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曆史的現象,深究其內在的本質,有時則會性、更加客觀的結論。在那場被譽為‘華夏曆史上無與倫比’的改革中,實際上是遺留著大量封建殘餘,宗族製、家長製、男尊女卑的觀念、繁複苛雜的忠孝禮儀如此等等,有許多我們至今依然深受其影響。然而,我們卻不能因此抹殺清光緒帝載恬在中國近代史上起到的積極作用,正是在他執政期間,解決了農經濟占據社會經濟主要地位致使觀念閉塞工商業展遲滯、旗人占據大量生產資料造成國內民族矛盾尖銳、各省督撫獨攬大權中央威信喪失等一係列頑固問題,這樣的貢獻無疑是空前卓越的,這也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千古一帝’的遠見卓識。
或許站在新世紀的今天,那些改革舉措看上去無不是順理成章、理該如此,然而學曆史就應該懂得把自己扔到曆史的長河中去思考問題,當時的中國可以把它形容成一棟風雨飄搖的大屋,屋裏堆滿了金銀珠寶,卻四麵漏風漏雨。
自清政府建立兩百多年來,原本尚算清廉的政府機構因為乾隆後期開始的買官粥爵而變得腐朽不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千裏求官隻為財’便是當時最好的寫照;而清朝政府當時高達8000兩白銀的財政收入,卻因為供養著大量旗人,使得國庫寅支卯糧,舉步維艱;至於軍隊。當年‘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八旗精兵許多已經連馬都不會騎,而當年悍不畏死地綠營兵則已經變成了‘雙槍兵’、‘老爺兵’;此外,因為鹹豐年間那場眾人皆知的變亂,使得地方督撫掌握了大量的權利,使得各省督撫各行各事,尾大不掉,這從同治年間,清朝欲興辦東、南、北三洋水師。卻因為各省扣留稅款,而隻能將就草辦一個北洋水師了事,便可知一二。試想一下,一個國家在司法、財政、軍隊、行政都出了嚴重問題。卻偏偏在這個時候,實力強大的外敵正窺伺著它的領土,其境況可想而知。
每當讀到那些史料,我便不寒而栗。假如沒有光緒帝的出現,病入膏肓的中國將會怎麽樣……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還無比弱,他們無力、也沒有意識改變中國當時的情況,而官僚階級中地有識之士。如洋務派的官員,雖然認識到了當時中國的問題,卻因為自身利益局限。大多采取的是修修補補地做法。他們缺乏對抗和推翻頑固勢力的勇氣……也許沒有他的出現。中國將進入一個黑暗時代,直到鳳凰涅盤、浴火重生。但那樣付出的代價……
當然,這一切不過是筆者地夢囈,不過卻有助於讀者閱讀本書,領略那位‘千古一帝’的非凡魅力。”
——摘自
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深秋,中.散去,從馬來亞、新加坡撤退的第一師、第四師等帝國虎賁因為國內能夠遠洋運輸地船隻太少,還來不及裝船,仍然滯留在國外,而東北大地上,兩個俄國哥薩克騎兵旅也還沒來得及渡過烏蘇裏江,回到哈巴羅夫斯克,也就是伯力。
不過這些似乎都無法破壞光緒立刻把這個國家轉入展中來的心情。一道道旨意、接二連三的人士任命從職能上已經轉變為內閣地南書房中出,顯示著這位十六歲皇帝地決心。現在地形式實在太難得了。
從世界範圍看,雖然越南、緬甸兩場戰爭徹底得罪了英法這兩個帝國主義大佬,可以想見,在未來的日子,這兩大殖民帝國必然會千方百計遏製中國地展,比如在西藏、緬甸搞出一些動作,全力支持日本展等等,但正如那句名言所,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從這個角度上講,通過這兩場戰爭,中國起碼獲得了與英法對等談判的資格,其它殖民主義國家在窺伺中國的時候也會先掂量一下,而不是始終把他看作是一塊喂到嘴邊的肥肉。這樣的轉變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外部壓力的沉重與否,決定一個國家政策傾斜的角度,是軍事還是經濟。
而有了平等的地位後,才有了開展外交合作的可能性,這從戰後與德、美簽訂的一係列條約中便可以看出。大清全麵接受德國、美國的資本和產品,使得兩國獲得了一塊龐大的資本輸出地和產品傾銷市場,而中國則獲得向兩國部分生產技術支援、在兩國資金支持下金融財政改革以及全麵派遣留學生等幫助。這樣看上去似乎是中國吃了虧,不過看問題應該看到實質。任何一個一窮二白、封閉落後的國家要完成文明開化的轉變,都離不開先進國家的幫助,正如日本之與英國,新中國之與蘇聯,所以付出適當的代價是必須的。而與英法這兩個手握大量資本卻不樂意改造本國產業的國家不同,這個時期,德、美兩國的工業都處於高展階段,大量的資本都在國內消化了,向海外輸出的不過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這樣規模的資本輸出不但不會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的展,相反還會提供技術上的幫助,這就像一群羊會把草全部啃光,而兩三隻羊卻會讓一片草地更加肥美。至於產品傾銷,且不兩國與中國都隔了半個地球的距離,不論是從漢堡把貨運到緬甸仰光還是從洛杉磯把貨拖到上海,這個運費都是相當驚人的,要知道這個時代既沒有飛機,就連蒸汽輪機也沒有明出來,大型貨輪能跑出十幾節的度在這個時代已經是非常驚人的。所以這些條約遠沒有紙麵上看上去那麽可怕。雖然距離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但中國地農經濟仍然占據社會經濟的主流。要打破這樣的局麵,大量優質的,高質量的流通商品是必須,與其讓英、法的劣質商品充斥在市場上,不如享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商品,要知道德、美兩國的大部分技術已經是世界上最好的。至於本國地工廠,一來德美的產品都是高端產品,對剛剛起步,主要經營一些低技術含量的民生產業的他們衝擊不大。二來這個時代地工業門檻不高,模仿、翻造的可能性很高,也使得國內的工廠可以很快的追趕上去。
