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時辰以後,兩人才是氣喘籲籲的,在黽池縣的城門口放慢了腳步。
“呼……”
“呼……”深呼吸了幾口,兩人終於是調順了自身的氣機,然後麵麵相覷一陣,良久之後,兩人才是哭笑出來,往那黽池縣而去。
和上一次太攀來的時候相比,這黽池縣中的氣機,駁雜了不知道多少,如果說先前,黽池縣中的氣機如同一汪清泉一般,一眼就能看的到底的話,如今的黽池縣,那混雜的氣機,就好似一團濁流汙跡,看不到底,更不知道,其中到底隱藏了些什麽。
這其中的原因,倒也簡單。
一則,是這黽池縣中的縣城隍隕落,縣令橫死之後,新的縣令,又尚未到任,以至於這黽池縣中的法度,無人主持,從而是令這黽池縣,成為了一個另類的法外之地,令這黽池縣中的修行者,都不會受到法度的壓製,自然的,這些修行者們,都會在這黽池縣中停留。
再加上黽池縣先前的變故,更是吸引了不知道多少修行者來到這黽池縣中尋覓機緣——眾多的修行者匯聚於此,眾人的氣機,合於一處,於是這黽池縣中的氣機,自然也就是如同散亂的線團一般,駁雜無比,無從捉摸。
“這裏應該安全了。”踏進城門,徐求道小聲的對著太攀道,這黽池縣中,修行者往來眾多,長安道為了保證穩定,自然也是在這黽池縣中投入了大量的人手,這黽池縣中稍稍有什麽變故,長安道都能及時的做出應對來,那十二元辰背後的存在,絕對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正麵的和九大宗派之一的長安道發生衝突,況且,這黽池縣中,眾多修行者的氣機,彌蓋四野,亂成一團,也正好,能夠令太攀和徐求道置身於其間,不露痕跡。
言語之後,兩人都是沉默下來,在這黽池縣的街巷當中,隨意的穿行著。
兩人的腦海當中,都不自覺的回想著自己先前在那古澠池底下的所見所感。
“水眼……”一團混蒙,忽又在太攀的腦海當中浮現出來,腦海當中,汪洋倒映著星辰,席卷起波濤,無數星辰的影子,在波濤當中起起落落,於是真與影顛倒,幽深的海底,化作穹天,而原本的穹天,則是在這一刻,沉入海底。
當那海麵,重新的平穩下來的時候,太攀腦海當中的那一方天地,那穹天極處,三百六十五顆星辰的位置,已然是發生了微微偏轉,而在這三百六十五處星辰的周遭四野,更有數不清的細如牛毛一般微光,明滅不定,這些微光,像是那三百六十五顆星辰上散落下來的碎屑,又好似從無窮遠處跌落的明光,是那真正的星辰的投影——這一方天穹,與太攀所在這的這一處浮生天地穹天上的夜空,越發的相似。
太攀很清楚,這是自己的修為,更加精進的表現。
那三百六十五顆星辰,對應的是自己體內經絡穴竅間凝練出來的三百六十五縷天地元氣,三百六十五處穴竅,而那些散碎的明滅,則是人身上的隱竅。
經絡之間,三百六十五處穴竅,構成生靈周身的大循環,任何一個生靈,哪怕是殘障之類,其周身上下,都能夠找出來這三百六十五處穴竅。
至於說隱竅,則是生靈周身上下,除開這三百六十五處穴竅之外,其他的穴竅。
隱竅的數量,無可琢磨,有說法說是,人身自成天地,雙眼映照日月,穴竅則對應星辰,三百六十五處穴竅,對應穹天上的三百六十五顆主星,穹天上,除開這三百六十五顆主星之外,還有其他的更多的輔星,暗星,隱星等等,而這些星辰在人身當中所對應的地方,便被稱之為隱竅。
