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好似炸開了鍋的大殿,在一聲厲聲高喝之後,瞬間安靜了起來,許多義憤填膺的國之肱骨都紛紛知趣的閉上了嘴巴。
聲音落下,大殿之上一人拱手而出,隻見此人麵色弘毅而儒正,身著吳國二品文官袍服,正是當朝戶部尚書王珣。
王珣闊然出列先是對著禦座恭敬一禮,而後側身凝視身旁的周悛,麵色怒容,橫眉冷對。
“周悛,十萬將士之性命,汝以一句無話可說便可一筆帶過嗎?”憤然抖了抖提擎的右臂,再次震聲道:“是何人當初於這大殿之上雄心勃勃,又是何人立誓北伐魏賊、不破不還?”
“今日、”怒瞪著眼眸,麵色脹紅,嘴唇微微顫抖,“汝又有何麵目以對我江東父老乎?”
逐字逐句雖是犀利,卻是句句振聾發聵,作為吳國的上大夫,王珣對於吳國來說可謂是鞠躬盡瘁盡心竭力。
漢中平五年,帝國國事傾頹,宦官與外戚勢力互相爭權奪利,殘害賢臣忠良,致使天下民不聊生,黔首之民最終聚而為賊,揭竿而起。
各地諸侯豪強又如雨後春筍一般,四處萌發,其中西涼董恪更是直接領兵攻占四百年大漢帝都洛陽,屠盡漢室,至使得天下分崩離析,狼煙四起。
而其中作為吳郡豪強孫氏更是順勢而起,在猛虎將軍孫祜率領統領之下,率先反漢自立,統一江東,立國號吳!
繼而天下之諸侯紛紛自立,大大小小之王侯足足一十六個,整個天下徹底進入侯國混戰的時代。
經曆孫氏兩代人的努力,終於在孫昊其父兄的努力積攢之下,使得整個東吳國力強盛,稱霸東南,然而其兄長孫頫終究還是沒能防得住小人的暗算。
在三年前那一場北方決戰之際,遇刺身亡,而其子年幼,為防吳國被他人所趁。
在東吳三柱國、四肱骨、五虎將的共同商議決定之後,由年滿十八,機敏果決的孫昊接替吳國王上之位。
而此時與大殿之上怒斥東吳北疆大都督周悛的正是東吳四肱骨之一,戶部尚書王珣!
作為辛辛苦苦將吳國由當初的人丁稀少發展壯大成當今天下頂尖的強國,王珣的努力功不可沒,也正因如此,此時此刻對於吳國戰敗,最為痛心疾首的莫過於他。
微微發白的須發隱隱的不斷的顫抖著,氣息也顯得極其不平穩,瞅見其這般模樣,周悛當下亦是心中有些愧疚。
且不論當初他在大殿之上陳述討伐魏逆的鑿鑿之言,僅此戰葬送的十萬大吳精壯他眼下都無法給麵前這位皓白蒼首的戶部尚書一個交代。
“王尚書,此戰皆乃悛之思慮不周,十萬兒郎之損失,周悛一人獨立承擔!”
“周悛,虧你亦知曉那是十萬兒郎,可十萬兒郎之家庭又將何去何從,十萬戶之生民,那可是我吳國兢兢業業發展這些年所積蓄下的全部力量,卻隻因你一句北上伐魏,喪失殆盡!喪失殆盡了…”
說道最後,王珣所有的怨言最終卻隻化作一道長長的歎息。
隨著戶部尚書王珣的質問在其沉痛於悲傷之後,大殿再次陷入了一陣沉寂之中。
良久,隻見另一身著儒袍文臣拱手而出,對著上首的吳主拱了拱手之後,也不看周悛,隻是自顧奏稟道:“啟稟王上,此一戰,我大吳原本淩駕北魏之勢已然不成,至於荊楚亦有騷動,於各方之反應,還請吳王定奪!”
一言既出,眾臣盡皆在此人同吳王與周悛之間來回觀摩了起來。
作為吳國的朝堂之臣,又有誰不認識此人,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吳國的禮部侍郎,顧咎。
作為東吳四大家族王、謝、陳、顧中,顧家當代最年輕的政治代表,顧咎從入仕的第一天起,就將周悛作為畢生的鬥爭之敵。
畢竟作為舉國享譽的青年才俊,沒有人會願意屈居第二,因為人們隻會記住第一。
而方才顧咎的奏對亦是十分水準,不曾與周悛質詢一句,僅從本職出發,將目前因為戰敗所麵臨的嚴峻形勢拋出,對吳主進行施壓。
畢竟直到現在,孫昊都沒有對周悛的戰敗作出任何一個肯定的論斷。
“顧卿所言合理!”默然抬起頭對著顧咎點了點頭,孫昊繼續道:“既然如此不知兵部尚書對此有何建議?”
