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鬆的這番話說的極為妙了,原本劉備和龐統尷尬的局麵,已經被張鬆化解的一幹二淨。


    這番話說下來,不單單讓劉備和龐統都有了臉麵,而且還給了劉備和龐統兩人台階下來。


    劉禪悄悄的對著張鬆豎了個大拇指,張鬆也是一笑。


    劉備沒有馬上感謝張鬆,而是走到龐統麵前,拉著龐統的手道:“軍師所言極是,是備的過錯,這邊讓人撤去酒宴。”


    龐統掙開劉備的手,作揖對劉備道:“臣下言語有失,還請主公恕罪。”


    “軍師何罪之有,速速請起。”劉備趕緊說道。


    劉禪見這兩人都要謙讓了,在旁邊說道:“君臣俱失,不用誰給誰道歉,酒宴也別撤了,咱們這是給張先生接風洗塵的宴席呢。”


    張鬆也趕緊道:“對極,對極,這接風宴可不能少了我的酒。”


    張鬆端起酒杯,對劉備和龐統道:“主公和士元剛剛多有敬我酒,我先敬主公一杯。”


    劉備回到座位,端起酒杯與張鬆一飲而盡。


    張鬆再敬龐統,龐統也很是豪爽的一飲而盡。


    幾杯酒下肚,酒宴恢複如初,龐統也釋懷,與眾人多有攀談交流。


    劉禪和了一次稀泥,笑嗬嗬的看著眾人推杯交盞,這種君臣之間有了矛盾能馬上解決,並且解決後,兩邊都心裏不再計較,沒有絲毫芥蒂的氛圍還是挺好的。


    劉備和龐統都不是在這種事情上記仇的小人,兩人現在的笑容也不是偽裝的,可以看出來是真情實意的,兩人確實都沒有什麽芥蒂了。


    不過劉禪突然想起法正,以法正睚眥必報的性格,今天把他換成在龐統的局麵,雖然不至於仇恨劉備,但是以後給劉備幾次言語擠兌或者嘲諷,這種事情法正絕對幹得出來。


    蜀漢作為一個漢末理想主義者的大本營,君君臣臣的氛圍無疑是魏蜀吳裏最和諧的一個了。


    一群為了一個理想而奮鬥的人,一代一代接過那興複漢室的大旗,慷慨悲歌,死不足惜,為了這麵旗幟能飄揚在舊都,前赴後繼,奮鬥一生,也為了知遇之恩,以報先帝,嘔心瀝血,這樣的一群人內部之中再有矛盾,在為了同一個目標的前提下,矛盾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就算有錯在先的人,得到了懲罰後,也是心服口服。


    這樣的一群人多可愛啊。


    這樣的政治氛圍,沒有統一天下,真的太可惜了。


    劉禪提前離開了,這群人肯定最後要喝的爛醉如泥。


    夕陽將雲層染成了金黃色,餘暉照耀在涪縣的城牆上,億縷霞光,在那蜀山之巔,仿若有仙人飛升。


    “看,禦劍的仙人。”劉禪指著天空一聲驚呼,周圍的士兵們紛紛抬頭看去,就連站在不遠處的魏延都抬頭看。


    天空之中隻有一隻飛鳥飛過,眾人無不怒視劉禪。


    劉禪笑嘻嘻的道:“你們站著也挺累的,開個玩笑緩解下你們的疲勞,現在是不是都沒有感覺到累了?”


    噓聲四起


    “謝謝少主了。”魏延感謝道,隻是臉上沒有幾分誠懇。


    劉禪對魏延道:“你這就感謝的沒有誠意了。這樣吧,魏將軍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回答了,我就當你感謝我了。”


    “少主請說。”


    “你後腦勺是不是和別人的不一樣?”劉禪問道。


    魏延疑惑問道:“少主何出此言?”


    “沒別的意思,就是驗證一件事。這樣吧,魏將軍能不能讓我摸摸你的後腦勺?”


    “我的後腦勺與常人一樣,沒有什麽奇特之處,少主想驗證一件什麽事情?”


    魏延戴著兜鍪,看不到後腦勺,劉禪道了一聲可惜了,對魏延道:“那算了,我看野史記載說韓信後腦勺有一塊骨頭比較奇特,故而有著兵仙之稱,然後我以為魏將軍也有與韓信一樣的後腦勺,最不濟也可以稱個小兵仙吧?”


    魏延無奈道:“少主別開玩笑了,你這是在嘲諷屬下啊。”


    “好好努力,說不定真能成了小兵仙了。”劉禪鼓勵說道。


    魏延後腦勺長反骨這件事是三國演義虛構的,魏延這輩子對蜀漢陣營還是忠心耿耿,諸葛亮病逝後,也是為了和楊儀奪權才做出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而且他和當時蜀漢朝廷的上上下下關係就極差,最後幾乎大家異口同聲的咬定魏延謀反。


