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日為錄,中有己土,強名曰龍。”
“降之者,製其心中之真火,火性不飛則龍可製而有得鉛之時。”
信息中認為,精神內寄,腎水上升而製火為降龍。
常樂依其法,擰身折腰,拗步回身,雙臂撐圓,前撐後塌。
這是外練腰臂腿功,內練心意氣,先練外後練內。
他左足橫開一步,同時兩手自體兩側向上抬起,手心向上,兩手高與肩平,兩足不動,兩手不停,屈小臂,兩手向麵前合攏,手心向下,兩掌指相對,兩拳內旋使掌心向外,拇指向下,高與肩齊,兩臂撐圓如抱球。
再以左足的腳跟為軸,腳尖外扭,右足以腳尖為軸,腳跟外擰,身體左轉約一百八十度左右。
然後左腿彎曲,約成弓步,右腿蹬直微曲,身體大部重量在左腿,同時兩掌隨身左轉逐漸撐開,右掌在頭部右側方,右臂撐圓,右肘略高過肩,左掌在左膝後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左臂撐圓,頭向左轉目視左掌。
這便是降龍樁,其起式動作要慢要柔和,動作中間不停,一氣嗬成,動作連貫協調。
在成定勢時,則上手臂要有撐勁,下手要有捋按勁,腰身要擰勁,不能用僵勁,拙勁,蠻勁,要放鬆,保持外形各部的正確,胸微含,頭微頂。
常樂在開始時先自然呼吸,把姿式調順,調正確,重心安置得當,在保持動作姿勢外形,各部的位置以及間架結構正確的前提下,從上到下,用意調整各部的肌肉要逐步放鬆,不用力。
其擰身俯腰有龍折身之意,手臂將上撐下塌有把龍身捋直之意,前腿彎曲後腿蹬直,身形下坐,氣向下沉,有如騎在龍身使其降服之意。
隨著一吸一呼身形有稍微的起伏,有如龍在起伏掙紮,而常樂用意降服,此隻是用意而不是用力,時刻注意要“意緊而力鬆”逐漸體會身體各部的感覺。
龍其實是指心神,練功中調身調心神為降龍,所以當動作姿勢擺正確之後,調整心神,充足意念為首要。
降龍之外則為伏虎,伏虎樁先要虛其心,涵養本源,以呼吸之氣下貫丹田,而充實其腹,慢慢以神意運動,舒展肢體,使氣血循環周身,流通百脈,髒腑清虛,筋絡舒暢,骨健髓滿,精氣充足,而神經敏銳,故謂之養基立本,此樁法實為慢練增力之妙法。
所謂“本固枝榮”,“本立而道生”。信息中言,樁法慢性之鍛煉,係順天命之性,合乎自然之道,一動發於性,一靜存於命,“靜為本體,動則作用”,正是會意象形之法門,而道蘊藏其中矣。
這降龍、伏虎兩個樁法,其實是一個樁,就是三體式,所謂“萬法不離三體式”。
常樂一步向前邁開,兩足分出前後,前腳直指正前方,後腳外撇,重心在後腳。前手向前方伸去,高度在胸口,後手藏在前肘之下,腹部之前。
氣在胸部上升、腹部下降,站樁片刻後,常樂前手與胸部感應,不自覺地上拾,後手與腹部感應,自然有降力,如不控製,會縮貼到腹上。
降龍是把飛龍拽住,可比喻為放風箏的勁,有控製地放飛,勁是向上的。
而伏虎是把老虎按在地上,不讓它動,勁是向下的,老虎脖子肉厚,根本無法按牢。
按老虎,好比是按水瓢,一死按,瓢就滑開了,把手按到水裏去了。
這兩隻手就是兩個樁,前手是降龍樁,後手是伏虎樁,而如果兩隻腳做到兩手的狀態,才真是降龍伏虎,前腳是放風箏的勁,後腳是按水瓢的勁,三體式便齊備了龍虎二樁。
所謂三體式是天地人,頭頸叫天,胸腹叫人,腿腳叫地。
天地生人,所以練拳先要擺正頭頸和腿腳,如此才能滋養五髒、端正脊椎。
人能參與天地演化,所以胸腹反過來能滋養頭頸腿腳,氣沉丹田,可以通湧泉,便是腹影響了腳,人影響了天地。
生命是分為上下兩段的,胸、腹兩段代表人,符合這一理念。
葫蘆是典型的上下層,古人將葫蘆作為生命的代表,比喻人的胸腹,修煉時的身心變化叫“壺裏乾坤”。
胸陽腹陰,陽如火,有向上之力,陰如水,有向下之力,所以在胸前的手會不自覺地向上,在腹前的手會不自覺地向下。
胸在腹上,向上運動的陽居在上位,向下運動的陰居在下位,分道揚鑣,不會交合。
以“小周天”功法,則腹胸之氣可交合。
小周天象煮水,火在水下,才能把水煮熟。如果火在水上,就永遠不可能煮熱水了。
原本在下向下的向上了,原本在上向上的向下了,稱之為“顛倒”。
小周天靜功難操作,在拳術則簡單。三體式的前手為龍後手為虎,也就是前手是胸、後手是腹,向前邁一步,後手變前手放出,前手變後手按下,就完成了顛倒。
常樂麵向行進方向並步站立,鬆肩,兩臂自然下垂,下頜微內收,頭上頂,胸微含,平心靜氣望向前方。
他屈腿下蹲,左腳稍前移腳尖點地,同時,兩手握拳,左拳由前向上舉,右拳上提至腰間。
“呼!”
