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二百零六章《蘭亭序》


    彼時,唐朝千金買馬骨的故事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流傳,要是唐太宗再用這一招的話,那麽,就有點東施效顰的意思了。一些投機的文人為了得到重賞,回把更多的贗品當作真品獻給太宗。反正是唐太宗要是學那千金買馬骨的典故重金懸賞的話,那就是詔告天下,你們都來進貢吧就是贗品也有賞。這樣太宗不被被人當做大頭也不可能了。所以,唐太宗就沒有采用魏征的半反,但是還是下令懸賞王羲之的《蘭亭序》。不過,懸賞勇敢的不是錢,而是在用唐朝的秋水閣的總管為誘餌。在唐朝,秋水閣可是一個好地方,相當於唐朝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原來秋水閣歸吏部管,後來,其總管就是是唐太宗特意為進獻《蘭亭序》的人設立的一個官職。


    唐太宗的打算就是,誰獻了《蘭亭序》,就把秋水閣總管賞給誰。要是發現《蘭亭序》是假的話,那個獻《蘭亭序》的人反正還是在唐太宗的手裏捏把住呢,騙人可不是好孩子,騙皇帝,哼哼,那叫欺君,當時候你就知道什麽叫伴君如伴虎了。


    在唐太宗想來,這樣就不會引誘人騙自己了吧,別他媽都拿皇帝當大頭來耍。結果是什麽呢,三年過去了,是沒有人拿皇帝當大頭來耍。但是也沒有一個人敢來獻這個《蘭亭序》了,誰也不會拿自己的腦袋開玩笑,唐太宗的那點小九九。是個人都看的出來。唐太宗不拿天下人當大頭,天下人也不敢拿唐太宗當大頭了。不過,王羲之的《蘭亭序》唐太宗始終沒有看到。這個時候唐太宗才醒悟。其實,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偶爾的當一次大頭,也是沒有關係的。


    後來,唐太宗坐不住了,派人去查了王家的祠堂,看一看《蘭亭序》究竟是在哪個王八蛋的手裏。唐太宗都懸賞了三年了,有《蘭亭序》的這個人還不出來說一聲,是不是不把皇帝放在眼裏啊。後來才查出來,老王見王羲之一脈已經斷了香火,沒有人知道《蘭亭序》的下落了。又到後來。大和尚玄奘告訴唐太宗,這個《蘭亭序》本來一直是在王家世代相傳的。但是,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孫智永手中就出了問題了。智永這家夥為了練書法,沒有好好的讀書,也就沒有考取功名,結果,老婆給別人[跑了,於是,這家夥一個想不開,就出家當了和尚了。玄奘在少林寺掛單的時候,曾經與智永關係比較鐵,所以就知道了這裏麵的內幕。那《蘭亭序》就是在智永的手裏。


    唐太宗這才明白,感情,自己懸賞了三年,王家愣是沒有一個露頭的。原來到了智永這裏的時候,出家當了和尚了,既然是出家了,當談就不會在乎什麽國家圖書館館長的這個位置了,要是拿報國寺的主持估計效果還好一點。


    正當唐太宗要先令詔智永的時候,玄奘大和尚說,智永已經圓寂了,找不到了。唐太宗這個氣啊,你這和尚好生無禮。說話怎麽大喘氣啊。就要命人將玄奘大和尚拉去砍了,但是,玄奘大和尚連忙說了一句話救了自己。[那智大使將《蘭亭序》傳給了他地方弟子辯才和尚。現在《蘭亭序》一定是在辯才的手裏。]


    本來玄奘大和尚來向唐太宗求一個出國護照的,但是,唐太宗嫌玄奘講話大喘氣,愣的扣下了出國護照,就是不給。沒有辦法,玄奘一看自己都三十好幾了,時間不等人啊。要是再不出國,就算是成了海龜,回來的怕也隻是一個龜殼了。


    所以,玄奘就給辯才寫了一封信,大概的意思就是[辯才啊,本來我是想把《蘭亭序》的事情告訴姓李的,讓姓李的把出國的事情給我辦了。但是沒有想到。我講話的是有點大喘氣,姓李的不但不給我出過護照,還差點把我砍了腦袋。現在人出名可要趁早。我這都三十多了,再不出去就來不急了,所以,我要跑路了。你自己多包重吧。要是姓李的給你要《蘭亭序》你就不給他,他要是想殺你,你就說我在國外看著大唐的消息,要是你因此被砍了腦袋。我就把他的家醜[他兒子和他的才人通奸的事情給他在國外宣揚出去。]好了,大概就是這樣,我要再回來,不知道要多少年了,你可要堅持立場,千萬別百《蘭亭序》給姓李的。[這信看了要燒了,不然你就是佛主都不夠姓李的砍腦袋的。姓李的信道教,不喜歡和尚。]


