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太上三洞,聽說近年來出了不少人才,全派有近七百來個修真,在南贍部州道門中的影響力極大。拿他們開刀,的確能引起道門的怒火,挑起事端。”牛魔王對天下間的勢力很熟悉,見眾妖王聽到“太上三洞”時,一個個麵露迷茫,立即開口解釋道。
“哦,這樣的話,那就再在這洛陽城待段時間吧!”陳閑見還有熱鬧可看,也不急著回去了。
第二日,攝摩騰與竺法蘭二人上書皇帝劉莊,言天災爆發,二人想出京遊曆,沿途救治那些在災難中受傷的人。
劉莊此時正為昨日的“天災”頭疼,正在思索賑災之事,見二僧“主動”幫忙,雖然覺得二僧能做的貢獻十分微小,但欣然應允。
二僧得了劉莊的旨意後,立即收拾行李物品,帶上四個新收的隨從,出洛陽城後,變沿著官道,向著五台山方向而去。
五台山也在冀州境內,也是受災區,二僧一路行來,自然不會忘了救治百姓一事,順便宣傳一下佛門慈悲普度眾生的教義,倒是發展了不少信徒。
攝摩騰與竺法蘭因為帶著凡人隨從,又要沿路救治受傷的百姓,宣傳教義,一路行來,真如凡人。二僧一步一個腳印,一路跋山涉水,餐風露宿,花了一月時間才趕到五台山。
二僧在五台山上轉了一圈後,立即快馬加鞭趕回洛陽,上書劉莊,說在五台山見到了文殊菩薩講經,又見到了阿育王的舍利塔,五台山實是佛家之聖地,想在五台山上修一寺院,弘揚佛法。
劉莊本就有意扶持佛教,加強統治,接到二僧的奏疏後,批下“準奏”二字後發還。
有了皇帝的批準,二僧立即動身趕往五台山,找到當地的官員,讓其招募修建寺院的工匠。
劉莊是位明君,治下森嚴,連兄弟某王問相士:“我與先帝(光武)長得很像,先帝三十歲登基,我現在也三十了,什麽時候能當皇帝?”相士當即下得落荒而逃,並將此事上報劉莊,當地縣令哪敢怠慢,當即便將兩人安排到驛站中,自己連夜叫衙役去找工匠,一夜便將人手找齊。
大凡土木工程,首先是選址,然後是測繪規劃,規劃建築的大小布局。所以第二天,縣令吳某(可能叫吳有)就帶著測繪師來到了驛站。
吳縣令熱情地招呼二僧用過一頓豐盛的素菜早點後,就介紹那位三十來歲的測繪建築大師,據說洛陽皇宮便是他……他的父親設計並主持修建的。
介紹完那有名的建築大匠後,吳縣令帶著十個衙役,帶齊食物,便和攝摩騰與竺法蘭及其隨從上了五台山。
吳縣令是個養尊處優的肥豬,乘馬車來到五台山下,望著巍峨壯觀的五台山,不由有些退縮。不過想到皇命難為,吳縣令一咬牙,便領著一群人進了五台山中。
此時的五台群山,因為沒有遭到汙染和破壞,除了山上高來高去的道士外,也沒個人來,真是山高林密,虎狼遍地。
荊棘就由吳縣令帶來的衙役對付,虎狼的話,二僧磕下禪杖,任何虎豹豺狼、蛇蟲鼠蟻都不敢靠近了,在山林中穿梭也不是很難。
攝摩騰與竺法蘭早選好了建寺地址,帶著一幹官吏及大師,在山中走了半日,終於帶著喘氣如狗,汗流如雨的吳縣令到了地方——中台翠岩峰。
“你們是什麽人,為何在我三洞觀後山禁地亂轉?”正在眾人忙碌,斬出雜草灌木,顯露地形之際,遠處來了個小現童,老遠便喊道。
“仙童有禮了。”作為本地的父母官,吳縣令知道太上三洞觀有些門道,雖然對方隻是個小道童,但吳縣令還是很客氣的行禮道:“下官是本地縣令吳有,這位是攝摩騰大禪師,這位是竺法蘭大禪師。”
攝摩騰與竺法蘭點了個頭,便算作見禮了,倒是沒有對道士念“南無阿彌陀佛”。
介紹完自己一行人中的主要人物後,吳縣令便道:“二位高僧想要在這裏修建座禪院,皇帝已經批準,我們是來勘察地形,為施工做準備的。”
“此事不行!”小道童搖頭如撥浪鼓,連連擺手道:“此是我三洞觀後山禁地,豈能讓胡僧修建禪院,爾等速速離去,不然我叫人了。”
