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望月:“那,小然以後叫我幹媽好嗎?”
小包子:“什麽是幹媽?”
秋望月:“……幹媽也是媽媽。”
小包子:“可是我想叫媽媽。”
秋望月:“……”
你叫媽媽,我不敢讓你來家裏啊!她爺爺奶奶年紀很大了,不經嚇!
包子爸垂頭看著小包子悶笑出聲。
秋望月聽到電話那頭包子爸的笑聲,臉上有些臊熱。
包子爸仿佛隔著手機看到秋望月的窘迫,對著電話說:“我來跟孩子解釋。”
秋望月明顯鬆了一口氣:“謝謝夏先生。”
包子爸:“是小然給你添麻煩了,該說謝謝的是我。”
秋望月:“夏先生,您太客氣了。”
包子爸輕笑:“好,不客氣。小然,說再見。”
小包子:“媽媽再見。”
秋望月:“寶貝再見。”
掛了電話,凝視了一會這個號碼,存進手機裏,備注:他爸爸。
把手機放在書桌上,走回琴台前坐下,纖細的手指劃過琴弦。
相對於古箏,她喜歡古琴更多一些。
古琴是中華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曆史非常悠久,是中華國最早的彈弦樂器,傳說為“伏羲”、“神農”所造。
古箏則晚得多,它形成於秦代。
相傳秦時有婉無義者,將瑟(樂器)傳與兩個女子,二女要爭,引破為二,所以稱“秦箏”。
唐趙磷《因話錄》中記述:“箏,秦樂也,乃琴之流(一作琴)。古瑟五十弦,自黃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後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爭之,又破為二。箏之名自此始。”
古琴與古箏有較大不同。
古箏是“聲多音少“,古琴是”音多聲少“。
古琴雖然隻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寬達四個多八度,借助麵板上的琴徴,可以彈奏出許許多多的泛音和按音。
它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渾厚,古樸典雅,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華國民族特色。
古琴演奏技巧複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異常豐富,極有內涵。
故古時被文人雅士列為“琴、棋、書、畫”之首。
而古箏基本上是一弦1-2個音,同一弦中移動琴碼,可以調節音高,音域寬廣,音量宏大,音色淳厚優美,悠揚悅耳。
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朝後稱”減字譜“。
而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在幾乎見不到了。如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在體積上,古箏比古琴要大得多。
古琴一般長約120-125公分,寬約20公分,厚約6公分。
古箏統一規格為1.63米。
差別之大,一目了然。
在古代,我國文人雅士幾乎家家都有古琴,是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
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中,古琴是必修樂器,孔子是想通過古琴來陶冶人的情性。
約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
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別稱雅號:“琴”、“七弦琴”。
作為保留最完整一種傳統音樂文化,古琴是最具代表性的。
秋望月手腕輕抬,指尖從琴弦上劃出一串滑音。
隨著這串滑音,輕快的曲風自指尖流出,仿若充滿生機的山巔上掛著飛瀑,飛流直下。
漸漸地,音樂越來越激昂,這段曲子在快節奏的推動下,滑向高潮,直達巔峰。
遠處遼闊的草地上遍地開起小花,搖曳向陽。
輕快的音調空靈悠遠,令聽者仿佛看到萬物複蘇的畫卷。
秋望月的心在這一刻煥然新生。
幹淨渾厚的琴聲非常有穿透力,並且極具感染力。
秋望月骨節纖細修長的手指飛快地在琴弦上劃過。
忽然,指尖一顫,力量漸變柔和,聲音逐轉平淡,最後,終止。
此曲《生機》,是她花了很長時間作詞作曲反複修改練成的。
若是以箏代琴,也許效果會更好。
因為箏的聲音更清亮,所以更適合演繹生命的力度。
秋望月想著,或許她可以在不忙的時候、或者每天早些去茶樓用古箏練一練。
撫摸了一下梧桐木琴麵,秋望月起身走出書房,回臥室洗漱休息。
……
早上,秋望月的生物鍾準時響起。
在床上做了簡單的拉伸,便換上一套灰色的運動套裝,去洗手間洗臉刷牙,下樓。
一樓客廳裏,她的爺爺奶奶正準備出去遛彎。
老人家覺少,起得比較早。
秋望月:“爺爺,奶奶,早。”
秋奶奶:“月牙兒,早。要出去跑步嗎?”
