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大堂裏與夫人喋喋不休的韓春方,在看清來人之後,似有千言萬語卡在了喉嚨裏,張大了嘴卻不知該如何安慰女兒。
韓雨晴跪倒在韓春方腳邊,哭著說:“爹爹,請收回成命吧,女兒實不想嫁給那個素未謀麵的人。”
韓春方苦歎道:“晴兒,你這是何苦,唉!”
他行醫數十年來,不知道醫治過多少患者,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卻知道在這個世上唯有一種病最難治,那就是心病。
以韓春方識人的本領,很早就看出韓雨晴和妻子都對徐明百般嫌棄,打心眼裏瞧不起這個生活在長安城郊的小子。
奈何早在二十年前的時候,韓春方就已經與徐明父親定下了這門娃娃親。原本隨著徐父的離世,這件事早被他埋在了記憶中,可不知中了什麽邪,前些日子他經常夢見徐定一,夢見那段兩人結伴采藥深山、互相勉勵學習醫術的少年時光。
醒來時經常心神不寧,輾轉達旦,時常想起如果不是徐定一救他一命,韓春方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這些年他把精力都放到了韓家醫館,疏於對徐明母子的關照,現在於情於理都不能毀約。
否則的話,不僅是韓家對不起徐家的恩情,最重要的是過不去韓春方心裏的那道坎。
思前想後,韓春方無奈地搖了搖頭。
“晴兒,你是爹的女兒,我怎麽能不疼你。”
他雙手用力的揉了揉太陽穴,繼續道:“正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你們婚宴都辦了,就該遵循為婦之道。”
“爹……”
察覺到韓春方低沉的語氣,韓雨晴默默低下了頭。
她之所以會在婚宴上閉門不見,的確是老夫人出的主意,意在逃過、否認這門婚事。
可是追本溯源,還是在於她自己接受不了徐明,畢竟她早已心有所屬,怎能委身於徐明?
念及此,韓雨晴的語氣更為堅定了:“爹,女兒死也不嫁給那個人!”
“是啊,春方……你說你這又是何必呢?”
韓春方怔怔的望著兩人,麵露思索。
老夫人見韓春方似要回心轉意,連忙在一旁煽風點火:“你倒是跟我們娘倆說說,為何執意要讓雨晴下嫁?”
她早就看徐明不順眼了,這樣一個窮小子,何德何能配得上自家女兒這般金枝玉葉?
更何況,就在幾個時辰前,徐明還在韓家晚宴上對韓朗大加羞辱,此舉無異於當眾折了韓家的麵子,這叫她怎能忍氣吞聲?
麵對女兒與妻子的勸說哀求,韓春方微微皺起了眉。
片刻後,他終於搖了搖頭,不容置疑的說:“這件事沒得商量,既然我已與恩公有言在先,就絕不會辜負他的一片恩情,如此他也可在九泉之下瞑目了。”
此話一出,韓雨晴和老夫人同時一怔,皆從對方眼裏看到了一抹苦澀。
她們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向耳根子鬆軟的韓春方,偏偏會在這件事上如此固執,仿佛是魔怔了一般。
“雨晴,明日你便叫人去徐王村,把徐明請回府上。”
“記住……定要好好招待,不可無禮。”
韓春方撂下意味深長的一句話,便不再說話,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
一時間,大堂裏的氛圍格外壓抑,老夫人也不敢插半句嘴。
雖說她平時韓府上下都由她操持,看似一言九鼎,可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韓春方的默許之下。
眼下韓春方已經打定主意招徐明入贅,她也無話可說了,隻得暫且妥協,日後再另尋他法。
“老爺這脾氣,跟年輕時一點沒變。”
她瞥了一眼韓春方,對韓雨晴溫言道:“晴兒,你先起來吧,別涼壞了身子。”
韓雨晴的眼淚簌簌的掉下來,搖晃著扶著桌角站了起來,用幾不可聞卻無比堅定的語氣道:“我絕不嫁給他!”
