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懵了一下,便明白估計是早上那一出,張新桐又確信他是什麽高人了。
總之能配合就好。
李川便說:“張大人,不急,我們坐著慢慢說,你晚飯吃過了嗎?”
“還沒,我離開欽天監後,和上司告了個假,回去胡亂吃了兩口飯,便一直在家整理這些,”張新桐把他這天的行蹤,都交代了,然後說:“李博士,我想明白了,你是救了我的命,還要救我一家子的命。你說,命要沒了,功名利祿還有意思嗎?”
李川笑笑,說:“是這樣的。那就在這邊,隨便吃點吧。”
接著他對旁三說:“三弟,麻煩你去廚房和他們要一碗麵,再泡壺茶來。”
旁三說:“好的。”
旁三與公二出去後,李川與張新桐在外間坐下。
夜風從門窗中陣陣吹來,張新桐也冷靜了下來,他說:“我在京城,隻是個末流小官,我怕家人惹事,不小心得罪上得罪不了的人,便叮囑他們如非必要,不要出門。平時也隻和相熟的官員走動。至於家中的仆役,他們能接觸到的人,也就是那些。”
張新桐的言語十分有條理。
張新桐會意說:“那我過了巳時再過來。”
張新桐說:“還好,還在我家做事。”
“管事人還好嗎?”李川又問。
“管事兒子什麽時候發病的?”李川問。
他接著又說起他家中的事,“而我家,最開始發病的,可能也不是廚子,而是我大兒子身邊的一個小廝,他是管事的兒子,他品性不太好,平日慣喜歡與這些下九流的人廝混。”
李川點點頭,說:“反正明天,你先帶幾個人過來,我治一治,再問他們一些問題。分成幾批,每天治幾個。”
“當時來我家的,還有相熟的幾位官員的內眷。那天白天的時候,我沒在家中,等我傍晚回去的時候,他們已經散了。”張新桐慢慢回憶著,說:“那時,有個小戲子好像走錯了路,被我遇到,沒多久,戲班主就把他拉走了,還罵他說,詞也忘了,路也不認得了,什麽的。當時我沒注意,就沒聽下去。”
“好的,我明天一早……”
張新桐說:“大概就是戲班來後的大半個月後,管事來和我說,他兒子摔斷了腿,去鄉下休養了。當時我沒多想,隻叮囑他好生養病,還送了幾兩銀子給他。可一直到現在,都八九個月了,那小廝都沒露麵,這肯定是有問題吧?”
“忘詞?”李川抓到了重點。
“於是我就開始想,廚子犯病之前,我家裏有沒有出現什麽特別的事。我想來想去啊,想到了,過完年後不久,便是內子生辰,於是請了一個戲班到家裏來。
張新桐說:“是的,現在想來,說不定這個病,就是從那個戲班的人身上,傳來的。”
“晚點沒事的。”李川說。
張新桐說:“幸好我兒為了明年會試,剛過完年,便去了書院念書。”
“那你家大公子?”李川有些好奇。
李川說:“行,你到時還是從小門進來,我和他們說一聲。”
“好的好的。”張新桐連聲應下。
“對了,那個戲班的事,我還沒說完。”張新桐說。
這時,旁三端著一碗麵與一壺茶進來。
李川看到張新桐喉嚨動了下,顯然是聞到麵香。他便說:“先吃麵吧,吃完再說。”
“那我先吃點。”張新桐說。他是真的餓了,也沒有了平日的斯文與架子,唏哩呼嚕的幾下,就把麵吃完了。
喝完麵湯,放下碗後,他再次對李川說:“哎,李博士,這是我這幾個月裏,吃的最踏實的一頓飯了。”
“再來一碗?”李川問。
“吃飽了,真的。”張新桐說。
於是李川倒了杯茶,推到他麵前,說:“那個戲班子,怎麽了?”