當然,既便有了德、美地支持也不是高枕。畢竟英法有著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海軍,有著麵積五分之一的龐大殖民地,他們地實力無疑是十分強大的。不過這個時期正是世界殖民主義的最後**,18853月召開地柏林會議。列強正式瓜分了殖民主義地最後一塊土地——非洲,各國根據曆史習慣和各自利益大致確定了在非洲地勢力範圍。一時間,那塊黃金大6上烽煙四起,埃及戰爭、埃塞爾比亞戰爭、蘇丹馬赫迪起義、剛果暴亂、尼泊爾暴亂、南非布爾人暴亂。列強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那塊大6上,就連沒有受到柏林會議邀請地俄國也加緊了在伊朗的活動,希望打通印度洋的出海口。參與到這場瓜分中去。
至於唯一可能給中國帶來麻煩的日本。這個時期他們還急需消化英法帶來的援助。而海軍宏偉的“四大艦”計劃也需要時間。因而,這樣的間隙對中國來無疑是天賜良機。
從內部環境上講。原本製約著國家展的滿清權貴勢力基本瓦解,國家將逐步擺脫旗人這個沉重的包袱,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勢必有所緩和。而通過這兩場戰爭,大大刺激了國內工商業的展,雖然戰爭的結果並沒有獲得多少賠款,但戰爭的資金主要來自國家的農業稅款,相比占人口九成以上的農民,攤派到商人身上去的無疑是非常的一部分,這樣也就變相地實現了工農業的剪刀差效應。至於農民的生活,因為光緒年間並沒有生過大的自然災害,勉強生活得還可以,加上新獲得的越南、緬甸兩地都是農業資源異常豐富的地區,移民政策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土地兼並的矛盾,所以工農業剪刀差所產生的矛盾並沒有明顯的顯現出來。而更重要的一是,兩次名義上抵抗外侮的戰爭勝利,大大提升了國民的士氣,尤其敵人還是火燒圓明園、在兩次鴉片戰爭中帶給自己沉重傷害的“世仇”,更加增添了百姓的無窮熱情。隻看戰後爆的前所未有的從軍熱,大街巷、酒館茶肆紛紛對方懷一片歌功頌德之聲,便可知一二,在這樣的情緒下,因為稅收所帶來的一矛盾輕鬆就被掩蓋了下去。在幣製改革的掩飾下,大部分百姓都不會知道,在過去幾年裏,他們實際上交了過原本五成的賦稅,他們隻會覺得手裏比以前緊了許多,街麵上的東西都貴了。如果長此以往,這樣的矛盾終究會爆出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最難的一關已經過去了,今後雖然工農業剪刀差依舊會存在,但伴隨著東北大拓荒和緬甸、越南兩地的開,這樣的矛盾始終掩蓋在移民的大浪潮下,直到中國開始走上對外擴張的帝國主義道路。
初秋時節的唐山還不見凜冽的北風,但因為地處平坦的華北平原,又臨近渤海,因而風還是很大。勁風吹起李鴻章的官袍,拍打著雙膝,不過這個生性驕傲的老人卻沒有一絲畏懼,輕捋長須,筆直地站在京師通往關外的火車上,這次俄國乘火打劫,出兵關外龍興之地,雖然因為大清與英國人的迅議和以及第三師、第六師在西域、漠北的反擊迅退了回去,但關外的一些城鎮也被搜刮一空,特別是正紅、鑲白、正藍、鑲紅四旗失敗以後,俄兵更是肆無忌憚,大量的旗人圈地被他們搶掠一空,四處是殘垣斷壁,就連聖都赫土阿拉也被大火焚燒。朝廷之中不少旗貴和清流之士紛紛叫嚷著對俄用兵,在他們看來。大清就連世界上排名數一數二的英國人和法國人都打敗了,區區一個英國人、法國人都看不起地長毛鬼子算得了什麽,聽不久前長毛鬼子就是被英國人、法國人和突厥人聯手打敗了。不得不《大清日報》連篇累牘的報道,確實讓京城那些達官貴人們漲了不少見識,不少人一大清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端著報紙數格子。
不過一向以強硬著稱的光緒帝這一次卻沒有委派清流派的代表如李鴻藻,也沒有派唐紹儀、康有為這樣的帝黨心腹,而是重新啟用了李鴻章,這不由不讓許多人揣測皇帝的意思。
李鴻章不由想起出京前和恭親王奕在沁心亭中的那番對話。沁心亭是恭王府中最高之所在。位於芳草茂盛的一處山上,視野開闊,恭親王奕每每喜歡在此觀景待客:“少啊,你別看我頭上著個鐵帽子。可自從辦洋務以來,宮裏的那娘倆就把我和你們看成了一根繩上地螞蚱……論權術,老七家的子不在當年西宮的女人之下,而在見識上。西邊的卻是望塵莫及……你道老七家地子真的不知進退,硬要和洋人死磕到底,那不是茅坑裏燈籠——找死嗎?真要把洋人惹急了,又是一次辛酉之禍。你道新軍的那些丘八真的能擋住洋人不成,你別忘了,他們那些本事都是和洋人學地。何況安南、緬甸這兩場仗打下來。同光兩朝積攢的那些家底也耗得差不多了。幾十萬新軍擺在那裏挺嚇人,可要是沒有白花花的銀子。他們手裏就全是燒火棍子。”
李鴻章聞言心中微動,對於這位曆經四朝,始終身居要位,在宗室和地方大員中都一言九鼎的鐵帽子親王他是由衷敬服地,於是試探地道:“您是皇上打算不和俄國人計較,所以要用咱們……”