常樂左腳向後扒地蜷腿,左拳稍向右、向前下落。
緊接著他左腳向前上步,跺腳落地,右腿蹬伸成弓步,同時右拳向前上方擊出,左拳收回腰間。
然後他右腳上步,腳尖點地,同時右拳向上舉,右腳向後扒地蜷腿,右拳稍向左,向前下落。
然後再右腳上步跺腳落地,左腿蹬伸成弓步;同時,左拳向前上擊出,右拳收回腰間,後腳上步兩腳成並步站立,兩拳變掌,兩臂自然下垂。
這向上擊打的拳和另一肘的回拉要同時進行,向上打的拳要有向上撐長的勁力,與跺腳同時完成。
其意在用拳由下向上擊打對方心口,下頜或麵部,同時可破壞對方的防守。
“哈!”
常樂再巾兩腳同時並步下蹲跺腳落地,右手變勾手屈肘向上頂擊,左掌掌心向下附於右肘下。
然後他右勾手向前劃立圓,同時右腳提起腳尖點地,右勾手繼續向前劃立圓,至肩上時變掌,右腳向前上步,腳尖稍內扣跺腳落地,左腳貼地跟進成四六步,右掌向前下按擊,左掌收回腰間。
“降之者,製其心中之真火,火性不飛則龍可製而有得鉛之時。”
信息中認為,精神內寄,腎水上升而製火為降龍。
常樂依其法,擰身折腰,拗步回身,雙臂撐圓,前撐後塌。
這是外練腰臂腿功,內練心意氣,先練外後練內。
他左足橫開一步,同時兩手自體兩側向上抬起,手心向上,兩手高與肩平,兩足不動,兩手不停,屈小臂,兩手向麵前合攏,手心向下,兩掌指相對,兩拳內旋使掌心向外,拇指向下,高與肩齊,兩臂撐圓如抱球。
再以左足的腳跟為軸,腳尖外扭,右足以腳尖為軸,腳跟外擰,身體左轉約一百八十度左右。
然後左腿彎曲,約成弓步,右腿蹬直微曲,身體大部重量在左腿,同時兩掌隨身左轉逐漸撐開,右掌在頭部右側方,右臂撐圓,右肘略高過肩,左掌在左膝後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左臂撐圓,頭向左轉目視左掌。
這便是降龍樁,其起式動作要慢要柔和,動作中間不停,一氣嗬成,動作連貫協調。
在成定勢時,則上手臂要有撐勁,下手要有捋按勁,腰身要擰勁,不能用僵勁,拙勁,蠻勁,要放鬆,保持外形各部的正確,胸微含,頭微頂。
常樂在開始時先自然呼吸,把姿式調順,調正確,重心安置得當,在保持動作姿勢外形,各部的位置以及間架結構正確的前提下,從上到下,用意調整各部的肌肉要逐步放鬆,不用力。
其擰身俯腰有龍折身之意,手臂將上撐下塌有把龍身捋直之意,前腿彎曲後腿蹬直,身形下坐,氣向下沉,有如騎在龍身使其降服之意。
隨著一吸一呼身形有稍微的起伏,有如龍在起伏掙紮,而常樂用意降服,此隻是用意而不是用力,時刻注意要“意緊而力鬆”逐漸體會身體各部的感覺。
龍其實是指心神,練功中調身調心神為降龍,所以當動作姿勢擺正確之後,調整心神,充足意念為首要。
降龍之外則為伏虎,伏虎樁先要虛其心,涵養本源,以呼吸之氣下貫丹田,而充實其腹,慢慢以神意運動,舒展肢體,使氣血循環周身,流通百脈,髒腑清虛,筋絡舒暢,骨健髓滿,精氣充足,而神經敏銳,故謂之養基立本,此樁法實為慢練增力之妙法。
所謂“本固枝榮”,“本立而道生”。信息中言,樁法慢性之鍛煉,係順天命之性,合乎自然之道,一動發於性,一靜存於命,“靜為本體,動則作用”,正是會意象形之法門,而道蘊藏其中矣。
