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外萬死罪臣風垢,叩請商皇陛下萬安!”
風垢帶著一臉的惶恐和敬畏,向著高坐太陽神殿至尊主位上的帝乙大禮參拜。
看著再沒有半分梟雄豪橫之氣,直如一隻卑微螻蟻般匍匐在自己麵前之人,帝乙帶著些困惑向將此人押到自己麵前的楊劫問道:“小楊卿,此人當真便是那敵酋風垢?他怎地變成如此模樣?”
一旁的聞仲待楊劫解釋道:“陛下有所不知,曆代東夷王在繼承王位時,會同時由前任處繼承一隻上古凶獸之王三足金烏的精魄,得此精魄寄身,固然可令其一躍而擁有與陽神修士匹敵的實力,卻也會令其心性大受影響。如今風垢體內的金烏精魄已被人抽出,故此才恢複了他原本的性情。”
“聞太師博文廣識,罪臣佩服。”風垢先向聞仲奉承一句,然後帶著一臉委屈無辜向帝乙再次叩拜道,“陛下,罪臣過去的種種倒行逆施,都是受那金烏精魄的操控,自己實在是身不由己。天幸大商發仁義之師,不僅將那罪魁禍首收服,也拯救罪臣於水火。罪臣感銘五內,雖粉身碎骨,亦難報上朝天恩!”
帝乙聽他這一番話將兩國之間這一場大戰的責任盡推到那虛無縹緲的金烏精魄頭上,反將自己變成被大商拯救的受害者,不由得搖頭失笑道:“風垢,你此言敢是欺朕無知?那金烏精魄可以影響你的心性,卻蒙蔽不了你的心智。你所做的一切,皆是源自本心。那金烏精魄充其量隻是讓你有了將心中所思所想付諸行動的膽量。此次因你之故,不僅無數大商將士血灑疆場,連東夷軍民也大受戰火荼毒。如此滔天之惡,其實你三言兩語可以輕輕推脫?來人,速將此元凶罪魁推出去,斬訖報來!”
金口一開,下麵登時有站殿武士如狼似虎地闖上前來,鷹拿燕雀般將已駭得唇青麵白、張口無言的風垢拖了便走,不多時用托盤捧了一顆血淋淋的人頭送到帝乙麵前。
楊劫在一旁看得清楚,心知風垢之死實是必然的結果。此次大商與東夷之間的這一場大戰,表麵上是由風垢桀驁不馴,屢次挑起邊釁,後來更悍然斬殺大商使者引起,其實內中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楊劫曾聽陸壓道人語焉不詳地吐露隻言片語,似乎是與東夷九族創建太陽神教聚斂眾生信仰祈願之力有關。若果真如此,旁人帝乙都可赦免,惟獨風垢這太陽神教的教尊赦免不得。
處置了風垢之後,帝乙向下方分左右站立的眾臣笑道:“先前朕已許下賞格,如今卻是踐諾之時,楊劫上前!”
楊劫急忙快步走到當中拱手肅立:“微臣楊劫在此!”
帝乙朗聲道:“武威侯楊劫,自從軍東征以來,不避艱險,屢建奇功,此次更先登破城,生擒敵酋。朕既有前諾,此次絕無食言之理,特加封楊劫為武威王之爵,準其開府建衙,統兵四十萬鎮撫東夷。”
這一道旨意出口,殿內眾人無不駭然。若說楊劫獲封王爵已在情理之中,後麵開府統兵、鎮撫東夷之言便大出眾人意料之外。
楊劫縱然戰功卓著,但終究年歲尚淺,如何能夠擔當起鎮撫一方,而且是剛剛曆經大戰的東夷之地的重任。
在眾人或質疑、或豔羨、或嫉妒的目光注視下,楊劫卻是從容自若,絲毫沒有表現出麵對如此重任的局促緊張,向上施禮拜謝道:“陛下隆恩,微臣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帝乙將這八個字回味一番,不由大為欣慰地開懷笑道:“武威王耿耿忠心,可昭天地,也不枉朕如此器重與你!”