恭親王奕撇撇嘴,笑了笑道:“難道你還沒看出來,咱們這位皇上除了他自己,是誰都敢用,卻又誰都防著一。甫一親政,就從名義上收了你和左宗棠的兵權,改編新軍,明眼人都知道,國朝能打仗的就剩下湘、楚、淮,他卻偏偏把八旗和京師十二營給弄進來,現在還加上了蒙古四部,你道為了什麽,不過是平衡二字。原本京中勢力三分,世鐸他們占一份、我們占一份、翁老頭那群清流占一份,可現在世鐸被人摘了腦袋,這份平衡就保不住了,你道他為什麽要保住榮祿、剛毅他們,可就算這樣,俄國人一把火把關外地莊子燒了個幹幹淨淨,德文胡同裏那些黃帶子、紅帶子地親王貝勒還不照樣恨他入骨,他現在要咱們出麵辦交涉,這叫禍水東移,往咱們腦袋上扣屎盆子啊。所以你此次前去,隻能硬不能軟,一不能割地,二不能賠款,我已請海關稅務司赫德先生和法國公使巴諾禮陪你一同前去,你再派人到下麵去聯係,讓
名上折,請朝廷派新軍和練軍出關……”
“嗚……嗚……”兩聲汽笛地聲音把他從沉思中拉了回來,轉瞬又對眼前的這段鐵路生出不少感慨。
當初為了省錢,有人主張采用25寸地窄鐵軌,有人主式的36寸鐵軌,但是英國工程師金達力主采48半的標準軌距。金達之所以堅持采用英國標準,自然是為今後英國與其他國家爭奪中國築路大權而打下基礎,洋人心裏麵的那些鬼門道自己焉能不知,不過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持金達,因為他堅信不管過了十年二十年還是一百年,這條礦山鐵路日後一定會成為神州巨大鐵路係統中的一段,如果現在采用窄軌,雖然省錢,卻會對以後修路帶來不良影響,所以李鴻章力排眾議,最終采用了寬軌。
而現在它果然成為京奉鐵路重要的一段。
李鴻章對修築鐵路很感興趣,他早在1874上奏清廷的《籌議海防折》中,就認為“南北洋七省,自須聯為一氣,方能呼應聯通”,何況有事之際,軍情瞬息變更”,“有內地火車鐵路,屯兵於旁,聞警馳援,可一日數百裏,則統帥當不至於誤事。”可惜他的主張,“其時文相目笑存之,廷臣會議。皆不置可否”。
1876年1於是決定開辦煤礦。一年半後,開平礦務局正式開辦,“未出數月,出煤極旺”。為了把煤從礦區運到最近地海口裝船運出,唐廷樞在1879年稟請李鴻章準許礦務局修築唐山.=i
接到唐廷樞的稟奏,李鴻章機敏地感到這正是實現他築路計劃的好機會。於是便立即上奏朝廷,請修鐵路,以便運煤。清政府也深知中國的機械船隻,以煤為命。所以很快就批準開平礦務局自修鐵路。李鴻章便聘請開平礦務局工程師、英國人金達負責督修。誰知正在籌辦之時,突然又奉旨收回成命,築路計劃再次流產。挖到胥各莊。因為胥各莊到礦區那段路地勢高陡,河水上不去。礦務局再次請修鐵路,這次奏明隻修胥各莊到唐山之間的一段。但清廷怕震驚了東陵的先王神靈而禁止使用機車,所以特別要求。路成之後,火車隻能用騾馬拖拉。磨難終於動工興建。7月1日。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英國人薄內的夫人在唐山釘下了第1枚道釘。11月工程告竣。唐胥鐵路全長11公裏,每米軌重15公斤。共耗銀11萬兩。由於這段鐵路用騾馬牽引貨車,所以被世人嘲笑為“馬車鐵路”。
這種局麵一直到方懷親政,開始大肆興建鐵路才得到改變,馬車被挪走,換上了兩輛英國生產的2機車。現在大清地鐵路越修越多,越修越長,北麵已經接通了奉天,正在向吉林延伸,南麵京滬鐵路已然通車,京漢鐵路也有數段已然修成,浙江、廣東更有民間自籌資金修建的鐵路。眼見當年的理想在方懷手中漸漸變為現實,李鴻章有一種不出的感覺。
李鴻章坐地這輛火車是仿照英國火箭號機車生產的,火車頭有兩個煙,一個細一個粗,在前部水箱附近裝有寬帶的鞋型塊,而且同火箭號一樣,它隻有兩對動輪。它普通,因為他和現在大清土地上行駛的機車毫無二致,不過這樣又有些不大確切,因為這列火車地車頭是天津機器局生產的,也是中國第一輛自己生產的火車頭。這輛火車被外國專家命名為0號,意味從零開始。不過中國工人更喜歡叫它“龍”號,並在它兩側紋上了兩條金龍。今天是它在京奉鐵路上的第一次試車。為了確保這一次試車地成功和李鴻章的安全,天津機器局還特別派來了幾名技術人員。
而這時,火車正好駛到天津機器局的廠區附近。秋意已經籠罩了這個未來注定要成為中國魯爾地地方。煙冒出地濃煙在秋高氣爽地天氣裏筆直的升入晴朗地天空。紅楓葉綴在這一片的洋灰建築和鋼鐵建築之間。這個地方臨近中國的政治中心,是國家統治的腹心所在,鐵路、水運都很方便,附近就有開平煤礦和唐山鐵礦,而且地勢開闊,便於拓展規模。
而天津機器局作為這個時候中國最早的幾家重工業企業,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人才的集中,政府的支持,寬鬆的競爭環境,還有中法、中英兩次戰爭期間大筆的訂單,它的展度隻能用日新月異來形容。
到今兒光緒十二年的時候,天津機器局已經在城東賈家沽道和城南海光寺擁有東、西兩片數千畝的廠區,原來的黑藥廠、銅帽廠、栗藥廠、棉藥廠、無煙藥廠、槍彈廠、機器廠和煉鋼廠都擴大了規模,添置了許多成套的新設備,不僅原來的黑色火藥、銅帽、各式炮彈、槍彈越造越多,現在還可以做栗色餅藥、棉藥、無煙藥以及毛瑟槍彈五百八十萬,加班可產八百萬;銅帽八千五百萬粒,加班可產一億兩千萬粒;各式炮彈一萬四千,還可按照需要加造。八年間增長了將近五倍,而除了原本的軍火工業,天津機器局還添加了新的工業門類。
在橡膠、塑料、纖維等各種高分子材料的利用還沒有興起,有機化工還處於萌芽階段地時候。煤炭和鹽類化工牢牢占據著化工工業的大部分份額,天津機器局利用就近天然鹽場,背靠華北、山西煤海的優勢,開始悄然展中國的化工工業。
位於賈家沽道的東廠終日濃煙滾滾,這裏的硫酸廠、鹽酸廠、化肥廠、水泥廠生產的化工原料通過京滬、京奉鐵路運到東部沿海新興的工廠裏,儼然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化工原料供應地。雖然這裏生產地化工產品不論是質量還是種類上都與歐美各國存在著差距,但一來中國的工業展水平還不高,也就沒有太高的要求,二來這時的運輸條件遠沒有後世達。比起千裏迢迢運來、價格貴得嚇人地外國產品,保守的中國人更願意相信官府廠家裏供應的貨物。