隱竅,是一類極其特殊的穴竅——三百六十五處穴竅當中,每一處穴竅,都能夠凝練出一縷天地元氣,而這些天地元氣,合二為一,便構成最基本的真元,也即是說,成就元神,凝練真元之際,體內穴竅的數量,凝練天地元氣的數量,便等同於修行者所凝練出來的真元的質量——這,即是修行者所謂的根基。
一旦真元凝成,那修行者吞吐之際,就再也不可能在穴竅當中凝聚出新的天地元氣來,這也就意味著,根基一旦定下,就再也無可更改,難以彌補。
但隱竅不一樣。
隱竅當中,同樣能夠容納天地元氣,而這些天地元氣,卻又不會聚合為一,然而在天地元氣凝結成真元的時候,這些存在於隱竅當中的天地元氣,卻又會自發的融匯至真元當中,令修行者凝結出來的真元,更加的強橫——這也即是說,隱竅的存在,能夠一點一點的增強修行者凝聚而出的真元的質量,能夠在修行當中,一點一點的彌補修行者的根基。
隱竅的重要與神妙,可想而知——然而這隱竅的說法,卻從來不曾訴諸於任何一本典籍當中,太攀也是從這至古天蛇的血脈傳承當中,才知曉了這隱竅的玄妙。
古往今來,總有一些修行者,邀天之幸,能夠以種種秘法,增強根基,但在這些修行者之後,其他的修行者,卻無法修行這些秘法,究其根本,便是因為這些修行者,在無意識之間,洞開了體內的隱竅,天長日久之下,使得自己的根基,一點一點的得到了彌補,至於說所謂的秘法,可有可無而已。
正是如此,那些不曾洞開隱竅的修行者,任他們如何的參悟,也不可能從這秘法當中,參悟出彌補根基的法門來。
至於說隱竅之說,為何不曾訴諸於典籍,其原因,便在於開辟隱竅,太難。
縱然是以太攀所得的這至古天蛇的傳承當中,都沒有那開辟周身隱竅的秘法,隱竅之玄奇,可見一斑。
對於隱竅的開辟,至古天蛇的傳承當中,隻提到了一句:凝練了三百六十五縷天地元氣,形成周天大循環的修行者,在吞吐之間,周身上下的穴竅,感應天地星辰,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的,就會有隱竅一個接著一個的破開,從而是令修行者的根基,越發的強大深厚,而這,也正是對於修行者而言,完美周天真正的可貴之處。
隻有成就了完美周天的修行者,才會在吞吐的時候,以水磨工夫,令周身上下,對應穹天星辰的隱竅,一處一處的洞開來。
而根據那傳承當中的說法,在那些真正的,有著不朽,乃至於不朽之上的道君坐鎮的宗派當中,唯有凝練了完美周天的弟子,才算得上是真傳,能夠接續道統,至於其他……
而隱竅的數量,在哪至古天蛇的傳承當中,同樣是語焉不詳,隻有一個一元之數以作形容,至於說這一元之數,到底是十二萬九千,到底是十二萬九千,還是更多,太攀也無從知曉。
隻是,若人身之隱竅,對應穹天形成的話,那這所謂的‘一元之數’,便是遠遠不止十二萬九千了。
太攀對著一元之數的好奇,源自於那傳承當中提到的另一種東西,不朽身,亦或是被稱為道之身。
那傳承中提到,想要練就道之身的前提,就在於這一元之數的隱竅。
這至古天蛇的傳承,實在是稱得上浩如煙海,太攀本以為,自己對著至古天蛇的傳承,已然知曉了七七八八,但隨著這些信息,一點一點的深入下去,從修行者周身的元氣大循環,深入到經絡穴竅,再深入到隱竅,以及那更加莫測的,以道稱之的不朽身,道之身的時候,太攀才是陡然發現,自己先前以為的,自己所知曉的那至古天蛇的傳承,隻是這從那無窮遙遠的洪荒,一直流傳到了現在的,真正的至古天蛇的一個目錄而已。
