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


    停泊在上海吳淞港的十餘艘中**艦上,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旗幟冉冉升起。


    在碼頭上,整齊地站著江南海軍學員的數百名海軍學員,他們身上還穿著深藍色繡著大塊雲紋花邊、袖口留有兩條金龍的老式軍服,但他們已經學會了新的軍禮。


    所有人的右手一字並攏,緊貼在額前,目光灼灼地注視著他們心目中那神聖的國旗。他們從一開始接受的就是新式教育,他們沒有這個時代那沉重的負擔,他們有的隻是**和熱血。


    “禮畢。”所有人“啪”的一聲稍息,整齊而有力。這時李鴻章在劉步蟾、呂翰等人地陪同下走上“定遠”艦的艦橋。


    李鴻章這時神情有些激動,雖然他私心重了些,但他確實為中國的海軍事業操勞了半生,看到這些中國海軍的希望,李鴻章突然不出話來,他擺了擺手對身邊的鄧世昌道:“世昌,你代我講吧。”


    鄧世昌錯愕地看著這位自己敬重有加的老人,直到看見李鴻章眼眶中的濕潤,他才反應過來。他跨前一步,將目光投向站立在碼頭上的那些學員,他仿佛看見了當年在福建船政學堂的那些同窗。


    “今天是江南海軍學院第一批學員,也就是你們畢業的日子。從此,中國的海軍將會壯大起來。你們每個人從今天起,就已經把身體獻給了皇上,獻給了國家,獻給了海軍。皇上曾跟我過,海軍之事為當務之急,你們擔負著的是整個民族的興亡。”


    所有的海軍學員在這一刻把身體崩得直直的,尤其是他們將目光投向碼頭前的那些新式軍艦上時,他們的臉上更是充滿了興奮和狂熱。


    “你們腳下的軍艦是百姓節衣縮食,是皇上省吃儉用一艘一艘從外國買回來的,軍艦的靈魂是軍官,沒有軍官軍艦就成為了一堆廢鐵,所以培養海軍軍官是我們的頭等大事,不久的將來,你們將指揮著軍艦,跨過海洋,為這個國家、為皇上創建功勳。望你們,多努力。”


    整齊的馬靴磕碰聲再次響起,所有學員立正敬禮,神情是那麽專注毅然。


    結束了江南海軍學院的畢業典禮後,旗艦“定遠”下令十多艘停靠在吳淞港的軍艦拔錨起航。同時“定遠”號上的水手們也奔向錨甲板,開動揚錨起重機,起重機、絞盤與鍋爐通風裝置的噪音混雜在一塊兒,鐵錨被從幾十米深的沙地中拖起,擦過近乎筆直的船側舷,安放在錨床上。


    當先駛動的是度最快的“海天”號巡洋艦(原“都威爾”號),它那5700噸的身形頓時引來岸上百姓的駐足圍觀。


    接著是3500噸的“揚武”號巡洋艦(原杜居土路因號)和三艘2000噸級的巡洋艦“南琛”、“南瑞”、“開濟”號魚貫駛出,它們與“海天”艦構成了前衛分艦隊。這之後就是“定遠”、“鎮遠”、“勇”(原巴雅號)三艘最大的鐵甲艦,他們那龐大的身軀由靜至動,在岸上圍觀的人群前駛過,仿佛一下把天空都給遮蔽了,岸上的百姓全部站在陰影之中。


    站在岸邊的百姓這個時候隻知道拚命地招手,而個子矮的孩們隻能又蹦又跳,伸長腦袋想多看幾眼,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定遠”、“鎮遠”、“勇”都算是比較新式的鐵甲艦,他們不僅有厚重的裝甲,而且標準航都可以達到以上,要知道“南琛”、“南瑞”這樣的巡洋艦都達不到這個航,而“開濟”號也僅僅能與之持平。


    八艘軍艦過去後,岸上已經是一片歡騰的海洋。以致附近許多不明所以的人還以為遇到了什麽節日。這時排在後衛艦隊的“應瑞”、“肇和”、“凱旋”、“勝利”、“同安”五艘鐵甲艦也離開了碼頭。


    這五艘鐵甲艦最後在中國海軍史上被定義為“瑞”級鐵甲艦,除了這五艘鐵甲艦的名字都很有“瑞”氣之,艦也叫“應瑞”外,他們還有很多共同之處。


    他們都是在70年代末建造的,噸位也差不多,都在4600噸到4800噸左右,更主要的是他們都屬於采用了八角炮台設計的船腰**鐵甲艦。鐵甲艦按照火炮分布大致可以分為,船旁列炮鐵甲艦,船腰**鐵甲艦,船麵旋台鐵甲艦和露台旋炮鐵甲艦。“應瑞”號他們就屬於船腰**鐵甲艦,是船旁列炮鐵甲艦的一種改進型。


    在海軍的風帆時代,火炮大多布置在戰艦的側弦,即在一層甲板和二層甲板之間開一排窄的窗子,火炮通過伸出這些窗子進行射擊。最初鐵甲艦出現後,也延續了這種設計,這就是船旁列炮鐵甲艦。日本在70年代向英國定購的“比睿”號和“金剛”號就屬於這種鐵甲艦。


    但這種鐵甲艦有其致命的缺,就是對側弦的保護十分不利。其實這很容易想見,在船的兩側的船殼上開了那麽多口子,他要是還能十分堅固才是鬼來了。所以後來英國人改變了這種射擊,他們把戰艦的主要火炮集中在船的中部,在這裏用厚重的裝甲圍出一個**,不再是延側弦布置艦炮,這樣大大加強了艦船的側弦抗擊打能力,而且由於艦船的中部,即船腰部分是艦船的重心所在,厚重裝甲圍出的**位於之裏,使得這裏的吃水更深,艦船也更平穩。“應瑞”、“肇和”、“勝利”、“同安”、“凱旋”以及日本的“扶桑”號都屬於這種設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生恨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生恨雨並收藏大清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