此外,因為天津地處進出關外鐵路的咽喉,
南海光寺地西廠建立起了中國第一家機車廠。方懷十分重視電報和鐵路的建設。在這個時代,中國之幅員遼闊,世界上隻有美、俄等少數一二國家可相提並論,而論及人口數量卻又遠遠不及。為了鞏固對各個地區的統治,往往需要供養大量的軍隊,旗營、綠營、練軍等等各種名號地武裝,論及6軍數量。中國實排世界之冠,就算是這樣,晚清以來。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撚軍起義、新疆叛亂等等。依然讓清政府應對不暇。捉襟見肘。而這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每年耗費數千萬兩白銀,占到了清政府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以上。這就像飲止渴,明明是毒藥,卻不得不吞下去。
方懷一上台,做地第一件事就是裁撤冗員,編練精銳部隊,除此之外就是大肆興修鐵路。沒有人比他更明白道路對於國家統治地意義,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當年風雨飄搖地羅馬帝國正是靠著地中海便捷的海運條件和一條條通向羅馬地石板路維係了數個世紀之久。現在有了鐵路,隻要把部隊駐紮在鐵路沿線,一旦某個方向有事,便可在一夜之間調集千裏以外的部隊,大大提高部隊的布防麵積和使用效率,從而真正意義上達到精兵富國的目的。
鐵路除了鋪在地上的鐵軌,還需要奔馳在上麵的火車。現在京奉線、京滬線、京漢線上的大部分火車都是從英國、德國進口的,也有少部分是從美國進口的,這麽多截車頭、車廂,大老遠繞半個地球運來,所耗的白銀都夠買上好幾艘定遠和鎮遠了,所以建立自己的火車製造廠可謂是當務之急。經過以第一批留**童為主輔以招聘的外國技師,曆時兩年的努力,天津鐵路局和武昌鐵路局終於建立起來,成為國內目前唯一的兩所火車製造廠,兩廠采用的是德國和美國的技術,德國和美國過來的機床還有技術也不少,這可以是方懷外交的功勞,但是以大清薄弱的技術底子還有缺乏的人才,要把這些東西消化,就需要現在這些人加倍的努力!一切都要從頭起步,一邊建設一邊學習。好在這幾年,對外戰爭連續的勝利使得民心大振,不少軍工廠子裏都貼著“多造一彈,多斃一虜”、“勿看此時流汗,需見彼時流血”的標語,原本用鞭子抽還經常偷工減料的工人們一個個加起班來吭都不吭一聲,那些平時穿得幹幹淨淨的留學生更是直接睡到了車間裏,睡醒了就繼續幹,給他們的加工銀子、加火銀子一轉手就被他們買了捐票。一南一北兩大鐵路局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以奇跡般地度建立起來,現在武昌鐵路局已經能生產客運、貨運等各種車廂,天津機器局也已經仿製出第一台馬力的蒸汽機車頭,為中國的鐵路事業開創了一個新。
這時,火車在一個分岔口變了軌,隆隆向北開去,因為再往東,就是京津的門戶大沽口,那裏儼然已經是一個大港口,每天從南麵運來的糧食、瓜果、布料以及從外國運來的洋貨把個碼頭堆得滿滿的,等待接駁的船隻排成了長龍,使得原本要從這裏運出的煤、鐵、化肥、水泥等產品不得不運到北麵的秦皇島出海,此外這裏還有全國第三,北方最大的造船廠,大沽造船廠。隸屬於天津機器局的大沽造船廠,自從接收了光緒十年(1884)從法國打劫來的那批\|了突飛猛進地展,三座五千噸的船台,一座八千噸的船台,過五十噸的懸裝吊臂,各種水上棲裝設備無不顯示著他的實力。而北洋水師新建造的“來遠”艦落戶大沽船廠更是裏程碑式的事件。
“來遠”和預計明年年初在德國伏爾鏗造船廠開始建造的“濟遠”艦屬於姐妹艦,設計排水4900噸,航.伯後膛炮,是在“艾林2級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鐵甲巡洋艦。雖然“來遠”號從設計到各個關鍵部分都是在德國完成,大沽船廠可以隻是負責把船身組裝拚湊起來,但這畢竟是一艘接近五千噸的大型軍艦,可以預見,不論是大沽船廠的設計師對艦體結構的理解,還是各工種船工對建造大型船隻的經驗,在經過這次拚裝,必然有一個質的飛躍。
在李鴻章昏昏沉沉的思緒當中,火車繼續向前開著,周圍都洋灰的辦公樓還有各廠區分門別戶的大鐵門,重工業區特有的那種味道彌漫在整個空氣當中。煤灰到處都是,的花壇上麵連花都是黑色的。這樣的景象一直到唐山依舊可以零星看到,在華北的這片土地上,儼然已經有了一個工業區的雛形。北洋的這些洋務事業多半是他的心血,隻是今天看著這些心血,卻讓他想到了東北那塊土地。這次他出關,除了辦交涉,還有一項差事就是宣慰地方。
東北那塊地方,資源、交通都不在這裏之下,局麵也開闊,更重要的是地廣人稀,適合建設。方懷對於這對土地的重視,在他們這些重臣之中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可惜自從《北京條約》和《愛琿條約》割去江北、江東上百萬裏疆土,那裏就成為了俄國人馬足之下的一塊膏腴之地,每年江水冰凍以後,俄國哥薩克騎兵都會前來打秋風,什麽建設都成了紙上的畫餅。方懷甚至想著沿黑龍江和烏蘇裏江修建堡壘要塞群,隻是南麵一直麵對英法的壓力,而且工程浩大,國庫一時間也拿不出這些錢,才在眾臣的勸阻下停止了。
