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王可是宋金賜封,他可以不姓啊,開戰唄


    自己看《簡明西夏史》


    西夏是指上由於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元年(公元881年)占據夏州(今陝北地區的橫山縣),封夏國公,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亦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西夏的曆史淵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唐初。黨項人是羌族的一支,隋書載“黨項羌者,三苗之後也”。唐朝時,生活在的黨項羌和經常聯合起來對抗強大的吐蕃。時,吐穀渾被吐蕃所滅,失去依附的黨項羌請求內附,被大唐安置於鬆州(今四川鬆潘),後黨項羌逐步繁衍成數個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隻占據今天的青海東南和甘肅南部等地。唐開元年間,居於青海東南和甘肅南部的黨項羌非常恐懼四處劫殺的吐蕃軍隊,向求救,被遷至慶州(今甘肅慶陽)。安史之亂後,怕這些異族鬧事,建議將當時在慶州的部遷至銀州(今陝西榆林)以北和夏州(今陝西橫山)以東地區(相當於今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南),這一地區即是南北朝時赫連勃勃的“大夏”舊地,當時稱為平夏,所以這部分黨項羌就成為平夏部,即日後西夏皇族的先人。


    時,黨項部首領拓跋思恭被朝廷封為夏州節度使,因平有功,一度收複長安,再次被賜姓李,封夏國公。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這部分黨項羌武裝也被稱為定難軍,其以夏州為中心,包括夏、綏、宥、銀四州(即今南部地區)廣大地區皆稱為拓跋氏的私人領地。


    五代十國時期,不管中原是何人當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稱臣”,換來該地的統治地位和大量的賞賜。經過200多年建設,平夏地區非常富饒,以鄂爾多斯南部地斤澤地區為核心的肥美牧場,以夏宋交界的七裏平為代表的農業區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糧草,同時鄂爾多斯此時還盛產當時可當貨幣使用的上好青鹽,每年產量可達15000斛左右,因此平夏部黨項羌可以說是有兵有馬有糧有錢,均占,勢力逐步膨脹起來。不過一直以來李氏一族野心並不大,無非是甘願當一方諸侯,宋太祖雖削奪藩鎮兵權,但對西北依然寬宥,“許之世襲”。當夏州節度使上台後,情況有所變化。


    宋遼夏三分天下格局


    七年(公元982年),削藩鎮的兵權,把李氏親族一鍋端到京城,準備根除西北這一大盤盤踞勢力。李繼捧的族弟名叫李繼遷,誌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無異於蛟龍失水,再無翻盤可能。因此借故逃離,遁入茫茫草原。宋朝此時認為逃跑的小股匪幫沒什麽能耐,折騰不起來,但李繼遷卻很有政治頭腦,連娶數位當地豪強的女兒作為妻妾,一下子與地方首領成了親戚,勢力漸盛。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李繼遷會同族弟李繼衝誘殺宋將,並占據銀州,攻破會州(今甘肅靖遠),與宋鬧翻;又向遼國“請降”,被契丹人封為夏國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李繼遷截奪宋軍糧草四十萬,又出大軍包圍靈武城。大怒,派五路軍擊夏,皆敗北。宋太宗崩後,即位,為息事寧人,割讓夏、綏、銀、宥(陝西靖邊)、靜(陝西米脂)給李繼遷,事實上承認了西夏的獨立地位。


    宋真宗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李繼遷率諸部落攻陷宋朝重鎮靈州,改名西平府,後又攻取西北重鎮涼州,截斷宋朝與西域的商道,截斷西域向宋朝的入貢,同時禁止西域諸部向宋朝賣馬,嚴重影響了宋朝的國防軍力建設。與吐蕃會盟時,李繼遷遭吐蕃人暗算,被勁弩射傷,後傷重而死,時年42歲。


    李德明即位後,傾力向發展,南擊吐蕃,西攻回鶻,大大拓展黨項羌族的生存空間,1019年,李德明選定(今寧夏銀川)為都城,改名興州。他對外仍向宋、遼稱臣,對內則完全是帝王氣派。


    1032年之子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準備脫離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規定官民服侍,定兵製,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並頒布禿發令。派大軍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今甘肅敦煌)、肅州(今甘肅酒泉、嘉峪關一帶)三個戰略要地。這樣,元昊便擁有夏、銀、綏、宥、靜、靈、會、勝、甘(今甘肅張掖)、涼(今甘肅武威)、瓜、沙、肅數州之地,即今日的寧夏全部,甘肅大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以及內蒙古部分地區。


    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宋廷上下極為憤怒,雙方關係正式破裂。此後數年,元昊相繼發動了、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等四大戰役,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1044年,在中擊敗攜10萬精銳禦駕親征的,完全奠定了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此時,西夏總兵力約50萬人。


    大敗宋遼之後,元昊不可一世,日益暴橫淫縱,甚至將兒子寧令哥德妻子納為妃子,1048年元宵節,因奪妻之恨,元昊之子寧令哥揮刀,將其父元昊的鼻頭全部削掉,元昊痛極血盡而死,時年46歲。元昊子諒祚繼承大位,其死後又由子秉常即位,此時西夏政局內部動蕩,以為有機可趁,派兵五路攻夏,準備收複靈武。但卻敗多勝少,特別是靈州、永樂城兩戰,損失士兵民夫達60餘萬人,耗費軍費無計。西夏方麵國力也大虧。


    西夏王朝臣於金滅於元


    後女真崛起,西夏攻占宋朝定邊軍(今陝西吳起),並向金國稱臣。金朝皇帝在高興之餘把此前占領的西夏故地樂州(青海樂都)、積石州(今青海貴德)等河外諸州都賞賜給了西夏王乾順,西夏領土達到鼎峰。


    蒙古崛起後,一直視西夏為眼中釘(一來西夏占據了北方蠻族入侵中原的通道——黑水城;二來西夏控製著河套與河西走廊地區的財富),將其作為練兵場,不斷派兵襲擾突擊,演練部隊。1227年西夏終於全部淪陷,蒙古兵還在附近挖地三尺,盡皆破壞,以至於從明朝開始曆朝均未在西夏王陵附近獲得過多少有價值的物品。按成吉思汗的遺訓,蒙古軍隊將俘獲的夏末帝和所有西夏皇族盡皆屠殺,西夏滅亡。


    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改中興府為寧夏路,寧夏者,夏地安寧也!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另一種說法是西夏皇族是鮮卑族的後裔。西夏開國君主李元昊就自稱是北魏鮮卑之後。


    《宋史》卷485《夏國傳》上,元昊上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遼史》卷115《西夏外記》:“西夏本魏拓跋氏後。”《金史》卷134《西夏傳》:“夏之立國舊矣,其臣譜敘世次,稱元魏衰微,居鬆州者因以舊姓為拓跋氏。”


    08年2月29日,考古人員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納林河鄉排子灣村發現一處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這座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中,出土了幾方十分珍貴的墓誌。墓誌銘用了大段文字記述拓跋部李氏家族起源經過,並明確表示其家族為“本鄉客之大族,後魏之莘係焉”。拓跋部李氏家族是“後搬到此地的大族,是北魏人的後代”,這又一次把黨項拓跋部和鮮卑拓跋聯係在了一起。


    。妙書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教統武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吟風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吟風殘並收藏一教統武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