    後來,沒有過多久,唐太宗果然是派了人來找辨才和尚。由於辯才和尚已經從玄奘那裏知道了事情的始末。所以,就謊稱兵荒馬亂的,《蘭亭序》就丟了,不見了。如此三次,將唐太宗又給氣的吹胡子瞪眼睛,就在他想下令將辯才滅了的時候,辯才給唐太宗寫了一封信,讓哪個當了將軍的少林和尚轉交了過去。將玄奘大和尚的話委婉的告訴了唐太宗。唐太宗這個時候才知道自己的兒子和自己的一個姓武的才人私通。當下顧及到了國際影響,所以對辯才也就沒有辦法了。因為這個時候,玄奘大和尚已經跑到天竺去了。唐太宗要是真的想撕破臉,反正玄奘大不了不=回來,在天竺一樣當和尚。但是唐太宗的家醜也就成了天竺百姓茶餘飯後的笑柄了,天朝上國這個臉麵是丟不起的。


    後來,李治就向房玄齡請教一個辦法。李治為什麽那麽用心啊,是因為他與武媚娘的事情已經被唐太宗知道了,要是不再想一想辦法的話,估計他的幾個兄弟就可能將玄武門事變的典故再來上一次了。所以,李治才派人向房玄齡求教。房玄齡也要給太子一個麵子。就告訴李治的人。既然辨才這個混蛋是不吃硬的,那麽,可以用草船借箭的辦法。李治聽到後,覺得這個辦法不錯,從辯才的手裏將《蘭亭序》給騙過來不就完了。到時候玄奘大和尚也沒有辦法了。


    那麽,這個諸葛亮的人選一定要是一個懂佛法的人,而且要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那一種。並且這個人不能是一個沒有嘴的葫蘆。必須是一個可以將死人給說活的那一種。這個時候,有人就想李治推薦了蕭翼。


    於是,蕭翼在李治的指示下,化裝成了一個落魄的書生。就找到了辯才和尚。刻意的與辯才結交。由於蕭翼有見識,又精通佛法。所以,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和辯才成了知己。反正辯才是在少林當和尚,少林和尚救救過唐太宗的性命,有十八棍僧救唐王一說。十八個和尚裏有一個留下當了將軍,其餘的十七個領了子色袈裟回來了。所以,就是唐太宗自稱是老子的後人,對和尚還是留一手的。少林寺香火旺盛,有不少的田產。所以,辯才除了每天的打坐念經,就是閑的發慌。


    而蕭翼又是拿了官家的銀子來辦事情的,公費旅遊。所以,兩個人都是大閑人。在一起經常下下棋,侃侃大山什麽的。不過,辯才雖然是一個講經的和尚,但是畢竟沒有蕭翼這樣一個李治刻意的挑選出來的一個說客來的厲害。於是,辯才經常的被蕭翼給駁的是體無完膚。這個讓辯才很是不服氣。


    又有一次,兩個人談論起自己的收藏來了。蕭翼就說自己見過的書法是非常豐富的,有當朝房玄齡的書法,有前人陶潛的真跡。還有大書法家王獻之的《鴨頭丸帖》。這些,當然都是蕭翼為了借箭而做的草人了。幌子而已。


    辯才和尚果然上當了。聽到蕭翼的見識,也沒有懷疑他一個落魄的是怎麽能看到如此珍貴的書法的。當下感覺這可是自己君子報仇的大好時機了。於是不屑一顧地說:”蕭施主,你見的這些都不算什麽珍貴的書法作品,我這裏可我有一件比他們這些加在一起都珍貴的作品。。“蕭翼當然知道辯才一定是講的王羲之的《蘭亭序》了。但是也不先點破,隻是表示懷疑。


    辯才見蕭翼不相信自己,於是就說:”施主不相信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我這個可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你說,是不是比他兒子王獻之和你見過的那些名人的書法來的珍貴。”辯才不說陶潛和房玄齡他們是書法家,。因為陶潛是一個詩人,詩寫的好,但是並不表示他的書法有自成一家的本事。而房玄齡,要不是沾了他是丞相的光,他的書法更是不會有人學習了。


    蕭翼心想,我等的就是你這一句,玄奘大和尚講的果然沒有錯,《蘭亭序》就是在你這個和尚的手裏。但是表麵上蕭翼卻說:“要是真的有王羲之的《蘭亭序》的話,他兒子的書法和其他人的書法當然是要靠邊站了。不過,大師,出家人不打誑語,王羲之的蘭亭序早已經失傳了。你怎麽能說在你的是手裏。”