不過這些並沒有阻止方懷對東北這片土地的執著,吉林機器局的更新改造,鞍山鐵礦、遼陽煤礦的建設,京奉鐵路的鋪設和延伸,這類折子在南書房中總是排在頭一列的。此次變亂,雖然因為吉林將軍銘安應對及時,俄國人沒能攻下吉林城,但因為機器局的廠區靠近城北,車間和倉庫被大炮炸毀了好幾間,而城中一些被俄國人收買的旗人也出現了衝擊廠區的情況,給機器局造成了較大損失。想到臨行前,光緒還特地囑咐他要詳查損失情況,盡快恢複原貌,縱橫官場大半輩子的李鴻章不由意識到,也許光緒的下一步棋就會落在這上麵。
或許站在新世紀的今天,那些改革舉措看上去無不是順理成章、理該如此,然而學曆史就應該懂得把自己扔到曆史的長河中去思考問題,當時的中國可以把它形容成一棟風雨飄搖的大屋,屋裏堆滿了金銀珠寶,卻四麵漏風漏雨。
自清政府建立兩百多年來,原本尚算清廉的政府機構因為乾隆後期開始的買官粥爵而變得腐朽不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千裏求官隻為財’便是當時最好的寫照;而清朝政府當時高達8000兩白銀的財政收入,卻因為供養著大量旗人,使得國庫寅支卯糧,舉步維艱;至於軍隊。當年‘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八旗精兵許多已經連馬都不會騎,而當年悍不畏死地綠營兵則已經變成了‘雙槍兵’、‘老爺兵’;此外,因為鹹豐年間那場眾人皆知的變亂,使得地方督撫掌握了大量的權利,使得各省督撫各行各事,尾大不掉,這從同治年間,清朝欲興辦東、南、北三洋水師。卻因為各省扣留稅款,而隻能將就草辦一個北洋水師了事,便可知一二。試想一下,一個國家在司法、財政、軍隊、行政都出了嚴重問題。卻偏偏在這個時候,實力強大的外敵正窺伺著它的領土,其境況可想而知。
每當讀到那些史料,我便不寒而栗。假如沒有光緒帝的出現,病入膏肓的中國將會怎麽樣……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還無比弱,他們無力、也沒有意識改變中國當時的情況,而官僚階級中地有識之士。如洋務派的官員,雖然認識到了當時中國的問題,卻因為自身利益局限。大多采取的是修修補補地做法。他們缺乏對抗和推翻頑固勢力的勇氣……也許沒有他的出現。中國將進入一個黑暗時代,直到鳳凰涅盤、浴火重生。但那樣付出的代價……
當然,這一切不過是筆者地夢囈,不過卻有助於讀者閱讀本書,領略那位‘千古一帝’的非凡魅力。”
——摘自
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深秋,中.散去,從馬來亞、新加坡撤退的第一師、第四師等帝國虎賁因為國內能夠遠洋運輸地船隻太少,還來不及裝船,仍然滯留在國外,而東北大地上,兩個俄國哥薩克騎兵旅也還沒來得及渡過烏蘇裏江,回到哈巴羅夫斯克,也就是伯力。
不過這些似乎都無法破壞光緒立刻把這個國家轉入展中來的心情。一道道旨意、接二連三的人士任命從職能上已經轉變為內閣地南書房中出,顯示著這位十六歲皇帝地決心。現在地形式實在太難得了。
從世界範圍看,雖然越南、緬甸兩場戰爭徹底得罪了英法這兩個帝國主義大佬,可以想見,在未來的日子,這兩大殖民帝國必然會千方百計遏製中國地展,比如在西藏、緬甸搞出一些動作,全力支持日本展等等,但正如那句名言所,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從這個角度上講,通過這兩場戰爭,中國起碼獲得了與英法對等談判的資格,其它殖民主義國家在窺伺中國的時候也會先掂量一下,而不是始終把他看作是一塊喂到嘴邊的肥肉。這樣的轉變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外部壓力的沉重與否,決定一個國家政策傾斜的角度,是軍事還是經濟。
而有了平等的地位後,才有了開展外交合作的可能性,這從戰後與德、美簽訂的一係列條約中便可以看出。大清全麵接受德國、美國的資本和產品,使得兩國獲得了一塊龐大的資本輸出地和產品傾銷市場,而中國則獲得向兩國部分生產技術支援、在兩國資金支持下金融財政改革以及全麵派遣留學生等幫助。這樣看上去似乎是中國吃了虧,不過看問題應該看到實質。任何一個一窮二白、封閉落後的國家要完成文明開化的轉變,都離不開先進國家的幫助,正如日本之與英國,新中國之與蘇聯,所以付出適當的代價是必須的。而與英法這兩個手握大量資本卻不樂意改造本國產業的國家不同,這個時期,德、美兩國的工業都處於高展階段,大量的資本都在國內消化了,向海外輸出的不過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這樣規模的資本輸出不但不會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的展,相反還會提供技術上的幫助,這就像一群羊會把草全部啃光,而兩三隻羊卻會讓一片草地更加肥美。至於產品傾銷,且不兩國與中國都隔了半個地球的距離,不論是從漢堡把貨運到緬甸仰光還是從洛杉磯把貨拖到上海,這個運費都是相當驚人的,要知道這個時代既沒有飛機,就連蒸汽輪機也沒有明出來,大型貨輪能跑出十幾節的度在這個時代已經是非常驚人的。所以這些條約遠沒有紙麵上看上去那麽可怕。雖然距離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但中國地農經濟仍然占據社會經濟的主流。要打破這樣的局麵,大量優質的,高質量的流通商品是必須,與其讓英、法的劣質商品充斥在市場上,不如享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商品,要知道德、美兩國的大部分技術已經是世界上最好的。至於本國地工廠,一來德美的產品都是高端產品,對剛剛起步,主要經營一些低技術含量的民生產業的他們衝擊不大。二來這個時代地工業門檻不高,模仿、翻造的可能性很高,也使得國內的工廠可以很快的追趕上去。
