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又是一個修煉‘行軍訣’的人,巧合嗎?還是......”
觀戰席上,衛法瞅了瞅在一旁依舊不省人事的章揚,琢磨著是不是要搭一把手,將他的意識喚回來。
說真的,衛法特別能理解章揚為什麽會暈厥,畢竟他第一次見秦風時,那可是連兩息都沒撐過,直接就被虞山妖修給抬了回去。相比之下,章揚能靠著個人意誌抵抗到這個份兒上,也實屬不易了。
至於秦風,已經在衛戎與冉和身受重傷之時,飛回點將台上。沒了秦風的壓製,觀戰席的氛圍立刻輕鬆了不少,仿佛之前那一柄斬首大刀懸在每個人的脖頸處,稍有不慎就會身首異處。
“喂,喂!還特麽躺屍呢!兵還招不招呐?”衛法不動聲色,以靈識為引,侵入章揚的丹田之內,準備以刺激章揚的元丹為手段,讓其從昏眠中蘇醒,這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行軍訣!起!”
不得不承認,衛法想的法子確實很有效,章揚之前還一眨不眨的雙目,現在居然有了眨眼的動作,連眼瞳都本能地轉動了好幾圈,相信再過不久,章揚就能徹底恢複意識。
而衛法的手段之所以這麽立竿見影,還是因為他所修的功法與章揚完全相同,皆是“行軍訣”。
雖然二人的修煉方向、修煉成果、修煉感悟略有不同,但衛法對章揚體內元丹的刺激,無異於從外界給章揚帶來了一場久旱逢甘露的及時雨!且由於同源,故吸收起來極為順暢,毫無生澀排斥之感。
“我估摸著,這算救命之恩吧。你說呢?”
“少往自己臉上貼金,我以前救過你多少次?你還好意思跟我講這個?”終於恢複神智的章揚渾身一抖,像是要把身上所有的不痛快通通抖掉,“我聽說你沒事兒老往虞山跑,不會就是去找那秦風吧?”
衛法瞟了章揚一眼,隨即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來:“你這個‘聽說’,倒是聽的蠻準確的嘛~怎麽,有人在軍中散布我的謠言?說我通敵叛國?還是宣揚人妖殊途,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類的?”
聽聞這話,章揚臉上露出極其不自然的神色,甚至連衛法瞟過來的目光都不敢接,隻好尷尬地看向點將台,說著語焉不詳的話:“我隻是個小小的百夫長,若是一般的小兵小卒亂嚼舌頭,我還能略施懲戒。隻是這次......關於你的傳言......我隻能說很抱歉。”
“章揚,你入伍怎麽著也有個百八十年了吧。這麽長的時間,為我衛國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卻依然隻是一名百夫長,你真的覺得這樣就可以了麽?哪怕你得到了軍部的推薦,有幸來衛都城招兵。”
衛法收回目光,語調既不激昂,也沒有任何挑唆之意,平靜地仿佛在說旁人的事。其實招兵這件事,往小了說,是在為軍隊擴充兵員;往大了說,就是軍部給你一個機會,讓你招兵買馬,讓你羽翼漸豐。
這就和把豬養肥後再屠宰上桌是一個道理,莫須有的罪名更是要多少有多少,隻要奪了他的兵權,那章揚完全就是在為別人做嫁衣。
究其原因,還是由於他不是正統的衛六家之人,換句話說,章揚的背景最幹淨的。他可以成為衛六家任何一家手中鋒利的刀,卻也能在衛六家身後毫不猶豫地捅刀子。誰用章揚,誰就會承受另外五家多一分的敵意,所以抑製其發展前途,才是讓所有人都安心的做法。
那麽問題來了?軍部到底是受哪一家的命令,指派章揚來衛都城招兵的呢?當然,這或許隻是一趟普普通通的招兵之行而已,就像當初章揚自己去應招一樣,但如果十成中有一成不是這個原因呢?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別說一成,哪怕隻有半成,就憑章揚“百夫長”的身份,又有誰願意去保他,為他求情,為他伸冤呢?未雨綢繆永遠不是壞事,人,總歸是要自救的。
“參軍至今,已有九十七年零八月又三十一日,我還從未回家看一看,雖然每年都有軍務人員負責將靈簡傳遞回來......不是我不孝,隻是軍紀擺在那裏,將階不到千夫長,沒有那樣的權限啊。”
章揚沒有直接回答衛法的問題,而是好像在刻意回避話題,說起歸鄉探親的事。也許連章揚本人都沒有發現,此時自己的眼神,不再是威嚴正派,而是暗含陰翳凶狠,宛若要將眼前的光和影,通通囊括進瞳孔裏似的。什麽狗屁《萬族約法》?他連完整的拓本都沒見過!