張新桐說:“這個戲班子,是年前從雅山郡來的,也是……”
“雅山郡?”李川重複了一遍這個地名。
“沒錯,素王爺的封地過來的。”張新桐敏感察覺到李川語氣中的異樣,“李川,你是不是不太看好素王爺?”
李川連忙搖頭,說:“我一個從八品的小官,可摻和不進這些事。”
“那就好。”張新桐鬆了口氣,說:“沒幾天就是陛下生辰了,我禮部的人說,到現在,還沒確定誰來主持這件事呢。”
李川聽了脫口付出,問道:“讓素王爺主持?他不是在軟禁嗎?”接著他擺擺手,說:“不說這個,那個戲班的事,伱繼續說。”
張新桐喝了口茶,說:“那個戲班,也是半年前到京城的。”
李川算了算日子,又覺得有些不對。
先不算那小廝。張新桐家裏的廚子是五個多月前發病的,換了兩撥人後,家主都被感染上了。
戲班都是一邊演,一邊走的。正常人,從雅山郡到京城,也要走上好久。戲班這麽多人還有家當,不得走上大半年?
若戲班是在雅山郡染上怪病的,按這個感染速度,大半年過去後,戲班應該沒有正常人了。
難道這噬靈,戲班也是到了京城後染上的?
不對,就算是在京城裏染上的,那按張新桐的說法,那又是大半年過去了?還有他們在京城唱戲,今天去這家,明天去那家的,怎麽就張家出了事?
是因為張家有什麽特殊的,還是因為其他人家,也都在暗自隱瞞?也不對,他們在張家唱戲時,已經發病了,從感染到發病,至少也要半月……
於是李川問:“那戲班現在在何處?”
張新桐說:“三個月前,去了袞龍王府上。聽說王妃懷念在雅山郡的生活,於是便將他們留在了府中。”
李川此時知道張新桐為何要一定要先來找他了。他壓下心中的其餘疑惑,說:“你放心,欽天監接了這件事,便會妥善處理到底的。”
“我知道,一切就拜托你了。”張新桐說,他又喝了口水,說:“那……那我先回去了。”
“行,我送你到門口。”李川說。
(本章完)
總之能配合就好。
李川便說:“張大人,不急,我們坐著慢慢說,你晚飯吃過了嗎?”
“還沒,我離開欽天監後,和上司告了個假,回去胡亂吃了兩口飯,便一直在家整理這些,”張新桐把他這天的行蹤,都交代了,然後說:“李博士,我想明白了,你是救了我的命,還要救我一家子的命。你說,命要沒了,功名利祿還有意思嗎?”
李川笑笑,說:“是這樣的。那就在這邊,隨便吃點吧。”
接著他對旁三說:“三弟,麻煩你去廚房和他們要一碗麵,再泡壺茶來。”
旁三說:“好的。”
旁三與公二出去後,李川與張新桐在外間坐下。
夜風從門窗中陣陣吹來,張新桐也冷靜了下來,他說:“我在京城,隻是個末流小官,我怕家人惹事,不小心得罪上得罪不了的人,便叮囑他們如非必要,不要出門。平時也隻和相熟的官員走動。至於家中的仆役,他們能接觸到的人,也就是那些。”
張新桐的言語十分有條理。
張新桐會意說:“那我過了巳時再過來。”
張新桐說:“還好,還在我家做事。”
“管事人還好嗎?”李川又問。
“管事兒子什麽時候發病的?”李川問。
他接著又說起他家中的事,“而我家,最開始發病的,可能也不是廚子,而是我大兒子身邊的一個小廝,他是管事的兒子,他品性不太好,平日慣喜歡與這些下九流的人廝混。”
李川點點頭,說:“反正明天,你先帶幾個人過來,我治一治,再問他們一些問題。分成幾批,每天治幾個。”
“當時來我家的,還有相熟的幾位官員的內眷。那天白天的時候,我沒在家中,等我傍晚回去的時候,他們已經散了。”張新桐慢慢回憶著,說:“那時,有個小戲子好像走錯了路,被我遇到,沒多久,戲班主就把他拉走了,還罵他說,詞也忘了,路也不認得了,什麽的。當時我沒注意,就沒聽下去。”
“好的,我明天一早……”
張新桐說:“大概就是戲班來後的大半個月後,管事來和我說,他兒子摔斷了腿,去鄉下休養了。當時我沒多想,隻叮囑他好生養病,還送了幾兩銀子給他。可一直到現在,都八九個月了,那小廝都沒露麵,這肯定是有問題吧?”
