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兵派將能有這等效率,其中不乏康寧皇帝忌憚的原因,或許白蓮教並沒有想象當中的危險,報上情形不過臣下的誇大其詞,但康寧皇帝並不敢豪賭一場,若是海津衛一破,就連京城眾官都會惴惴不安,到時候便會危及他的統治,所以提早摧毀白蓮教餘孽,是他心中所願。


    海津是座神奇的城池,在被賜名“海津”的同年,永平皇帝派遣將領築城設衛,一共設三衛,分別為海津衛,海津左衛,海津右衛,每衛滿編四千人整,三衛共計一萬兩千人。


    派兵增援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永平皇帝再遇到這種事的時候,海津衛能夠以更大的力量來保護京城。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永平皇帝雖然明知道此事不可能再次發生,但他還是不遺餘力的做了。人越富越怕死不是沒有道理的,正因為他能享受到平凡人享受不到的東西,隻要活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生活。而皇帝是站在金字塔巔峰的人物,他的快樂,眾人根本想象不到,他比任何人都要怕死,所以不怪他會有這麽大的動靜。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海津駐兵如此之多,但海津城內除了軍事和漕鹽衙門外,並未設地方行政官府。直至今日,海津城裏也隻有三衛指揮使司和漕鹽衙門,城內百姓居民一千餘戶,卻是由指揮使司這些軍事衙門所管轄。


    這個極不合理的官員布置是潛在的弊端,文武有別不隻是嘴上說的,更重要的是文臣武將思維的差異性。以武平天下,以文治天下,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若是用武官來治理百姓,在某些情況下會產生惡劣的影響。


    行政官府日常之務便是處理民情,教化民心,若以通俗話語來解釋,便是給他們洗腦,讓他們將皇帝當做真龍天子,當做天上的使者,當做人間的唯一。隻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從心底不斷認可自己的身份,不會產生任何僭越之心,在對百姓的統治當中,這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幾乎曆代君王都會如此,權勢、威壓隻能讓人們肉體臣服,而洗滌靈魂卻是將他們的思想轉變成奴隸下人,永遠拜倒在大寧的統治下。


    不可否認,或許正是因為海津並沒有行政官府的設置,才會給了白蓮教可趁之機,使現在的海津成了渾水一潭。


    總體來看,海津城並不大,築城之初城牆周長九裏左右,整體結構東西長,南北短,看起來像一把算盤,故海津也有“算盤城”的別稱。並不高大的城牆易攻難守,若是換做之前,這是十足的壞消息,不過由現在來看,對鍾逸來說並不算壞,甚至有幾分有利。


    他能做的最壞打算便是城內由白蓮教占領,白蓮教以此為根基發展,在大軍壓城時堅守不出。不過由於城牆的弊端,守城並非上上之舉,隻要配上攻城利器,不出五日,鍾逸便可破城而入,收複失地。


    當然,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對他來說是最後一步,若有可能,鍾逸還是想從城內解決此事,清查三衛當中的白蓮教,以此來保持大寧軍隊的純淨。


    不過一切都是美好設想,城內的白蓮教到底發展到什麽地步,鍾逸隻能逐步盤查,所用之策也隻能隨機應變。


    海津衛城牆最初全由夯土所砌,在永平皇帝那件事之後,海津城的地理位置越來越重要。朝廷為了不讓心藏反叛之心的人由海津打開局麵,便開始將土城牆改建成磚牆的工程,由於工程實在太過浩大,所耗國庫甚巨,幾代帝王更替,海津城的磚牆工程仍舊沒完成。隨著大寧統治的深入人心,百姓的安居樂業,朝廷也逐漸放棄了這個工程。


    所以如今的海津城隻是一座夯土和磚牆合建的小城,城外破舊潦倒,一條丈許的土路彎彎曲曲直通城門,城頭並無城樓箭樓,一眼望去光禿禿的,此情此景,眾人不禁拿天下之都的京城與之相較,在京城麵前,海津衛就如同窮人家的孩子,衣不蔽體,滿身汙垢。