    辯才更是得意忘形了,想著終於勝了你一次了:“施主有所不知。王公羲之當日酒醉揮毫潑墨,寫下了曠世之作《蘭亭序》,稱自己再也寫不出來這樣完美的書法了,於是將《蘭亭序》視為傳家寶,並代代相傳,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孫智永的手裏,後來,這個孫子智永就出家為僧了。老納不才,智永大師正是先師。”


    這個時候為了讓辯才盡快的將《蘭亭序》給拿出來。蕭翼還是不相信,聲稱自己沒有聽到過王家有人出家的事情。


    辯才這個時候才說:“先師出家,是有不能為外人道的苦衷的[當然,老婆跑了嘛,這樣的事情是個男人都不會滿世界說]後來,先師圓寂以後因為沒有後代,所以就將《蘭亭序》傳給了我。”辯才看自己講到了這裏,蕭翼還是一幅不怎麽相信的樣子。為了維護自己師傅的麵子,同樣也為自己爭一個麵子。辯才告罪了一下,讓蕭翼等一下。然後就回去。


    蕭翼心裏是一陣的竊喜,看來著一次是真的有門,不枉我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在這裏,要是能為太子搞到《蘭亭序》。那自己以後的仕途就可以說平步青雲。說就大不敬的話,唐太宗能活大多長的時間啊。到時候還不是太子當皇帝。有了未來皇帝這顆大樹,那自己的仕途真是四季如春啊。況且,太子得了《蘭亭序》,那一定是要獻給當今的陛下的,這一下討好兩個皇帝的買賣,可不是什麽時候都可以趕的上的啊。


    這個時候,辯才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唐朝僅僅比徐牛鼻子差一點的聰明人房玄齡算計了。估計辯才要是知道的話,一定去長安鼓動房夫人收拾房玄齡。天下誰不知道,大唐的丞相是一個怕老婆的人。


    這個時候,辯才巴巴的拿出來一個楠木盒子,而且是金絲楠木的。現在真正金絲楠木已經絕種。要論保存字畫。那就要首推這金絲楠木了。蕭翼看的分明,這個金絲楠木的盒子可是有年頭了。看來,這個金絲楠木正是一代書聖王羲之的手筆了。要不,憑少林寺的和尚,有錢也修佛像了,哪裏會買個金絲楠木的盒子來放《蘭亭序》。


    辯才謹慎的打開金絲楠木盒子,恭敬的將《蘭亭序》打開以後說:“蕭施主請看,這個就是王公《蘭亭序》的真跡。可能不的上小王、陶潛和房丞相的書法。”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同為世稱道的書法大家,一時傳為佳話,而王羲之的書法開了一代之先河。後人學習書法,莫不效仿,所以,王羲之的書法就被稱為大王,而王獻之能在父親盛名的籠罩下獨樹一幟,也算是尤其難得了,所以,後人稱之為小王。


    這個時候,出與對《蘭亭序》的尊敬,蕭翼起身相拜。然後才近前觀看。這號稱天下第一帖的《蘭亭序》,果然是筆法飄逸灑脫,那李太白鬥酒詩百篇的工夫,和王羲之醉後所做《蘭亭序》有異曲同工之妙。難道這酒果然就是好東西。


    其實,王羲之寫此書法的時候,隻是在將醉未醉之時才寫成的,清醒的時候,筆法就未必放的開,喝的爛醉如泥的話,連毛筆都握不住,自然也就提不到什麽寫書法了。這個是一種境界,王羲之在當日達到那種境界以後,就再沒有超越《蘭亭序》的作品傳世,所以,《蘭亭序》也就成了一件孤芳自賞的書法作品了。


    蕭翼對《蘭亭序》是一番頂禮膜拜,其實是對辯才在賠禮道歉。將人家的寶貝給盜走,確實是一件不雅的事情。尤其是辯才又


    以誠相待,自己卻要幹那雞鳴狗盜的事情,所以蕭翼新裏很是慚愧,不過,為了自己以後能有一個好的前途,所以,蕭翼也就將聖人的教誨給忘在一邊去了,什麽君子不欺暗室,還是自己的前途來的重要。


    所以,當蕭翼確定辯才真的有《蘭亭序》的原本真跡,於是就找準了一個機會,將那《蘭亭序》順手牽羊一般輕易的就給拿走了。而當辯才發現蕭翼多日不來,檢查看自己存放《蘭亭序》的地方已經空無一物了,然後就傳了出來李治得到了王羲之的《蘭亭序》的真跡了。這個時候辯才才感覺到就自己是上當了。