當然,既便有了德、美地支持也不是高枕。畢竟英法有著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海軍,有著麵積五分之一的龐大殖民地,他們地實力無疑是十分強大的。不過這個時期正是世界殖民主義的最後**,18853月召開地柏林會議。列強正式瓜分了殖民主義地最後一塊土地——非洲,各國根據曆史習慣和各自利益大致確定了在非洲地勢力範圍。一時間,那塊黃金大6上烽煙四起,埃及戰爭、埃塞爾比亞戰爭、蘇丹馬赫迪起義、剛果暴亂、尼泊爾暴亂、南非布爾人暴亂。列強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那塊大6上,就連沒有受到柏林會議邀請地俄國也加緊了在伊朗的活動,希望打通印度洋的出海口。參與到這場瓜分中去。
至於唯一可能給中國帶來麻煩的日本。這個時期他們還急需消化英法帶來的援助。而海軍宏偉的“四大艦”計劃也需要時間。因而,這樣的間隙對中國來無疑是天賜良機。
從內部環境上講。原本製約著國家展的滿清權貴勢力基本瓦解,國家將逐步擺脫旗人這個沉重的包袱,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勢必有所緩和。而通過這兩場戰爭,大大刺激了國內工商業的展,雖然戰爭的結果並沒有獲得多少賠款,但戰爭的資金主要來自國家的農業稅款,相比占人口九成以上的農民,攤派到商人身上去的無疑是非常的一部分,這樣也就變相地實現了工農業的剪刀差效應。至於農民的生活,因為光緒年間並沒有生過大的自然災害,勉強生活得還可以,加上新獲得的越南、緬甸兩地都是農業資源異常豐富的地區,移民政策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土地兼並的矛盾,所以工農業剪刀差所產生的矛盾並沒有明顯的顯現出來。而更重要的一是,兩次名義上抵抗外侮的戰爭勝利,大大提升了國民的士氣,尤其敵人還是火燒圓明園、在兩次鴉片戰爭中帶給自己沉重傷害的“世仇”,更加增添了百姓的無窮熱情。隻看戰後爆的前所未有的從軍熱,大街巷、酒館茶肆紛紛對方懷一片歌功頌德之聲,便可知一二,在這樣的情緒下,因為稅收所帶來的一矛盾輕鬆就被掩蓋了下去。在幣製改革的掩飾下,大部分百姓都不會知道,在過去幾年裏,他們實際上交了過原本五成的賦稅,他們隻會覺得手裏比以前緊了許多,街麵上的東西都貴了。如果長此以往,這樣的矛盾終究會爆出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最難的一關已經過去了,今後雖然工農業剪刀差依舊會存在,但伴隨著東北大拓荒和緬甸、越南兩地的開,這樣的矛盾始終掩蓋在移民的大浪潮下,直到中國開始走上對外擴張的帝國主義道路。
初秋時節的唐山還不見凜冽的北風,但因為地處平坦的華北平原,又臨近渤海,因而風還是很大。勁風吹起李鴻章的官袍,拍打著雙膝,不過這個生性驕傲的老人卻沒有一絲畏懼,輕捋長須,筆直地站在京師通往關外的火車上,這次俄國乘火打劫,出兵關外龍興之地,雖然因為大清與英國人的迅議和以及第三師、第六師在西域、漠北的反擊迅退了回去,但關外的一些城鎮也被搜刮一空,特別是正紅、鑲白、正藍、鑲紅四旗失敗以後,俄兵更是肆無忌憚,大量的旗人圈地被他們搶掠一空,四處是殘垣斷壁,就連聖都赫土阿拉也被大火焚燒。朝廷之中不少旗貴和清流之士紛紛叫嚷著對俄用兵,在他們看來。大清就連世界上排名數一數二的英國人和法國人都打敗了,區區一個英國人、法國人都看不起地長毛鬼子算得了什麽,聽不久前長毛鬼子就是被英國人、法國人和突厥人聯手打敗了。不得不《大清日報》連篇累牘的報道,確實讓京城那些達官貴人們漲了不少見識,不少人一大清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端著報紙數格子。
不過一向以強硬著稱的光緒帝這一次卻沒有委派清流派的代表如李鴻藻,也沒有派唐紹儀、康有為這樣的帝黨心腹,而是重新啟用了李鴻章,這不由不讓許多人揣測皇帝的意思。
李鴻章不由想起出京前和恭親王奕在沁心亭中的那番對話。沁心亭是恭王府中最高之所在。位於芳草茂盛的一處山上,視野開闊,恭親王奕每每喜歡在此觀景待客:“少啊,你別看我頭上著個鐵帽子。可自從辦洋務以來,宮裏的那娘倆就把我和你們看成了一根繩上地螞蚱……論權術,老七家的子不在當年西宮的女人之下,而在見識上。西邊的卻是望塵莫及……你道老七家地子真的不知進退,硬要和洋人死磕到底,那不是茅坑裏燈籠——找死嗎?真要把洋人惹急了,又是一次辛酉之禍。你道新軍的那些丘八真的能擋住洋人不成,你別忘了,他們那些本事都是和洋人學地。何況安南、緬甸這兩場仗打下來。同光兩朝積攢的那些家底也耗得差不多了。幾十萬新軍擺在那裏挺嚇人,可要是沒有白花花的銀子。他們手裏就全是燒火棍子。”
李鴻章聞言心中微動,對於這位曆經四朝,始終身居要位,在宗室和地方大員中都一言九鼎的鐵帽子親王他是由衷敬服地,於是試探地道:“您是皇上打算不和俄國人計較,所以要用咱們……”
恭親王奕撇撇嘴,笑了笑道:“難道你還沒看出來,咱們這位皇上除了他自己,是誰都敢用,卻又誰都防著一。甫一親政,就從名義上收了你和左宗棠的兵權,改編新軍,明眼人都知道,國朝能打仗的就剩下湘、楚、淮,他卻偏偏把八旗和京師十二營給弄進來,現在還加上了蒙古四部,你道為了什麽,不過是平衡二字。原本京中勢力三分,世鐸他們占一份、我們占一份、翁老頭那群清流占一份,可現在世鐸被人摘了腦袋,這份平衡就保不住了,你道他為什麽要保住榮祿、剛毅他們,可就算這樣,俄國人一把火把關外地莊子燒了個幹幹淨淨,德文胡同裏那些黃帶子、紅帶子地親王貝勒還不照樣恨他入骨,他現在要咱們出麵辦交涉,這叫禍水東移,往咱們腦袋上扣屎盆子啊。所以你此次前去,隻能硬不能軟,一不能割地,二不能賠款,我已請海關稅務司赫德先生和法國公使巴諾禮陪你一同前去,你再派人到下麵去聯係,讓
