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上,百官分站兩旁,左邊是以躬親王奕忻為的文官,右邊則是以我阿瑪奕?為的武官。
“朝鮮乃我大清藩籬,豈能讓日本彈丸國久據,你們都該怎麽辦?”方懷一上朝不等底下的大臣話,便先把調子定下來。
李鴻章調戶部尚書後,接替他擔任直隸總督的張樹聲這時站出來道:“臣已查清朝鮮內亂之實為大院君李應。朝鮮禍機早伏,變出非常,實非一介使臣、一旅偏師所能勝此重任。以李鴻章之宿望,不獨朝鮮倚以為重,即日本亦久懾其名。值此危疑之際,似非李鴻章不能戡定,請皇上俞允,恩準李鴻章戴孝任職,則大局幸甚。”
方懷目光灼灼地看著底下站著的張樹聲,他的能力雖不如李鴻章、左宗棠和馮玉麟,但也算得上一員幹吏。但似乎中國的官員總喜歡拉幫結派,同窗,同鄉,同科,這些關係密密麻麻,他很明顯是李鴻章一派的。
李鴻章回家丁憂幾天就坐不住了,找著機會想複職,尤其是左宗棠回來後。
李鴻章的才幹是不錯的,骨氣也有,但就是官癮大了些。這次我準他回籍丁憂就是想壓壓他的心火,而且最近他與奕忻走的有些近了。
張樹聲被方懷盯著,有如芒刺在背,神情頗為尷尬。這時方懷才冷冷道:“難道我大清就隻有一個李鴻章了嗎?若是家裏死了人,還把他叫回來,恐怕日本就要笑我大清無人了吧。”
著方懷換了個臉色看向奕忻道:“恭親王,你是輔軍機大臣,你該怎麽辦?”
奕忻這時道:“臣以為既是查清禍乃是大院君李應,隻需派一幹練之人帶兵前去捉拿了李應,朝鮮內亂自平,至於日本齪佴之國,還無力與我大清相爭。”
雖然有心提醒奕忻日本的危險,但這個時候整個清朝根本沒有幾個人能夠正視那個正在飛崛起的國家,他出來恐怕也沒人相信。這時方懷接著問道:“那派何人前去呢?”
奕忻道:“山東提督吳長慶沉穩機敏,當是最好人選。”
果然,方懷心裏不由想到。吳長慶乃是淮軍宿將,名氣更在聶士誠之上,當初編練新軍的時候,李鴻章就向我推薦過他,隻是因為年紀太大,最後才選了聶士誠。對於吳長慶我倒是沒什麽特別深刻的印象,不過他手下的兩個人方懷卻是怎麽也不會忘記的。
他們是袁世凱和張謇。
袁世凱是何其人不用了吧,袁世凱正是吳長慶的義子。而張謇論名氣也不在袁世凱之下,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狀元實業家”,提出了“以實業救國”的口號,與另一位實業大家並稱為“南張北周”。這個時候的張謇還沒有中狀元,隻是吳長慶手下的一個幕僚。
山東提督衙門。
袁世凱從沈氏那裏回來,準備像往常一般先去巡營。雖然沈氏出身不好,但袁世凱很喜歡她。
其實袁世凱在家裏還有一房妻室,是於氏。於氏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分別是袁克文和袁克定。於氏本是鄉間人,雖出身富戶,卻不識字,也不大懂得規矩禮節。有一天,袁世凱見於氏經常係一條紅色繡花緞子的褲帶,就和她開玩笑:“看你打扮的樣子,就象個馬班子。”河南人稱妓女叫馬班子,於氏聽了反唇相譏道:“我不是馬班子,我有姥姥家。”意思是,我不是馬班子,是有娘家的正房太太。
袁世凱的母親是偏房,也因為這樣他才被幾次過繼,從受了無數白眼。心中不好受的袁世凱一怒之下,從此不再和於氏同房。曆史上袁世凱死時,於氏還在他身邊邊哭邊:“你一輩子對不起我。”
袁世凱從就很有誌向,14歲時他寫過一副對聯“大澤龍方蟄,中原鹿正肥。”讓他的老師看了很是驚奇,但他參加科考卻一直不中,無處泄的他在家鄉為非作歹,得罪了鄉親,袁世凱被迫離鄉外出謀事,然而也因此開始嶄新的生活。
去年,他到了上海,卻因為身無長技而找不到事情做,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在妓院遇見了沈氏,兩人一見鍾情,紅極一時的沈氏當即為他從良,還幫助他投入吳長慶的門下。
袁世凱剛走進自己的營務處,就聽門外有人喊了一聲:“報告。”袁世凱起身打開門,原來是來送電報的勤務兵。他接過電報一看,隻見上麵寫到:
令:吳長慶接到電報後即整軍開赴蓬萊,吳本人赴天津,到直隸總督府聽命。
代理北洋大臣、直隸總督張樹聲
袁世凱看罷電報,對來送信的勤務兵道:“你趕快去將此事告知張先生,並讓他趕緊到吳大帥那報到。”罷趕緊快步朝吳長慶的辦公室走去。
進屋將電報遞與吳長慶,吳長慶看罷對袁世凱道:“慰亭,你覺得朝廷是什麽意思?”