“忘詞?”李川抓到了重點。
“於是我就開始想,廚子犯病之前,我家裏有沒有出現什麽特別的事。我想來想去啊,想到了,過完年後不久,便是內子生辰,於是請了一個戲班到家裏來。
張新桐說:“是的,現在想來,說不定這個病,就是從那個戲班的人身上,傳來的。”
“晚點沒事的。”李川說。
張新桐說:“幸好我兒為了明年會試,剛過完年,便去了書院念書。”
“那你家大公子?”李川有些好奇。
李川說:“行,你到時還是從小門進來,我和他們說一聲。”
“好的好的。”張新桐連聲應下。
“對了,那個戲班的事,我還沒說完。”張新桐說。
這時,旁三端著一碗麵與一壺茶進來。
李川看到張新桐喉嚨動了下,顯然是聞到麵香。他便說:“先吃麵吧,吃完再說。”
“那我先吃點。”張新桐說。他是真的餓了,也沒有了平日的斯文與架子,唏哩呼嚕的幾下,就把麵吃完了。
喝完麵湯,放下碗後,他再次對李川說:“哎,李博士,這是我這幾個月裏,吃的最踏實的一頓飯了。”
“再來一碗?”李川問。
“吃飽了,真的。”張新桐說。
於是李川倒了杯茶,推到他麵前,說:“那個戲班子,怎麽了?”
張新桐說:“這個戲班子,是年前從雅山郡來的,也是……”
“雅山郡?”李川重複了一遍這個地名。
“沒錯,素王爺的封地過來的。”張新桐敏感察覺到李川語氣中的異樣,“李川,你是不是不太看好素王爺?”
李川連忙搖頭,說:“我一個從八品的小官,可摻和不進這些事。”
“那就好。”張新桐鬆了口氣,說:“沒幾天就是陛下生辰了,我禮部的人說,到現在,還沒確定誰來主持這件事呢。”
李川聽了脫口付出,問道:“讓素王爺主持?他不是在軟禁嗎?”接著他擺擺手,說:“不說這個,那個戲班的事,伱繼續說。”
張新桐喝了口茶,說:“那個戲班,也是半年前到京城的。”
李川算了算日子,又覺得有些不對。
先不算那小廝。張新桐家裏的廚子是五個多月前發病的,換了兩撥人後,家主都被感染上了。
戲班都是一邊演,一邊走的。正常人,從雅山郡到京城,也要走上好久。戲班這麽多人還有家當,不得走上大半年?
若戲班是在雅山郡染上怪病的,按這個感染速度,大半年過去後,戲班應該沒有正常人了。
難道這噬靈,戲班也是到了京城後染上的?
不對,就算是在京城裏染上的,那按張新桐的說法,那又是大半年過去了?還有他們在京城唱戲,今天去這家,明天去那家的,怎麽就張家出了事?
是因為張家有什麽特殊的,還是因為其他人家,也都在暗自隱瞞?也不對,他們在張家唱戲時,已經發病了,從感染到發病,至少也要半月……
於是李川問:“那戲班現在在何處?”
張新桐說:“三個月前,去了袞龍王府上。聽說王妃懷念在雅山郡的生活,於是便將他們留在了府中。”
李川此時知道張新桐為何要一定要先來找他了。他壓下心中的其餘疑惑,說:“你放心,欽天監接了這件事,便會妥善處理到底的。”
“我知道,一切就拜托你了。”張新桐說,他又喝了口水,說:“那……那我先回去了。”
“行,我送你到門口。”李川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