所吧,老的小的都需要吃穿用度,我們也隻是保留了幾家店鋪,用來做生意,其他斷然不敢保留。若是都督這都不願意留給我們宗氏,不如將我們宗氏全都給殺了吧。”
鄧方大笑道:“老二啊,你說笑了,我怎麽會對宗氏趕盡殺絕了?沒事,你們總是留一點用來吃穿住行的產業沒有問題。還有你家的私兵部曲、佃戶、奴仆的名冊哪去了?”
劉備在益州施行的土改政策的前提就是在世家豪強身上進行三要啊,要地、要人、要錢。有了地和人還有錢才能讓土改順利進行下去,錢能養更多軍隊,有了更多的軍隊就能更好的將土改貫徹下去,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良心循環。
鄧方自然是要堅定不移的貫徹的劉備的政策。
所以宗氏的那些佃戶、仆役,現在都要翻身做主當主人了。他們得到了解放。
宗淳又將私兵部曲、佃戶、仆役的名單送上,鄧方將其交給韓冉,這是文政上的事情,是韓冉的工作,自己無需要操心這些東西。
“走吧,宗老二,帶我去看看你宗氏在這個莊園的積累。”
然後鄧方還命手下校尉帶了一千人去接受牧靡縣城,那城中同樣有眾多宗氏的產業和人口,現在莊園這邊穩住了,那邊也需要穩住,不然出現了一些亂子,有宗氏中人狗急跳牆,帶著錢財跑路了怎麽辦?現在開始宗氏的資產可都是姓官了,是屬於官府的了。
一個時辰後,鄧方很滿意的從莊園當中走了出來,一個小小的宗氏就能有錢巨億,對於剩下來的四家,鄧方很期待的,有了這些豪強的錢財,應該能讓成都那邊的財政能得到很大的緩解了。
韓冉的工作效率非常的高,清點出來了大概的資產數量。將宗氏給驅趕去了牧靡城,再留下了五百人守衛這裏,又命人去通知天網讓他們來接手這裏盡快將錢財等活動資產快速送去成都。這種運輸錢財的事情,交給天網準不會出事的。
“走,去下一家。”鄧方上馬,帶著大軍開始繼續行軍了。
宗氏一家,哭哭啼啼的離開這個生活了數十年的莊園,望著牧靡城的老宅而去,鄧方留給他們的資產也僅僅隻能夠他們一家老小過個日子了,還想過奢侈的日子那是不可能的。
至於總是以後會不會有異心,鄧方覺得不需要太擔憂的,一個失去了所有的宗氏,是翻不起風浪的。
留守的兩千宗氏私兵部曲,鄧方可沒有那麽好說話了,是沒有放走一個,全都收入軍中,這些人就算心裏非常抵觸,認為成為官兵,自己以後待遇會非常低,但現在也沒有辦法,武器和甲胄全都被沒收了,隻能聽天命了。
鄧方本來是想放他們走的,但是韓冉建議還是讓這些經曆一番勞動改造吧,如今朱提郡還有很多荒地了,開墾荒地需要人,荒地開墾了水利設施也要跟上吧?然後道路建設也要跟上,這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啊。這些青壯簡直就是上好的勞動力,不用他們去幹活,又把他們放走了,然後這些人轉身又加入了其他豪強……那豈不是養寇啊。韓冉還建議,接下來幾家收編的私兵部曲都應該采取這種方法,不改造個兩三年不讓他們離開。
鄧方深以為然,並且往下一家到了仧還與韓冉探討怎麽樣才能更好的約束這些私兵部曲,怎麽樣讓他們不造反還老實的幹活。
孟獲的幾萬人如同蝗蟲一般,毫無規律的從山上走出。
進入滇池湖區之後,滇池周圍都是大量的農田,可謂是阡陌縱橫,田裏還有長得清脆的稻苗。可是經過這些蠻兵走過之後,原本一派生機的農田,被踩踏的不成樣,在他們行軍的路徑上,稻苗全被踩踏破壞。
從天上甚至可以看到,他們走過的路線與旁邊沒有被破壞的稻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一片綠意盎然,充滿了生機的農田中,一條長達數十丈寬,滿是黃泥泥色的道路,這條道路還非常的長,一直通往滇池邊。