說完頭也不回地向外跑去,遠處還隱隱能聽到她傷心的嗚咽聲。
看到這一幕,老夫人心疼不已,神情複雜地看向了韓春方。
“你這老郎中,真是要把女兒逼死才罷休?”
……
翌日清晨,天還蒙蒙亮,徐王村便響起了雞叫。
在這樣一個貧瘠偏僻的小地方,幾乎挨家挨戶都以務農為生,早早便扛著鋤頭下田去了。
當他們在田間忙碌之際,一處茅屋卻傳來朗朗讀書聲。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
循著聲音望去,赫然是一名麵容清秀的青年,正捧著一本淘來的舊書仔細琢磨,在其封皮上是兩個大字《素問》。
讀書之人,正是徐明。
經過昨夜的一番詢問打聽,他大致了解了唐代太醫署的入學流程,以及所學所授所需。
他知道即使入學以後,也並非馬上就能接觸一些專業性醫學內容,而是要從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學起,例如《素問》、《神農本草經》這樣的書籍。
其次,太醫署的醫官會根據學子的特長及愛好,進行分科教學,有的三年,有的五年,最長者甚至達到七年之久,而在畢業之際還會安排坐診實踐。
不過對於徐明而言,當務之急還是這入學考試。
拿手裏的這本《素問》來說,內容廣博而深奧,為中醫理論之淵藪,不僅有養生氣功之理論,還涉及到人與自然相參相應之學說,涵蓋麵非常廣。
想要將這本書吃透,可不僅僅是通讀幾遍就能達到的。
思及此,徐明長舒一口氣,撇去心中浮躁的心思,繼續品味著書中的一字一句。
“明兒,你渴不渴?娘給你燒了點水。”
恰巧這時,母親趙氏微笑著走入房內,手裏還端著一碗冒著熱氣的茶水。
她看著徐明苦讀醫書的樣子,不僅內心湧起暖流,就連這眼眶也在不知不覺中濕潤了。
回想當初丈夫還在的時候,徐明也是這般勤奮好學,可惜在丈夫死後便一蹶不振了。
沒想到從韓家回來以後,兒子不僅拾起了讀書的念頭,整個人氣質更是陡然一變,令她越發覺得有出息了。
“謝謝娘。”
徐明微微頷首,正好喉嚨幹澀,便一口將茶水飲下了肚子,頓時覺得神清氣爽。
趙蘭為了能讓他及時喝上,特地吹了好久的熱氣。
兒子大醉一場後,哪裏都變好了,就是染上了要喝熱水的習慣。
“那你先讀著,娘去院子裏瞧瞧。”
趙蘭一隻腳剛踏出屋門,院門口就響起了喊聲。
“大娘,明哥在家嗎?”
她看了看來人,聞言停下腳步:“是冬生啊,徐明正在讀書呢,你找他有事嗎。””
說完她側身向屋中正在讀書的徐明望了一眼,猶豫著要不要讓劉冬生進去。
“這不,我一早販了幾筐青菜,想找明哥陪我去通衢大道邊上的早市賣掉。”
趙蘭剛要拒絕,隻聽徐明在裏麵喊道:“娘,是冬生來了嗎?”
劉冬生側頭向屋裏張望,看到徐明的身影,興奮的喊道:“明哥,快跟我走,今兒通衢大道開市,你嘴皮子利索,幫我去把青菜賣掉吧。”
徐明笑著把書丟在木桌上,伸了個懶腰。
“好,我正好讀累了,和你去鬆鬆筋骨。”
劉冬生是徐明在村裏為數不多的朋友,他的命比徐明還苦,父親早逝,母親前幾年也癱在床上,家裏全靠他一個人操持。
也許是命運相似,倆人從小就要好,正因如此,徐明每次都盡力幫助冬生。
唐朝早期市坊製度比較嚴格,有專門的管理機構,中唐以後,政治混亂,長安城除東市和西市之外在許多交通要道或江邊出現了民間私設的市場,劉冬生和徐明要去的,就是長安城邊通衢大道旁的一處民市。
韓雨晴跪倒在韓春方腳邊,哭著說:“爹爹,請收回成命吧,女兒實不想嫁給那個素未謀麵的人。”
韓春方苦歎道:“晴兒,你這是何苦,唉!”