    鍾逸騎在馬上,遠遠掃了一眼海津城,不覺舒出一口滄海桑田的感慨之氣。


    此役想贏並不輕鬆,一個處理不慎,海津便有可能是鍾逸的葬身之地。可與之對應的便是豐厚的賞賜,一旦鍾逸完成康寧皇帝交代下的任務,他便可正式踏上官場仕途,這要比積攢功績快很多,可以令鍾逸少走很多彎路。


    鍾逸停軍歇息片刻,在思索之後,鍾逸決定命皇上派遣的七百官兵於城外駐紮,而他則領著三百錦衣衛入城。


    無論何時,都別讓人看到自己的底盤,這也是在鍾逸不斷的成長過程中積累的經驗......


    城門處,海津三衛的指揮使和漕鹽衙署官員已早早等候在此,三位指揮使領著各自麾下的將領立著,城門已被兵丁封鎖,百姓軍民不得出入,遠遠瞧見欽差團龍大旗獵獵飄揚,眾文官武將打起了精神,舉步迎上前去。


    若以鍾逸的身份,他何德何能驚動這些大人物,隻是鍾逸此行要師出有名,康寧皇帝便將欽差身份授之,這也是想他在海津城內稍加容易一些。在大寧當中,欽差的身份可不簡單,是由皇帝親自派遣,代表皇帝出外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


    官場當中有一說法,若遇欽差,以聖上之禮相待。當然,這是誇張的言辭,不過從中的的確確能夠欽差大臣的重要性,欽差所到之地,無人不敬,欽差所示請求,無人不從。


    若有不服者,可替朝廷處決,正是這一權利,令各地官員文武大臣聞風喪膽。康寧皇帝的私心便是想讓鍾逸利用欽差的身份來謀取便利,令城內官員不敢設有阻礙,鍾逸命令,一應全應。


    出外迎接鍾逸的官員中領頭者並不是三位指揮使其一,竟是一名五十出頭的文官,鍾逸於城門前百丈下馬之後,文官走上前躬身行禮,行的卻不是跪禮。


    “漕海運總督黃三石,拜見鍾欽差。”


    鍾逸微笑還禮:“原來是黃總督,黃家世代忠良,代天子總督漕運海運已五代,大寧互通南北稻米絲綢瓷器茶葉皆為總督之功,可謂勞苦功高,鍾逸當不起黃總督的禮呀。”


    鍾逸雖有欽差之實,可真正身份不過是小小的錦衣衛千戶,康寧皇帝授其欽差職務,也不過所圖白蓮教一事。


    黃三石表麵恭敬,可言語舉止間並無敬意,且頗有輕視之意。當然,鍾逸對此並無顧忌,弱肉強食是時代的規矩,在官場中表現更甚,他官職名聲都不高,又豈會讓人看得起呢?


    而黃三石也不是什麽普通人,鍾逸一路上做過研究,對海津衛官員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其中最讓他上心的便是總督黃三石。雖在康寧年間黃三石名不見經傳,可他的祖上卻很有名,其祖黃晉不是別人,正是快馬加鞭從海津花費一天一夜趕往京城救永平帝的指揮使。自永平帝一事後,黃晉那一代起便總督天下漕運,世代相傳承襲,可謂漕運世家。


    眾多文官武將裏,之所以由黃三石領頭出迎欽差,倒並非因為他官職最高,而是由祖上的關係,黃家世代受皇帝蒙恩,直到現在的黃三石,已富足五代有餘,隨著一代又一代的積攢,這樣的家族底蘊頗深。在海津城中,黃家的名頭最盛,尤其是近來的黃三石,以樂善好施大善人聞名,這樣的背景名聲,是那些官任幾十載的普通官員無法攀比的。


    所以麵對鍾逸,他有他的傲氣再正常不過,若是卑躬屈膝,反倒是鍾逸開始思索是否有什麽陰謀了。


    ......


    喜歡穿越之入贅公子請大家收藏:()穿越之入贅公子更新速度最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入贅公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快樂的胸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快樂的胸毛並收藏穿越之入贅公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