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縣是走上這條夷陵道後,最後一座還屬於劉備地盤的城池了,再往西走,就是魚複縣,也就是後來改名的白帝城所在。
走過了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巫峽,就進入了巫縣。
這是一座建立在山上的城池,易守難攻。
駐守在這裏的有一千五百士兵,劉備將這裏的城池防務交給了馮習。
劉禪的老熟人了,這個起於微末的小兵,能力也確實出眾,得到了劉備的賞識,軍職步步高升。
在巫縣停留了一晚,便馬不停蹄的趕往魚複縣。
走過瞿塘峽,見識到兩岸如削,岩壁高聳,大江在懸崖絕壁中洶湧奔流。
“險莫若劍閣,雄莫若夔”劉禪感歎道。
劍閣與這魚複縣一南一北,都是蜀中門戶。
走在懸崖上的棧道上,抬頭看到的便是垂直而下的百丈懸崖,光滑陡峭,猿猴都無法攀爬,劉禪踩著腳下的棧道,不知道當初建造這條棧道之時,古人們又是如何建造的,一條幾裏的棧道,又曾有多少古人再此喪生。
“左邊的名為赤甲山,右邊的名為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迂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公子,你看,那便是了。”白壽和陽群決議送到劉禪進入魚複縣,本來劉禪在秭歸就想讓二人回去,讓二人去當那攪屎棍。
張開對劉禪道:“師弟,這瞿塘峽好像是有神仙,把這裏一劍劈開而成的。”
劉禪作握劍狀,對張開說道:“沒錯,就是我了,我一劍開天門,劈開了這瞿塘峽,引大江東去!”
張開輕笑,跟在後麵的向寵腹誹不已:小屁孩就是小屁孩。
魚複縣人口不足萬戶,所以這魚複縣的最高行政長官就叫做縣長,官職為魚複長,這是也是官方稱呼。若是全縣人口有萬戶以上,則稱之為魚複令,也就是叫魚複縣令。
如今的魚複長是張裔。
張裔日後也是蜀漢的一員重臣,是諸葛亮丞相府的左膀右臂,以幹吏、機敏聰慧聞名。
雖然是日後的蜀漢的一員,但是現在作為劉璋的魚複長,張裔可沒有給劉禪什麽麵子,把白毦兵攔在城外,說什麽也不讓這一百名白毦兵入城。
鬼知道這一百人要入城幹嘛?什麽?隻是路過,那你們待在城外吧,反正城外也有地方住。
城中守軍隻有數百人,要是全副武裝的一百白毦兵要發難,城中守軍是絕對無法抵擋的。
“我要帶十個人入城,若是不讓,那張裔就是讓我在城中被人刺殺而死,如果是這樣,我現在就去殺了張裔。”堵在城門外,劉禪是在是被磨的沒有心情和張裔派來的縣尉講道理耍嘴皮子了。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被劉禪這一頓恐嚇,再看看就要拔刀一樣怒火衝天的白毦兵,縣尉轉頭就跑,期間鞋子都跑脫落,跑出幾步又趕緊跑回來撿鞋子。
沒有讓劉禪等多久,縣尉又跑了回來,說可以讓劉禪帶十個白毦兵進城。
帶著張開,還跟著陳到,劉禪故意沒有讓向寵跟著一起。
陽群和白壽則也不進城了,就此返回,臨走時發誓一定要完成劉禪的囑托,不然就提著頭來見。
“那兩小子真的能成事嗎?”陳到好奇問了一句,他看不出這兩個人有成事的可能性,沒有任何支援,要掃蕩夷陵道沿途上百個蠻族部落,這些部落人口加起來最少都有二十萬,單憑兩個人赤手空拳想要把這些部落一掃而空,很難,幾乎不可實現。
劉禪對陳到說道:“要是他們在三年內,能掃蕩二十個部落,就證明他們是人傑了,我依舊會重用。如果是十個部落,我依然會用他們,隻是算不上重用。但是我還是希望有驚喜出現的。”
陳到明白劉禪就是在考驗二人,不再多言。
被張裔搞的根本沒有心情瀏覽這座後來改名為白帝城的城池,采購了路途上所需的食物,便匆匆出城,繼續趕路,寧願露宿在外,劉禪也不想待在這城中。
走過魚複縣,江水便沒有了過西陵峽、巫峽、瞿塘峽那樣湍急的水勢了,河道之中礁石也不見露出水麵,行舟更加安全。