殿上封賞之後,帝乙和聞仲又私下與楊劫做了一番密談。
聞仲交代了兩件事情,其一是說明許給楊劫的四十萬人馬會從此次東征大軍中抽調,但這些人馬都是天下各路諸侯應朝廷征召而貢獻出來的,能否將他們收歸己用,還要看楊劫自己的手段;其二則是嚴令楊劫最要緊做好一件事——徹底取締太陽神教,東夷九族之內凡有言崇拜所謂太陽神者皆殺無赦。
楊劫知道這兩件事情一個涉及大商王權的鞏固,一個涉及更高層次信仰之爭,都極為重要又極難做好,卻還是坦然受命,並未現出絲毫遲疑礙難之色。
隨後帝乙又對楊劫說明今後東夷不會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東夷九族將隻有各族的族長而不再有統一的首領。已經由大商選出的各族新任族長每年會有一次會盟,商討解決各族之間的事務,而會盟的主持者卻會是楊劫這位鎮撫東夷的武威王。楊劫須要好生利用自己的身份權柄,一方麵好生安撫九族百姓,令他們盡快恢複生息,一方麵又要控製九族勢力的增長,避免其再次坐大生亂。
等到楊劫領命之後退出去,帝乙對聞仲道:“太師,你看楊劫是否能夠完成朕的托付?”
聞仲笑道:“陛下盡可安心,老臣親自教導此子數載,深知其為人年少,胸中卻極有丘壑,行事又最是穩重周全。再加上此次大戰之中,他無論在我大商軍中還是在作為敵人的東夷人心中,都已樹立了所向無敵的形象,因而實是收服軍心和鎮撫民心的不二人選。”
帝乙略一猶豫,忽地壓低了聲音問道:“太師也說了楊劫此人年紀雖小而心機極深。依你看來,他是否值得朕毫無保留的信任?”
聞仲也壓低了聲音答道:“老臣已經稟奏過陛下,楊劫為太清道尊親傳弟子,論輩分還要高過老臣,最終定要要歸於世外。紅塵之中一切富貴名利於他而言不過過眼雲煙。陛下既然信得過老臣,便也該信得過楊劫。何況楊劫在紅塵之中牽絆甚多,從這一點來說,他甚至比老臣更加可信!”
帝乙點頭道:“太師此言確是有理。既然如此,待班師回朝之後,朕須要先將三王兒與楊家那小丫頭的婚事訂下來。前次經過東魯時,東伯侯薑桓楚似有將女兒許配三王兒之意。若被他正式提出此事,朕便有些難做了……”
風垢帶著一臉的惶恐和敬畏,向著高坐太陽神殿至尊主位上的帝乙大禮參拜。
看著再沒有半分梟雄豪橫之氣,直如一隻卑微螻蟻般匍匐在自己麵前之人,帝乙帶著些困惑向將此人押到自己麵前的楊劫問道:“小楊卿,此人當真便是那敵酋風垢?他怎地變成如此模樣?”
一旁的聞仲待楊劫解釋道:“陛下有所不知,曆代東夷王在繼承王位時,會同時由前任處繼承一隻上古凶獸之王三足金烏的精魄,得此精魄寄身,固然可令其一躍而擁有與陽神修士匹敵的實力,卻也會令其心性大受影響。如今風垢體內的金烏精魄已被人抽出,故此才恢複了他原本的性情。”
“聞太師博文廣識,罪臣佩服。”風垢先向聞仲奉承一句,然後帶著一臉委屈無辜向帝乙再次叩拜道,“陛下,罪臣過去的種種倒行逆施,都是受那金烏精魄的操控,自己實在是身不由己。天幸大商發仁義之師,不僅將那罪魁禍首收服,也拯救罪臣於水火。罪臣感銘五內,雖粉身碎骨,亦難報上朝天恩!”
帝乙聽他這一番話將兩國之間這一場大戰的責任盡推到那虛無縹緲的金烏精魄頭上,反將自己變成被大商拯救的受害者,不由得搖頭失笑道:“風垢,你此言敢是欺朕無知?那金烏精魄可以影響你的心性,卻蒙蔽不了你的心智。你所做的一切,皆是源自本心。那金烏精魄充其量隻是讓你有了將心中所思所想付諸行動的膽量。此次因你之故,不僅無數大商將士血灑疆場,連東夷軍民也大受戰火荼毒。如此滔天之惡,其實你三言兩語可以輕輕推脫?來人,速將此元凶罪魁推出去,斬訖報來!”
