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遁光當中的氣機,在太攀的感知當中,越來越明顯。
幾個呼吸之後,一個穿明黃色道衣的道人,出現在道人的麵前,這道人身上,明黃色的道衣上,有用絲線編織的縱橫的線條,將那道衣分作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格子,每一個格子中,都繡的有一些符文,隨著那道人衣袂的飄舞,那道衣上無數的符文,亦是搖曳著,似乎是在灼灼生輝,叫人目眩神迷,眼前,都似乎是一片迷茫,分不清東西南北一般。
而在這道人的頭頂,則是一隻簡簡單單的玉簪,將頭發挽了起來——在這道人的背後背著的,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匣子,匣子的邊緣,用朱砂混合著鮮血,勾描了玄妙的符文。
劍匣——毫無疑問,那匣子,必然便是一個劍匣。
劍匣,顧名思義,便是放置劍器的容器——一般而言,修行者的飛劍,都是沒有劍柄的,為了滋養飛劍的鋒芒,叫自己手中的劍器,威能更勝一份,修行者們往往便是會在祭煉了劍器之後,再打造一個劍匣,再將能夠滋養劍器鋒芒的東西,置入劍匣之內,和飛劍放在一起,以隨時隨地砥礪劍器的鋒芒。
當然,劍匣除了這個用處之外,還有一個用處——那便是其他修行者所借出去的,成就了法寶,乃至於靈寶的飛劍,也都是用這劍匣盛放,畢竟,這些飛劍的鋒芒實在是太過於的銳利,除了劍匣之外,便很難有其他的東西,能夠收斂這些飛劍。
在見到那劍匣的時候,太攀便是皺起了眉頭,心中打起了十二分的警惕來——元神修士所祭煉的法器,千奇百怪,妙用無窮,但這無數的法器當中,毫無疑問,飛劍絕對是最具代表性,同時也是威能最強的一種之一。
一柄飛劍在手,再有上乘的劍術,便足夠一個修行者縱橫往來——從某一個方麵來說,飛劍,絕對是修行者在法術和法器,修習兵刃搏殺之術以及錘煉法術之間,所找到的最為完美的一個平衡。
飛劍的兩種製式,有劍柄的且不提,而沒有劍柄的那一種,其既兼顧兵刃的搏殺之利,又兼顧法術製敵的往來從容,而且在兼顧兩者的同時,更不曾叫彼此任何一方,做出犧牲來,對於修行者而言,這飛劍的出現,絕對是修行史上,最絕妙的創舉之一。
不過話說回來,飛劍的兩種製式,有柄和無柄,彼此之間,也是對立的——那些祭煉有柄的飛劍,精修兵刃搏殺之術,決勝於十丈之內的修行者,大多看不起那些祭煉無柄飛劍,‘隻敢在背後暗箭傷人之徒’,反之,那些祭煉無柄飛劍,元神禦劍,製敵於千裏之外的修行者,也對那些動輒便見生死的‘莽夫’們,頗為不屑。
“雲道友既然好不容易,才殺回長安。”
“如今又何必匆匆而去?”那道人在距離太攀數百丈的位置停下,臉上隱隱之間,似有笑意。
“天師府何書文,見過雲道友。”
“雲道友有禮。”這名為何書文的道人,一邊說,一邊將背後的劍匣解下,在身前扶住。
“何書文……”聽到這道人的名字,太攀周身經絡間的真元,都是緩緩的激蕩了起來。
長安城外,天師府的元神修士不多,而在這些元神修士們當中,太攀最為忌憚的,便是這何書文——論其修為,何書文已經是八重天的存在,隻差一步,便能夠得證陽神,其修行的功法,更是從天師府的鎮派功法,太平清領經中衍化而出,取那‘天下不平,以殺平之’的酷烈殺伐之真意,又經過幾位合道半仙補全的太平七殺劍經,號稱是天師府中,殺伐第一。