沿途看到許多沿江而下的船隻,停靠在魚複城外的碼頭,進行貨物卸載,這些貨物將會走夷陵道進入荊州,也有少數大膽的船隻,仗著有經驗老道的船夫掌舵,繼續順著江水向下遊飄去。
但是想要溯江而上依舊有點困難,沒有機械動力的船隻,非要在江麵上以纖夫拉船才能溯江而上。劉禪一行人沒有必要坐船,依舊選擇走陸路。
劉備率領大軍走的緩慢,沿著長江到達江州,然後溯涪水而上,經過墊江、德陽、廣漢、最終到達涪縣。
一萬軍隊經過差不多一個月的行軍,有點疲憊,沒有了剛剛入蜀的威勢,行軍隊伍也不再整齊,反而有點散亂,不像是一直百戰精銳之師,頗有土雞瓦狗的陣勢。
萎靡的士兵們舉著武器緩緩向前,跟隨著前軍的腳步,一聲不吭的向前走著。
劉備身邊跟隨著龐統、黃忠、魏延等一幹武將,在隊伍的最前方行進著。
劉璋從成都出發,率隨益州的文武,在涪縣城外十裏外,迎接劉備。
涪水岸邊,劉璋為了以示尊重,搭建了奢華的高台,用於飲酒會宴。
劉備的大軍出現之時,劉璋身後出現一陣嗤笑,劉璋回瞪了一眼:“待會切不可失禮。”
“如此軍勢,也算是精銳?這劉備莫非以偏軍入蜀,來糊弄主公?”張任站在劉璋身後,不滿說道。
劉璋安撫道:“有玄德能征善戰,一萬大軍足以抵張魯數萬大軍了。”
張任冷哼了一聲,其他將領也有所不滿。
劉備大軍停下後,劉備翻身下馬,步行朝著劉璋所在走去,身後文武亦跟隨,而劉璋那邊,也率領文武朝著劉備走來。
二人相距十丈,便紛紛喊著對方的名字。
“哈哈哈哈,季玉吾兄!”劉備飛奔著跑向劉璋。
劉璋也同樣奔跑,口裏喊著:“玄德吾弟。”
二人四手緊握,眼眶含淚,仿若離別許久的親兄弟。
“玄德,我等你許久了。怎麽今日才到。”劉璋緊握著手劉備的手。
劉備道:“蜀道難走,行軍緩慢,讓兄長等久了。”
“蜀道確實難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怪不得玄德。玄德速速隨我來,我為你在涪水畔接風洗塵。”劉璋拉著劉備的手,向那高台擺宴場所走去。
文武跟隨,浩浩蕩蕩一群人,相互打著招呼,混了個臉熟。
張鬆與法正一起,二人並肩而走,說著悄悄話,張鬆對法正問道:“為何這支軍隊如此萎靡不振?”
“走了兩天兩夜沒有合眼,你說萎靡不萎靡?”法正在張鬆耳邊輕聲道。
“故意的?”張鬆驚訝問道。
法正點了點頭。
張鬆露出笑意,對法正道:“主公打算以楊懷的一萬白水軍交給劉備。”
這次輪到法正驚訝了:“主公真舍得?”
“楊懷駐白水關,劉備駐葭萌。主公未嚐沒有監視劉備的想法。”
法正想了下,對張鬆輕聲道:“楊懷酒囊飯袋,這一萬白水軍我要替劉備謀劃到手。”
“當如此,不然一萬軍隊如何圖謀蜀地。”張鬆道。
二人咬著耳朵說著悄悄話,一路走上高台,分列座次後,劉璋一番演講,接著與劉備共飲一杯,劉備又一番演講,和劉璋共飲一杯。
接下來就是各種吹牛打屁了,劉禪在這裏一定會打哈欠。
他對這樣的酒局,一向反感。
大家有事說事,何必要通過喝酒來談事情?
大概是劉禪年紀還小,上輩子也不曾喝酒,不知道這其中的樂趣所在吧。
劉備姿態放的很低,主動與益州一些主要重臣敬酒,與張鬆敬酒之時,二人眉來眼去,用著眼神交流著。
回到座位,龐統附耳劉備:“主公,現在是除掉劉璋的好時候,益州文武都在此,若有反對,當可趕盡殺絕。益州便是唾手可得。”
劉備聞言搖頭:“益州人心未附,取之無益!我要的是一個人心歸附的益州。”
“此等機會錯過,實在是太可惜了。”
法正和張鬆聯袂而來,兩人大笑著走到劉備旁邊,張鬆舉著酒杯道:“久仰左將軍大名,今日一見,名不虛傳,真乃英雄也!我張鬆,鬥膽以美酒敬左將軍。”
“法正也敬左將軍一杯。”
劉備笑著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酒水下肚,法正低聲道:“將軍,若想速取益州,此時可動手了!”
張鬆也附和道:“將軍一旦動手,那些與劉璋離心離德的文武,定然會相助將軍!”
劉備直接搖頭:“他們對劉璋離心離德,可未必服我。若我此時動手,益州必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益州當徐徐圖之!”