名上折,請朝廷派新軍和練軍出關……”
“嗚……嗚……”兩聲汽笛地聲音把他從沉思中拉了回來,轉瞬又對眼前的這段鐵路生出不少感慨。
當初為了省錢,有人主張采用25寸地窄鐵軌,有人主式的36寸鐵軌,但是英國工程師金達力主采48半的標準軌距。金達之所以堅持采用英國標準,自然是為今後英國與其他國家爭奪中國築路大權而打下基礎,洋人心裏麵的那些鬼門道自己焉能不知,不過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持金達,因為他堅信不管過了十年二十年還是一百年,這條礦山鐵路日後一定會成為神州巨大鐵路係統中的一段,如果現在采用窄軌,雖然省錢,卻會對以後修路帶來不良影響,所以李鴻章力排眾議,最終采用了寬軌。
而現在它果然成為京奉鐵路重要的一段。
李鴻章對修築鐵路很感興趣,他早在1874上奏清廷的《籌議海防折》中,就認為“南北洋七省,自須聯為一氣,方能呼應聯通”,何況有事之際,軍情瞬息變更”,“有內地火車鐵路,屯兵於旁,聞警馳援,可一日數百裏,則統帥當不至於誤事。”可惜他的主張,“其時文相目笑存之,廷臣會議。皆不置可否”。
1876年1於是決定開辦煤礦。一年半後,開平礦務局正式開辦,“未出數月,出煤極旺”。為了把煤從礦區運到最近地海口裝船運出,唐廷樞在1879年稟請李鴻章準許礦務局修築唐山.=i
接到唐廷樞的稟奏,李鴻章機敏地感到這正是實現他築路計劃的好機會。於是便立即上奏朝廷,請修鐵路,以便運煤。清政府也深知中國的機械船隻,以煤為命。所以很快就批準開平礦務局自修鐵路。李鴻章便聘請開平礦務局工程師、英國人金達負責督修。誰知正在籌辦之時,突然又奉旨收回成命,築路計劃再次流產。挖到胥各莊。因為胥各莊到礦區那段路地勢高陡,河水上不去。礦務局再次請修鐵路,這次奏明隻修胥各莊到唐山之間的一段。但清廷怕震驚了東陵的先王神靈而禁止使用機車,所以特別要求。路成之後,火車隻能用騾馬拖拉。磨難終於動工興建。7月1日。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英國人薄內的夫人在唐山釘下了第1枚道釘。11月工程告竣。唐胥鐵路全長11公裏,每米軌重15公斤。共耗銀11萬兩。由於這段鐵路用騾馬牽引貨車,所以被世人嘲笑為“馬車鐵路”。
這種局麵一直到方懷親政,開始大肆興建鐵路才得到改變,馬車被挪走,換上了兩輛英國生產的2機車。現在大清地鐵路越修越多,越修越長,北麵已經接通了奉天,正在向吉林延伸,南麵京滬鐵路已然通車,京漢鐵路也有數段已然修成,浙江、廣東更有民間自籌資金修建的鐵路。眼見當年的理想在方懷手中漸漸變為現實,李鴻章有一種不出的感覺。
李鴻章坐地這輛火車是仿照英國火箭號機車生產的,火車頭有兩個煙,一個細一個粗,在前部水箱附近裝有寬帶的鞋型塊,而且同火箭號一樣,它隻有兩對動輪。它普通,因為他和現在大清土地上行駛的機車毫無二致,不過這樣又有些不大確切,因為這列火車地車頭是天津機器局生產的,也是中國第一輛自己生產的火車頭。這輛火車被外國專家命名為0號,意味從零開始。不過中國工人更喜歡叫它“龍”號,並在它兩側紋上了兩條金龍。今天是它在京奉鐵路上的第一次試車。為了確保這一次試車地成功和李鴻章的安全,天津機器局還特別派來了幾名技術人員。
而這時,火車正好駛到天津機器局的廠區附近。秋意已經籠罩了這個未來注定要成為中國魯爾地地方。煙冒出地濃煙在秋高氣爽地天氣裏筆直的升入晴朗地天空。紅楓葉綴在這一片的洋灰建築和鋼鐵建築之間。這個地方臨近中國的政治中心,是國家統治的腹心所在,鐵路、水運都很方便,附近就有開平煤礦和唐山鐵礦,而且地勢開闊,便於拓展規模。
而天津機器局作為這個時候中國最早的幾家重工業企業,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人才的集中,政府的支持,寬鬆的競爭環境,還有中法、中英兩次戰爭期間大筆的訂單,它的展度隻能用日新月異來形容。
到今兒光緒十二年的時候,天津機器局已經在城東賈家沽道和城南海光寺擁有東、西兩片數千畝的廠區,原來的黑藥廠、銅帽廠、栗藥廠、棉藥廠、無煙藥廠、槍彈廠、機器廠和煉鋼廠都擴大了規模,添置了許多成套的新設備,不僅原來的黑色火藥、銅帽、各式炮彈、槍彈越造越多,現在還可以做栗色餅藥、棉藥、無煙藥以及毛瑟槍彈五百八十萬,加班可產八百萬;銅帽八千五百萬粒,加班可產一億兩千萬粒;各式炮彈一萬四千,還可按照需要加造。八年間增長了將近五倍,而除了原本的軍火工業,天津機器局還添加了新的工業門類。
在橡膠、塑料、纖維等各種高分子材料的利用還沒有興起,有機化工還處於萌芽階段地時候。煤炭和鹽類化工牢牢占據著化工工業的大部分份額,天津機器局利用就近天然鹽場,背靠華北、山西煤海的優勢,開始悄然展中國的化工工業。
位於賈家沽道的東廠終日濃煙滾滾,這裏的硫酸廠、鹽酸廠、化肥廠、水泥廠生產的化工原料通過京滬、京奉鐵路運到東部沿海新興的工廠裏,儼然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化工原料供應地。雖然這裏生產地化工產品不論是質量還是種類上都與歐美各國存在著差距,但一來中國的工業展水平還不高,也就沒有太高的要求,二來這時的運輸條件遠沒有後世達。比起千裏迢迢運來、價格貴得嚇人地外國產品,保守的中國人更願意相信官府廠家裏供應的貨物。
此外,因為天津地處進出關外鐵路的咽喉,