他行醫數十年來,不知道醫治過多少患者,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卻知道在這個世上唯有一種病最難治,那就是心病。
以韓春方識人的本領,很早就看出韓雨晴和妻子都對徐明百般嫌棄,打心眼裏瞧不起這個生活在長安城郊的小子。
奈何早在二十年前的時候,韓春方就已經與徐明父親定下了這門娃娃親。原本隨著徐父的離世,這件事早被他埋在了記憶中,可不知中了什麽邪,前些日子他經常夢見徐定一,夢見那段兩人結伴采藥深山、互相勉勵學習醫術的少年時光。
醒來時經常心神不寧,輾轉達旦,時常想起如果不是徐定一救他一命,韓春方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這些年他把精力都放到了韓家醫館,疏於對徐明母子的關照,現在於情於理都不能毀約。
否則的話,不僅是韓家對不起徐家的恩情,最重要的是過不去韓春方心裏的那道坎。
思前想後,韓春方無奈地搖了搖頭。
“晴兒,你是爹的女兒,我怎麽能不疼你。”
他雙手用力的揉了揉太陽穴,繼續道:“正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你們婚宴都辦了,就該遵循為婦之道。”
“爹……”
察覺到韓春方低沉的語氣,韓雨晴默默低下了頭。
她之所以會在婚宴上閉門不見,的確是老夫人出的主意,意在逃過、否認這門婚事。
可是追本溯源,還是在於她自己接受不了徐明,畢竟她早已心有所屬,怎能委身於徐明?
念及此,韓雨晴的語氣更為堅定了:“爹,女兒死也不嫁給那個人!”
“是啊,春方……你說你這又是何必呢?”
韓春方怔怔的望著兩人,麵露思索。
老夫人見韓春方似要回心轉意,連忙在一旁煽風點火:“你倒是跟我們娘倆說說,為何執意要讓雨晴下嫁?”
她早就看徐明不順眼了,這樣一個窮小子,何德何能配得上自家女兒這般金枝玉葉?
更何況,就在幾個時辰前,徐明還在韓家晚宴上對韓朗大加羞辱,此舉無異於當眾折了韓家的麵子,這叫她怎能忍氣吞聲?
麵對女兒與妻子的勸說哀求,韓春方微微皺起了眉。
片刻後,他終於搖了搖頭,不容置疑的說:“這件事沒得商量,既然我已與恩公有言在先,就絕不會辜負他的一片恩情,如此他也可在九泉之下瞑目了。”
此話一出,韓雨晴和老夫人同時一怔,皆從對方眼裏看到了一抹苦澀。
她們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向耳根子鬆軟的韓春方,偏偏會在這件事上如此固執,仿佛是魔怔了一般。
“雨晴,明日你便叫人去徐王村,把徐明請回府上。”
“記住……定要好好招待,不可無禮。”
韓春方撂下意味深長的一句話,便不再說話,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
一時間,大堂裏的氛圍格外壓抑,老夫人也不敢插半句嘴。
雖說她平時韓府上下都由她操持,看似一言九鼎,可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韓春方的默許之下。
眼下韓春方已經打定主意招徐明入贅,她也無話可說了,隻得暫且妥協,日後再另尋他法。
“老爺這脾氣,跟年輕時一點沒變。”
她瞥了一眼韓春方,對韓雨晴溫言道:“晴兒,你先起來吧,別涼壞了身子。”
韓雨晴的眼淚簌簌的掉下來,搖晃著扶著桌角站了起來,用幾不可聞卻無比堅定的語氣道:“我絕不嫁給他!”