那傳承當中,任意的選出一個點展開來,都能夠從最基礎的凡之境,一點一點的蔓延到那高緲無比的仙之境,甚至到那不可知,不可聞,不可曉的道之境。
就好像那極北之海當中的萬載冰山一般,流於水麵上的,隻是極小極小的一部分,隻有深入到海底,才能夠隱約看見那龐大無比的輪廓的一角。
太攀完全不曾察覺到,在他思索著這些的同時,黽池縣中,他的那一具道身,隱隱的有了透明的感覺,若隱若現的,似乎是隨時都會化虹而去一般。
——修行者逐道而行,但當道顯現的時候,修行者若是把持不住自己的存在,那這修行者,就將化道而去,化作道的一部分,就如同傳說當中,逐日而行,最後化作山川桃林的誇父一般。
“雲道友……”恍惚當中,太攀的耳邊,有聲音響起,如同是驚雷一般,在這聲音當中,太攀陡然醒轉過來。
而他醒轉過來的時候,最先映入他眼簾的,便是徐求道瞪大的雙眼,其目光當中,滿是驚詫,那蜃珠,正懸在徐求道的指尖,正對著自己的眉心。
本能的,太攀便抬起手,想要將徐求道給推開,這個時候,太攀才是發現,自己這道身的雙手,已經是化作了半透明的存在,就好像是那快要幹涸的湖水一般,隨時都要在炙陽的暴曬下,堙滅不見。
驚恐無比的甩著雙手,而太攀腦海當中,至古天蛇的傳承當中,無數的正在顯現的信息,也是陡然之間,消失不見,於是太攀那正在變得透明的雙手,以及周身上下,其他的地方,才是一點一點的,重新的變得凝實起來。
“好歹毒的十二元辰!”看著徐求道臉上的疑惑之色,太攀念頭急轉,在徐求道將蜃珠重新收起來的時候,才是帶著無比後怕的感覺,感慨了一聲。
“這銀魚,也不知是十二元辰從何處捉來,竟是與我師門秘法相製!”
“此番,若非是徐道兄及時將我驚醒的話,隻怕我就真的是要沉湎在那師門秘法的玄妙當中,最後化虹而去了。”太攀感慨著,然後朝著徐求道躬身一禮,“救命之恩,無以為報,道兄且受我一拜。”
“化虹而去?”
“雲道友這師門秘法,還真是不簡單。”聽著太攀的言語,徐求道的目光,也是閃爍了一下,然後放下了追問的念頭。
“這黽池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雲道友以為,我們第一站,該往何處去?”
“黽池縣的變故,事涉神祇,牽連之地,無非便是三處。”
“第一處,是那城隍廟。”
“第二處,則是欽天監駐守的道宮。”
“而第三處,便是這縣衙所在了。”太攀停下腳步,在兩人麵前的,正是這黽池縣的縣衙所在。
隻是,這本該是無比威嚴的一縣治所,因為這陡然的變故,顯得寂寥無比,門口的差役,懶懶散散,目光當中,滿是仿徨,旁邊的大鼓,鼓槌滾落到地上,都沒有人去將之收拾起來。
“縣衙!”徐求道先是一愣,然後便點著頭。“不錯,所謂風吹草動,這黽池縣中,這驚天變故,絕對不會沒有絲毫預兆。”
“而這縣衙作為一縣之首,治撫一縣,縣中的任何變故,這縣衙當中,都應該有文書記載。”
“隻要找到了這些文書,抽絲剝繭之下,自然就知曉,這黽池縣中的變故,從何而起。”
“這變故當中,又涉及到了那些方麵。”
“隻是,這黽池縣的縣令,既然和那十二元辰有所瓜葛,這縣衙當中的文書記錄,隻怕不一定留得下來。”言語未落,徐求道便是又搖了搖頭。
“且,這縣衙,畢竟是帝國顏麵,若是你我貿然而入,被捉了個正著的話,隻怕是臉上不太好看。”
“那徐道兄以為?”
“這樣,除開這縣衙之外,這黽池縣中,尚有道宮和城隍廟兩處地界,不若你我一人前往一處查探,等到酉時,在此間會合,雲道友以為如何?”