“台上那二人,是如何落得這般田地的?”
話題再轉,章揚突然向衛法詢問起衛戎和冉和的狀況,其語調低沉,一聽就知道是有心事。隻是這種變化如何能逃過衛法的耳朵呢?
“未羊場合的衛戎是個修煉‘行軍訣’的預備役,家中估計有退下去的老兵。對了,我見他戰鬥之時,會時不時往這邊看過來。這麽年輕我估摸著也不像與你有何關係,但有可能是你哪位老相識的後輩,最後逆轉戰局也是憑著一式‘虎嘯龍吟震山河’。”
衛法沒有過多提及戰鬥的過程,在他看來,若是章揚有意招納,必定會尋個機會親自試招,所以用不著他多此一舉。
“另外一個是申猴場合的冉和,使一手齊眉棍,攻防之間看不出是哪裏的路數。雖然一度在戰局中占盡上風,但因其操之過急,反而錯失好局,落得個與衛戎兩敗俱傷的下場。大致情況就是這樣。”
言及此處,衛法多的也不願多說,所謂言多必失,有時需要當事人自己去領會話裏的意思。至於領悟成什麽樣,就不關他的事了。
“平局......在平局的情況下,一般司禮會如何評判?”章揚眉頭緊皺,眼中精光閃閃,不斷分析著二人的優劣得失,“衛戎自不必說,那冉和若是棍棒之間沒有路數,這一身修為又是從何處修來?或許單論因緣際遇,這冉和還在衛戎之上。”
“怎麽?我瞅你這意思,是相中那冉和了?”衛法將目光轉移到冉和身上,其實相比之下,他更看好衛戎。
“哪有你說的那麽絕對,你別誤解我的意思。”章揚單手握拳,露出誌在必得之勢,“兩個我都要!加衛野一起正好三個。”
“是麽?你說怎樣就怎樣。”衛法並未表示反對,當然,也沒有拍手以示支持,反而是露出一副回憶的表情,繼續說到,“據我所知,在衛家十數次的門主之戰中,平手的戰局也是寥寥無幾。不過最近的一次,倒是可以追溯到當代門主與副門主之間的那場平局。”
言及此處,衛法又將目光投向站在點將台之上的司禮昭漫:“上一屆門主之戰的鬥法決戰,現任門主與副門主戰成平手,但當時的司禮卻是宣布二人皆為勝者,故門主的歸屬最後是由衛家自己確定的,具體細節不明。所以你要問我司禮會如何評判,我隻能說我也不知道,一切要看昭漫的意思。”
“昭漫麽......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從她身上我雖然並感受不到任何威脅,但我的直覺卻一再告誡我,絕對不要去招惹這個女人。”章揚轉過頭,看向一旁努力憋笑的衛法,不由得眉毛擰成一股繩,“你蔫兒壞地笑什麽呢?你是不是有什麽重要的情報沒有告訴我!你還笑?我說衛法,你這可太不仗義了啊!”
衛法沒法不笑,盡管那隻是百裏朽的一己之見,無異於捕風捉影,沒有一點真憑實據,可衛法就是覺得,大概還真讓百裏朽給蒙對了。
但這個結論太過驚世駭俗!有了前車之鑒的衛法還真不敢隨隨便便和別人絮叨此事。俗語有雲: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他衛法要是因為大嘴巴而壞了秦風的好事,他這條小命,怕是別想再要了。
“我......我沒事。我就突然覺得肚子疼,大概是那烤雞沒烤熟,鬧肚子了。”言語之間,衛法將肚子緊緊捂住,彎著腰,貌似忍得非常辛苦,“比起我,你還是先關心台上那兩位吧。要是他倆都成功晉級,順勢進入高層的視野,你再想和那幫家夥搶人,怕是難上加難了。”
衛法此話一出,章揚的注意力頓時便被轉移大半——畢竟若是事態真如衛法所說的那樣發展,衛戎和冉和很可能就會成為衛六家其中兩家的手中棋子。也許這兩枚棋子並不如何重要,但沒有哪位掌棋者會任由別人奪走自己手中的棋子,因為這事關“衛六家”的威嚴。
而就在這時,一直注視著衛戎與冉和的昭漫,終於發布結果了,沒有煽情,沒有轉折,隻有平鋪直敘:“未羊場合衛戎,與申猴場合冉和,二人因身受重傷,喪失戰鬥能力,短時間內亦無法恢複意識。故本司禮宣布——二人皆負。本場比試,沒有勝者。六監事皆無異議。”
觀戰席上,衛法瞅了瞅在一旁依舊不省人事的章揚,琢磨著是不是要搭一把手,將他的意識喚回來。
說真的,衛法特別能理解章揚為什麽會暈厥,畢竟他第一次見秦風時,那可是連兩息都沒撐過,直接就被虞山妖修給抬了回去。相比之下,章揚能靠著個人意誌抵抗到這個份兒上,也實屬不易了。
至於秦風,已經在衛戎與冉和身受重傷之時,飛回點將台上。沒了秦風的壓製,觀戰席的氛圍立刻輕鬆了不少,仿佛之前那一柄斬首大刀懸在每個人的脖頸處,稍有不慎就會身首異處。
“喂,喂!還特麽躺屍呢!兵還招不招呐?”衛法不動聲色,以靈識為引,侵入章揚的丹田之內,準備以刺激章揚的元丹為手段,讓其從昏眠中蘇醒,這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行軍訣!起!”