此時的五台山還叫紫府山,紫府為道家用語,此時的五台山,還是道教名山,山上少說也有四五十座道觀,三千多道士修行,一聲招呼,光口水便能將他們淹死,所以吳縣令很是惶恐,有了退意。
攝摩騰與竺法蘭打定主意要惹事,哪肯退去,一時間吵吵嚷嚷起來,驚動了三洞觀的觀主道明真人賀正之。
見到觀主,小道童連忙將事情講出,那觀主邊上有四個弟子隨行,聞聽兩個胡僧要占自家後山,立即惱了,禿驢禿驢的叫罵起來。
二僧本就有意挑釁,當即動手,因為兩人都是半步大羅的修為,在場的人都不是他們的對手,包括太乙中期的觀主賀正之在內。
二僧打傷眾道士後,也沒下死手,而是將他們驅逐走了,布下強力結界,吩咐吳縣令繼續測繪。
看了二僧的手段,在場眾人都是噤若寒蟬,那敢違背,連忙該幹什麽幹什麽去。
不提攝摩騰與竺法蘭在那裏監督禪院建設,卻說賀正之被打退後,越想越氣,便去找好友諸善信商議此事。
諸善信聽了賀正之的講述後,當即勃然變色,便要去找二僧理論。
“不行,他們兩個都是半步大羅的修士,我們根本不是對手!”賀正之連忙阻止道。
“這是欺我道門無人啊!”諸善信狠狠的說道:“這樣,你我分頭聯係三山五嶽各觀同道,咋們聯名上書劉莊,告他們仗持逞強,出事不當,我道門要與他們較量比試道法,以辨真偽優劣。”
“如此甚好,我道門可不比他們佛門弱!”賀正之狠狠道。
計議既定,兩人立即行動起來,一日遊遍五嶽,共說動五嶽十八觀願意共舉大事,不過許多修道士要麽閉門不見,要麽推脫要清修,不願攪和這事。
不過賀正之與諸善信也顧不上那麽多了,攝摩騰與竺法蘭兩個已經開始準備動工了,再不行動,一切都遲了。
就這樣,一份由五嶽十八觀並太上三洞六百九十名道士聯名痛斥佛教的奏疏並送到了皇帝劉莊的禦桌上。
此次涉及宗教事件,為恐其糾集信徒鬧事,劉莊對此事高度重視,當天便予批示,同意比鬥。
皇帝劉莊其實心也想看看這些外來番僧的實力,並下令在白馬寺前修建高台,擇日論道,同時也停了五台山修建寺院的工事,待有結果後,再決定是否繼續。
一場道佛爭鋒,即將展開……
“哦,這樣的話,那就再在這洛陽城待段時間吧!”陳閑見還有熱鬧可看,也不急著回去了。
第二日,攝摩騰與竺法蘭二人上書皇帝劉莊,言天災爆發,二人想出京遊曆,沿途救治那些在災難中受傷的人。
劉莊此時正為昨日的“天災”頭疼,正在思索賑災之事,見二僧“主動”幫忙,雖然覺得二僧能做的貢獻十分微小,但欣然應允。
二僧得了劉莊的旨意後,立即收拾行李物品,帶上四個新收的隨從,出洛陽城後,變沿著官道,向著五台山方向而去。
五台山也在冀州境內,也是受災區,二僧一路行來,自然不會忘了救治百姓一事,順便宣傳一下佛門慈悲普度眾生的教義,倒是發展了不少信徒。
攝摩騰與竺法蘭因為帶著凡人隨從,又要沿路救治受傷的百姓,宣傳教義,一路行來,真如凡人。二僧一步一個腳印,一路跋山涉水,餐風露宿,花了一月時間才趕到五台山。
二僧在五台山上轉了一圈後,立即快馬加鞭趕回洛陽,上書劉莊,說在五台山見到了文殊菩薩講經,又見到了阿育王的舍利塔,五台山實是佛家之聖地,想在五台山上修一寺院,弘揚佛法。
劉莊本就有意扶持佛教,加強統治,接到二僧的奏疏後,批下“準奏”二字後發還。
有了皇帝的批準,二僧立即動身趕往五台山,找到當地的官員,讓其招募修建寺院的工匠。
劉莊是位明君,治下森嚴,連兄弟某王問相士:“我與先帝(光武)長得很像,先帝三十歲登基,我現在也三十了,什麽時候能當皇帝?”相士當即下得落荒而逃,並將此事上報劉莊,當地縣令哪敢怠慢,當即便將兩人安排到驛站中,自己連夜叫衙役去找工匠,一夜便將人手找齊。
大凡土木工程,首先是選址,然後是測繪規劃,規劃建築的大小布局。所以第二天,縣令吳某(可能叫吳有)就帶著測繪師來到了驛站。