別想著這些蠻兵會繞過農田區域,他們是向前向前,從不知道拐彎走正道的。
種田的農夫全都逃難去了,若是被他們看到這一幕,定然會哭天喊地,罵著天殺的玩意破壞這些長勢如此好的莊稼。
雍氏莊園上,站著許多的了望的士兵,當這些蠻兵出現的時候,了望塔立馬就發出了警戒,整個雍氏莊園都響起來了急促的鑼鼓聲音。
在莊園中屯駐的私兵立馬開始快速的集結備戰。
雍闓帶著五位家主和自己的侄子雍沆,上門了一座哨塔,看著自己莊園外那集結的密密麻麻的蠻兵。
“嘶,這都不止三萬了,人數起碼要過四萬了。這些蠻兵居然有如此多人的。”宗氏的家主宗靖吸了一口冷氣。
孟獲從出山到到達雍氏這個莊園,他麾下的人數一直都是在增加的,許多小部落聞言孟獲和三洞洞主一起討伐漢人,都聞訊而來想要分一杯美羹。
人數已經直逼四萬人,此時依舊蠻兵源源不斷的加入。
很多蠻族部落也不全是和雍氏等豪強有仇,大多數都是跟風而來,想要搶掠漢人罷了。
漢蠻矛盾這可是比雍氏豪強和蠻族的矛盾還要深。要不是沒有這種深刻的矛盾,諸葛亮在曆史上南征,也不需要按照馬謖的攻心計策,認為攻心為上,故而為了南中蠻族誠心臣服,上了了七擒七縱的佳話。
與其說諸葛亮七擒七縱讓孟獲徹底的服氣,不如說是讓南中諸蠻對蜀漢心悅臣服。
這一點諸葛亮確實做到了,南中諸蠻的後裔,有一支叫做佤族的民族,在那個中國落後與世界,被外來勢力英國侵略西南時候,佤族百姓聯合起來,一起抵抗外來侵略者,那麽這和諸葛亮有什麽關係了?
諸葛亮在雲南一帶擁有非常高的聲望,就算是一千多餘年過去,雲南的許多地方都流傳著諸葛亮的傳說,甚至許多地名的嘔是和諸葛亮有著深切的關聯。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的過程中將中原的先進生產種植技術引入蠻荒之地,而佤族百姓的先祖們則留下了“與諸葛亮約定替漢朝看守中國南大門”的傳說。而佤族人恪守這一千七百年前的誓約,為國而戰,令人神往。
當時的佤山十七王有《敬告祖國同胞書》:阿祖阿公之源源相傳,守土有責,倘自我失之後世,相傳之繼,亦自我而不與之,上難以見冥靈之阿祖阿公,更何顏於後世耶!敝王等早夜思籌,廢寢忘餐,剽牛同集,含淚麵議,砍指自決,吾地雖地脊民弱,亦有數千方裏之廣,百數十萬之眾,據天然之險,恃性之勇。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責。誓灑熱血,不作英殖之奴。雖剩一槍一彈,一婦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自今而後,本自決自衛之精神,置死後生之決誓,何懼強敵野心之侵畧。
阿祖阿公,指的就是諸葛亮。
韓冉意味深長的看著鄧方:“都督打算怎麽處置這些人?”
“那就看看他們的表現了。”鄧方拍馬上前。
宗淳帶著宗氏的老老小小,站在莊園門口,等著大軍到來。
五千大軍在幾十丈的距離外停下來,這些都督府的士兵訓練日久,停頓下來的動作都是整齊劃一。
“吼。”武器、旗幟豎立在地,還有最後一聲頓住的腳步聲,聲音洪亮,頗為震懾人心,宗氏的一些小孩子直接給嚇哭了,許多膽小的大人都是害怕的退後了兩步。
宗淳跪伏在地,他身後的宗氏族人也都跪在地上,宗淳大聲喊道:“宗氏願獻上全部家財,以求活命。”
鄧方從馬上跳下來,臉色不好看的問道:“怎麽?難道我庲降都督府像是來搶劫的嗎?你是宗淳吧?宗靖的弟弟,怎麽如此不知好歹?”
宗淳心中自然是將鄧方給罵了千萬遍,當了婊子還立什麽牌坊啊?