袁世凱此時一臉興奮地道:“依我看此去必為應付朝鮮之事。大清如此多提督卻選中義父,可見朝廷信任有加。這次是絕好機會,隻要辦好這件差使,義父必能更進一步。”
吳長慶搖搖頭道:“現在扯這些都***是虛的,再更進一步能怎麽樣,也不過換個總督當當,那群滿洲老爺還能讓我們漢人掌了權?看看曾文正就知道了。”這些日子袁世凱每日都隨自己處理營務,現袁世凱是個可造之才,不僅辦什麽事都極認真,而且處理問題常常能舉一反三,拿出些好子來。對人也和氣,從不擺架子,亦能仗義疏財。更可喜的是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從不以自己是他的靠山自居。為此,吳府眾多幕僚都多次誇獎袁世凱。這些事情,吳長慶都看在眼裏,因此不禁也覺得臉上有光,十分高興。前不久吳長慶便給袁世凱捐了個中書科中書,五品官職的虛銜。所以吳長慶才會和袁世凱心裏話。
“大帥高風亮節,不為權勢所動,季直心中佩服。隻是這朝廷的事還是要辦的,軍略非謇所長,謇就為大帥跑跑腿吧。”張謇這時笑著走了進來。
吳長慶道:“由季直打理糧草,可是大材用了。我打算帶你倆去天津領命,所以一會你倆便將手頭的事交給銘盤打理。世凱去碼頭準備一下船,我收拾一下咱們即刻動身。”兩人領命,出來分頭而去。張謇去營務處做交接事宜,袁世凱則趕赴碼頭通知輪船準備起航去天津。
\
“朝鮮乃我大清藩籬,豈能讓日本彈丸國久據,你們都該怎麽辦?”方懷一上朝不等底下的大臣話,便先把調子定下來。
李鴻章調戶部尚書後,接替他擔任直隸總督的張樹聲這時站出來道:“臣已查清朝鮮內亂之實為大院君李應。朝鮮禍機早伏,變出非常,實非一介使臣、一旅偏師所能勝此重任。以李鴻章之宿望,不獨朝鮮倚以為重,即日本亦久懾其名。值此危疑之際,似非李鴻章不能戡定,請皇上俞允,恩準李鴻章戴孝任職,則大局幸甚。”
方懷目光灼灼地看著底下站著的張樹聲,他的能力雖不如李鴻章、左宗棠和馮玉麟,但也算得上一員幹吏。但似乎中國的官員總喜歡拉幫結派,同窗,同鄉,同科,這些關係密密麻麻,他很明顯是李鴻章一派的。
李鴻章回家丁憂幾天就坐不住了,找著機會想複職,尤其是左宗棠回來後。
李鴻章的才幹是不錯的,骨氣也有,但就是官癮大了些。這次我準他回籍丁憂就是想壓壓他的心火,而且最近他與奕忻走的有些近了。
張樹聲被方懷盯著,有如芒刺在背,神情頗為尷尬。這時方懷才冷冷道:“難道我大清就隻有一個李鴻章了嗎?若是家裏死了人,還把他叫回來,恐怕日本就要笑我大清無人了吧。”
著方懷換了個臉色看向奕忻道:“恭親王,你是輔軍機大臣,你該怎麽辦?”
奕忻這時道:“臣以為既是查清禍乃是大院君李應,隻需派一幹練之人帶兵前去捉拿了李應,朝鮮內亂自平,至於日本齪佴之國,還無力與我大清相爭。”
雖然有心提醒奕忻日本的危險,但這個時候整個清朝根本沒有幾個人能夠正視那個正在飛崛起的國家,他出來恐怕也沒人相信。這時方懷接著問道:“那派何人前去呢?”