“也好!”太攀沉吟了一下,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和徐求道爭執。
“既然如此的話,就勞煩徐道兄往城隍廟一行了。”
“城隍廟中,各色人物紛雜,非是徐道兄,隻怕是壓不住他們。”太攀似乎是想起了什麽一般,別有所指的道。
</br>
</br>
“呼……”
“呼……”深呼吸了幾口,兩人終於是調順了自身的氣機,然後麵麵相覷一陣,良久之後,兩人才是哭笑出來,往那黽池縣而去。
和上一次太攀來的時候相比,這黽池縣中的氣機,駁雜了不知道多少,如果說先前,黽池縣中的氣機如同一汪清泉一般,一眼就能看的到底的話,如今的黽池縣,那混雜的氣機,就好似一團濁流汙跡,看不到底,更不知道,其中到底隱藏了些什麽。
這其中的原因,倒也簡單。
一則,是這黽池縣中的縣城隍隕落,縣令橫死之後,新的縣令,又尚未到任,以至於這黽池縣中的法度,無人主持,從而是令這黽池縣,成為了一個另類的法外之地,令這黽池縣中的修行者,都不會受到法度的壓製,自然的,這些修行者們,都會在這黽池縣中停留。
再加上黽池縣先前的變故,更是吸引了不知道多少修行者來到這黽池縣中尋覓機緣——眾多的修行者匯聚於此,眾人的氣機,合於一處,於是這黽池縣中的氣機,自然也就是如同散亂的線團一般,駁雜無比,無從捉摸。
“這裏應該安全了。”踏進城門,徐求道小聲的對著太攀道,這黽池縣中,修行者往來眾多,長安道為了保證穩定,自然也是在這黽池縣中投入了大量的人手,這黽池縣中稍稍有什麽變故,長安道都能及時的做出應對來,那十二元辰背後的存在,絕對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正麵的和九大宗派之一的長安道發生衝突,況且,這黽池縣中,眾多修行者的氣機,彌蓋四野,亂成一團,也正好,能夠令太攀和徐求道置身於其間,不露痕跡。
言語之後,兩人都是沉默下來,在這黽池縣的街巷當中,隨意的穿行著。
兩人的腦海當中,都不自覺的回想著自己先前在那古澠池底下的所見所感。
“水眼……”一團混蒙,忽又在太攀的腦海當中浮現出來,腦海當中,汪洋倒映著星辰,席卷起波濤,無數星辰的影子,在波濤當中起起落落,於是真與影顛倒,幽深的海底,化作穹天,而原本的穹天,則是在這一刻,沉入海底。
當那海麵,重新的平穩下來的時候,太攀腦海當中的那一方天地,那穹天極處,三百六十五顆星辰的位置,已然是發生了微微偏轉,而在這三百六十五處星辰的周遭四野,更有數不清的細如牛毛一般微光,明滅不定,這些微光,像是那三百六十五顆星辰上散落下來的碎屑,又好似從無窮遠處跌落的明光,是那真正的星辰的投影——這一方天穹,與太攀所在這的這一處浮生天地穹天上的夜空,越發的相似。
太攀很清楚,這是自己的修為,更加精進的表現。
那三百六十五顆星辰,對應的是自己體內經絡穴竅間凝練出來的三百六十五縷天地元氣,三百六十五處穴竅,而那些散碎的明滅,則是人身上的隱竅。
經絡之間,三百六十五處穴竅,構成生靈周身的大循環,任何一個生靈,哪怕是殘障之類,其周身上下,都能夠找出來這三百六十五處穴竅。
至於說隱竅,則是生靈周身上下,除開這三百六十五處穴竅之外,其他的穴竅。
隱竅的數量,無可琢磨,有說法說是,人身自成天地,雙眼映照日月,穴竅則對應星辰,三百六十五處穴竅,對應穹天上的三百六十五顆主星,穹天上,除開這三百六十五顆主星之外,還有其他的更多的輔星,暗星,隱星等等,而這些星辰在人身當中所對應的地方,便被稱之為隱竅。