隨著吳王的文化,身材魁梧的中年人也是昂首闊步而出,雖身著官服,但一身的儒武氣息卻是強烈,當下對著孫昊拱手回複道。
“回稟王上,我大吳雖此次戰敗,但猶然不懼他賊楚與逆魏任何一方。然如今甘將軍坐鎮廬江,晾他賊楚不敢輕動,而逆魏前番瘟疫之後,亦是損失慘重,眼下恐難有作為。至此,我吳國隻需枕戈以守、厲兵秣馬,隻待他日一戰!”
作為吳國的兵部尚書,其對於江東子弟兵的軍事力量還是極具信心的。
“王上,臣日前接到兩國密報,此番對於我大吳戰敗一事,魏楚似乎有意聯合以期從中取利!”
“哦?顧卿之言,眼下卻不得不慮!”深深的看了一眼顧咎,孫昊掃視一眾大臣的神情,麵上亦是有些凝重。
“啟稟王上,微臣有言!”
時下,隻見一人挺身而出,對著上首孫昊拱手之後,便端起手臂,對上了身旁的顧咎。當下嘴角擎笑。
“顧侍郎之言,可否理解為此乃侍郎與魏楚兩國之刺客所傳之消息!”
“正是!不知蔣大夫有何高見?”
“高見不敢當,隻是兩國邦交,僅以情報之所傳,便於大殿廣而議之,在下竊以為不智!”輕蔑的掃視顧咎一眼,蔣乾嘴角輕翹,似乎等待著什麽。
“蔣大人卻是嚴重了,此情報乃我東吳安插有敵國之故舊,在下以為其所言,當足以為真!”
“嗬!顧大人言辭卻是肯定緊,既然如此,在下且問,那先前肥水之戰,汝之情報又何去何從?既然汝如此篤定,為何先前無有計議?難不成先前乃並非國之大事?亦或者…”
蔣乾輕斜,言辭依舊犀利道:“亦或者前番戰情乃是顧大人刻意,隱瞞不報!”
聲音落下,大殿之上一人拱手而出,隻見此人麵色弘毅而儒正,身著吳國二品文官袍服,正是當朝戶部尚書王珣。
王珣闊然出列先是對著禦座恭敬一禮,而後側身凝視身旁的周悛,麵色怒容,橫眉冷對。
“周悛,十萬將士之性命,汝以一句無話可說便可一筆帶過嗎?”憤然抖了抖提擎的右臂,再次震聲道:“是何人當初於這大殿之上雄心勃勃,又是何人立誓北伐魏賊、不破不還?”
“今日、”怒瞪著眼眸,麵色脹紅,嘴唇微微顫抖,“汝又有何麵目以對我江東父老乎?”
逐字逐句雖是犀利,卻是句句振聾發聵,作為吳國的上大夫,王珣對於吳國來說可謂是鞠躬盡瘁盡心竭力。
漢中平五年,帝國國事傾頹,宦官與外戚勢力互相爭權奪利,殘害賢臣忠良,致使天下民不聊生,黔首之民最終聚而為賊,揭竿而起。
各地諸侯豪強又如雨後春筍一般,四處萌發,其中西涼董恪更是直接領兵攻占四百年大漢帝都洛陽,屠盡漢室,至使得天下分崩離析,狼煙四起。
而其中作為吳郡豪強孫氏更是順勢而起,在猛虎將軍孫祜率領統領之下,率先反漢自立,統一江東,立國號吳!
繼而天下之諸侯紛紛自立,大大小小之王侯足足一十六個,整個天下徹底進入侯國混戰的時代。
經曆孫氏兩代人的努力,終於在孫昊其父兄的努力積攢之下,使得整個東吳國力強盛,稱霸東南,然而其兄長孫頫終究還是沒能防得住小人的暗算。
在三年前那一場北方決戰之際,遇刺身亡,而其子年幼,為防吳國被他人所趁。
在東吳三柱國、四肱骨、五虎將的共同商議決定之後,由年滿十八,機敏果決的孫昊接替吳國王上之位。
而此時與大殿之上怒斥東吳北疆大都督周悛的正是東吳四肱骨之一,戶部尚書王珣!