秋望月:“我陪爺爺奶奶出去遛遛彎。”
秋爺爺看著孫女笑得老臉上全是褶子:“好啊。你媽媽正在做早餐。我們出去走一圈回來剛好吃早餐。”
秋望月笑:“走吧,我們出門。”
說完攙著兩位老人邁出門,還不忘回頭向廚房裏忙活的她媽打招呼。
秋爺爺:“月牙兒,也不多穿件外套。”
秋望月甜笑:“爺爺,我穿了厚厚的打底衣,不冷的。”
秋奶奶:“我們月牙兒知冷知熱,你這個老頭子少操些心了。”
秋望月眼睛眯成月牙狀:“爺爺,奶奶,今天我有朋友過來,可能會到家裏,是涼涼他們一家人。前幾天都在林桂,今天下來朔陽。”
秋奶奶:“好啊!那小丫頭跟你做了這麽久的朋友,還是第一次來家裏呢。讓你媽媽多準備些好吃的招待他們。”
秋奶奶很高興,孫女最好的朋友過來旅遊,自然也想見見。
家裏人都知道月牙兒有個好朋友叫涼涼,她的房間裏掛著很多兩人的合影。
秋望月眨巴了一下桃花眼:“呃,還有個事兒,涼涼哥哥的兒子叫我幹媽。”
秋爺爺秋奶奶有些吃驚。
孫女從沒跟他們說過這件事。
秋望月微窘:“孩子很可愛。幾個月大便沒了父母。挺可憐的。”
她和夏涼月做了近十年的朋友,雖然沒見過彼此的家人,但底細都知道的。
涼涼的大哥大嫂意外去世的時候,孩子才五個月大。
她二哥又沒結婚,這小包子是誰的,已經很明顯了。
小包子:“什麽是幹媽?”
秋望月:“……幹媽也是媽媽。”
小包子:“可是我想叫媽媽。”
秋望月:“……”
你叫媽媽,我不敢讓你來家裏啊!她爺爺奶奶年紀很大了,不經嚇!
包子爸垂頭看著小包子悶笑出聲。
秋望月聽到電話那頭包子爸的笑聲,臉上有些臊熱。
包子爸仿佛隔著手機看到秋望月的窘迫,對著電話說:“我來跟孩子解釋。”
秋望月明顯鬆了一口氣:“謝謝夏先生。”
包子爸:“是小然給你添麻煩了,該說謝謝的是我。”
秋望月:“夏先生,您太客氣了。”
包子爸輕笑:“好,不客氣。小然,說再見。”
小包子:“媽媽再見。”
秋望月:“寶貝再見。”
掛了電話,凝視了一會這個號碼,存進手機裏,備注:他爸爸。
把手機放在書桌上,走回琴台前坐下,纖細的手指劃過琴弦。
相對於古箏,她喜歡古琴更多一些。
古琴是中華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曆史非常悠久,是中華國最早的彈弦樂器,傳說為“伏羲”、“神農”所造。
古箏則晚得多,它形成於秦代。
相傳秦時有婉無義者,將瑟(樂器)傳與兩個女子,二女要爭,引破為二,所以稱“秦箏”。
唐趙磷《因話錄》中記述:“箏,秦樂也,乃琴之流(一作琴)。古瑟五十弦,自黃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後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爭之,又破為二。箏之名自此始。”
古琴與古箏有較大不同。
古箏是“聲多音少“,古琴是”音多聲少“。
古琴雖然隻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寬達四個多八度,借助麵板上的琴徴,可以彈奏出許許多多的泛音和按音。
它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渾厚,古樸典雅,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華國民族特色。
古琴演奏技巧複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異常豐富,極有內涵。
故古時被文人雅士列為“琴、棋、書、畫”之首。
而古箏基本上是一弦1-2個音,同一弦中移動琴碼,可以調節音高,音域寬廣,音量宏大,音色淳厚優美,悠揚悅耳。