    魏延做人有點問題,人緣一直都挺差的,要不是諸葛亮一直提拔重用魏延北伐,魏延估計就沒有史書上那樣出彩了。


    楊儀的人品也有問題,評價並不怎麽好,喜權而無能。孫權就直接罵過魏延、楊儀是小人。


    蜀漢後期的人事頹廢,政治氛圍比之劉備、諸葛亮時期,簡直是一個天上和地下。


    劉禪調侃魏延小兵仙這件事,也是後世給魏延取的一個外號,不過不管怎麽說,魏延這個人善用兵,好打仗,如果有個好領導,魏延能如魚得水,沒有一個好領導,魏延死的會很快。


    “多謝少主,屬下一定會努力的。”魏延感謝道。


    劉禪隨口嗯了一聲,不再理會魏延,瞧著城外,終於盼到了陳到領著大軍回來。


    天色已晚,大軍鬆鬆散散的行軍,猶如潰兵一般,這讓劉禪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了,莫非是兵敗了。


    提前策馬來城下的士兵報信,說陳到將軍斬了泠苞,劉禪這才放下心來,雖然可能是慘勝,但是殺了對付主將,這就是大功了。


    損失了三百多人,確實是一場慘勝,泠苞的屍體被妥善的保存著,對於這樣的忠勇之士,作為他的對手,會給予極大的尊重。


    劉備命人將泠苞厚葬在涪縣城外,讓人立碑寫傳,講述其一生,劉備還親自到墓前吊唁。


    在涪縣修整了兩日,劉備留下了人馬守涪縣,然後帶著大軍向著綿竹出發。


    綿竹那裏有著三萬的守軍,更是有著孟達、張任、李嚴三名劉璋麾下的大將,看似銅牆鐵壁,足以讓劉備這道席卷蜀中的浪潮給擋住,但這也隻是看似啊。


    一直到成都的戰鬥,劉禪沒有多少擔心,該安排的都已經安排了。


    現在劉禪擔心的是漢中的局麵。


    法正估計還要有一段時間到達漢中,作為攻下漢中的第一環,法正這邊出了意外,後續的謀劃都會不起作用了。


    蜀中和漢中是唇寒齒亡的關係,法正最好能忽悠的張魯看不清這點。


    搖了搖腦袋,劉禪想了下現在是不是得讓諸葛亮帶著張飛和趙雲入蜀?


    綿竹城外的軍營,依山而建,一座山坡從上到下幾乎都是軍營,劉備的軍營在山坡頂上,戰時局麵幾乎是一麵倒,龐統給劉備選軍營位置,也是很隨意了,哪裏視野開豁、有水源就在那裏紮營。


    “爹,綿竹城內有三萬守軍,打了這一波,成都就基本上到手一半了,是時候可以讓亮叔帶軍隊入蜀,平定各郡縣了。”劉禪走入營帳對劉備說道。


    “我剛剛還與軍師說起此事。”劉備說道。


    劉禪繼續道:“漢中那邊得留個後手,咱們現在人手不夠,得讓亮叔帶人入蜀了。”


    ……


    李嚴是荊州南陽人,以有才幹著稱,荊州牧劉表任用他到各個郡縣下麵任職,大有鍛煉培養他的意思,後來讓其擔任秭歸令,結果劉表病逝,曹操入主荊州,李嚴不願投曹操,西奔入蜀,投了劉璋,劉璋讓其擔任成都令,在成都李嚴獲得了幹吏的名聲,為成都百姓所喜愛。


    劉備與劉璋反目,劉璋就立馬任命李嚴為護軍,組織了一萬人馬,讓其守衛綿竹。


    隻是劉璋不知道在李嚴擔任成都令的時候,天網就已經與李嚴聯絡上了。


    對於荊州故土,李嚴是十分想念的,再加上昔日不少故友在劉備手下任職,李嚴與他們多有書信往來,所以對於劉備,李嚴的好感是很高的,與天網幾次聯絡後,李嚴便堅定了要投劉備的心思。


    之後調令進入綿竹,也是張鬆早先與天網暗中安排,這點劉璋沒有絲毫的察覺,隻是因為這件事做的太過於隱秘了,讓劉璋打心底自認為,覺得李嚴這個人不錯,是適合守綿竹的人選。


    孟達和張任的兩萬人聽聞涪縣攻破後,就停留在了綿竹,準備在這裏抵禦劉備。


    城中擁擠了三萬人,三個將領,本來現在是需要一個統一指揮的大將的,不過劉璋顯然沒有考慮到這件事,隻是下令孟達和李嚴死守綿竹。


    於是在不知道對方都已經暗中投了劉備的情況下,孟達和李嚴兩個人就開始爭奪守城的指揮權了。


    孟達想要吞下李嚴的一萬人,以三萬軍隊的資本與綿竹這座城,兩份大禮獻給劉備,以換取日後的重用。


    李嚴也是和孟達一樣的心思。


    中間夾雜著一個張任,一直調和著兩人的矛盾。


    “我剛剛收到主公發來的信件,讓我們嚴查城中劉備的細作,主公說劉備的細作無孔不入,我們軍中定然有劉備的細作。”一大早,孟達就召集了張任和李嚴來開會,隻是李嚴沒來。


    這番話孟達隻是對著張任說道的。


    “子度打算怎麽做?”張任問道。


    “我懷疑李嚴就是奸細,你我二人修書一封給主公,要求免職李嚴。”


    張任一臉的為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扶得起的阿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洌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洌酒並收藏扶得起的阿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