隻是現在自己一家人的性命還在人家手中拿捏,是生是死,全都憑借鄧方一句話,宗淳可不敢惹怒了鄧方,馬上改口道:“都督府大軍遠道而來,舟車勞頓,我宗氏願意獻上一些薄禮,犒勞王師。”
鄧方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讓我看看宗氏有多大的誠意。”
韓冉都看不下去了,這鄧方實在是太不要臉了。
咳嗽了一聲,韓冉說道:“都督,我們還有幾家要去,不宜太過於久留了。”
意思就是讓鄧方別繼續廢話了。
鄧方對宗淳道:“你們宗氏所有產業的名冊都拿來給我吧。”
這些自然都已經準備好了,名冊和賬簿全都交給了鄧方。
鄧方粗略的看了一下,產業非常的多,包括牧場在內宗氏還有銅、鐵、金、銀礦,各個商號、商隊,這些都是日進鬥金的生意。
韓冉看的是賬簿,也同樣是粗略的看了一下,對鄧方說道:“都督,和我們與判斷的差不多,不過宗氏肯定還有隱瞞,這點我們讓天網查一查就知道了。”
宗淳聞言色變:“我們宗氏這麽多的人口,總需要幾件立身之所吧,老的小的都需要吃穿用度,我們也隻是保留了幾家店鋪,用來做生意,其他斷然不敢保留。若是都督這都不願意留給我們宗氏,不如將我們宗氏全都給殺了吧。”
鄧方大笑道:“老二啊,你說笑了,我怎麽會對宗氏趕盡殺絕了?沒事,你們總是留一點用來吃穿住行的產業沒有問題。還有你家的私兵部曲、佃戶、奴仆的名冊哪去了?”
劉備在益州施行的土改政策的前提就是在世家豪強身上進行三要啊,要地、要人、要錢。有了地和人還有錢才能讓土改順利進行下去,錢能養更多軍隊,有了更多的軍隊就能更好的將土改貫徹下去,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良心循環。
鄧方自然是要堅定不移的貫徹的劉備的政策。
所以宗氏的那些佃戶、仆役,現在都要翻身做主當主人了。他們得到了解放。
宗淳又將私兵部曲、佃戶、仆役的名單送上,鄧方將其交給韓冉,這是文政上的事情,是韓冉的工作,自己無需要操心這些東西。
“走吧,宗老二,帶我去看看你宗氏在這個莊園的積累。”
然後鄧方還命手下校尉帶了一千人去接受牧靡縣城,那城中同樣有眾多宗氏的產業和人口,現在莊園這邊穩住了,那邊也需要穩住,不然出現了一些亂子,有宗氏中人狗急跳牆,帶著錢財跑路了怎麽辦?現在開始宗氏的資產可都是姓官了,是屬於官府的了。
一個時辰後,鄧方很滿意的從莊園當中走了出來,一個小小的宗氏就能有錢巨億,對於剩下來的四家,鄧方很期待的,有了這些豪強的錢財,應該能讓成都那邊的財政能得到很大的緩解了。
韓冉的工作效率非常的高,清點出來了大概的資產數量。將宗氏給驅趕去了牧靡城,再留下了五百人守衛這裏,又命人去通知天網讓他們來接手這裏盡快將錢財等活動資產快速送去成都。這種運輸錢財的事情,交給天網準不會出事的。
“走,去下一家。”鄧方上馬,帶著大軍開始繼續行軍了。
宗氏一家,哭哭啼啼的離開這個生活了數十年的莊園,望著牧靡城的老宅而去,鄧方留給他們的資產也僅僅隻能夠他們一家老小過個日子了,還想過奢侈的日子那是不可能的。
至於總是以後會不會有異心,鄧方覺得不需要太擔憂的,一個失去了所有的宗氏,是翻不起風浪的。
留守的兩千宗氏私兵部曲,鄧方可沒有那麽好說話了,是沒有放走一個,全都收入軍中,這些人就算心裏非常抵觸,認為成為官兵,自己以後待遇會非常低,但現在也沒有辦法,武器和甲胄全都被沒收了,隻能聽天命了。
鄧方本來是想放他們走的,但是韓冉建議還是讓這些經曆一番勞動改造吧,如今朱提郡還有很多荒地了,開墾荒地需要人,荒地開墾了水利設施也要跟上吧?然後道路建設也要跟上,這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啊。這些青壯簡直就是上好的勞動力,不用他們去幹活,又把他們放走了,然後這些人轉身又加入了其他豪強……那豈不是養寇啊。韓冉還建議,接下來幾家收編的私兵部曲都應該采取這種方法,不改造個兩三年不讓他們離開。