金口一開,下麵登時有站殿武士如狼似虎地闖上前來,鷹拿燕雀般將已駭得唇青麵白、張口無言的風垢拖了便走,不多時用托盤捧了一顆血淋淋的人頭送到帝乙麵前。
楊劫在一旁看得清楚,心知風垢之死實是必然的結果。此次大商與東夷之間的這一場大戰,表麵上是由風垢桀驁不馴,屢次挑起邊釁,後來更悍然斬殺大商使者引起,其實內中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楊劫曾聽陸壓道人語焉不詳地吐露隻言片語,似乎是與東夷九族創建太陽神教聚斂眾生信仰祈願之力有關。若果真如此,旁人帝乙都可赦免,惟獨風垢這太陽神教的教尊赦免不得。
處置了風垢之後,帝乙向下方分左右站立的眾臣笑道:“先前朕已許下賞格,如今卻是踐諾之時,楊劫上前!”
楊劫急忙快步走到當中拱手肅立:“微臣楊劫在此!”
帝乙朗聲道:“武威侯楊劫,自從軍東征以來,不避艱險,屢建奇功,此次更先登破城,生擒敵酋。朕既有前諾,此次絕無食言之理,特加封楊劫為武威王之爵,準其開府建衙,統兵四十萬鎮撫東夷。”
這一道旨意出口,殿內眾人無不駭然。若說楊劫獲封王爵已在情理之中,後麵開府統兵、鎮撫東夷之言便大出眾人意料之外。
楊劫縱然戰功卓著,但終究年歲尚淺,如何能夠擔當起鎮撫一方,而且是剛剛曆經大戰的東夷之地的重任。
在眾人或質疑、或豔羨、或嫉妒的目光注視下,楊劫卻是從容自若,絲毫沒有表現出麵對如此重任的局促緊張,向上施禮拜謝道:“陛下隆恩,微臣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帝乙將這八個字回味一番,不由大為欣慰地開懷笑道:“武威王耿耿忠心,可昭天地,也不枉朕如此器重與你!”
殿上封賞之後,帝乙和聞仲又私下與楊劫做了一番密談。
聞仲交代了兩件事情,其一是說明許給楊劫的四十萬人馬會從此次東征大軍中抽調,但這些人馬都是天下各路諸侯應朝廷征召而貢獻出來的,能否將他們收歸己用,還要看楊劫自己的手段;其二則是嚴令楊劫最要緊做好一件事——徹底取締太陽神教,東夷九族之內凡有言崇拜所謂太陽神者皆殺無赦。
楊劫知道這兩件事情一個涉及大商王權的鞏固,一個涉及更高層次信仰之爭,都極為重要又極難做好,卻還是坦然受命,並未現出絲毫遲疑礙難之色。
隨後帝乙又對楊劫說明今後東夷不會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東夷九族將隻有各族的族長而不再有統一的首領。已經由大商選出的各族新任族長每年會有一次會盟,商討解決各族之間的事務,而會盟的主持者卻會是楊劫這位鎮撫東夷的武威王。楊劫須要好生利用自己的身份權柄,一方麵好生安撫九族百姓,令他們盡快恢複生息,一方麵又要控製九族勢力的增長,避免其再次坐大生亂。
等到楊劫領命之後退出去,帝乙對聞仲道:“太師,你看楊劫是否能夠完成朕的托付?”
聞仲笑道:“陛下盡可安心,老臣親自教導此子數載,深知其為人年少,胸中卻極有丘壑,行事又最是穩重周全。再加上此次大戰之中,他無論在我大商軍中還是在作為敵人的東夷人心中,都已樹立了所向無敵的形象,因而實是收服軍心和鎮撫民心的不二人選。”
帝乙略一猶豫,忽地壓低了聲音問道:“太師也說了楊劫此人年紀雖小而心機極深。依你看來,他是否值得朕毫無保留的信任?”
聞仲也壓低了聲音答道:“老臣已經稟奏過陛下,楊劫為太清道尊親傳弟子,論輩分還要高過老臣,最終定要要歸於世外。紅塵之中一切富貴名利於他而言不過過眼雲煙。陛下既然信得過老臣,便也該信得過楊劫。何況楊劫在紅塵之中牽絆甚多,從這一點來說,他甚至比老臣更加可信!”
帝乙點頭道:“太師此言確是有理。既然如此,待班師回朝之後,朕須要先將三王兒與楊家那小丫頭的婚事訂下來。前次經過東魯時,東伯侯薑桓楚似有將女兒許配三王兒之意。若被他正式提出此事,朕便有些難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