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在安卡拉的時候,又認識了一個土耳其美女?”回到了特勤處韓雅的辦公室後,韓雅就問林蕭道。免費小說門戶


    “韓主任你這個做法,很不妥當嘛。”林蕭剛喝了一口茶水,聽了韓雅的話,差點兒就給噴出來,“不問蒼生問鬼神,這個做法要不得。國家把你放到這麽重要的崗位上,不是要讓你把資源都用在爭風吃醋和捉奸上麵,是要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你這麽拈酸吃醋,令尊他老人家知道嗎?”


    韓雅聽了,頓時噗地一聲笑了起來,“你不要這麽好笑好不好,你這麽招花惹草,令尊他老人家知道嗎?”


    “家父和令尊都是明白人,自然不會聽風就是雨。”林蕭點頭回答道,“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土耳其美女還是有一些剩餘價值的,她那個情報組織看起來還不錯,大數據係統值得我們重點關注。我也就是本著在歐洲安插一根釘子的想法,才同意她涉足超級電池這個大項目的,倒不是說對她本人有了什麽想法。”


    “為什麽沒有想法呢?”韓雅表示懷疑道,“我看了凱瑟琳的資料,果然是前凸後翹,有才有貌,我看了都有點兒動心呢。”


    “外國人就是長得立體感比較強而已,一旦過了三十歲,老得很快,立刻就跟水桶似的,這樣的體質,實在是不適合我們華夏男人。”林蕭回答道,“所以,逢場作戲還湊合,但是談婚論嫁就算了,實在是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你這說法,讓人家姑娘聽了,該多傷心啊……”韓雅笑道。


    兩人說了幾句閑話,立刻就把話頭兒引到了別處去。


    說實話,韓雅跟林蕭的關係有點兒特別,遠遠超出了一般男女朋友甚至是夫妻的關係,所以兩人之間也沒有太多虛假的感情,韓雅對於林蕭的女人緣,雖然有些醋意,但也不是那麽排斥,非得把他身邊兒的女人們都給掐死才算是安心。


    基本上,隻要那些女人們不在她韓主任麵前顯擺,韓雅也不大會過問林蕭的那些情事,更不可能把醋吃到土耳其去了。


    “對了,四爺不是托你帶樣兒東西回來嗎?”韓雅忽然問林蕭道。


    “嗯,已經帶回來了。”林蕭點頭回答道,“是一件黃楊木雕的臂擱,據說是太祖的老師送給他的,後來流落出去了,現在總算是取了回來。”


    林蕭說著就從指環儲物空間中,取了一件黃楊木雕的臂擱出來,也就是一尺多長,三寸多寬的樣子,看上去頗有一些年頭兒了,包漿很厚,上麵雕刻著比較複雜的紋飾。


    韓雅接過去看了看,然後把臂擱翻了過來,果然就看到了依稀可辨的字樣兒,使用刻刀刻在臂擱的背麵,然後塗上了墨汁,正是太祖當年親手刻在上麵的。


    “這是什麽東西?”韓雅沒有見過臂擱,因此看到這東西之後,就有些好奇道。


    “這就是臂擱,古代人書寫時候的一種用具,用來擱在手腕下麵的,防止被墨汁沾染了衣服。”林蕭解釋道。


    “居然還有這樣的東西,挺有意思的。”韓雅驚訝地說道。


    文房四寶人人都知道,就是筆墨紙硯,但是臂擱什麽的,不是那個年代的人,還真沒有多少人認得的,畢竟現在寫毛筆字的人都很少了。


    正如林蕭所言,臂擱是書寫繪畫時墊臂肘的用器,也叫擱臂、腕枕、秘閣等等,其中秘閣的稱謂是從古代的藏書之所秘閣轉化而來。


    臂擱的出現,與國古代書寫用具和方式密切相關。


    古時候,人們寫字時手拿沾滿墨汁的毛筆,懸腕自右向左豎書。這就使得稍不留意,手臂、衣袖就會刮到寫完的東西上。


    為了避免這種尷尬之事,有人就想出了用東西把臂肘墊起來的辦法,後來逐漸加以改進,成固定的形成,臂擱這種文房用具就成了書齋中不可或缺的集實用與觀賞於一身的案頭小品。


    臂擱種類繁多,工藝精湛,名品薈萃。


    明代屠隆在他的專著中記載,“有以長撣古玉贏為之者,近以玉碾螭文、引蠶、梅花等樣,長六、七寸者。有以紫檀雕花者,有以竹雕花巧人物者。”還有“倭人造墨漆秘閣,如圭元首方下,闊二寸餘,肚稍虛起……長七寸,上描金泥花樣。其質輕如紙,為秘閣上品。”