而這太平七殺劍經當中,能夠與其相合的法器,隻有一種,那便是截天七殺劍,這劍器,除開那銳利無比的鋒芒之外,便沒有其他的特點,而這劍器的鋒芒銳利到什麽地步——有傳言說,這劍器的鋒芒,銳利到便是將這劍器祭煉而出的主人,都無法承受,故此也無法將這劍器納入經絡當中,隻能打造劍匣盛放,是以,天師府中,每一個修行太平七殺劍經的修行者,都是身背劍匣,而萬靈山中的妖靈們,見了天師府中身背劍匣者,也同樣會將內心的警惕,提到最高。
當然,這何書文令太攀最為忌憚的原因,不僅僅是他修行的太平七殺劍經,而是因為,何書文和死在他手上的劉雲穀,乃是真正的生死之交。
“敢問何道兄攔下我,所為何事?”太攀定了定神,然後抬起目光,看著何書文麵前的劍匣。
那劍匣,也不隻是由什麽材料打造而成,劍匣上,出了那些符文之外,還有兩個半“殺”字。
也不知是不是修行太平七殺劍經的修行者,都有這個傳統——總而言之,便是當第一個修行太平七殺劍經之人,每擊殺一個神境大妖之後,便在自己的劍匣上,刻下‘殺’字的一筆以後,他後麵所有修行太平七殺劍經之人,都是有樣學樣的,在自己的劍匣上,刻下自己的戰果。
而這何書文的劍匣上,有兩個半‘殺’字——一個‘殺’字,是十筆,兩個半,便是二十五筆,這即意味著,整整二十五位神境大妖,是在了何書文的手上。
何書文的實力,以及鬥戰殺伐的手段,由此可見一般。
而同樣的,何書文也是長安城外的元神修士們當中,極少數的,太攀沒有把握戰而勝之的對手之一——在太攀看來,便是死在他手上的,曾經以殺伐而得名的風道人,其實力也未必比得上何書文。
“我聽說,劉師弟,是死在你的手上?”何書文所表現出來的性子,也是如同長劍一般,直來直去,沒有絲毫的曲折蜿蜒。
“劉師弟於我,乃是生死之交。”
“劉師弟死於你手,無論什麽原因,我都不可能不聞不問。”何書文的雙手,按在劍匣上,冷冷的看著太攀,“按照我本來的意思,是你我之間,必有一死。”
“不過你夠機靈,才養好傷,就找到了常遠,通過常遠拜見了常師叔祖。”
“雖然不知,你用什麽東西,得到了常師叔祖的承認,但你既然得到了常師叔祖的承認,那就算我天師府半個門人。”
“而既然是我天師府門人,我就不該向你出手。”說著,何書文也是的目光垂下,看著自己麵前的劍匣,“但我心中一口鬱結之氣,難以宣泄。”
“你我身為同門,我不便為難你。”
“但劉師弟和你,同樣也是同門,你卻對他下了殺手。”
“這樣如何,劉師弟隕落之後,我在劉師弟隕落之地,為他立了個衣冠塚。”
“看在當時情況特殊的份上,隻要你願意掉頭,在劉師弟衣冠塚前,為劉師弟守墓八十載,這筆恩怨,便一筆勾銷!”
“如何!”
“若是我拒絕呢?”沉默片刻之後,太攀才是出聲。
“那邊不死不休!”何書文說著,聲音不大,但卻自有斬釘截鐵,說一不二的堅定,而在這句話出口的時候,藏在何書文劍匣當中的那一柄劍器,也是隨之嗡鳴起來,那劍匣上的‘殺’字,也似乎是在這嗡鳴當中,淌出了無數的血跡。
不死不休——太攀沉默了下來。
這何書文的表現,完全對得起他的名聲——一套連消帶打,軟硬兼施的言語,給了常遠道人,給了白雲道人最大的臉麵,更是令他自己,站到了一個‘理’字上,一字一句,一言一行,都是有理有據,叫人挑不出半點的疏漏和錯誤來。
而那最後的提議,更是既顧全了同門之意,又顧全了兄弟之義。
同門劉雲穀死於太攀之手,而他因為太攀身為同門緣故,卻無法出手複仇,隻能以同門之義,逼迫太攀為劉雲穀守墓八十年——八十年,對於神境修行者那至少五百年的壽命而言,雖不能說是不值一提,但也並非是不能接受,尤其是,太攀還足夠的年輕。
是以,無論是從那個方麵而言,這八十年的守墓,對於何書文而言,都已然是做出了極大的讓步——哪怕是白雲道人親自來談,也不可能叫何書文再退一步了。
若是太攀,連這個條件,都不能接受,那就足以證明,太攀沒有絲毫要和解的意思——這樣的話,那不死不休,自然便是順理成章!