不得不承認,衛法想的法子確實很有效,章揚之前還一眨不眨的雙目,現在居然有了眨眼的動作,連眼瞳都本能地轉動了好幾圈,相信再過不久,章揚就能徹底恢複意識。
而衛法的手段之所以這麽立竿見影,還是因為他所修的功法與章揚完全相同,皆是“行軍訣”。
雖然二人的修煉方向、修煉成果、修煉感悟略有不同,但衛法對章揚體內元丹的刺激,無異於從外界給章揚帶來了一場久旱逢甘露的及時雨!且由於同源,故吸收起來極為順暢,毫無生澀排斥之感。
“我估摸著,這算救命之恩吧。你說呢?”
“少往自己臉上貼金,我以前救過你多少次?你還好意思跟我講這個?”終於恢複神智的章揚渾身一抖,像是要把身上所有的不痛快通通抖掉,“我聽說你沒事兒老往虞山跑,不會就是去找那秦風吧?”
衛法瞟了章揚一眼,隨即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來:“你這個‘聽說’,倒是聽的蠻準確的嘛~怎麽,有人在軍中散布我的謠言?說我通敵叛國?還是宣揚人妖殊途,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類的?”
聽聞這話,章揚臉上露出極其不自然的神色,甚至連衛法瞟過來的目光都不敢接,隻好尷尬地看向點將台,說著語焉不詳的話:“我隻是個小小的百夫長,若是一般的小兵小卒亂嚼舌頭,我還能略施懲戒。隻是這次......關於你的傳言......我隻能說很抱歉。”
“章揚,你入伍怎麽著也有個百八十年了吧。這麽長的時間,為我衛國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卻依然隻是一名百夫長,你真的覺得這樣就可以了麽?哪怕你得到了軍部的推薦,有幸來衛都城招兵。”
衛法收回目光,語調既不激昂,也沒有任何挑唆之意,平靜地仿佛在說旁人的事。其實招兵這件事,往小了說,是在為軍隊擴充兵員;往大了說,就是軍部給你一個機會,讓你招兵買馬,讓你羽翼漸豐。
這就和把豬養肥後再屠宰上桌是一個道理,莫須有的罪名更是要多少有多少,隻要奪了他的兵權,那章揚完全就是在為別人做嫁衣。
究其原因,還是由於他不是正統的衛六家之人,換句話說,章揚的背景最幹淨的。他可以成為衛六家任何一家手中鋒利的刀,卻也能在衛六家身後毫不猶豫地捅刀子。誰用章揚,誰就會承受另外五家多一分的敵意,所以抑製其發展前途,才是讓所有人都安心的做法。
那麽問題來了?軍部到底是受哪一家的命令,指派章揚來衛都城招兵的呢?當然,這或許隻是一趟普普通通的招兵之行而已,就像當初章揚自己去應招一樣,但如果十成中有一成不是這個原因呢?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別說一成,哪怕隻有半成,就憑章揚“百夫長”的身份,又有誰願意去保他,為他求情,為他伸冤呢?未雨綢繆永遠不是壞事,人,總歸是要自救的。
“參軍至今,已有九十七年零八月又三十一日,我還從未回家看一看,雖然每年都有軍務人員負責將靈簡傳遞回來......不是我不孝,隻是軍紀擺在那裏,將階不到千夫長,沒有那樣的權限啊。”
章揚沒有直接回答衛法的問題,而是好像在刻意回避話題,說起歸鄉探親的事。也許連章揚本人都沒有發現,此時自己的眼神,不再是威嚴正派,而是暗含陰翳凶狠,宛若要將眼前的光和影,通通囊括進瞳孔裏似的。什麽狗屁《萬族約法》?他連完整的拓本都沒見過!