南海光寺地西廠建立起了中國第一家機車廠。方懷十分重視電報和鐵路的建設。在這個時代,中國之幅員遼闊,世界上隻有美、俄等少數一二國家可相提並論,而論及人口數量卻又遠遠不及。為了鞏固對各個地區的統治,往往需要供養大量的軍隊,旗營、綠營、練軍等等各種名號地武裝,論及6軍數量。中國實排世界之冠,就算是這樣,晚清以來。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撚軍起義、新疆叛亂等等。依然讓清政府應對不暇。捉襟見肘。而這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每年耗費數千萬兩白銀,占到了清政府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以上。這就像飲止渴,明明是毒藥,卻不得不吞下去。
方懷一上台,做地第一件事就是裁撤冗員,編練精銳部隊,除此之外就是大肆興修鐵路。沒有人比他更明白道路對於國家統治地意義,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當年風雨飄搖地羅馬帝國正是靠著地中海便捷的海運條件和一條條通向羅馬地石板路維係了數個世紀之久。現在有了鐵路,隻要把部隊駐紮在鐵路沿線,一旦某個方向有事,便可在一夜之間調集千裏以外的部隊,大大提高部隊的布防麵積和使用效率,從而真正意義上達到精兵富國的目的。
鐵路除了鋪在地上的鐵軌,還需要奔馳在上麵的火車。現在京奉線、京滬線、京漢線上的大部分火車都是從英國、德國進口的,也有少部分是從美國進口的,這麽多截車頭、車廂,大老遠繞半個地球運來,所耗的白銀都夠買上好幾艘定遠和鎮遠了,所以建立自己的火車製造廠可謂是當務之急。經過以第一批留**童為主輔以招聘的外國技師,曆時兩年的努力,天津鐵路局和武昌鐵路局終於建立起來,成為國內目前唯一的兩所火車製造廠,兩廠采用的是德國和美國的技術,德國和美國過來的機床還有技術也不少,這可以是方懷外交的功勞,但是以大清薄弱的技術底子還有缺乏的人才,要把這些東西消化,就需要現在這些人加倍的努力!一切都要從頭起步,一邊建設一邊學習。好在這幾年,對外戰爭連續的勝利使得民心大振,不少軍工廠子裏都貼著“多造一彈,多斃一虜”、“勿看此時流汗,需見彼時流血”的標語,原本用鞭子抽還經常偷工減料的工人們一個個加起班來吭都不吭一聲,那些平時穿得幹幹淨淨的留學生更是直接睡到了車間裏,睡醒了就繼續幹,給他們的加工銀子、加火銀子一轉手就被他們買了捐票。一南一北兩大鐵路局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以奇跡般地度建立起來,現在武昌鐵路局已經能生產客運、貨運等各種車廂,天津機器局也已經仿製出第一台馬力的蒸汽機車頭,為中國的鐵路事業開創了一個新。
這時,火車在一個分岔口變了軌,隆隆向北開去,因為再往東,就是京津的門戶大沽口,那裏儼然已經是一個大港口,每天從南麵運來的糧食、瓜果、布料以及從外國運來的洋貨把個碼頭堆得滿滿的,等待接駁的船隻排成了長龍,使得原本要從這裏運出的煤、鐵、化肥、水泥等產品不得不運到北麵的秦皇島出海,此外這裏還有全國第三,北方最大的造船廠,大沽造船廠。隸屬於天津機器局的大沽造船廠,自從接收了光緒十年(1884)從法國打劫來的那批\|了突飛猛進地展,三座五千噸的船台,一座八千噸的船台,過五十噸的懸裝吊臂,各種水上棲裝設備無不顯示著他的實力。而北洋水師新建造的“來遠”艦落戶大沽船廠更是裏程碑式的事件。
“來遠”和預計明年年初在德國伏爾鏗造船廠開始建造的“濟遠”艦屬於姐妹艦,設計排水4900噸,航.伯後膛炮,是在“艾林2級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鐵甲巡洋艦。雖然“來遠”號從設計到各個關鍵部分都是在德國完成,大沽船廠可以隻是負責把船身組裝拚湊起來,但這畢竟是一艘接近五千噸的大型軍艦,可以預見,不論是大沽船廠的設計師對艦體結構的理解,還是各工種船工對建造大型船隻的經驗,在經過這次拚裝,必然有一個質的飛躍。
在李鴻章昏昏沉沉的思緒當中,火車繼續向前開著,周圍都洋灰的辦公樓還有各廠區分門別戶的大鐵門,重工業區特有的那種味道彌漫在整個空氣當中。煤灰到處都是,的花壇上麵連花都是黑色的。這樣的景象一直到唐山依舊可以零星看到,在華北的這片土地上,儼然已經有了一個工業區的雛形。北洋的這些洋務事業多半是他的心血,隻是今天看著這些心血,卻讓他想到了東北那塊土地。這次他出關,除了辦交涉,還有一項差事就是宣慰地方。
東北那塊地方,資源、交通都不在這裏之下,局麵也開闊,更重要的是地廣人稀,適合建設。方懷對於這對土地的重視,在他們這些重臣之中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可惜自從《北京條約》和《愛琿條約》割去江北、江東上百萬裏疆土,那裏就成為了俄國人馬足之下的一塊膏腴之地,每年江水冰凍以後,俄國哥薩克騎兵都會前來打秋風,什麽建設都成了紙上的畫餅。方懷甚至想著沿黑龍江和烏蘇裏江修建堡壘要塞群,隻是南麵一直麵對英法的壓力,而且工程浩大,國庫一時間也拿不出這些錢,才在眾臣的勸阻下停止了。
不過這些並沒有阻止方懷對東北這片土地的執著,吉林機器局的更新改造,鞍山鐵礦、遼陽煤礦的建設,京奉鐵路的鋪設和延伸,這類折子在南書房中總是排在頭一列的。此次變亂,雖然因為吉林將軍銘安應對及時,俄國人沒能攻下吉林城,但因為機器局的廠區靠近城北,車間和倉庫被大炮炸毀了好幾間,而城中一些被俄國人收買的旗人也出現了衝擊廠區的情況,給機器局造成了較大損失。想到臨行前,光緒還特地囑咐他要詳查損失情況,盡快恢複原貌,縱橫官場大半輩子的李鴻章不由意識到,也許光緒的下一步棋就會落在這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