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瓦西列夫伯爵很快把中國希望結盟的消息傳回了國內,俄皇亞曆山大三世聽到後感到異常的興奮。即位不過三年的他正是酬躇滿誌的時候,他希望能像他的父親亞曆山大二世一樣擴大沙俄帝國在世界的影響,俄國地處極北之地,要想擴張勢力隻有南下,而俄國南下的腳步卻被英國人死死攔住了,在土耳其有英土同盟,在伊朗英國占據了南部,在阿富汗英國人又挑起了反俄鬥爭,英國在俄國南麵砌起了厚厚的一堵牆。而悲哀的是,亞曆山大三世竟然找不到一個能聯合起來對付英國的盟友。


    德國,他們的軍事實力無比強大,但這因為如此,亞曆山大三世甚至還要防備他們對俄國的野心;法國,他們要依靠英國幫他們對付德國,而且他們在地中海同樣有重要的利益,不會放俄國通過土耳其海峽;美國,他們與英國有矛盾,但他們正流行光榮孤立,閉門展自己的工業;意大利,奧凶……他們都不會幫助俄國對付英國。


    就在這個時候,中國出現在亞曆山大三世的麵前。中國擁有上百萬6軍(包括保安部隊),世界排名第六的海軍(濟遠、威遠和四艘武級巡洋艦回國後,中國的海軍噸位過14萬噸,過美國、荷英、法、俄、德、意之後。)雖然亞曆山大三世也同樣不認為這樣的實力能夠打敗英國人。但中國人提出地條件實在是太過讓人心動了。


    租界膠州灣,亞曆山大三世很快在地圖上找到了那個月牙形的港灣。代價隻是在巴爾幹和高加索作作樣子,再就是表幾篇不痛不癢的聲明。俄國將在遠東擁有第一個不凍港,比起這樣的誘惑,再嚴苛的條件,自己也會答應。


    而且亞曆山大三世還存著一個心思,一旦中國的兵力全部陷入南麵和英國人的戰爭中,那麽他的北疆就向自己敞開了,到時割走幾塊土地作為幫助他們的報酬,想必中國人也無話可。


    十一月地京城又冷又幹。街上的行人都把手縮在袖子裏,吐出來的氣都冒著白圈。不過不管什麽時候,京城的人依然不少,加上幾條主要地幹道正在拓寬馬路和興修地下排水溝。所以有幾段路幾乎擠滿了人。


    兩個官差抬著一不起眼的藍轎在人群中艱難地穿梭著,它不起眼是因為京城這樣的地方,隨便找出個官來也是三四品,像這樣官差抬的轎。人們早已司空見慣了。


    抬轎地兩個官差雖然急得腦門見汗,但轎中的左宗棠卻穩如泰山。旁邊不時有人擦著轎邊走過,街上行人的聲音一絲不露地傳入左宗棠的耳中。其中有不少是京城幾所大學地學子,在他們的嘴裏。不時冒出“中國”,“中華民族”這樣新鮮的詞匯。在大街兩旁地茶樓酒館裏,也不是傳出高談闊論地爭吵聲。方懷親政以來民間地風氣似乎開放了許多。


    這樣的風氣好與壞。左宗棠還無從分辨。隻是心裏埋著暗暗地擔心。中國有自己的一套文化體係,幾千年來已經展得十分完善。要想引進西方的思想,除非從根本上否定儒學,且不這樣會遇到多大的阻力,那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也未嚐沒有好的地方。


    轎子左拐又拐終於停到了宮門前,左宗棠還沒從轎子上下來,已經升了上書房領班太監的德子就衝了過來:“左大人,您終於來了,皇上都等您老半天了。也就是您,要是別人,早就龍顏大怒了。”


    左宗棠頭,心中思量著皇上急召自己進宮有什麽事。兩人一前一後進了上書房,方懷正坐在桌案前批改奏章,十五歲的方懷坐在禦案前依然顯得有些矮,從下麵望去,幾乎隻露出個頭來。


    方懷看到左宗棠進來,丟下筆,道:“不用多禮了,坐吧。”


    左宗棠也知道自己這位皇上不愛那些虛禮,也就站著施了一禮,挨著凳子坐下了。


    “這次到下麵去視察新軍怎麽樣?上三旗的那些黃帶子、紅帶子都還聽話嗎?”


    左宗棠道:“啟稟皇上,臣此次隻去了保定和太原,還未來得及前往承德。”


    方懷頭道:“那你對十五師(正黃旗)和十六師(正白旗)有何觀感?”