而守墓八十年這個條件,太攀會不會同意?
當然是不會的!
不得不說,這何書文的言語,剛好就打在了太攀的七寸上……
若是尋常時候,守墓八十年,守也就守了,無非隻是換了一個地方閉關而已,但在如今的局勢下,不要說八十年,便是五十年,甚至二十年,十年,乃至於五年,等到太攀出山的時候,這天地之間的亂局,早就結束了,而結束了亂局之後,重新平穩下來的天地,又如何還會有太攀施為的餘地。
而沒有了輾轉騰挪的餘地,太攀便隻能看著萬靈山的痕跡,在這天地之間,一點一點的消失,最後連自己,也一起消失……
這是他絕對不能接受的。
而想要在如今的局勢當中,為自己爭取到足夠的輾轉騰挪的餘地,太攀便必須要在這一場變局當中,獲取足夠的好處,令自己在這變局結束之後,最大限度的變強,擁有所能擁有的最大限度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這一場變故。
若是接受了何書文的條件,那對於太攀而言,和死亡,沒有區別。
是以,太攀幾乎是沒有任何斟酌猶豫,就已經決定要拒絕何書文的條件。
而拒絕,就意味著,彼此之間,不死不休!
“何書文這是察覺到什麽了嗎?”目光盯在何書文劍匣上那兩個‘殺’字上,太攀的心中,不無疑惑——按照他本來的謀算,在得到了白雲這位合道半仙的承認之後,他在天師府中,任何因為劉、張兩人的性命而起的爭端,都隻能算是私人恩怨,於天師府無關,更不會叫人胡思亂想,心中存疑,但此刻,何書文所提出來的條件,卻是叫太攀有些騎虎難下,將太攀的如意算盤,給徹徹底底的,敲碎打爛,這叫太攀不得不懷疑,自己麵前的何書文,是不是察覺到了什麽。
略作一看思慮之後,太攀還是決定用一個拖字訣——“雖然立場不同,且不得不出手,但劉、張兩位道兄,死於我手,卻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天師府不予追究,雲行舟萬分感激。”
“所謂投桃報李,天師府予我以仁,我亦當報之以義。”
“為劉道兄守墓,理所應當。”太攀一邊說,一邊將目光落到何書文的臉上,細細的看著何書文神色的變化,而在這一句說完的時候,太攀清清楚楚的察覺到了,何書文那故作平靜的臉色,陡然間抽抽了一下。
顯然,太攀應下這‘守墓八十年’的要求,出乎了他的預料。
“劉師弟他們,被牽扯進那風波當中,本來便是生死無尤。”
“若那雲行舟依舊還是一個散修的話,哪怕是他背後有著徐求道,但我們將之殺了,也就殺了。”
“但如今,他卻是快了一步,得到了白師叔祖的任何。”
“雖然不知道他是怎麽做到的,但認可,就是認可。”
“在白師叔祖認可了他之後,你我便不可能因為劉、張兩位師弟的戰死取他性命——可以傷,但不能殺。”這個時候,何書文的腦海當中,他臨幸之前,另一個修行者和他交流之時,所說的一切,再度的浮現出來。
“難道就這樣算了?”何書文目光冰冷,“劉師弟救過我一條命,換言之,便是我欠他一條命!”
“大不了,便是以命換命罷了。”
“當然不可能就這樣算了!”何書文憤憤的出聲之後,另一人便是搖了搖頭。
“我的意思是,你若是找到他,便先擺出一個和解的姿態來,再提一個他無法接受的條件。”
“此為,以退為進也。”
“他若是不應,便代表,他沒有和解之意,既然不打算和解,那他死了,也就死了!”