    實際上,除了屠隆所提到的玉、木、竹、漆質的臂擱外,也還有以象牙、瓷等製成的,這些從考古發掘和傳世之作中都已經得到了證實。


    由於質地不同,臂擱的裝飾手法也不同,有淺雕書畫怡情的,有鐫鑿詩句為座右銘的,有刻飾花草人物、曆史故事等欣賞多,多種多樣,不一而足。


    傳世臂擱中,以竹刻臂擱,雕玉臂擱、次臂擱為最多,尤其是竹刻臂擱。


    竹刻臂擱是刻製最多的竹刻品之一,也是竹刻藝術的主要代表品種之一。


    明清兩代的竹刻名家,幾乎都竹刻臂擱傳世。


    無論是“金陵派”、“嘉定派”還是浙派的“留青刻法”、“陷地淺刻”等等,僅舉幾個例子,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朱三鬆人物圖臂擱:這是一種明萬曆至崇禎間由朱稚征(16281644年)刻的臂擱精品,朱三鬆,名稚征,三鬆是他的號。他是嘉定派竹主和創始人朱鶴的孫子,秉承祖業,把嘉定派的高深刻法發揮得淋漓盡致。他所刻的人物臂擱,筆筒等等竹刻作品,無不精致深厚,生動自然。


    張希黃花卉圖臂擱:明末浙派“留青”法刻竹創始人張希黃作。張希黃,浙江嘉興人,他創造的“留青”又稱“皮雕”竹刻技法,就是一改以往竹刻家在刻竹前先把竹皮、所謂的“青”刮去再進行雕刻的方式,而是保存竹皮,隻將竹內稍加刮磨後就在竹皮上雕刻,刻完後,再將沒有繪畫或寫字部分的竹皮擦掉,使圖案高出竹雕地子,好似浮雕。經年之後,刻成圖案的竹皮微泛黃,而竹膚顏色變深,就形成了明暗對比,具有一種高雅淡泊,巧而不媚的文人之氣。


    玉臂擱的傳世量少,一般來講,這種臂擱紋飾很繁雜,象明代陸子岡青玉竹節臂擱那樣,僅刻飾兩枝稀疏的翠竹者比較少見。


    象牙臂擱主要流行於清雍正、乾隆年間,且大多為宮中禦用品,如“羅漢渡海圖臂擱”、“鬆陰雅集圖臂擱”、“旭日東升圖臂擱”等,均為此中精品。


    瓷臂擱是到了清康熙以後才燒造的,由於本身為瓷質,其優劣的認定多以瓷的好壞為標準。畫家高鳳翰曾涉足此事,他傳世的五件的臂擱都是康熙晚期作品。


    清代末年,景德鎮燒造出了一種仿竹臂擱特征的瓷臂擱,竹黃色釉,上刻花紋,但傳世者不多。


    “臂擱在文人雅士當中,流傳很廣,但是大部分都是竹木製品。”林蕭從韓雅的手上,接過那黃楊木雕刻的臂擱,對她解釋道,“但是竹木製品很容易被蟲蛀,火燒,或者跌打摔壞,再加上當年破四舊,大部分都給燒掉了,所以留下來的就極少了。”


    接著他又說道,“當年這隻臂擱,如果是在國內的話,也未必就不會遭到毒手,好在是流傳海外,逃脫了被燒毀的厄運,如今終於得以重見天日。”


    建國初之後的二十多年中,毀掉的珍貴文物不計其數,華夏民族的大部分瑰寶,無論是地上建築,還是地下陵墓,無論是皇宮珍品,還是民間私藏,但凡是跟四舊扯得上邊兒的,就給毀了一個幹幹淨淨。


    多少價值難估的曆史文物,統統給燒了、砸了、毀了,滅了,想起當時的情景來,林蕭也不由得有些扼腕歎息。


    就像是道門的許多秘法,也徹底斷絕了傳承,以至於現在連個像樣兒的道士,都找不到了,道門密咒什麽的,更是無人會吟誦了。


    “四爺的運氣,還算是不錯了,終於找到了這麽一件祖上的遺物,雖然說多花了點兒錢,但是也值回票價了。”林蕭感慨道。


    “這麽說的話,四爺總算是了卻一樁心事。”韓雅點頭說道。


    太祖留下來的私人物品本來就不算多,大部分都進了博物館,如今四爺高價從海外回購了太祖當年用過的臂擱,而且還是太祖的老師親自贈送,這東西的曆史價值和人文價值,自然都是很高的。


    尤其是對於四爺這種太祖後人來說,能夠保有一件太祖親自使用過的物件,當然是彌足珍貴,就算是花很多的錢,也是合算的。


    眼前這件臂擱,看上去已經有很明顯的磨損跡象,但是磨損處圓潤光滑,早已經被磨得光可鑒人,足以證明這件臂擱是太祖當年用了多年的。


    對於這麽一件物品,四爺自然是誌在必得,隻是這東西不好過海關,若是用走私的方式拿回來,四爺的麵子上又掛不住,所以幹脆委托林蕭來辦這件事情,結果就跟輕鬆辦成了。


    “等晚上了,我把這件臂擱給四爺送過去,也算是交差了。”林蕭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豪門醫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方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方狼並收藏豪門醫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