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幾日,陽夏縣內風平浪靜。


    商水軍在失守了縣內兵備庫的情況下,並未再對城內的隱賊與遊俠勢力做出什麽打壓,而隱賊的幾大勢力們,亦在誤以為趙弘潤有與他妥協的情況下抱持了克製。


    而在另外一邊,宗衛朱桂、何苗二人早已從商水縣征得了前往王都大梁的船隻,並於二月十五日抵達祥符港。


    抵達祥符港後,朱桂、何苗二人分頭行頭,前者火速前往伍忌所率領的那近一萬六千商水軍主力在大梁城郊的臨時駐地,因為從祥符港的冶造局工匠們口中所知,這段期間朝廷已經給予了商水軍戰後的犒賞,伍忌正打算不日就率領返回商水縣。


    而司馬安的碭山軍,更是在一日前就已經出發返回碭郡碭山了。


    因此,朱桂要趕在伍忌下令拔營啟程前將趙弘潤的最新調兵命令傳達給伍忌。


    而何苗,則帶著另外三封書信,進入了王都大梁。


    他先來到了戶部本署,將其中一封書信交給戶部尚書李粱。


    尚書李粱在看到趙弘潤親筆所寫的書信後驚疑不定,有些搞不懂趙弘潤的意圖。


    也難怪,畢竟這位遠在大梁的戶部尚書大人,又怎麽會知曉趙弘潤在前幾日曾接二連三地遭遇行刺呢。


    “此事易耳。……本府立即著倉部安排船隻。”


    盡管心中疑惑,但李粱還是向何苗打了包票,並且,並未提及征用倉部的運輸船所需要的花費之事。


    按理來說,趙弘潤征用戶部的船隻,自然而然會使戶部蒙受一些損失,因此,將這些損失算上趙弘潤頭上是理所當然的事,隻不過,由於戶部在三川貿易這件事上賺取的利益實在太大,以至於李粱都不好意思向趙弘潤討要這筆錢。


    想想也是,運輸伍忌的一萬六千商水軍主力,頂多讓戶部耽擱半個月左右的正常運輸,雖然損失不小,可與從三川貿易所得的穩定收入相比,這些損失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在與李粱約定了運載商水軍的日期後,何苗便告辭了李粱,馬不停蹄地再趕往冶造局。


    冶造局作為趙弘潤所執掌的司署,自然是對於這位肅王殿下的命令無有不從。


    在接過了趙弘潤所畫的關於『袖箭』的圖紙後,冶造局局丞王甫立即召來司署內的匠頭丁鈞。


    丁鈞,本是一名冶造局內普普通通的工匠,但是自從當初在趙弘潤鑄造量產蠟燭的模具中大放光彩,他的地位穩步上升,如今已成為了冶造局內屈指可數的十幾名匠頭之一。


    想要在工部、冶造局這種幾乎全靠熬資曆混出頭的地方,在三十幾歲便嶄露頭角,成為工匠中的匠頭,可想而知丁鈞的本領。


    “王局丞,你是改變主意了麽?”


    隨著一聲傳入屋內的詢問,丁鈞便從屋外走了進來,臉上不知為何有些欣喜之色。


    這讓何苗看得莫名其妙。


    然而,何苗不懂丁鈞再說什麽,可不代表王甫也不知,隻見他沒好氣地說道:“丁鈞,本官與你說了幾回了,你那玩意,早已被肅王殿下否決了。”


    聽聞此言,丁鈞連忙說道:“王局丞,麻煩你再與肅王殿下說說罷,卑職覺得那物什,或許仍有改進的餘地……”說罷,他這才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宗衛何苗,不由地愣了愣。


    何苗作為趙弘潤身邊的宗衛,在冶造局內也算是熟麵孔,丁鈞自然認得何苗,他隻是納悶,此人為何還留在大梁,不是跟隨肅王南下了麽?


    “丁頭。”


    “宗衛大人。”


    何苗與丁鈞相互打了聲招呼,隨即,前者好奇地問道:“丁頭所說的『那物什』,不知指的是什麽?”


    丁鈞還未來得及開口,便聽王甫沒好氣地說道:“就是這家夥一直在鼓搗的魯國的弩匣。……這家夥不死心,總想說服肅王殿下繼續改良魯國的弩匣。”


    何苗聞言恍然大悟。


    關於弩匣這件事,他也是知情的:也不知是前任、或者是前前任冶造局局丞,不知通過什麽渠道,從魯國入手了一隻弩匣,本想偷學魯國的工藝,沒想到魯人早有提防,在丟棄那隻弩匣前,將裏麵的零件全部拆掉了,就隻剩下一個空木箱。


    不過就算是個空盒子,魏國工匠仍然學到了一手『榫卯結構工藝』,拋棄了以往打製木具所用的木釘。


    記得趙弘潤初掌冶造局的期間,曾因為對魯國工藝抱持極大的興趣,讓王甫從庫房裏將那隻布滿灰塵的弩匣取了出來。


    一看之下,趙弘潤大失所望。


    雖然當時趙弘潤已經想到了這隻弩匣的運作是依靠木質齒輪,但最終還是沒有複原這隻弩匣。


    畢竟就算是複原了這隻弩匣,也不過是人家魯國十幾二十幾年的工藝,有個屁用?