幾個呼吸之後,一個穿明黃色道衣的道人,出現在道人的麵前,這道人身上,明黃色的道衣上,有用絲線編織的縱橫的線條,將那道衣分作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格子,每一個格子中,都繡的有一些符文,隨著那道人衣袂的飄舞,那道衣上無數的符文,亦是搖曳著,似乎是在灼灼生輝,叫人目眩神迷,眼前,都似乎是一片迷茫,分不清東西南北一般。
而在這道人的頭頂,則是一隻簡簡單單的玉簪,將頭發挽了起來——在這道人的背後背著的,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匣子,匣子的邊緣,用朱砂混合著鮮血,勾描了玄妙的符文。
劍匣——毫無疑問,那匣子,必然便是一個劍匣。
劍匣,顧名思義,便是放置劍器的容器——一般而言,修行者的飛劍,都是沒有劍柄的,為了滋養飛劍的鋒芒,叫自己手中的劍器,威能更勝一份,修行者們往往便是會在祭煉了劍器之後,再打造一個劍匣,再將能夠滋養劍器鋒芒的東西,置入劍匣之內,和飛劍放在一起,以隨時隨地砥礪劍器的鋒芒。
當然,劍匣除了這個用處之外,還有一個用處——那便是其他修行者所借出去的,成就了法寶,乃至於靈寶的飛劍,也都是用這劍匣盛放,畢竟,這些飛劍的鋒芒實在是太過於的銳利,除了劍匣之外,便很難有其他的東西,能夠收斂這些飛劍。
在見到那劍匣的時候,太攀便是皺起了眉頭,心中打起了十二分的警惕來——元神修士所祭煉的法器,千奇百怪,妙用無窮,但這無數的法器當中,毫無疑問,飛劍絕對是最具代表性,同時也是威能最強的一種之一。
一柄飛劍在手,再有上乘的劍術,便足夠一個修行者縱橫往來——從某一個方麵來說,飛劍,絕對是修行者在法術和法器,修習兵刃搏殺之術以及錘煉法術之間,所找到的最為完美的一個平衡。
飛劍的兩種製式,有劍柄的且不提,而沒有劍柄的那一種,其既兼顧兵刃的搏殺之利,又兼顧法術製敵的往來從容,而且在兼顧兩者的同時,更不曾叫彼此任何一方,做出犧牲來,對於修行者而言,這飛劍的出現,絕對是修行史上,最絕妙的創舉之一。
不過話說回來,飛劍的兩種製式,有柄和無柄,彼此之間,也是對立的——那些祭煉有柄的飛劍,精修兵刃搏殺之術,決勝於十丈之內的修行者,大多看不起那些祭煉無柄飛劍,‘隻敢在背後暗箭傷人之徒’,反之,那些祭煉無柄飛劍,元神禦劍,製敵於千裏之外的修行者,也對那些動輒便見生死的‘莽夫’們,頗為不屑。
“雲道友既然好不容易,才殺回長安。”
“如今又何必匆匆而去?”那道人在距離太攀數百丈的位置停下,臉上隱隱之間,似有笑意。
“天師府何書文,見過雲道友。”
“雲道友有禮。”這名為何書文的道人,一邊說,一邊將背後的劍匣解下,在身前扶住。
“何書文……”聽到這道人的名字,太攀周身經絡間的真元,都是緩緩的激蕩了起來。
長安城外,天師府的元神修士不多,而在這些元神修士們當中,太攀最為忌憚的,便是這何書文——論其修為,何書文已經是八重天的存在,隻差一步,便能夠得證陽神,其修行的功法,更是從天師府的鎮派功法,太平清領經中衍化而出,取那‘天下不平,以殺平之’的酷烈殺伐之真意,又經過幾位合道半仙補全的太平七殺劍經,號稱是天師府中,殺伐第一。
而這太平七殺劍經當中,能夠與其相合的法器,隻有一種,那便是截天七殺劍,這劍器,除開那銳利無比的鋒芒之外,便沒有其他的特點,而這劍器的鋒芒銳利到什麽地步——有傳言說,這劍器的鋒芒,銳利到便是將這劍器祭煉而出的主人,都無法承受,故此也無法將這劍器納入經絡當中,隻能打造劍匣盛放,是以,天師府中,每一個修行太平七殺劍經的修行者,都是身背劍匣,而萬靈山中的妖靈們,見了天師府中身背劍匣者,也同樣會將內心的警惕,提到最高。