此時在眾目睽睽下,法正和張鬆也不好相勸,隻能暗道可惜。
龐統、法正、張鬆三人都想到一塊去了,隻是此時確實不是動手的時機。
走過了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巫峽,就進入了巫縣。
這是一座建立在山上的城池,易守難攻。
駐守在這裏的有一千五百士兵,劉備將這裏的城池防務交給了馮習。
劉禪的老熟人了,這個起於微末的小兵,能力也確實出眾,得到了劉備的賞識,軍職步步高升。
在巫縣停留了一晚,便馬不停蹄的趕往魚複縣。
走過瞿塘峽,見識到兩岸如削,岩壁高聳,大江在懸崖絕壁中洶湧奔流。
“險莫若劍閣,雄莫若夔”劉禪感歎道。
劍閣與這魚複縣一南一北,都是蜀中門戶。
走在懸崖上的棧道上,抬頭看到的便是垂直而下的百丈懸崖,光滑陡峭,猿猴都無法攀爬,劉禪踩著腳下的棧道,不知道當初建造這條棧道之時,古人們又是如何建造的,一條幾裏的棧道,又曾有多少古人再此喪生。
“左邊的名為赤甲山,右邊的名為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迂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公子,你看,那便是了。”白壽和陽群決議送到劉禪進入魚複縣,本來劉禪在秭歸就想讓二人回去,讓二人去當那攪屎棍。
張開對劉禪道:“師弟,這瞿塘峽好像是有神仙,把這裏一劍劈開而成的。”
劉禪作握劍狀,對張開說道:“沒錯,就是我了,我一劍開天門,劈開了這瞿塘峽,引大江東去!”
張開輕笑,跟在後麵的向寵腹誹不已:小屁孩就是小屁孩。
魚複縣人口不足萬戶,所以這魚複縣的最高行政長官就叫做縣長,官職為魚複長,這是也是官方稱呼。若是全縣人口有萬戶以上,則稱之為魚複令,也就是叫魚複縣令。
如今的魚複長是張裔。
張裔日後也是蜀漢的一員重臣,是諸葛亮丞相府的左膀右臂,以幹吏、機敏聰慧聞名。
雖然是日後的蜀漢的一員,但是現在作為劉璋的魚複長,張裔可沒有給劉禪什麽麵子,把白毦兵攔在城外,說什麽也不讓這一百名白毦兵入城。
鬼知道這一百人要入城幹嘛?什麽?隻是路過,那你們待在城外吧,反正城外也有地方住。
城中守軍隻有數百人,要是全副武裝的一百白毦兵要發難,城中守軍是絕對無法抵擋的。
“我要帶十個人入城,若是不讓,那張裔就是讓我在城中被人刺殺而死,如果是這樣,我現在就去殺了張裔。”堵在城門外,劉禪是在是被磨的沒有心情和張裔派來的縣尉講道理耍嘴皮子了。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被劉禪這一頓恐嚇,再看看就要拔刀一樣怒火衝天的白毦兵,縣尉轉頭就跑,期間鞋子都跑脫落,跑出幾步又趕緊跑回來撿鞋子。
沒有讓劉禪等多久,縣尉又跑了回來,說可以讓劉禪帶十個白毦兵進城。
帶著張開,還跟著陳到,劉禪故意沒有讓向寵跟著一起。
陽群和白壽則也不進城了,就此返回,臨走時發誓一定要完成劉禪的囑托,不然就提著頭來見。
“那兩小子真的能成事嗎?”陳到好奇問了一句,他看不出這兩個人有成事的可能性,沒有任何支援,要掃蕩夷陵道沿途上百個蠻族部落,這些部落人口加起來最少都有二十萬,單憑兩個人赤手空拳想要把這些部落一掃而空,很難,幾乎不可實現。
劉禪對陳到說道:“要是他們在三年內,能掃蕩二十個部落,就證明他們是人傑了,我依舊會重用。如果是十個部落,我依然會用他們,隻是算不上重用。但是我還是希望有驚喜出現的。”
陳到明白劉禪就是在考驗二人,不再多言。
被張裔搞的根本沒有心情瀏覽這座後來改名為白帝城的城池,采購了路途上所需的食物,便匆匆出城,繼續趕路,寧願露宿在外,劉禪也不想待在這城中。
走過魚複縣,江水便沒有了過西陵峽、巫峽、瞿塘峽那樣湍急的水勢了,河道之中礁石也不見露出水麵,行舟更加安全。
沿途看到許多沿江而下的船隻,停靠在魚複城外的碼頭,進行貨物卸載,這些貨物將會走夷陵道進入荊州,也有少數大膽的船隻,仗著有經驗老道的船夫掌舵,繼續順著江水向下遊飄去。
但是想要溯江而上依舊有點困難,沒有機械動力的船隻,非要在江麵上以纖夫拉船才能溯江而上。劉禪一行人沒有必要坐船,依舊選擇走陸路。