    更別說這隻弩匣還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缺陷。


    於是,趙弘潤便放棄了複原弩匣,而選擇了另外一件戰爭兵器,即在三川戰役中大放光彩的連弩,或者稱連發機關重弩。


    而如今,進一步改良連弩已經成為冶造局內常置的一項研究工作,至於魯國的弩匣,早已不知被人遺忘到哪裏去了。


    然而,丁鈞卻對這種複雜而缺陷多多的魯國弩匣非常感興趣,在沒有趙弘潤參與的情況下,居然複原了那隻魯國弩匣,這讓趙弘潤都感到非常的吃驚。


    可惜,複原後的弩匣仍然不頂屁用,因為連弩的射程是弩匣的兩倍以上,這使得本來好奇心大起的工匠們失望地發現,弩匣若是在他們的連弩麵前,根本起不到絲毫作用,就會被連弩直接射暴機匣。


    於是,冶造局的工匠又對弩匣冷淡起來,唯獨丁鈞仍在鑽研這東西,仍然不死心的他,幾次三番想通過王甫說服趙弘潤,希望能通過弩匣的提案。


    『原來如此。』


    何苗隻聽得心中好笑,打斷了王甫與丁鈞二人的爭論,說道:“丁頭,弩匣的事,暫且放置一旁,肅王殿下希望冶造局盡快造出此物。”


    話音剛落,王甫將他從何苗手中所得的圖紙遞向丁鈞,說道:“丁鈞,看看這個。”


    丁鈞疑惑地接過圖紙,仔細瞧了兩眼,嘴裏喃喃念叨:“袖箭?”說罷,他轉頭望向何苗,不解問道:“宗衛大人,肅王殿下要這個做什麽?”


    也難怪,因為在他看來,袖箭的威力與射程還沒有手弩大,除了一個攜帶便捷的優點外,其餘簡直是毫無作用,在戰場上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他很難想象趙弘潤會設計出這種沒多大用的武器來。


    見此,何苗便向丁鈞簡單解釋了一遍陽夏那邊情況,告訴後者,這是趙弘潤為了對付陽夏隱賊所設計的輕便武器。


    丁鈞這才恍然大悟,點點頭說道:“卑職明白了。……讓我先造個實物出來研究一下。”


    一聽這話,何苗不免有些著急,連忙說道:“請盡快量造。”


    “量造?”丁鈞愣了愣,隨即皺皺眉為難地說道:“宗衛大人,此物雖然簡單,可若要量造,卻有諸多不便,你看,這幾個小物件,比小指還要小,打造模具頗為不易,若要量造,最起碼也得一兩個月……”


    “一兩個月?”何苗聞言心說,一兩個月陽夏那邊都打完了,還要這玩意做什麽?


    丁鈞注意到了何苗難看的臉色,可他心裏也十分無奈,畢竟趙弘潤所畫的圖紙雖然結構被連弩簡單,但問題在於製作袖箭的零件普遍很微小,幾乎不能量造,唯有用手工打磨。


    而手工打磨,這量產怎麽可能上的去?


    忽然,他靈機一動,轉頭對何苗說道:“宗衛大人,要不然,您試試弩匣?”


    在局丞王甫翻白眼一臉無語的表情下,丁鈞兩眼放光,口沫飛濺地向何苗推薦起弩匣來,說它怎麽怎麽好。


    何苗本來就不擅長工藝這方麵,被丁鈞一番話說得暈暈乎乎,在離開冶造局時,這才意識到自己居然同意了丁鈞的建議。


    明明自家殿下是希望冶造局打造一批袖箭,可結果自己卻帶了一批弩匣過去,站在冶造局司署門前的何苗撓了撓頭,不知該如何向自家殿下交代。


    好在丁鈞在對何苗推薦弩匣時說得非常漂亮,使得何苗也對這東西充滿了信心。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一兩個月,殿下如何等得及?』


    何苗暗自安慰著自己。


    離開冶造局後,何苗徑直又前往了趙弘潤他六王叔趙元俼的怡王府。


    遺憾的是,他這趟並沒有見到趙元俼,因為趙元俼早已帶著玉瓏公主離城遊玩去了。


    這件事何苗也是清楚的。


    “這可怎麽辦?”


    手中拿著趙弘潤親筆寫給趙元俼的書信,何苗不禁有些犯難。


    交給怡王府內的下人?


    萬一弄丟了怎麽辦?


    想來想去,何苗最終還是回到了肅王府,將趙弘潤親筆寫給趙元俼的書信,交給了肅王府內留守的肅王衛,讓他們在趙元俼返回王都大梁的時候,代為送到後者手中。


    在安排到了一切後,何苗與朱桂匯合了。


    因為是緊急調兵,戶部尚書李粱緊急先調了十幾艘船,讓一部分商水軍先登船,前往陽夏。


    當日下午,伍忌率領近一萬六千左右的商水軍主力進駐祥符港,他先抽調了大概三千左右的商水軍士卒,作為第一批乘船前往陽夏支援的援兵,踏上了前往陽夏的路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宮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賤宗首席弟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賤宗首席弟子並收藏大魏宮廷最新章節