    好在出家人四大皆空,並沒有怎麽將《蘭亭序》這樣的身外之物。隻是師傅留下來的一個念想而已。辯才隻是寫了一封信。[玄奘,那姓李的果然就不是個好東西,他們來強行索要不成,居然設計將《蘭亭序》給騙去了你有也可不用為這見事情操心了。想什麽時候回來,什麽時候想回來就回來吧。我看姓李的的那個老的也活不了多長的是了,你回來以後老的也差不多死了,不用擔心他對你打擊報複,李治派人從我手上將《蘭亭序》給騙了過去,所以,他就是當了皇帝也不好意思來找你麻煩。]。接著,辯才托了一個去天竺的商人,將信轉交給玄奘,後來玄奘得到消息,果然就回來了,而當時唐太宗並沒有駕崩,所以玄奘大和尚也隻有先隱忍了下來,等待集會複出,要是讓唐太宗知道玄奘回來了,偷渡,理通外國,威脅皇帝,這三樣罪,將玄奘的腦袋砍上十幾次都是有富裕的。盡管玄奘現在頂著天竺佛學院的帽子,但是唐太宗對和尚的態度從根本上還是沒有改變的。


    再說那李治果然是在得到了《蘭亭序》的當天,就把它送進了皇宮裏麵,他可是知道自己的父皇對《蘭亭序》的渴望。現在得到了《蘭亭序》是一件好事,但是,要是讓父皇知道了《蘭亭序》居然在自己的手裏過了一夜,那麽,好事情隨時都可以邊成壞事情了。所謂伴君如伴虎啊,急皇帝之所急,想皇帝之所想,皇帝的利益是高一一切的。這個就是原則。李治可不敢在原則性上犯一點的錯誤,所以才火燒屁股一樣趕到了皇宮。


    唐太宗這個時候剛剛批閱了一半的奏折,要說太宗皇帝,確實是一個勤快人,雖然未必沒一個奏折都會批複,但是大臣上來的奏折,他總是要看一遍的,對重點的一些奏折,就會親自批示。可見貞觀之治理=,並不是輕易得來的。至於唐太宗為什麽怎麽勤懇,當然,他本身有本事是一方麵,但是另外一方麵是他不想給後人落下什麽話柄。不要忘了,唐太宗的皇位是怎麽來的,那可是在玄武門殺了他兩個哥哥才得來的,要是他不努力的話,那就很容易讓後人嘲笑了。


    這一日晚,唐太宗政治批閱奏折,下麵太監來報,太子李治來了。


    唐太宗心裏就犯嘀咕,這麽晚了他來幹什麽,私會那武媚娘,想來那逆子在我眼皮底下沒有那麽大膽吧,我倒要看看你小子想耍什麽花招。當下也不多說什麽,宣了李治進來了。


    當李治將《蘭亭序》給獻了上來,唐太宗一聽李治將是王羲之的真跡,知道這個兒子有點懦弱,是沒有膽量騙自己的。[敢將老子的才人勾搭起來,也不能說懦弱了。}這個時候唐太宗就象商紂王見了蘇妲己一樣。看著傳說中的天下第一帖。兩眼直冒精光。對李治的孝心大大的誇獎了一番,心想這個兒子雖然有點懦弱,辦事情有時候還有點出格,但是挺有孝心的,所以唐太宗就打消了廢太子的想法。然後,唐太宗對著《蘭亭序》練習了一段時間,臨摹了十幾個副本賜給了近臣們。至於後來唐太宗臨摹了多少個版本的《蘭亭序》那還真不好說,反正有幾個流傳到現在了


    那唐太宗在駕崩之前,還對《蘭亭序》念念不忘,對李治講:“兒子啊,我想向你討一份東西。在我死之後,你能不能將那《蘭亭序》放到我的墓穴裏麵。”反正曆史上有這樣相關的記載,至於唐太宗下麵的一些話,不過是民間傳說。當不得真,但是也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唐太宗繼續說:“我知道你喜歡武媚娘,你把《蘭亭序》給我陪葬,我就一紙遺詔,將那武媚娘貶出皇宮,你看如何。”本來唐太宗是可以下聖旨的,但是他怕李治當了皇帝以後不聽自己這個死皇帝的。所以唐太宗才拿這個應用來交換。可見唐太宗對《蘭亭序》稀罕到了一個什麽樣的程度。一個皇帝,九五之尊,對一個書法家這樣的推崇,在曆史唐太宗也算是一件絕不僅有的一位皇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能古董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元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元寶並收藏異能古董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