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朝後稱”減字譜“。
而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在幾乎見不到了。如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在體積上,古箏比古琴要大得多。
古琴一般長約120-125公分,寬約20公分,厚約6公分。
古箏統一規格為1.63米。
差別之大,一目了然。
在古代,我國文人雅士幾乎家家都有古琴,是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
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中,古琴是必修樂器,孔子是想通過古琴來陶冶人的情性。
約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
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別稱雅號:“琴”、“七弦琴”。
作為保留最完整一種傳統音樂文化,古琴是最具代表性的。
秋望月手腕輕抬,指尖從琴弦上劃出一串滑音。
隨著這串滑音,輕快的曲風自指尖流出,仿若充滿生機的山巔上掛著飛瀑,飛流直下。
漸漸地,音樂越來越激昂,這段曲子在快節奏的推動下,滑向高潮,直達巔峰。
遠處遼闊的草地上遍地開起小花,搖曳向陽。
輕快的音調空靈悠遠,令聽者仿佛看到萬物複蘇的畫卷。
秋望月的心在這一刻煥然新生。
幹淨渾厚的琴聲非常有穿透力,並且極具感染力。
秋望月骨節纖細修長的手指飛快地在琴弦上劃過。
忽然,指尖一顫,力量漸變柔和,聲音逐轉平淡,最後,終止。
此曲《生機》,是她花了很長時間作詞作曲反複修改練成的。
若是以箏代琴,也許效果會更好。
因為箏的聲音更清亮,所以更適合演繹生命的力度。
秋望月想著,或許她可以在不忙的時候、或者每天早些去茶樓用古箏練一練。
撫摸了一下梧桐木琴麵,秋望月起身走出書房,回臥室洗漱休息。
……
早上,秋望月的生物鍾準時響起。
在床上做了簡單的拉伸,便換上一套灰色的運動套裝,去洗手間洗臉刷牙,下樓。
一樓客廳裏,她的爺爺奶奶正準備出去遛彎。
老人家覺少,起得比較早。
秋望月:“爺爺,奶奶,早。”
秋奶奶:“月牙兒,早。要出去跑步嗎?”
秋望月:“我陪爺爺奶奶出去遛遛彎。”
秋爺爺看著孫女笑得老臉上全是褶子:“好啊。你媽媽正在做早餐。我們出去走一圈回來剛好吃早餐。”
秋望月笑:“走吧,我們出門。”
說完攙著兩位老人邁出門,還不忘回頭向廚房裏忙活的她媽打招呼。
秋爺爺:“月牙兒,也不多穿件外套。”
秋望月甜笑:“爺爺,我穿了厚厚的打底衣,不冷的。”
秋奶奶:“我們月牙兒知冷知熱,你這個老頭子少操些心了。”
秋望月眼睛眯成月牙狀:“爺爺,奶奶,今天我有朋友過來,可能會到家裏,是涼涼他們一家人。前幾天都在林桂,今天下來朔陽。”
秋奶奶:“好啊!那小丫頭跟你做了這麽久的朋友,還是第一次來家裏呢。讓你媽媽多準備些好吃的招待他們。”
秋奶奶很高興,孫女最好的朋友過來旅遊,自然也想見見。
家裏人都知道月牙兒有個好朋友叫涼涼,她的房間裏掛著很多兩人的合影。
秋望月眨巴了一下桃花眼:“呃,還有個事兒,涼涼哥哥的兒子叫我幹媽。”
秋爺爺秋奶奶有些吃驚。
孫女從沒跟他們說過這件事。
秋望月微窘:“孩子很可愛。幾個月大便沒了父母。挺可憐的。”
她和夏涼月做了近十年的朋友,雖然沒見過彼此的家人,但底細都知道的。
涼涼的大哥大嫂意外去世的時候,孩子才五個月大。
她二哥又沒結婚,這小包子是誰的,已經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