劉備率領大軍走的緩慢,沿著長江到達江州,然後溯涪水而上,經過墊江、德陽、廣漢、最終到達涪縣。
一萬軍隊經過差不多一個月的行軍,有點疲憊,沒有了剛剛入蜀的威勢,行軍隊伍也不再整齊,反而有點散亂,不像是一直百戰精銳之師,頗有土雞瓦狗的陣勢。
萎靡的士兵們舉著武器緩緩向前,跟隨著前軍的腳步,一聲不吭的向前走著。
劉備身邊跟隨著龐統、黃忠、魏延等一幹武將,在隊伍的最前方行進著。
劉璋從成都出發,率隨益州的文武,在涪縣城外十裏外,迎接劉備。
涪水岸邊,劉璋為了以示尊重,搭建了奢華的高台,用於飲酒會宴。
劉備的大軍出現之時,劉璋身後出現一陣嗤笑,劉璋回瞪了一眼:“待會切不可失禮。”
“如此軍勢,也算是精銳?這劉備莫非以偏軍入蜀,來糊弄主公?”張任站在劉璋身後,不滿說道。
劉璋安撫道:“有玄德能征善戰,一萬大軍足以抵張魯數萬大軍了。”
張任冷哼了一聲,其他將領也有所不滿。
劉備大軍停下後,劉備翻身下馬,步行朝著劉璋所在走去,身後文武亦跟隨,而劉璋那邊,也率領文武朝著劉備走來。
二人相距十丈,便紛紛喊著對方的名字。
“哈哈哈哈,季玉吾兄!”劉備飛奔著跑向劉璋。
劉璋也同樣奔跑,口裏喊著:“玄德吾弟。”
二人四手緊握,眼眶含淚,仿若離別許久的親兄弟。
“玄德,我等你許久了。怎麽今日才到。”劉璋緊握著手劉備的手。
劉備道:“蜀道難走,行軍緩慢,讓兄長等久了。”
“蜀道確實難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怪不得玄德。玄德速速隨我來,我為你在涪水畔接風洗塵。”劉璋拉著劉備的手,向那高台擺宴場所走去。
文武跟隨,浩浩蕩蕩一群人,相互打著招呼,混了個臉熟。
張鬆與法正一起,二人並肩而走,說著悄悄話,張鬆對法正問道:“為何這支軍隊如此萎靡不振?”
“走了兩天兩夜沒有合眼,你說萎靡不萎靡?”法正在張鬆耳邊輕聲道。
“故意的?”張鬆驚訝問道。
法正點了點頭。
張鬆露出笑意,對法正道:“主公打算以楊懷的一萬白水軍交給劉備。”
這次輪到法正驚訝了:“主公真舍得?”
“楊懷駐白水關,劉備駐葭萌。主公未嚐沒有監視劉備的想法。”
法正想了下,對張鬆輕聲道:“楊懷酒囊飯袋,這一萬白水軍我要替劉備謀劃到手。”
“當如此,不然一萬軍隊如何圖謀蜀地。”張鬆道。
二人咬著耳朵說著悄悄話,一路走上高台,分列座次後,劉璋一番演講,接著與劉備共飲一杯,劉備又一番演講,和劉璋共飲一杯。
接下來就是各種吹牛打屁了,劉禪在這裏一定會打哈欠。
他對這樣的酒局,一向反感。
大家有事說事,何必要通過喝酒來談事情?
大概是劉禪年紀還小,上輩子也不曾喝酒,不知道這其中的樂趣所在吧。
劉備姿態放的很低,主動與益州一些主要重臣敬酒,與張鬆敬酒之時,二人眉來眼去,用著眼神交流著。
回到座位,龐統附耳劉備:“主公,現在是除掉劉璋的好時候,益州文武都在此,若有反對,當可趕盡殺絕。益州便是唾手可得。”
劉備聞言搖頭:“益州人心未附,取之無益!我要的是一個人心歸附的益州。”
“此等機會錯過,實在是太可惜了。”
法正和張鬆聯袂而來,兩人大笑著走到劉備旁邊,張鬆舉著酒杯道:“久仰左將軍大名,今日一見,名不虛傳,真乃英雄也!我張鬆,鬥膽以美酒敬左將軍。”
“法正也敬左將軍一杯。”
劉備笑著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酒水下肚,法正低聲道:“將軍,若想速取益州,此時可動手了!”
張鬆也附和道:“將軍一旦動手,那些與劉璋離心離德的文武,定然會相助將軍!”
劉備直接搖頭:“他們對劉璋離心離德,可未必服我。若我此時動手,益州必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益州當徐徐圖之!”
此時在眾目睽睽下,法正和張鬆也不好相勸,隻能暗道可惜。
龐統、法正、張鬆三人都想到一塊去了,隻是此時確實不是動手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