    “觀感談不上,臣倒是現兩個年輕的人才。”


    “哦”方懷一聽來了興趣,道:“你在朕的上三旗裏現了兩個人才?這朕倒要聽聽看,看看旗人又出了什麽少年才俊。”


    “此二人一個是滿洲正


    ,博爾濟吉特氏,名瑞徵;另一個是滿洲正白旗人,名端方。他們現今分別在十五師與十六師擔任營長。”


    原來是他們兩個,方懷心中恍然。瑞徵和端方,再加上鑲黃旗出身的良弼,鑲白旗出身的鐵良,號稱清末滿洲“四駿”。除了良弼現在年紀應該還,其它三人都二十出頭了。


    “好吧,既然是你左宗棠保舉的,就讓他們先入6大,然後再到朕身前作個侍衛吧。”


    左宗棠頭,方懷這麽做已經是破格提拔此二人,能在皇上身邊當侍衛的,那都是身家清白、家世顯赫的人,這樣將來再放出去,提拔他們做個師長,別人也無話可。


    這時方懷拿過一份文書遞給左宗棠,道:“這是岑毓英回來的電報,你先看看。”


    左宗棠從袖中取出眼睛,拿著文書看了起來。看到一半,左宗棠的眉毛已經皺了起來。“英國人要求監督緬甸的外事活動?”


    方懷頭,道:“這不過是英國人在試探我大清會不會吭聲,如果我們一聲不吭,難保他們不會勒索了權益再把緬甸吞為己有,現在英國不還占著下緬甸嗎?”


    左宗棠臉色頓時有些凝重,道:“皇上的意思是?”


    “找你回來就是想讓你到雲南去主持大局,岑彥卿出事冷靜,但性子弱了些,朕怕他鎮不住局麵。現在馮子材的第四師,徐邦道的第五師都已經秘密入,加上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四個師(由原來的軍和桂軍改編的四個師)作為第一批入緬的部隊。預備跟法國打仗的槍炮和彈藥正好還剩下一批,都存在廣西、雲南的倉庫裏,你去了就可以調用。現在九大局都在拚死拚活地加班加,你不用擔心槍炮彈藥的問題,你去就是要把部隊的訓練抓起來。”方懷道。


    左宗棠頭。


    英國人的試探在朝廷中並沒有引起如何激烈的爭論,在文武百官看來,大清自己的外事活動甚至都要受到列強的幹涉,何況是名義上的屬國。


    “皇上,此不過撮爾事,何妨答應英國人。如今我大清好不容易得此太平局麵,正是臥薪嚐膽、壯大國力之時,若能借此事而換得英國人的幫助,不更勝緬甸不毛之地百倍。”李鴻章苦口婆心地道。


    不能李鴻章的話沒有道理,後世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中國應該走的展道路,這也符合中國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世哲學,現在中國無疑是窮困潦倒之時。這在古代封建社會,在國與國之間幾乎是半封閉的狀態下,這樣的對外政策或許是正確的。但在世界走向融合,國與國交流日趨密切的情況下,這樣的展道路是行不通的,當別人把世界上最好的原料、能源產地,廣闊的市場都占為己有的時候,那種閉門造車式的展能追上別人嗎?縱觀每一個強國壯大的曆史,無一不是對外擴張而來,日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日本在明治維新不久就敢出兵台灣,吞並琉球,當時日本與中國的力量差距未必就比現在中國與英國的力量差距。對外擴張是積累原始資本最好的方式,否則就隻有剝削本國的農民,用原料和產品的價格差來積累原始資本。方懷就是要改變中國那種閉門高坐,天下無憂的思想,那樣也許會把中國帶入軍國主義的深淵,但在方懷看來,這也要比現在這種“忍”、“恕”的思想強。


    “那些都是祖宗傳下來的土地,難道就這樣不要了?”方懷掃視了一圈站在金鑾殿裏文武百官。


    李鴻章聽了道:“皇上,英國人素來眾錢財而輕土地,此番不過是借英國商船被罰挑釁鬧事,隻要我們盡答應英國人的要求,絕了英國人的借口,英國人也無出兵的理由。”


    “好吧,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讓緬王盡快答應英國人的要求,但至此為止。要是英國人得寸進尺,再想出兵緬甸,朕誓與之周旋到底。”方懷完,一甩袖走了出去。


    “皇上聖明。”李鴻章見方懷鬆口,不由露出喜色,與眾臣跪倒在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生恨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生恨雨並收藏大清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