當然,這何書文令太攀最為忌憚的原因,不僅僅是他修行的太平七殺劍經,而是因為,何書文和死在他手上的劉雲穀,乃是真正的生死之交。
“敢問何道兄攔下我,所為何事?”太攀定了定神,然後抬起目光,看著何書文麵前的劍匣。
那劍匣,也不隻是由什麽材料打造而成,劍匣上,出了那些符文之外,還有兩個半“殺”字。
也不知是不是修行太平七殺劍經的修行者,都有這個傳統——總而言之,便是當第一個修行太平七殺劍經之人,每擊殺一個神境大妖之後,便在自己的劍匣上,刻下‘殺’字的一筆以後,他後麵所有修行太平七殺劍經之人,都是有樣學樣的,在自己的劍匣上,刻下自己的戰果。
而這何書文的劍匣上,有兩個半‘殺’字——一個‘殺’字,是十筆,兩個半,便是二十五筆,這即意味著,整整二十五位神境大妖,是在了何書文的手上。
何書文的實力,以及鬥戰殺伐的手段,由此可見一般。
而同樣的,何書文也是長安城外的元神修士們當中,極少數的,太攀沒有把握戰而勝之的對手之一——在太攀看來,便是死在他手上的,曾經以殺伐而得名的風道人,其實力也未必比得上何書文。
“我聽說,劉師弟,是死在你的手上?”何書文所表現出來的性子,也是如同長劍一般,直來直去,沒有絲毫的曲折蜿蜒。
“劉師弟於我,乃是生死之交。”
“劉師弟死於你手,無論什麽原因,我都不可能不聞不問。”何書文的雙手,按在劍匣上,冷冷的看著太攀,“按照我本來的意思,是你我之間,必有一死。”
“不過你夠機靈,才養好傷,就找到了常遠,通過常遠拜見了常師叔祖。”
“雖然不知,你用什麽東西,得到了常師叔祖的承認,但你既然得到了常師叔祖的承認,那就算我天師府半個門人。”
“而既然是我天師府門人,我就不該向你出手。”說著,何書文也是的目光垂下,看著自己麵前的劍匣,“但我心中一口鬱結之氣,難以宣泄。”
“你我身為同門,我不便為難你。”
“但劉師弟和你,同樣也是同門,你卻對他下了殺手。”
“這樣如何,劉師弟隕落之後,我在劉師弟隕落之地,為他立了個衣冠塚。”
“看在當時情況特殊的份上,隻要你願意掉頭,在劉師弟衣冠塚前,為劉師弟守墓八十載,這筆恩怨,便一筆勾銷!”
“如何!”
“若是我拒絕呢?”沉默片刻之後,太攀才是出聲。
“那邊不死不休!”何書文說著,聲音不大,但卻自有斬釘截鐵,說一不二的堅定,而在這句話出口的時候,藏在何書文劍匣當中的那一柄劍器,也是隨之嗡鳴起來,那劍匣上的‘殺’字,也似乎是在這嗡鳴當中,淌出了無數的血跡。
不死不休——太攀沉默了下來。
這何書文的表現,完全對得起他的名聲——一套連消帶打,軟硬兼施的言語,給了常遠道人,給了白雲道人最大的臉麵,更是令他自己,站到了一個‘理’字上,一字一句,一言一行,都是有理有據,叫人挑不出半點的疏漏和錯誤來。
而那最後的提議,更是既顧全了同門之意,又顧全了兄弟之義。
同門劉雲穀死於太攀之手,而他因為太攀身為同門緣故,卻無法出手複仇,隻能以同門之義,逼迫太攀為劉雲穀守墓八十年——八十年,對於神境修行者那至少五百年的壽命而言,雖不能說是不值一提,但也並非是不能接受,尤其是,太攀還足夠的年輕。
是以,無論是從那個方麵而言,這八十年的守墓,對於何書文而言,都已然是做出了極大的讓步——哪怕是白雲道人親自來談,也不可能叫何書文再退一步了。
若是太攀,連這個條件,都不能接受,那就足以證明,太攀沒有絲毫要和解的意思——這樣的話,那不死不休,自然便是順理成章!