這降龍、伏虎兩個樁法,其實是一個樁,就是三體式,所謂“萬法不離三體式”。
常樂一步向前邁開,兩足分出前後,前腳直指正前方,後腳外撇,重心在後腳。前手向前方伸去,高度在胸口,後手藏在前肘之下,腹部之前。
氣在胸部上升、腹部下降,站樁片刻後,常樂前手與胸部感應,不自覺地上拾,後手與腹部感應,自然有降力,如不控製,會縮貼到腹上。
降龍是把飛龍拽住,可比喻為放風箏的勁,有控製地放飛,勁是向上的。
而伏虎是把老虎按在地上,不讓它動,勁是向下的,老虎脖子肉厚,根本無法按牢。
按老虎,好比是按水瓢,一死按,瓢就滑開了,把手按到水裏去了。
這兩隻手就是兩個樁,前手是降龍樁,後手是伏虎樁,而如果兩隻腳做到兩手的狀態,才真是降龍伏虎,前腳是放風箏的勁,後腳是按水瓢的勁,三體式便齊備了龍虎二樁。
所謂三體式是天地人,頭頸叫天,胸腹叫人,腿腳叫地。
天地生人,所以練拳先要擺正頭頸和腿腳,如此才能滋養五髒、端正脊椎。
人能參與天地演化,所以胸腹反過來能滋養頭頸腿腳,氣沉丹田,可以通湧泉,便是腹影響了腳,人影響了天地。
生命是分為上下兩段的,胸、腹兩段代表人,符合這一理念。
葫蘆是典型的上下層,古人將葫蘆作為生命的代表,比喻人的胸腹,修煉時的身心變化叫“壺裏乾坤”。
胸陽腹陰,陽如火,有向上之力,陰如水,有向下之力,所以在胸前的手會不自覺地向上,在腹前的手會不自覺地向下。
胸在腹上,向上運動的陽居在上位,向下運動的陰居在下位,分道揚鑣,不會交合。
以“小周天”功法,則腹胸之氣可交合。
小周天象煮水,火在水下,才能把水煮熟。如果火在水上,就永遠不可能煮熱水了。
原本在下向下的向上了,原本在上向上的向下了,稱之為“顛倒”。
小周天靜功難操作,在拳術則簡單。三體式的前手為龍後手為虎,也就是前手是胸、後手是腹,向前邁一步,後手變前手放出,前手變後手按下,就完成了顛倒。
常樂麵向行進方向並步站立,鬆肩,兩臂自然下垂,下頜微內收,頭上頂,胸微含,平心靜氣望向前方。
他屈腿下蹲,左腳稍前移腳尖點地,同時,兩手握拳,左拳由前向上舉,右拳上提至腰間。
“呼!”
常樂左腳向後扒地蜷腿,左拳稍向右、向前下落。
緊接著他左腳向前上步,跺腳落地,右腿蹬伸成弓步,同時右拳向前上方擊出,左拳收回腰間。
然後他右腳上步,腳尖點地,同時右拳向上舉,右腳向後扒地蜷腿,右拳稍向左,向前下落。
然後再右腳上步跺腳落地,左腿蹬伸成弓步;同時,左拳向前上擊出,右拳收回腰間,後腳上步兩腳成並步站立,兩拳變掌,兩臂自然下垂。
這向上擊打的拳和另一肘的回拉要同時進行,向上打的拳要有向上撐長的勁力,與跺腳同時完成。
其意在用拳由下向上擊打對方心口,下頜或麵部,同時可破壞對方的防守。
“哈!”
常樂再巾兩腳同時並步下蹲跺腳落地,右手變勾手屈肘向上頂擊,左掌掌心向下附於右肘下。
然後他右勾手向前劃立圓,同時右腳提起腳尖點地,右勾手繼續向前劃立圓,至肩上時變掌,右腳向前上步,腳尖稍內扣跺腳落地,左腳貼地跟進成四六步,右掌向前下按擊,左掌收回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