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等可願聽我講學。”山神接著詢問。


    “恭聽聖賢教誨。”


    這一次三人以及下麵的上萬儒生,同時站起身,對著山神躬身一禮。


    這可是古之聖賢,親自講學,他們高興尚且來不及。


    “很好,古有孔聖杏壇講學,今天我就在這銀杏樹下講學三天,至於能學到多少,就看你們的了。”


    孔子很喜歡在銀杏樹下閱讀和教授弟子,後人將他教誨弟子的地方稱為“杏壇”。


    故而在這顆數千年的銀杏樹下,是儒家講學的最好地點。


    山神說著就拿出那卷竹簡,開始講了起來。


    他直接運起浩然正氣誦讀,這竹簡本是孔聖手書,蘊含著浩然正氣,說的乃是儒家的大道理,至理名言,帶著孔聖的印記。


    哪怕尋常一個書生見了,都能沉浸其中,恍惚間仿佛見到孔聖講學時的場景,與孔聖同在,感知到聖人的理念思想。


    而他又以浩然正氣誦讀,兩兩相加,氣勢當真不凡,隨著他的話語,一個個文字憑空出現,在空中圍著銀杏樹環繞飛行,不時的變幻成細小文字撒向在場的儒生。


    這些儒生很快沉浸其中不能自拔,陷入到類似於頓悟的狀態,唯有孫言文和鄭宇作為大儒,方才能清醒過來,但聽在耳中也是振聾發聵,對於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不知過了多久,林雲緩緩停下講解,合上手中竹簡。


    而儒生依舊陷入裏麵無法自拔。


    看著這一幕,孫言文感歎道“書中記載儒聖講學,繞梁三日不絕,我一直以為這是誇張,今日一見方知真能如此。林先生不愧先賢之名。”


    “這隻是我手中竹簡的功勞罷了。”山神笑著擺手,說的很是謙遜。


    話雖如此,孫言文還是恭敬有加,憑他的本事即使能有這卷竹簡,怕是也沒有這樣的本事。


    他卻是忘記,這裏是虛幻空間,到底能夠出現什麽變化,還不是林雲說了算。配合上神力,別說繞梁三日,哪怕三十日也沒問題。


    “不知這卷竹簡是?”鄭宇詢問,從剛才他就感覺這竹簡並不普通,山神直接將逐漸竹簡遞過去,說道“這是當年孔聖手書的竹簡,論語就是根據這竹簡整理而來。”


    鄭宇雙手一抖,差點沒讓竹簡掉下來,趕緊雙手捧住,卻又不敢用力,生怕捏壞了竹簡,孔聖手書,這是儒家至寶,沒想到他還能見到這樣的聖物。


    孫言文也接過去看了一會,這才雙手捧著遞還給山神。


    “先生大義,請受晚輩一拜。”


    孫言文躬身拜下,這一拜他心甘情願,沒想到能見到真正的儒家先賢,更能在他手中見到孔聖手書的論語。


    既然山神能有這本儒家至寶,可見他的身份在當年是多麽不凡,他又哪裏知道,這本論語其實是林雲在文淵閣的意外收獲。


    當然更令他震驚的是,陰陽兩隔,人神不能往來,山神竟然能想出辦法,使他們這些大儒來到靈境當中,堪稱奇跡。


    幾人聊了一會,就在這銀杏樹下品茶,聞著遠方飄來的小麥成熟氣味,感受著豐收的氣息,讓他們這些真正以農為本的大儒心曠神怡。


    不知過了多久,有儒生慢慢清醒過來,對著林雲一拜,隨即化虹而去,回到了肉身。


    一夜過去,山神的名聲當即傳播開來,儒家先賢他們也就隻在書本上聽說過,真人哪裏見到過,哪怕是大唐五百年曆史,都沒有出過一位儒家先賢,現在突然能見到,頓時引起轟動。


    而有著第一天的杏壇講課,沒有一個人懷疑山神是假冒的。


    誰又能想到他們所認定的儒家先賢,其實隻是林雲的分身,實際境界隻能算得上是大儒。


    而且他這個大儒,還是抄書抄來的,跟儒家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第二天,出現在場中的除了三位大儒之外,又多了兩個人,丞相胡君之以及太傅郭漢書。


    這兩人都是身形消瘦的老者,五十多歲的年紀,眼中精芒閃爍完全可以稱得上是老狐狸。


    他們都是得到消息趕過來親自查看情況。這樣連帶著林雲在內,這杏壇講課,一下下就聚集了五位大儒,加上下麵那作為陪襯的上萬儒生,以及聞訊趕來的,各位儒家弟子,人數幾乎達到200:1,


    如此盛會,哪怕是在整個儒家的曆史當中,也值得一書,至於在大唐更是罕見,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儒家盛會。


    這一次該講什麽,林雲有些發愁了。


    他這個儒家先賢本就是冒牌貨,當這四位大儒的麵,真講起來還不得當場露餡。


    “我當年縱觀曆史,本也寫下了一篇萌文,隻是後來陷入沉睡,未曾傳播出去,今日就,借你們之口傳播出去,也讓諸位點評一下,看看到底如何。”


    “多謝先賢。”


    眾人不知他的意思他還是恭敬的,洗耳恭聽。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不錯林雲這次誦讀的正是三字經。


    《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曆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儒家的“仁,義,誠,敬,孝。”


    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曆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


    《三字經》是中華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


    其內容涵蓋了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


    林雲又結合,此世的情況予以刪減添加,最終形成這一本三字經。


    果然一經出口,頓時引起轟動。


    等到了第三天,幾個大儒興衝衝的過來,想要聽講,不論是,孔聖手書的論語還是三字經,都可以稱得上是儒家經典,哪怕聽幾次,也不會厭煩。


    這次山神反而不再說話,兩天時間就將他炸得差不多了,再說下去保證露餡。


    其實真正分析起來,他說的除了第二天以三字經應對過去,第一天純粹是借助浩然正氣誦讀孔聖手書,全程並沒有什麽。


    而三字經,其實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結晶,跟他並沒有什麽關係。


    “這次杏壇講學,你等幾位終究也是大儒何不講上兩句?”等人都到齊了,山神開口問道。


    這個……


    幾位大儒有些猶豫,可既然山神開口,他們哪能反對,況且能夠在上萬儒生麵前一述自己的理想,對於一位大儒來說,也算不錯。


    教化萬民不正是他們的理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道煉香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學舌鸚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學舌鸚鵡並收藏神道煉香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