鄧方深以為然,並且往下一家到了仧還與韓冉探討怎麽樣才能更好的約束這些私兵部曲,怎麽樣讓他們不造反還老實的幹活。
孟獲的幾萬人如同蝗蟲一般,毫無規律的從山上走出。
進入滇池湖區之後,滇池周圍都是大量的農田,可謂是阡陌縱橫,田裏還有長得清脆的稻苗。可是經過這些蠻兵走過之後,原本一派生機的農田,被踩踏的不成樣,在他們行軍的路徑上,稻苗全被踩踏破壞。
從天上甚至可以看到,他們走過的路線與旁邊沒有被破壞的稻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一片綠意盎然,充滿了生機的農田中,一條長達數十丈寬,滿是黃泥泥色的道路,這條道路還非常的長,一直通往滇池邊。
別想著這些蠻兵會繞過農田區域,他們是向前向前,從不知道拐彎走正道的。
種田的農夫全都逃難去了,若是被他們看到這一幕,定然會哭天喊地,罵著天殺的玩意破壞這些長勢如此好的莊稼。
雍氏莊園上,站著許多的了望的士兵,當這些蠻兵出現的時候,了望塔立馬就發出了警戒,整個雍氏莊園都響起來了急促的鑼鼓聲音。
在莊園中屯駐的私兵立馬開始快速的集結備戰。
雍闓帶著五位家主和自己的侄子雍沆,上門了一座哨塔,看著自己莊園外那集結的密密麻麻的蠻兵。
“嘶,這都不止三萬了,人數起碼要過四萬了。這些蠻兵居然有如此多人的。”宗氏的家主宗靖吸了一口冷氣。
孟獲從出山到到達雍氏這個莊園,他麾下的人數一直都是在增加的,許多小部落聞言孟獲和三洞洞主一起討伐漢人,都聞訊而來想要分一杯美羹。
人數已經直逼四萬人,此時依舊蠻兵源源不斷的加入。
很多蠻族部落也不全是和雍氏等豪強有仇,大多數都是跟風而來,想要搶掠漢人罷了。
漢蠻矛盾這可是比雍氏豪強和蠻族的矛盾還要深。要不是沒有這種深刻的矛盾,諸葛亮在曆史上南征,也不需要按照馬謖的攻心計策,認為攻心為上,故而為了南中蠻族誠心臣服,上了了七擒七縱的佳話。
與其說諸葛亮七擒七縱讓孟獲徹底的服氣,不如說是讓南中諸蠻對蜀漢心悅臣服。
這一點諸葛亮確實做到了,南中諸蠻的後裔,有一支叫做佤族的民族,在那個中國落後與世界,被外來勢力英國侵略西南時候,佤族百姓聯合起來,一起抵抗外來侵略者,那麽這和諸葛亮有什麽關係了?
諸葛亮在雲南一帶擁有非常高的聲望,就算是一千多餘年過去,雲南的許多地方都流傳著諸葛亮的傳說,甚至許多地名的嘔是和諸葛亮有著深切的關聯。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的過程中將中原的先進生產種植技術引入蠻荒之地,而佤族百姓的先祖們則留下了“與諸葛亮約定替漢朝看守中國南大門”的傳說。而佤族人恪守這一千七百年前的誓約,為國而戰,令人神往。
當時的佤山十七王有《敬告祖國同胞書》:阿祖阿公之源源相傳,守土有責,倘自我失之後世,相傳之繼,亦自我而不與之,上難以見冥靈之阿祖阿公,更何顏於後世耶!敝王等早夜思籌,廢寢忘餐,剽牛同集,含淚麵議,砍指自決,吾地雖地脊民弱,亦有數千方裏之廣,百數十萬之眾,據天然之險,恃性之勇。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責。誓灑熱血,不作英殖之奴。雖剩一槍一彈,一婦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自今而後,本自決自衛之精神,置死後生之決誓,何懼強敵野心之侵畧。
阿祖阿公,指的就是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