“台上那二人,是如何落得這般田地的?”
話題再轉,章揚突然向衛法詢問起衛戎和冉和的狀況,其語調低沉,一聽就知道是有心事。隻是這種變化如何能逃過衛法的耳朵呢?
“未羊場合的衛戎是個修煉‘行軍訣’的預備役,家中估計有退下去的老兵。對了,我見他戰鬥之時,會時不時往這邊看過來。這麽年輕我估摸著也不像與你有何關係,但有可能是你哪位老相識的後輩,最後逆轉戰局也是憑著一式‘虎嘯龍吟震山河’。”
衛法沒有過多提及戰鬥的過程,在他看來,若是章揚有意招納,必定會尋個機會親自試招,所以用不著他多此一舉。
“另外一個是申猴場合的冉和,使一手齊眉棍,攻防之間看不出是哪裏的路數。雖然一度在戰局中占盡上風,但因其操之過急,反而錯失好局,落得個與衛戎兩敗俱傷的下場。大致情況就是這樣。”
言及此處,衛法多的也不願多說,所謂言多必失,有時需要當事人自己去領會話裏的意思。至於領悟成什麽樣,就不關他的事了。
“平局......在平局的情況下,一般司禮會如何評判?”章揚眉頭緊皺,眼中精光閃閃,不斷分析著二人的優劣得失,“衛戎自不必說,那冉和若是棍棒之間沒有路數,這一身修為又是從何處修來?或許單論因緣際遇,這冉和還在衛戎之上。”
“怎麽?我瞅你這意思,是相中那冉和了?”衛法將目光轉移到冉和身上,其實相比之下,他更看好衛戎。
“哪有你說的那麽絕對,你別誤解我的意思。”章揚單手握拳,露出誌在必得之勢,“兩個我都要!加衛野一起正好三個。”
“是麽?你說怎樣就怎樣。”衛法並未表示反對,當然,也沒有拍手以示支持,反而是露出一副回憶的表情,繼續說到,“據我所知,在衛家十數次的門主之戰中,平手的戰局也是寥寥無幾。不過最近的一次,倒是可以追溯到當代門主與副門主之間的那場平局。”
言及此處,衛法又將目光投向站在點將台之上的司禮昭漫:“上一屆門主之戰的鬥法決戰,現任門主與副門主戰成平手,但當時的司禮卻是宣布二人皆為勝者,故門主的歸屬最後是由衛家自己確定的,具體細節不明。所以你要問我司禮會如何評判,我隻能說我也不知道,一切要看昭漫的意思。”
“昭漫麽......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從她身上我雖然並感受不到任何威脅,但我的直覺卻一再告誡我,絕對不要去招惹這個女人。”章揚轉過頭,看向一旁努力憋笑的衛法,不由得眉毛擰成一股繩,“你蔫兒壞地笑什麽呢?你是不是有什麽重要的情報沒有告訴我!你還笑?我說衛法,你這可太不仗義了啊!”
衛法沒法不笑,盡管那隻是百裏朽的一己之見,無異於捕風捉影,沒有一點真憑實據,可衛法就是覺得,大概還真讓百裏朽給蒙對了。
但這個結論太過驚世駭俗!有了前車之鑒的衛法還真不敢隨隨便便和別人絮叨此事。俗語有雲: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他衛法要是因為大嘴巴而壞了秦風的好事,他這條小命,怕是別想再要了。
“我......我沒事。我就突然覺得肚子疼,大概是那烤雞沒烤熟,鬧肚子了。”言語之間,衛法將肚子緊緊捂住,彎著腰,貌似忍得非常辛苦,“比起我,你還是先關心台上那兩位吧。要是他倆都成功晉級,順勢進入高層的視野,你再想和那幫家夥搶人,怕是難上加難了。”
衛法此話一出,章揚的注意力頓時便被轉移大半——畢竟若是事態真如衛法所說的那樣發展,衛戎和冉和很可能就會成為衛六家其中兩家的手中棋子。也許這兩枚棋子並不如何重要,但沒有哪位掌棋者會任由別人奪走自己手中的棋子,因為這事關“衛六家”的威嚴。
而就在這時,一直注視著衛戎與冉和的昭漫,終於發布結果了,沒有煽情,沒有轉折,隻有平鋪直敘:“未羊場合衛戎,與申猴場合冉和,二人因身受重傷,喪失戰鬥能力,短時間內亦無法恢複意識。故本司禮宣布——二人皆負。本場比試,沒有勝者。六監事皆無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