而守墓八十年這個條件,太攀會不會同意?
當然是不會的!
不得不說,這何書文的言語,剛好就打在了太攀的七寸上……
若是尋常時候,守墓八十年,守也就守了,無非隻是換了一個地方閉關而已,但在如今的局勢下,不要說八十年,便是五十年,甚至二十年,十年,乃至於五年,等到太攀出山的時候,這天地之間的亂局,早就結束了,而結束了亂局之後,重新平穩下來的天地,又如何還會有太攀施為的餘地。
而沒有了輾轉騰挪的餘地,太攀便隻能看著萬靈山的痕跡,在這天地之間,一點一點的消失,最後連自己,也一起消失……
這是他絕對不能接受的。
而想要在如今的局勢當中,為自己爭取到足夠的輾轉騰挪的餘地,太攀便必須要在這一場變局當中,獲取足夠的好處,令自己在這變局結束之後,最大限度的變強,擁有所能擁有的最大限度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這一場變故。
若是接受了何書文的條件,那對於太攀而言,和死亡,沒有區別。
是以,太攀幾乎是沒有任何斟酌猶豫,就已經決定要拒絕何書文的條件。
而拒絕,就意味著,彼此之間,不死不休!
“何書文這是察覺到什麽了嗎?”目光盯在何書文劍匣上那兩個‘殺’字上,太攀的心中,不無疑惑——按照他本來的謀算,在得到了白雲這位合道半仙的承認之後,他在天師府中,任何因為劉、張兩人的性命而起的爭端,都隻能算是私人恩怨,於天師府無關,更不會叫人胡思亂想,心中存疑,但此刻,何書文所提出來的條件,卻是叫太攀有些騎虎難下,將太攀的如意算盤,給徹徹底底的,敲碎打爛,這叫太攀不得不懷疑,自己麵前的何書文,是不是察覺到了什麽。
略作一看思慮之後,太攀還是決定用一個拖字訣——“雖然立場不同,且不得不出手,但劉、張兩位道兄,死於我手,卻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天師府不予追究,雲行舟萬分感激。”
“所謂投桃報李,天師府予我以仁,我亦當報之以義。”
“為劉道兄守墓,理所應當。”太攀一邊說,一邊將目光落到何書文的臉上,細細的看著何書文神色的變化,而在這一句說完的時候,太攀清清楚楚的察覺到了,何書文那故作平靜的臉色,陡然間抽抽了一下。
顯然,太攀應下這‘守墓八十年’的要求,出乎了他的預料。
“劉師弟他們,被牽扯進那風波當中,本來便是生死無尤。”
“若那雲行舟依舊還是一個散修的話,哪怕是他背後有著徐求道,但我們將之殺了,也就殺了。”
“但如今,他卻是快了一步,得到了白師叔祖的任何。”
“雖然不知道他是怎麽做到的,但認可,就是認可。”
“在白師叔祖認可了他之後,你我便不可能因為劉、張兩位師弟的戰死取他性命——可以傷,但不能殺。”這個時候,何書文的腦海當中,他臨幸之前,另一個修行者和他交流之時,所說的一切,再度的浮現出來。
“難道就這樣算了?”何書文目光冰冷,“劉師弟救過我一條命,換言之,便是我欠他一條命!”
“大不了,便是以命換命罷了。”
“當然不可能就這樣算了!”何書文憤憤的出聲之後,另一人便是搖了搖頭。
“我的意思是,你若是找到他,便先擺出一個和解的姿態來,再提一個他無法接受的條件。”
“此為,以退為進也。”
“他若是不應,便代表,他沒有和解之意,既然不打算和解,那他死了,也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