奕忻道:“山東提督吳長慶沉穩機敏,當是最好人選。”
果然,方懷心裏不由想到。吳長慶乃是淮軍宿將,名氣更在聶士誠之上,當初編練新軍的時候,李鴻章就向我推薦過他,隻是因為年紀太大,最後才選了聶士誠。對於吳長慶我倒是沒什麽特別深刻的印象,不過他手下的兩個人方懷卻是怎麽也不會忘記的。
他們是袁世凱和張謇。
袁世凱是何其人不用了吧,袁世凱正是吳長慶的義子。而張謇論名氣也不在袁世凱之下,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狀元實業家”,提出了“以實業救國”的口號,與另一位實業大家並稱為“南張北周”。這個時候的張謇還沒有中狀元,隻是吳長慶手下的一個幕僚。
山東提督衙門。
袁世凱從沈氏那裏回來,準備像往常一般先去巡營。雖然沈氏出身不好,但袁世凱很喜歡她。
其實袁世凱在家裏還有一房妻室,是於氏。於氏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分別是袁克文和袁克定。於氏本是鄉間人,雖出身富戶,卻不識字,也不大懂得規矩禮節。有一天,袁世凱見於氏經常係一條紅色繡花緞子的褲帶,就和她開玩笑:“看你打扮的樣子,就象個馬班子。”河南人稱妓女叫馬班子,於氏聽了反唇相譏道:“我不是馬班子,我有姥姥家。”意思是,我不是馬班子,是有娘家的正房太太。
袁世凱的母親是偏房,也因為這樣他才被幾次過繼,從受了無數白眼。心中不好受的袁世凱一怒之下,從此不再和於氏同房。曆史上袁世凱死時,於氏還在他身邊邊哭邊:“你一輩子對不起我。”
袁世凱從就很有誌向,14歲時他寫過一副對聯“大澤龍方蟄,中原鹿正肥。”讓他的老師看了很是驚奇,但他參加科考卻一直不中,無處泄的他在家鄉為非作歹,得罪了鄉親,袁世凱被迫離鄉外出謀事,然而也因此開始嶄新的生活。
去年,他到了上海,卻因為身無長技而找不到事情做,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在妓院遇見了沈氏,兩人一見鍾情,紅極一時的沈氏當即為他從良,還幫助他投入吳長慶的門下。
袁世凱剛走進自己的營務處,就聽門外有人喊了一聲:“報告。”袁世凱起身打開門,原來是來送電報的勤務兵。他接過電報一看,隻見上麵寫到:
令:吳長慶接到電報後即整軍開赴蓬萊,吳本人赴天津,到直隸總督府聽命。
代理北洋大臣、直隸總督張樹聲
袁世凱看罷電報,對來送信的勤務兵道:“你趕快去將此事告知張先生,並讓他趕緊到吳大帥那報到。”罷趕緊快步朝吳長慶的辦公室走去。
進屋將電報遞與吳長慶,吳長慶看罷對袁世凱道:“慰亭,你覺得朝廷是什麽意思?”
袁世凱此時一臉興奮地道:“依我看此去必為應付朝鮮之事。大清如此多提督卻選中義父,可見朝廷信任有加。這次是絕好機會,隻要辦好這件差使,義父必能更進一步。”
吳長慶搖搖頭道:“現在扯這些都***是虛的,再更進一步能怎麽樣,也不過換個總督當當,那群滿洲老爺還能讓我們漢人掌了權?看看曾文正就知道了。”這些日子袁世凱每日都隨自己處理營務,現袁世凱是個可造之才,不僅辦什麽事都極認真,而且處理問題常常能舉一反三,拿出些好子來。對人也和氣,從不擺架子,亦能仗義疏財。更可喜的是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從不以自己是他的靠山自居。為此,吳府眾多幕僚都多次誇獎袁世凱。這些事情,吳長慶都看在眼裏,因此不禁也覺得臉上有光,十分高興。前不久吳長慶便給袁世凱捐了個中書科中書,五品官職的虛銜。所以吳長慶才會和袁世凱心裏話。
“大帥高風亮節,不為權勢所動,季直心中佩服。隻是這朝廷的事還是要辦的,軍略非謇所長,謇就為大帥跑跑腿吧。”張謇這時笑著走了進來。
吳長慶道:“由季直打理糧草,可是大材用了。我打算帶你倆去天津領命,所以一會你倆便將手頭的事交給銘盤打理。世凱去碼頭準備一下船,我收拾一下咱們即刻動身。”兩人領命,出來分頭而去。張謇去營務處做交接事宜,袁世凱則趕赴碼頭通知輪船準備起航去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