吳縣令熱情地招呼二僧用過一頓豐盛的素菜早點後,就介紹那位三十來歲的測繪建築大師,據說洛陽皇宮便是他……他的父親設計並主持修建的。
介紹完那有名的建築大匠後,吳縣令帶著十個衙役,帶齊食物,便和攝摩騰與竺法蘭及其隨從上了五台山。
吳縣令是個養尊處優的肥豬,乘馬車來到五台山下,望著巍峨壯觀的五台山,不由有些退縮。不過想到皇命難為,吳縣令一咬牙,便領著一群人進了五台山中。
此時的五台群山,因為沒有遭到汙染和破壞,除了山上高來高去的道士外,也沒個人來,真是山高林密,虎狼遍地。
荊棘就由吳縣令帶來的衙役對付,虎狼的話,二僧磕下禪杖,任何虎豹豺狼、蛇蟲鼠蟻都不敢靠近了,在山林中穿梭也不是很難。
攝摩騰與竺法蘭早選好了建寺地址,帶著一幹官吏及大師,在山中走了半日,終於帶著喘氣如狗,汗流如雨的吳縣令到了地方——中台翠岩峰。
“你們是什麽人,為何在我三洞觀後山禁地亂轉?”正在眾人忙碌,斬出雜草灌木,顯露地形之際,遠處來了個小現童,老遠便喊道。
“仙童有禮了。”作為本地的父母官,吳縣令知道太上三洞觀有些門道,雖然對方隻是個小道童,但吳縣令還是很客氣的行禮道:“下官是本地縣令吳有,這位是攝摩騰大禪師,這位是竺法蘭大禪師。”
攝摩騰與竺法蘭點了個頭,便算作見禮了,倒是沒有對道士念“南無阿彌陀佛”。
介紹完自己一行人中的主要人物後,吳縣令便道:“二位高僧想要在這裏修建座禪院,皇帝已經批準,我們是來勘察地形,為施工做準備的。”
“此事不行!”小道童搖頭如撥浪鼓,連連擺手道:“此是我三洞觀後山禁地,豈能讓胡僧修建禪院,爾等速速離去,不然我叫人了。”
此時的五台山還叫紫府山,紫府為道家用語,此時的五台山,還是道教名山,山上少說也有四五十座道觀,三千多道士修行,一聲招呼,光口水便能將他們淹死,所以吳縣令很是惶恐,有了退意。
攝摩騰與竺法蘭打定主意要惹事,哪肯退去,一時間吵吵嚷嚷起來,驚動了三洞觀的觀主道明真人賀正之。
見到觀主,小道童連忙將事情講出,那觀主邊上有四個弟子隨行,聞聽兩個胡僧要占自家後山,立即惱了,禿驢禿驢的叫罵起來。
二僧本就有意挑釁,當即動手,因為兩人都是半步大羅的修為,在場的人都不是他們的對手,包括太乙中期的觀主賀正之在內。
二僧打傷眾道士後,也沒下死手,而是將他們驅逐走了,布下強力結界,吩咐吳縣令繼續測繪。
看了二僧的手段,在場眾人都是噤若寒蟬,那敢違背,連忙該幹什麽幹什麽去。
不提攝摩騰與竺法蘭在那裏監督禪院建設,卻說賀正之被打退後,越想越氣,便去找好友諸善信商議此事。
諸善信聽了賀正之的講述後,當即勃然變色,便要去找二僧理論。
“不行,他們兩個都是半步大羅的修士,我們根本不是對手!”賀正之連忙阻止道。
“這是欺我道門無人啊!”諸善信狠狠的說道:“這樣,你我分頭聯係三山五嶽各觀同道,咋們聯名上書劉莊,告他們仗持逞強,出事不當,我道門要與他們較量比試道法,以辨真偽優劣。”
“如此甚好,我道門可不比他們佛門弱!”賀正之狠狠道。
計議既定,兩人立即行動起來,一日遊遍五嶽,共說動五嶽十八觀願意共舉大事,不過許多修道士要麽閉門不見,要麽推脫要清修,不願攪和這事。
不過賀正之與諸善信也顧不上那麽多了,攝摩騰與竺法蘭兩個已經開始準備動工了,再不行動,一切都遲了。
就這樣,一份由五嶽十八觀並太上三洞六百九十名道士聯名痛斥佛教的奏疏並送到了皇帝劉莊的禦桌上。
此次涉及宗教事件,為恐其糾集信徒鬧事,劉莊對此事高度重視,當天便予批示,同意比鬥。
皇帝劉莊其實心也想看看這些外來番僧的實力,並下令在白馬寺前修建高台,擇日論道,同時也停了五台山修建寺院的工事,待有結果後,再決定是否繼續。
一場道佛爭鋒,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