說完頭也不回地向外跑去,遠處還隱隱能聽到她傷心的嗚咽聲。
看到這一幕,老夫人心疼不已,神情複雜地看向了韓春方。
“你這老郎中,真是要把女兒逼死才罷休?”
……
翌日清晨,天還蒙蒙亮,徐王村便響起了雞叫。
在這樣一個貧瘠偏僻的小地方,幾乎挨家挨戶都以務農為生,早早便扛著鋤頭下田去了。
當他們在田間忙碌之際,一處茅屋卻傳來朗朗讀書聲。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
循著聲音望去,赫然是一名麵容清秀的青年,正捧著一本淘來的舊書仔細琢磨,在其封皮上是兩個大字《素問》。
讀書之人,正是徐明。
經過昨夜的一番詢問打聽,他大致了解了唐代太醫署的入學流程,以及所學所授所需。
他知道即使入學以後,也並非馬上就能接觸一些專業性醫學內容,而是要從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學起,例如《素問》、《神農本草經》這樣的書籍。
其次,太醫署的醫官會根據學子的特長及愛好,進行分科教學,有的三年,有的五年,最長者甚至達到七年之久,而在畢業之際還會安排坐診實踐。
不過對於徐明而言,當務之急還是這入學考試。
拿手裏的這本《素問》來說,內容廣博而深奧,為中醫理論之淵藪,不僅有養生氣功之理論,還涉及到人與自然相參相應之學說,涵蓋麵非常廣。
想要將這本書吃透,可不僅僅是通讀幾遍就能達到的。
思及此,徐明長舒一口氣,撇去心中浮躁的心思,繼續品味著書中的一字一句。
“明兒,你渴不渴?娘給你燒了點水。”
恰巧這時,母親趙氏微笑著走入房內,手裏還端著一碗冒著熱氣的茶水。
她看著徐明苦讀醫書的樣子,不僅內心湧起暖流,就連這眼眶也在不知不覺中濕潤了。
回想當初丈夫還在的時候,徐明也是這般勤奮好學,可惜在丈夫死後便一蹶不振了。
沒想到從韓家回來以後,兒子不僅拾起了讀書的念頭,整個人氣質更是陡然一變,令她越發覺得有出息了。
“謝謝娘。”
徐明微微頷首,正好喉嚨幹澀,便一口將茶水飲下了肚子,頓時覺得神清氣爽。
趙蘭為了能讓他及時喝上,特地吹了好久的熱氣。
兒子大醉一場後,哪裏都變好了,就是染上了要喝熱水的習慣。
“那你先讀著,娘去院子裏瞧瞧。”
趙蘭一隻腳剛踏出屋門,院門口就響起了喊聲。
“大娘,明哥在家嗎?”
她看了看來人,聞言停下腳步:“是冬生啊,徐明正在讀書呢,你找他有事嗎。””
說完她側身向屋中正在讀書的徐明望了一眼,猶豫著要不要讓劉冬生進去。
“這不,我一早販了幾筐青菜,想找明哥陪我去通衢大道邊上的早市賣掉。”
趙蘭剛要拒絕,隻聽徐明在裏麵喊道:“娘,是冬生來了嗎?”
劉冬生側頭向屋裏張望,看到徐明的身影,興奮的喊道:“明哥,快跟我走,今兒通衢大道開市,你嘴皮子利索,幫我去把青菜賣掉吧。”
徐明笑著把書丟在木桌上,伸了個懶腰。
“好,我正好讀累了,和你去鬆鬆筋骨。”
劉冬生是徐明在村裏為數不多的朋友,他的命比徐明還苦,父親早逝,母親前幾年也癱在床上,家裏全靠他一個人操持。
也許是命運相似,倆人從小就要好,正因如此,徐明每次都盡力幫助冬生。
唐朝早期市坊製度比較嚴格,有專門的管理機構,中唐以後,政治混亂,長安城除東市和西市之外在許多交通要道或江邊出現了民間私設的市場,劉冬生和徐明要去的,就是長安城邊通衢大道旁的一處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