隱竅,是一類極其特殊的穴竅——三百六十五處穴竅當中,每一處穴竅,都能夠凝練出一縷天地元氣,而這些天地元氣,合二為一,便構成最基本的真元,也即是說,成就元神,凝練真元之際,體內穴竅的數量,凝練天地元氣的數量,便等同於修行者所凝練出來的真元的質量——這,即是修行者所謂的根基。
一旦真元凝成,那修行者吞吐之際,就再也不可能在穴竅當中凝聚出新的天地元氣來,這也就意味著,根基一旦定下,就再也無可更改,難以彌補。
但隱竅不一樣。
隱竅當中,同樣能夠容納天地元氣,而這些天地元氣,卻又不會聚合為一,然而在天地元氣凝結成真元的時候,這些存在於隱竅當中的天地元氣,卻又會自發的融匯至真元當中,令修行者凝結出來的真元,更加的強橫——這也即是說,隱竅的存在,能夠一點一點的增強修行者凝聚而出的真元的質量,能夠在修行當中,一點一點的彌補修行者的根基。
隱竅的重要與神妙,可想而知——然而這隱竅的說法,卻從來不曾訴諸於任何一本典籍當中,太攀也是從這至古天蛇的血脈傳承當中,才知曉了這隱竅的玄妙。
古往今來,總有一些修行者,邀天之幸,能夠以種種秘法,增強根基,但在這些修行者之後,其他的修行者,卻無法修行這些秘法,究其根本,便是因為這些修行者,在無意識之間,洞開了體內的隱竅,天長日久之下,使得自己的根基,一點一點的得到了彌補,至於說所謂的秘法,可有可無而已。
正是如此,那些不曾洞開隱竅的修行者,任他們如何的參悟,也不可能從這秘法當中,參悟出彌補根基的法門來。
至於說隱竅之說,為何不曾訴諸於典籍,其原因,便在於開辟隱竅,太難。
縱然是以太攀所得的這至古天蛇的傳承當中,都沒有那開辟周身隱竅的秘法,隱竅之玄奇,可見一斑。
對於隱竅的開辟,至古天蛇的傳承當中,隻提到了一句:凝練了三百六十五縷天地元氣,形成周天大循環的修行者,在吞吐之間,周身上下的穴竅,感應天地星辰,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的,就會有隱竅一個接著一個的破開,從而是令修行者的根基,越發的強大深厚,而這,也正是對於修行者而言,完美周天真正的可貴之處。
隻有成就了完美周天的修行者,才會在吞吐的時候,以水磨工夫,令周身上下,對應穹天星辰的隱竅,一處一處的洞開來。
而根據那傳承當中的說法,在那些真正的,有著不朽,乃至於不朽之上的道君坐鎮的宗派當中,唯有凝練了完美周天的弟子,才算得上是真傳,能夠接續道統,至於其他……
而隱竅的數量,在哪至古天蛇的傳承當中,同樣是語焉不詳,隻有一個一元之數以作形容,至於說這一元之數,到底是十二萬九千,到底是十二萬九千,還是更多,太攀也無從知曉。
隻是,若人身之隱竅,對應穹天形成的話,那這所謂的‘一元之數’,便是遠遠不止十二萬九千了。
太攀對著一元之數的好奇,源自於那傳承當中提到的另一種東西,不朽身,亦或是被稱為道之身。
那傳承中提到,想要練就道之身的前提,就在於這一元之數的隱竅。
這至古天蛇的傳承,實在是稱得上浩如煙海,太攀本以為,自己對著至古天蛇的傳承,已然知曉了七七八八,但隨著這些信息,一點一點的深入下去,從修行者周身的元氣大循環,深入到經絡穴竅,再深入到隱竅,以及那更加莫測的,以道稱之的不朽身,道之身的時候,太攀才是陡然發現,自己先前以為的,自己所知曉的那至古天蛇的傳承,隻是這從那無窮遙遠的洪荒,一直流傳到了現在的,真正的至古天蛇的一個目錄而已。
那傳承當中,任意的選出一個點展開來,都能夠從最基礎的凡之境,一點一點的蔓延到那高緲無比的仙之境,甚至到那不可知,不可聞,不可曉的道之境。
就好像那極北之海當中的萬載冰山一般,流於水麵上的,隻是極小極小的一部分,隻有深入到海底,才能夠隱約看見那龐大無比的輪廓的一角。