作為辛辛苦苦將吳國由當初的人丁稀少發展壯大成當今天下頂尖的強國,王珣的努力功不可沒,也正因如此,此時此刻對於吳國戰敗,最為痛心疾首的莫過於他。
微微發白的須發隱隱的不斷的顫抖著,氣息也顯得極其不平穩,瞅見其這般模樣,周悛當下亦是心中有些愧疚。
且不論當初他在大殿之上陳述討伐魏逆的鑿鑿之言,僅此戰葬送的十萬大吳精壯他眼下都無法給麵前這位皓白蒼首的戶部尚書一個交代。
“王尚書,此戰皆乃悛之思慮不周,十萬兒郎之損失,周悛一人獨立承擔!”
“周悛,虧你亦知曉那是十萬兒郎,可十萬兒郎之家庭又將何去何從,十萬戶之生民,那可是我吳國兢兢業業發展這些年所積蓄下的全部力量,卻隻因你一句北上伐魏,喪失殆盡!喪失殆盡了…”
說道最後,王珣所有的怨言最終卻隻化作一道長長的歎息。
隨著戶部尚書王珣的質問在其沉痛於悲傷之後,大殿再次陷入了一陣沉寂之中。
良久,隻見另一身著儒袍文臣拱手而出,對著上首的吳主拱了拱手之後,也不看周悛,隻是自顧奏稟道:“啟稟王上,此一戰,我大吳原本淩駕北魏之勢已然不成,至於荊楚亦有騷動,於各方之反應,還請吳王定奪!”
一言既出,眾臣盡皆在此人同吳王與周悛之間來回觀摩了起來。
作為吳國的朝堂之臣,又有誰不認識此人,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吳國的禮部侍郎,顧咎。
作為東吳四大家族王、謝、陳、顧中,顧家當代最年輕的政治代表,顧咎從入仕的第一天起,就將周悛作為畢生的鬥爭之敵。
畢竟作為舉國享譽的青年才俊,沒有人會願意屈居第二,因為人們隻會記住第一。
而方才顧咎的奏對亦是十分水準,不曾與周悛質詢一句,僅從本職出發,將目前因為戰敗所麵臨的嚴峻形勢拋出,對吳主進行施壓。
畢竟直到現在,孫昊都沒有對周悛的戰敗作出任何一個肯定的論斷。
“顧卿所言合理!”默然抬起頭對著顧咎點了點頭,孫昊繼續道:“既然如此不知兵部尚書對此有何建議?”
隨著吳王的文化,身材魁梧的中年人也是昂首闊步而出,雖身著官服,但一身的儒武氣息卻是強烈,當下對著孫昊拱手回複道。
“回稟王上,我大吳雖此次戰敗,但猶然不懼他賊楚與逆魏任何一方。然如今甘將軍坐鎮廬江,晾他賊楚不敢輕動,而逆魏前番瘟疫之後,亦是損失慘重,眼下恐難有作為。至此,我吳國隻需枕戈以守、厲兵秣馬,隻待他日一戰!”
作為吳國的兵部尚書,其對於江東子弟兵的軍事力量還是極具信心的。
“王上,臣日前接到兩國密報,此番對於我大吳戰敗一事,魏楚似乎有意聯合以期從中取利!”
“哦?顧卿之言,眼下卻不得不慮!”深深的看了一眼顧咎,孫昊掃視一眾大臣的神情,麵上亦是有些凝重。
“啟稟王上,微臣有言!”
時下,隻見一人挺身而出,對著上首孫昊拱手之後,便端起手臂,對上了身旁的顧咎。當下嘴角擎笑。
“顧侍郎之言,可否理解為此乃侍郎與魏楚兩國之刺客所傳之消息!”
“正是!不知蔣大夫有何高見?”
“高見不敢當,隻是兩國邦交,僅以情報之所傳,便於大殿廣而議之,在下竊以為不智!”輕蔑的掃視顧咎一眼,蔣乾嘴角輕翹,似乎等待著什麽。
“蔣大人卻是嚴重了,此情報乃我東吳安插有敵國之故舊,在下以為其所言,當足以為真!”
“嗬!顧大人言辭卻是肯定緊,既然如此,在下且問,那先前肥水之戰,汝之情報又何去何從?既然汝如此篤定,為何先前無有計議?難不成先前乃並非國之大事?亦或者…”
蔣乾輕斜,言辭依舊犀利道:“亦或者前番戰情乃是顧大人刻意,隱瞞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