太攀完全不曾察覺到,在他思索著這些的同時,黽池縣中,他的那一具道身,隱隱的有了透明的感覺,若隱若現的,似乎是隨時都會化虹而去一般。
——修行者逐道而行,但當道顯現的時候,修行者若是把持不住自己的存在,那這修行者,就將化道而去,化作道的一部分,就如同傳說當中,逐日而行,最後化作山川桃林的誇父一般。
“雲道友……”恍惚當中,太攀的耳邊,有聲音響起,如同是驚雷一般,在這聲音當中,太攀陡然醒轉過來。
而他醒轉過來的時候,最先映入他眼簾的,便是徐求道瞪大的雙眼,其目光當中,滿是驚詫,那蜃珠,正懸在徐求道的指尖,正對著自己的眉心。
本能的,太攀便抬起手,想要將徐求道給推開,這個時候,太攀才是發現,自己這道身的雙手,已經是化作了半透明的存在,就好像是那快要幹涸的湖水一般,隨時都要在炙陽的暴曬下,堙滅不見。
驚恐無比的甩著雙手,而太攀腦海當中,至古天蛇的傳承當中,無數的正在顯現的信息,也是陡然之間,消失不見,於是太攀那正在變得透明的雙手,以及周身上下,其他的地方,才是一點一點的,重新的變得凝實起來。
“好歹毒的十二元辰!”看著徐求道臉上的疑惑之色,太攀念頭急轉,在徐求道將蜃珠重新收起來的時候,才是帶著無比後怕的感覺,感慨了一聲。
“這銀魚,也不知是十二元辰從何處捉來,竟是與我師門秘法相製!”
“此番,若非是徐道兄及時將我驚醒的話,隻怕我就真的是要沉湎在那師門秘法的玄妙當中,最後化虹而去了。”太攀感慨著,然後朝著徐求道躬身一禮,“救命之恩,無以為報,道兄且受我一拜。”
“化虹而去?”
“雲道友這師門秘法,還真是不簡單。”聽著太攀的言語,徐求道的目光,也是閃爍了一下,然後放下了追問的念頭。
“這黽池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雲道友以為,我們第一站,該往何處去?”
“黽池縣的變故,事涉神祇,牽連之地,無非便是三處。”
“第一處,是那城隍廟。”
“第二處,則是欽天監駐守的道宮。”
“而第三處,便是這縣衙所在了。”太攀停下腳步,在兩人麵前的,正是這黽池縣的縣衙所在。
隻是,這本該是無比威嚴的一縣治所,因為這陡然的變故,顯得寂寥無比,門口的差役,懶懶散散,目光當中,滿是仿徨,旁邊的大鼓,鼓槌滾落到地上,都沒有人去將之收拾起來。
“縣衙!”徐求道先是一愣,然後便點著頭。“不錯,所謂風吹草動,這黽池縣中,這驚天變故,絕對不會沒有絲毫預兆。”
“而這縣衙作為一縣之首,治撫一縣,縣中的任何變故,這縣衙當中,都應該有文書記載。”
“隻要找到了這些文書,抽絲剝繭之下,自然就知曉,這黽池縣中的變故,從何而起。”
“這變故當中,又涉及到了那些方麵。”
“隻是,這黽池縣的縣令,既然和那十二元辰有所瓜葛,這縣衙當中的文書記錄,隻怕不一定留得下來。”言語未落,徐求道便是又搖了搖頭。
“且,這縣衙,畢竟是帝國顏麵,若是你我貿然而入,被捉了個正著的話,隻怕是臉上不太好看。”
“那徐道兄以為?”
“這樣,除開這縣衙之外,這黽池縣中,尚有道宮和城隍廟兩處地界,不若你我一人前往一處查探,等到酉時,在此間會合,雲道友以為如何?”
“也好!”太攀沉吟了一下,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和徐求道爭執。
“既然如此的話,就勞煩徐道兄往城隍廟一行了。”
“城隍廟中,各色人物紛雜,非是徐道兄,隻怕是壓不住他們。”太攀似乎是想起了什麽一般,別有所指的道。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